第一百九十六章 以談備戰
作者:閃爍      更新:2021-07-17 13:46      字數:4148
  在談判桌上,黎平寇就沒有這麽客氣了。

  ??第一次會晤,黎平寇就明確提出,中國不是談判參與者,隻是撮合者,即以美國為首的聯軍要想實現停火,應該跟朝鮮與誌願軍談判。作為愛好和平的國家,中國願意協助雙方進行談判。

  ??這個表態,大出斯特勞斯所料。

  ??隻是其中原因,並非深不可究。

  ??中國沒有正式出兵朝鮮,而是以誌願軍的名義派兵參戰,就是為了避免與美國發生直接衝突,從而引發大國間的正麵對抗,造成難以預料的後果。既然如此,中國就沒有理由與美國談判。

  ??黎平寇表明立場後,雙方的高層會晤就變得簡單了。

  ??在斯特勞斯提出請求後,黎平寇立即同意知會朝鮮與誌願軍,盡力協助交戰雙方盡快實現停火談判。

  ??隻是,在一個關鍵問題上,雙方仍然存在分歧。

  ??當時,黎平寇明確提出,要談判,得首先實現停火,即在長期停火的基礎上進行停戰談判,而不僅僅是停火談判。隻是從程序上講,在進行停戰談判之前,肯定得對停火問題進行談判協商。

  ??斯特勞斯的態度剛好相反,認為在沒有達成停戰協議之前,停火沒有實際意義。隻要達成了停戰協議,停火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也就沒有必要強調先停火、還是先談判,更沒有必要為了談判而停火。

  ??這個分歧,差點使雙方再次談崩。

  ??還好,最後階段,斯特勞斯做出讓步,答應在朝鮮與誌願軍同意談判的情況下,可以在談判期間進行暫時停火。

  ??這個結果不算好,也不算壞。

  ??黎平寇沒有急著返回北京,他還要代表中國參加聯合國大會,呼籲其他愛好和平的國家與人民出麵結束這場沒有意義的戰爭。

  ??消息很快就傳了回來,黃峙博開始著手準備談判工作。

  ??九月二十八日,誌願軍、人民軍的代表在泉城裏與美軍、韓軍代表進行了第一次非正式會晤。

  ??此次會晤不涉及停戰問題,隻商定停火時間段與談判地點。

  ??停火時間段的問題還不大,雙方均同意,在談判期間進行暫時停火。可是在談判地點的問題上,雙方的分歧非常大。美韓堅持在戰線上進行談判,比如泉城裏,而誌願軍與人民軍則認為應該在三八線上進行談判,板門店就是理想選擇。

  ??經過短暫磋商後,誌願軍與人民軍做出讓步。

  ??不是說在此時讓步等於軟弱,而是考慮到安全問題。誰都知道這次談判,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戰火隨時可能複燃,在戰線上談判相對方便一些,也更加安全。隻是誌願軍與人民軍也明確提出,如果談判破裂,那麽下一次談判也得在戰線上進行,即打到哪,就在哪裏談。

  ??達成這個協議後,雙方一致同意,在三天後,也就是十月一日進行第一次正式談判。

  ??按照之前協商的結果,從十月一日淩晨零點開始,雙方暫時停火。

  ??消息傳出去後,泉城裏立即成為關注焦點。

  ??很多人並不看好這次談判,認為交戰雙方達成停戰協議的可能性非常低,原因可以歸納為三點。一是戰場態勢並不平衡,誌願軍沒能光複朝鮮全境,也就沒能達到入朝作戰的根本目的,很難在這個時候向聯軍妥協。二是誌願軍與聯軍都沒有達到極限,雙方都有能力改變戰局,獲得更大的勝利。三是雙方的底線相差太遠,聯軍不可能主動撤退到三八線,誌願軍也不可能就此停住前進的腳步。

  ??也有很多人認為,即便停戰的希望不大,也能在很大的程度上,促進雙方通過談判結束衝突,恢複地區和平。

  ??不管怎麽說,交戰雙方終於向談判桌靠攏了一點。

  ??在誌願軍內部,看好這次談判的人也不多,甚至可以說沒有。

  ??黃峙博一邊安排談判,一邊動手為第二次戰役做準備。九月二十九日,他就動身前往前線,考察作戰部隊的情況,慰問前線指戰員。當天,陸風烈從濟南軍區、成都軍區與蘭州軍區各抽調一個集團軍,即第五十四集團軍、第十三集團軍與第四十七集團軍,編入誌願軍戰鬥序列。按照陸風烈的命令,三個集團軍將在十月三日、十月五日與十月六日到達,聽從黃峙博指揮。

  ??與地麵部隊相比,空中力量更加關鍵。

  ??打到第一次戰役結束時,誌願軍空軍幾乎全軍覆沒,前兩批調派的近八百架先進戰鬥機隻剩下了不到五十架,其中半數還是海軍航空兵的艦載戰鬥機,真正能夠參加戰鬥的作戰飛機不到三十架。

  ??實戰證明,沒有製空權,地麵戰很難打。

  ??在第一次戰役中,誌願軍地麵部隊的表現非常突出,打了不少漂亮仗,可是隻要到了白天,就很難發起進攻,甚至難以組織有效防禦。關鍵就是,誌願軍沒有製空權,地麵部隊很難在聯軍的空中打擊下活動。

  ??按照誌願軍的評估,如果有製空權,哪怕是有限製空權,地麵部隊的傷亡數字也能減少四成。

  ??要想打好第二次戰役,必須爭取奪回製空權。

  ??可惜的是,誌願軍無法獲得足夠多的先進戰鬥機。

  ??開戰前,中國空軍與海軍航空兵中,以J-10、J-11、Su-27SK、Su-30MKK、FBC-1為代表的第三代戰鬥機的總裝備量在一千架左右,其中八百架已經調配給誌願軍,剩下的兩百架是保證國土防空的必要數量。

  ??也就是說,誌願軍隻能依靠國內飛機製造企業。

  ??兩個月內,成飛、沈飛與西飛能生產多少戰鬥機?

  ??拿成飛的J-10來說,即便兩條生產線全速運轉,月產量也不會超過兩百架。戰前,成飛隻有一條J-10的生產線,而且長期維持在基本運轉狀態,即在保證基本產線工人的條件下所達到的最低產能,大概月產量隻有五架,即便加班加點,月產量最多達到十架。要想提高產線產能,首先得招聘更多的工人,然後得對工人進行基本培訓,至於建造第二條戰鬥機生產線,更需要時間,肯定無法在兩個月內讓生產線達到最大產能。在戰爭動員下,也需要大概半年、甚至一年才能實現,而中國沒有進行戰爭動員,也不可能進行戰爭動員,提高軍事產能自然更加困難。

  ??J-10如此,其他先進戰鬥機的情況也差不多。

  ??事實上,即便產能上去了,這些第三代戰鬥機也很難讓誌願軍奪回製空權。

  ??在不考慮使用電磁武器的情況下,誌願軍的主要問題是沒有製信息權,沒有一種足以對抗F-22A的製空戰鬥機。如果使用第三代戰鬥機,隻能以數量取勝,而誌願軍空軍的規模肯定無法超過聯軍。

  ??能解決問題的,隻有還在試飛的J-20。

  ??可惜的是,這種被寄予厚望的戰鬥機,最快也要到二零一五年才能完成試飛,量產更是幾年後的事情了。

  ??按照總參謀部的安排,到十月六日,也就是地麵部隊補充到位的時候,誌願軍最多能獲得一百二十架戰鬥機,其中八十架是J-10與J-11B,因此到時誌願軍的製空戰鬥機數量在一百架左右。

  ??這個數量,肯定不足以挑戰聯軍的製空權。

  ??為了獲得更多的戰鬥機,黃峙博專門安排母祁鐵回到北京,聯係各大軍區,想方設法的從其他部隊借調戰鬥機。

  ??母祁鐵盡了全力,可收效並不大。

  ??為了支援誌願軍,其他部隊已經把編製壓到極限,一些航空團隻有幾架用來應景的戰鬥機,還有一些部隊甚至暫時撤消編製,把飛行員安排到訓練部隊,去飛教練機了。就算其他部隊的指揮官給黃峙博麵子,最多能借來一二十架戰鬥機。

  ??顯然,誌願軍也需要時間,才能組織起第二次戰役所需兵力。

  ??既然如此,談判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黃峙博沒有親自參與談判,而是把具體工作交給了楊禹方。為了應景,人民軍派遣了一名少將充當談判團最高代表。

  ??這也可以理解,誌願軍是“客”,人民軍是“主”。在朝鮮的基本國家利益上,自然應該由人民軍出頭,誌願軍隻是協助人民軍作戰,也就隻是協助人民軍進行談判,沒有必要搶風頭。

  ??最重要的是,這隻是初期談判。

  ??如果真有希望結束戰爭,誌願軍就應該唱主角,至少應該派遣一名將軍擔任談判團的最高代表。

  ??黃峙博沒讓戚凱威參加談判,因為他得負責擬定第二次戰役的作戰計劃。

  ??事實上,當時參加談判的誌願軍代表,幾乎都是沒有多少事的參謀軍官,其中就有牧浩洋少校。

  ??作為技術代表,陸雯也參加了談判。

  ??十月一日淩晨,誌願軍與人民軍談判代表團離開鹹州,前往泉城裏。

  ??因為泉城裏在聯軍的實際控製之下,所以談判會場由聯軍準備,聯軍談判代表在九月三十日夜間就已到達。

  ??七點三十分,雙方召開了第一次全體會議,商議談判內容。

  ??與陸雯預料的一樣,聯軍明確提出在交戰中限製使用電磁武器,並且列舉出了理由。作為談判內容,誌願軍無法拒絕聯軍的要求,隻是也沒有理由完全接受聯軍的意見,即不再使用電磁武器。

  ??當然,這不是主要談判內容。(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