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八章 艦神初現
作者:銀刀駙馬      更新:2021-07-17 11:30      字數:5676
  “現在追贓的話,還能夠追出一些錢來,隻怕再過幾年,就好又都敗光了。”島津洋子說道,“這些錢可是夠買好幾艘大型鐵甲艦了。”

  ??“想把這些錢敲出來,隻怕很難……”林逸青看著手中的報告,捏了捏自己的下巴,開始思考起來。

  ??“在乾國,不是一切都可以用銀子來折算嗎?打板子都可以用銀子減免的。”島津洋子笑著提醒了他一句。

  ??“對啊!”林逸青猛醒,不由得狠狠的拍了一下大腿。

  ??象曾伯恒這樣的“中興名臣”,朝廷顧及顏麵,絕對不可能給他以“重處”(這也是為什麽朝廷這麽多年對曾伯恒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有追究的原因之一),但拿錢頂罪的話,卻還是可以考慮的……

  ??正在林逸青考慮如何對曾九“小刀不快慢慢割”時,一輛馬車悄悄的出現在了曾伯恒的府第前。

  ??不多時,管家拿著一張名帖,快步的來到了曾伯恒麵前,“稟老爺,有一位林德利先生求見,說有要事稟報。”

  ??聽到這個帶有洋味的名字,曾伯恒的眉毛揚了一揚。

  ??“他是什麽人?”

  ??“來人自稱是在海關稅務司任職,不過職所在朝鮮海關。”管家說著,將來人的名帖呈了上來,“小人驗看過了,他帶的確是海關稅務司的關防。”

  ??“朝鮮海關?”曾伯恒有些摸不著頭腦,“小小的海關末員,來見我做什麽?”

  ??“他說有要事要麵見老爺,並告訴小人,如果老爺不肯見他,便將此物呈給老爺,老爺必然會見他。”管家說著,從袖中取出一個小小的錦盒,呈到了曾伯恒的麵前。

  ??曾伯恒接過錦盒打開隻看了一眼,麵色不由得一變,立刻將錦盒的蓋子馬上合上了。

  ??管家暗暗驚奇,剛才他接過錦盒時,便覺察其體量雖小,但份量很壓手,裏麵裝的應該是金銀物品,剛才曾伯恒打開盒子時,他也瞥到一道金光,證實了他的猜想,但他想不出,為什麽曾伯恒會見之色變。

  ??曾伯恒立刻發覺了自己的異樣,他微咳了一聲,瞬間恢複了常態。

  ??“去請他到前廳奉茶,我換了衣服便過去見他。”

  ??“是。”

  ??管家快步離去,看到管家身影消失之後,曾伯恒才又將那個小錦盒重新打開。

  ??裏麵放著的,是一顆小小的獅鈕金印,隻是印身金色有些發烏,且有些許劃痕,頗有滄桑之感,一望而知不是新鑄,而是用了好多年的東西。

  ??曾伯恒拿起小金印,看了看印麵的文字,一時間不由得眼熱心跳。

  ??印文是小小的四字楷書“李秀成印”。

  ??日本,東京灣,英國遠東艦隊“雄辯女神”號巡洋艦。

  ??一間艙室裏,年輕的陳偉望了望舷窗外的日本海岸,伏下頭來,用素描的手法仔細的描繪著正在興建中的日本岸防炮堡。

  ??在已經畫好的多張圖紙旁邊,是一封寫好的長信。

  ??“……林先生,您如果現在到東京來,我想您會很驚訝的發現,因為您的關係,日本正在東京灣構築大量的海岸炮台,據說那些已經建好的炮台,都裝備有先進的德國克虜伯大炮,您以前曾多次提醒過我,要注意一下克虜伯大炮,恰好我們‘雄辯女神’號的艦長伯納特少校是英格斯上校的好朋友,他想要參觀一下這些炮台和上麵的大炮,在英格斯上校的協調下,日本政府同意了這一請求,於是我便有機會和艦長一道進入到了這些炮台當中,並接觸到了已經建好的炮台中的那些克虜伯大炮。”

  ??“克虜伯公司從創辦開始,隨著技術發展,造出的火炮種類非常之多。我要給您講述的,是具有典型性的克虜伯大口徑火炮的結構。”

  ??“圖1中是一門標準的克虜伯大炮,全炮由三部分組成:1、炮體,即炮管部分。火炮的瞄準裝置都位於這一部位。2、上炮架。炮體之下,左右各有一塊‘鐵板’架著火炮的炮耳軸,這兩塊三角形的板子稱為上炮架,也有稱作架膀的,兩塊上炮架前後各有一個小輪子,用以在下麵的下炮架上活動。另外,火炮的俯仰操作裝置都位於此部位。3、下炮架。上炮架之下,是火炮的下炮架,簡稱下架。下架承托著火炮炮體和上炮架,從圖中可以看到,下架的上表麵是一個前低後高的斜坡,稱為‘阻退斜坡’或‘阻退平台’,火炮平時不用時,炮體連同上炮架被一起拉到斜坡的高處固定。戰鬥時先將火炮退回到阻退斜坡的前段,再裝填發射。火炮發射後會產生巨大的後坐力驅動上架馱著炮體往後‘爬坡’,這段爬坡過程就起到了抵消後坐力的阻退作用。為了防止火炮向前推出或向後後坐時跑得太遠,在阻退斜坡的兩端都裝有限位裝置,並配備了用以減震阻退的彈簧。”

  ??“在火炮的下架底部,一般都裝有幾個巨大的炮輪,可以在地麵的軌道上運動(軌道的長度決定了火炮的轉向範圍)。火炮的左右旋轉就靠驅動這些炮輪在軌道上轉動來實現。因為軍艦的構造比較特殊,艦上用的克虜伯大炮也有不采用大炮輪,而直接把沒有輪子的下炮架固定在炮盤上的,通過驅動巨大的炮盤來轉動火炮,已經有人給這種大炮盤起了個很形象的名字,叫做‘磨盤’。”

  ??“克虜伯火炮的炮體就是指它的炮管部分。這種火炮的炮管一般由內管和束縛在外的炮套或炮箍組成,目前有些書裏麵稱為套筒炮,不甚貼切。克虜伯火炮的內管由特種鋼(鋼與熟鐵混合熔化)鑄造,先鑄成圓柱形的炮坯,截去兩頭的浮渣後,將整個炮坯放在大汽錘下反複錘打成型,現在克虜伯公司內的大汽錘可是天下聞名的。經過錘打工序後,內管基本成型後再磨光表麵,鑽出炮膛即可。因為火炮發射時,藥膛內的發射藥包劇烈燃燒,會產生較大膛壓,為保證火炮炮管的強度,在內管之外又束縛上了一層層的炮套或炮箍。火炮口徑越大,用的發射藥量越大,外層的炮套炮箍也就越厚。值得一說的是,這種炮箍和炮套的內徑會略小於內管的外徑,安裝時,先用高溫烘熱漲大再套到內管之上,冷卻後就自然牢牢束緊了。”

  ??“在圖2上麵是一幅克虜伯炮體部分的解說圖。圖中我用紅線勾勒出的部分就是火炮的內管,內管之內由兩部分組成,從炮口往後到藥膛之前的炮膛有膛線,在這段炮膛之後是火炮的藥膛,是裝填時容納炮彈和發射藥包的地方,藥膛空間越大,裝填的發射藥包就越多,火炮的射程相對也越遠。圖中藍色的部分稱為炮箍,德國克虜伯大炮的炮箍或炮套都是采用鋼質,而英國阿姆斯特朗和法國加納采用的是鐵質,性能上要稍遜克虜伯一籌。通過觀察圖中這兩層炮箍可以看到,所謂的炮箍就是一段段拚接起來的鋼圈,如果不是分段拚接,而是采用一體的,那就稱為炮套(簡單的區分方法就是:窄的是箍、寬的是套)。對應這兩種‘套筒’方式,分別有鋼套炮和鋼箍炮的叫法。另外還有一種克虜伯炮,兼用鋼箍和鋼套,就稱為鋼套箍炮,乾國‘平遠’號等鐵甲艦裝備的12英寸大炮就屬於鋼套箍炮。另外,在一、二層炮箍之外,在靠近內管後麵的位置最外層還有一道炮箍,主要因為那個位置是炮體上受漲力最大的地方,這道最外層的炮箍普遍存在於當時的大口徑克虜伯炮上,雖然它不是區分鋼套炮和鋼箍炮的標誌(無論鋼套或是鋼箍,都有這道炮箍),卻是識別克虜伯炮的重要外部特征。”

  ??“這門120毫米克虜伯要塞炮則是典型的鋼套炮,從圖上可以看到,火炮內管之外沒有一段段的炮箍,而是采用的整段的炮套。”

  ??“這張圖畫的是火炮藥膛和前方炮膛銜接部位的示意圖。藥膛內沒有膛線,內徑較大,炮彈可以順利通過,而前方炮膛則有膛線,裝填時,炮彈上的彈箍遇到膛線就會卡住而不能再向前推進。隻有等火炮發射時,隨著發射藥包燃燒產生的巨大推力,彈箍嵌入膛線中,使炮彈順著來複線旋轉發射出口。”

  ??“說完讓人頭暈的炮箍炮套,下麵講點您非常感興趣的東西——克虜伯炮的瞄準方法。”

  ??“除了某些型號的要塞炮外,一般克虜伯炮的瞄準裝置都位於炮體上。從這張圖上可以看到,在克虜伯火炮炮體中部附近的位置,有兩根尖尖的準星,而在火炮炮尾炮套上對應有兩個表尺,這套東西就是克虜伯火炮的瞄準工具了。一般克虜伯火炮上的準星和表尺都是左右各一套,之所以這樣安排,一是考慮艦上使用空間狹小,如果隻有一邊有瞄準裝置,很可能會因被炮門遮蔽而無法瞄準,所以準備了2套,以靈活運用;第二是火炮采用一側裝置瞄準時,可以在另一側的表尺上調一個機動度數,例如正以距敵1000米進行瞄準時,另一側的表尺上可以調為1100米或900米,以防第一表尺不準,而能立即改用第二表尺瞄準。”

  ??“克虜伯大炮的表尺為銅質,成T字形,上為橫表尺,下為縱表尺,分別用於調整俯仰和方向。表尺之上標有度數,縱表尺上分別為100米、500米、1000米等,以便根據觀測到的敵我距離調整俯仰(縱表尺上的刻度分為兩列,左側為采用鐵彈的刻度,右側為使用開花彈時的刻度);橫表尺上的刻度分上下兩行,分別用於向左右瞄準,以16分為一度。”

  ??“火炮操作時,根據測量員報告的敵我距離通過觀察縱表尺調整俯仰角度,即控製火炮的射程,而炮位上的炮手則根據橫表尺、準星來瞄準目標,三點一線,大致對齊就可以發射了。”

  ??“日本人在已經建成的一座大炮台當中安裝了一門巨大的280毫米的德國克虜伯大炮,而且還完全地裝備了與其相配套的克虜伯炮彈。我對這些炮彈進行了認真的觀察,並查閱了已知的有關280毫米克虜伯大炮的功能及其炮彈裝載、炮彈初速、炮口力量以及垂直擊中鋼板的穿透厚度等數據資料,這種280毫米炮彈的彈頭每枚自重約170千克,彈高72厘米,彈腹深度達60厘米,彈壁厚50毫米。彈頭形狀為圓錐形空心圓的巨型彈體。在彈頭圓錐頂部有一台階孔,上部直徑8厘米,中部直徑4.5厘米,下部直徑2.5厘米。圓孔內壁帶有螺蚊,直通彈腹。在錐體距頂部12厘米處有兩個正對貫通的小圓孔,直徑2厘米。在彈體圓柱上鑲嵌著20片凸起的上下兩排小青銅片,沿圓柱等距離10行排列。小青銅片厚度為0.5厘米,長4.4厘米,寬3厘米。”

  ??“克虜伯大炮的彈藥分為定裝式和分裝式兩種。定裝式炮彈的彈丸和藥筒結合成為一個整體,發射藥量固定不變,發射時一次裝入炮膛。分裝式炮彈彈頭(彈丸)和藥筒分開裝填,它又分為藥筒分裝式和藥包分裝式兩種。日本人的這門克虜伯大炮口徑為280毫米,其膛內陰線(凹型槽)深度為6.5毫米,大炮炮管陰線的實際直徑為293毫米。而炮彈(彈丸)的直徑為280毫米,其彈殼外裹著韌而滑的‘鉛殼’和20片凸起的青銅片——火炮學名為‘支撐彈帶’,總厚度為5毫米,其炮彈(彈丸)的總直徑為290毫米,與大炮的陽線直徑280毫米相比,過盈量為10毫米與大炮的陰線直徑293毫米相比,間隙為3毫米。大炮是藥包分裝式炮彈,不設藥筒。發射時將彈丸、藥包裝藥和點火具分三次裝填,依靠炮閂來密閉火藥燃氣,高速把彈丸送出炮口。”

  ??“20片凸起的‘彈帶’的作用是:彈丸在發射火藥燃燒產生高壓氣體時,與炮管膛線凹型線條緊密咬合,支撐彈體始終處於炮膛正中位置並切入陰線,實現其鉛殼擠迫無罅漏高密度狀態,借助巨大的高壓氣體推動力,在炮管中高速旋轉前進,從而保證彈丸在炮口處飛行前進時,可以獲得最大初速和外彈道飛行中的穩定。”

  ??“這些克虜伯炮彈(彈丸)上鑲嵌著厚度僅為5毫米的鉛殼與青銅質彈帶,硬度極低。在75.2千克火藥產生的高溫高壓作用下,很容易產生塑性變形,使彈頭與炮膛密封,並嵌入堅硬的膛線凹凸槽中深入5毫米,這樣,可以保證彈丸在身管中獲得最大的動能。同時,青銅質的彈帶以其較鉛為硬的質地,支撐彈丸始終處於炮膛的正中央,並以其較鋼為軟的特質,使膛線減少了磨損,保證了大炮炮管的壽命。”

  ??“我所見到的這些炮彈能夠清楚的分出兩種彈類。一類是開花彈,另一類是穿甲彈。所謂‘開花彈’,就是用極薄的鉛質材料包裹著鐵質彈丸,其彈腹掏空,用來儲存炸藥。彈頭頂部的‘彈嘴’直徑2.5厘米,用來裝置‘彈引’、‘自來火’(即引信)。裝填時,在彈引與自來火之間的隔針孔內插入隔針(保險),避免在膛內引爆而導致炮毀人亡的慘局。炮彈(彈丸)飛離炮口後,彈丸在高速旋轉產生離心力時,隔針會自動甩掉脫掉。當彈丸飛觸目標時,彈引碰到硬物就自動引爆,造成彈片開花,其猛烈與威力是其它彈頭所不能比擬的。”

  ??“開花彈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殺傷力,主要是其彈體的結構所決定的,彈體的結構分為三大部分。一是鐵質彈體,上頂部鍛壓成圓錐狀(穹形);下部為內部中空的圓柱狀,圓柱以底部圓周為基準,自下而上等距離加工為桶箍樣的凹槽。凹槽的數量根據彈體的大小刻有二行或四行直槽。直槽內填滿鉛質材料,彈丸外表則用堅韌而滑膩的鉛殼包裹著。二是青銅質‘彈帶’。極薄的鉛箍緊緊地包裹鐵彈的外表並填滿彈體凹槽,讓鉛箍與彈體陰陽咬合。大炮射擊時,鉛殼的外直徑和炮管的‘陰線’直徑的底麵留有供3毫米(一側半徑方向餘量為1.5毫米)的‘過盈量’,鉛質包裹層又有韌、軟相間便於切割的特性,當彈丸在發射火藥燃燒產生巨大高壓氣體,鉛箍便在瞬息間產生塑性變形,切入炮膛陰線內,從而實現彈丸發射時的‘擠迫無罅漏’的要求,獲得最大初速及其炮口力量。與此同時,被陽線凸部切割下來的鉛屑也隨著高速氣流衝出炮管,保證了炮管的潔淨。三是炸藥。其27.5千克的黑色炸藥裝滿彈腹,有效地保證了開花彈頭的威力。”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