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四章 甲申更張
作者:銀刀駙馬      更新:2021-07-17 11:30      字數:6370
  金玉均一下子給柳在賢問住了,一張臉漲得通紅,額角也滿是汗水,看到金玉均的樣子,閔妃的心裏有了計較,她微微轉頭,向侍立於世子李拓身邊的洪啟薰使了個眼色,輕輕晃了晃手上戴著的青金石手鐲,洪啟薰會意,悄悄的向後退了幾步,走進了人群當中,慢慢的向宮門口的方向移動著。

  ??“是啊,金愛卿,見到短發之人便認定為乾人,未免武斷。”李熙也說道,“還是打探清楚情況比較好。”

  ??李熙說完,便對柳在賢和韓圭稷等人說道:“柳愛卿,你去打探一下宮外的情況,韓愛卿,尹愛卿,你們二位帶領兵馬,保護柳愛卿。李愛卿,你率兵馬護衛宮殿,勿使作亂之人闖入。”

  ??幾位大臣各自領命而去,金玉均看到國王並沒有理會自己,心中憤恨不已。

  ??他心裏明白,再不動手的話,隻怕自己主導的這場政變,便要失敗了。

  ??金玉均將心一橫,轉頭對李寅鍾、李東傑、徐載弼三人點了點頭,目光衝走出宮門的柳在賢等人一晃,口中無聲的說了兩個字“青天”,李寅鍾等三人會意,轉身急步趨出。

  ??此時洪啟薰已然溜出了宮門,他看到守衛宮門的除了京軍壯衛營的士兵,竟然還有一些穿著民服卻手拿刀槍的人,知道這些人都是金玉均帶來的,心中不由得暗暗警惕,他快步向前跑著,兩個人看到了他,向他指了指,立刻便有好幾個人追了過來。

  ??洪啟薰心知不妙,好在他對朝鮮王宮的布局極其熟悉,轉身便從一個角門跑到了牆外,那幾個人看他一下子消失在了黑暗中,猶豫了一下,停止了腳步。

  ??洪啟薰見沒有人追上來,心下略定,但腳下卻沒有停。

  ??他明白閔妃剛剛的那個動作的意思是什麽:前往駐紮在漢城的乾軍大營報信並求助。

  ??就在洪啟薰剛剛衝出王宮側門的時候,他赫然看到大隊荷槍實彈穿著軍服的士兵正沿著台階直向王宮正門衝去。

  ??洪啟薰大吃一驚,他閃身伏在一頭石獅的後麵,瞪大了眼睛仔細的看著這些士兵,立刻便認出了,他們是日軍!

  ??日軍在漢城不是隻有200人嗎?可眼前的這隊日軍,足足有上千人(實際是700人)!

  ??想到金玉均提出的請日軍前來“保護”的要求,洪啟薰一下子明白了過來,不由得握緊了拳頭。

  ??他轉身借著黑暗的掩護跑進了一條側道。

  ??他知道,朝鮮的命運,將決定他能否及時趕到乾軍大營了。

  ??不多時,狂奔中的洪啟薰便聽到了景佑宮方向傳來的陣陣槍聲,一時間心膽俱裂。

  ??景佑宮門前,幾名“忠義軍”的誌士正將柳在賢和三位營使李祖淵、韓圭稷、尹泰駿的屍體拖來,並排在一起。

  ??金玉均看到渾身上下全是彈洞的柳在賢看上去仍然象是在對自己怒目而視,心裏不由得一陣緊縮。

  ??他的目光掃過台階,此時台階上滿是倒斃的屍體,大都是京軍壯衛營的士兵,也有一些是黑衣黑帽的日軍的屍體。

  ??遠處的槍聲仍然響個不停,那是一些京軍壯衛營士兵還在向日軍開槍抵抗。

  ??韓圭稷和尹泰駿二人回營召集兵馬後便急急趕往景佑宮護駕,為了防止漢城的各處軍事要地被占領,他們隻帶了500人前往景佑宮,其餘的官兵全都去了各自的戰位,二位營使知道日軍有可能在這個時候發動,是以預先做了準備,認為他們帶的500人會合李祖淵的500人,對付200名日軍應該是夠用了,但沒有想到的是日軍來的人馬比他們想象的要多得多,而且又有上千名金玉均帶來的忠義軍相助,壯衛營官兵猝不及防,雖然拚命抵抗,仍然給日軍打散,韓圭稷、尹泰駿和李祖淵及宦官首領柳在賢和海防總管閔泳穆、知中樞府事趙寧夏、左讚成閔台鎬等大臣俱都給日軍殺死。

  ??雖然有一定的波折,但對金玉均來說,達到了挾持國王將守舊派大臣一網打盡的目的,政變已然可以說成功了。

  ??想到自己終於可以大展鴻圖了,金玉均的心裏滿是興奮之情。

  ??在殺死大宦官柳在賢和諸多守舊派大臣之後,金玉均下令將無用之宦官、宮女通通趕走。至此宮內的反對力量全部被開化黨人鏟除,金玉均隨即要求國王李熙下旨發動改革,在開化黨人的逼迫下,李熙被迫用鉛筆寫下諭旨,由金玉均“便宜行事”,組建朝鮮新政府,於是王室宗親李載元被推舉為右議政,洪英植為左議政,金玉均為領議政(首輔),樸泳孝為前後營使,徐光範為左右營使,徐載弼為兵曹參判前營正領官。此外,中間派(穩健開化派)中的金弘集、金允植、尹雄烈等人也被吸收進來。第二天早上,已經取得執政地位的開化黨宣布了“新政綱”,開始著手進行改革。其內容包括:要求乾軍退出朝鮮,並且斷絕與乾國的宗藩關係,打破門閥製度,登用人才,四民平等,懲處奸吏,革罷冗官,改革租稅,整編軍隊,限製國王和宮廷的權力等。

  ??這一天開化黨頒布的政令達80多條,包括國王自稱“朕”,旨意稱“敕”,尊稱由“殿下”、“王上”升為“陛下”、“皇上”;廢除科舉考試;設立宮內省,將宮廷事務與政府事務相分離;發行內外公債;派遣留學生及斷發易服等。另外,開化黨奪權以後,還立刻以國王諭旨的形式函告各國使節,日本、美國、英國、德國公使先後晉謁朝鮮國王李熙,向其表示祝賀。當時國王李熙還有些遲疑的向美國公使福特詢問:“據說一國欲破舊日陋習,而進開明之境,大都經曆變亂,美、英兩國其例當不少。”美國公使福特回答:“誠然,開國之際,此類事例不少,敝邦亦屢有經驗。”政變似乎就此大功告成。

  ??金玉均根本不會想到,他的勝利,因為一個人的關係,注定隻是曇花一現。

  ??乾軍大營,中軍帳。

  ??袁蔚霆靜靜的聽著陳樹棠的講述,沒有說話,隻是不動聲色的喝著茶,而帳下諸將則都已經勃然變色。

  ??陳樹棠講完後,袁蔚霆點了點頭,目光轉向洪啟薰,洪啟薰則將自己在朝鮮王宮的所見一一陳述,講到痛心處,忍不住咬牙切齒,怒形於色。

  ??“中殿懇請將軍立即發兵,拯救我王與水火!”洪啟薰泣不成聲的說道。

  ??袁蔚霆放下茶碗,好言勸慰了洪啟薰一番,命人帶他下去先休息,等到洪啟薰離帳後,袁蔚霆的目光才轉向了眾將。

  ??“大夥兒以為,這事兒該當如何辦理才好?”袁蔚霆不動聲色的問道。

  ??“我臨來時,各國公使皆發函前來,要求我國不要輕動。”陳樹棠說著,將幾封信函交給隨從,由隨從送到了袁蔚霆麵前。

  ??袁蔚霆接過這些信函打開,隻是略略的看了一眼,便放在了桌上。

  ??“此次韓王被奸臣挾持,有日兵參與,即說明此次政變,乃日人背後主使。”王士珍說道,“我軍當火速出擊,趁其勢不穩,一舉破之,救韓王前來我軍營,則大事可定。”

  ??“我軍當趁日軍立足未穩,民心未固之時馬上發動,否則將失卻先機。”段啟瑞說道。

  ??“是啊,日軍在漢城集兵甚眾,我軍事前竟然絲毫不知,說明其早有此野心狡謀。”馮國彰也說道,“我們若是猶豫不決,坐待日人來攻,進退無路,就危險了。”

  ??“話雖如此,可此等大計,非我等可能決斷。沒有朝廷出兵的命令,我軍師出無名,縱然能平定變亂,也會獲罪下獄,越南之事,前鑒不遠。”副將張光前明確表示了反對,“為今之計,當火速致電北洋大臣,代為陳奏朝廷,請朝廷早做決斷。

  ??“張統領說的是,現下情形未明,我軍不宜輕舉妄動。”陳樹棠也支持張光前的意見,“師出無名,釁自我開,朝廷怪罪下來,不好交待,還是給朝廷發電報,及早請示比較好。”

  ??“電報中轉,最快也要七日,情勢如此緊迫,隻怕是不可能待命而行了。”袁蔚霆沉聲說道。

  ??正在這時,一名軍官匆匆的跑了進來,將手中的信筒呈到了袁蔚霆麵前。

  ??“大人!不好了!日本海軍護送大隊兵馬前來,已在仁川登陸!正向漢城而來!”

  ??“什麽?”陳樹棠和張光前聞言不約而同的驚叫起來。其餘諸將也是臉色劇變。

  ??仁川若是被日軍占領,就等於在朝鮮的乾軍同國內的聯係被切斷了。

  ??“來得好快。”袁蔚霆卻是異常的鎮定自若,他打開信筒,取出裏麵的緊急信函看了起來,很快他看完信後,便讓隨從將信交給了陳樹棠。

  ??“日軍突襲仁川,按照國際公法,已是對我大乾不宣而戰。”袁蔚霆起身說道,“現下仁川已失,我軍後路已斷,勢成孤軍,如不奮力一戰,隻有死路一條了。”

  ??陳樹棠麵色沉痛的點了點頭,“是啊!這樣一來,隻有拚死一戰了。”

  ??“除卻一戰,無路可走了!”張光前則發出了一聲沉重的歎息,“真是置之死地而後生啊!”

  ??此時的袁蔚霆,也在心裏暗暗發出了感歎,但他感歎的內容,卻是陳張二人和王馮段諸將所想不到的。

  ??他感歎的是:“林公啊!你當真是料事如神!日本人的每一步,都讓你給算到了啊!”

  ??北京,桃花峪,溫泉別墅。

  ??溫泉池中,島津洋子赤身伏在一塊巨大的青玉邊,正無比滿足的微喘著。

  ??巨玉的另一側,林逸青正看著漂浮在池水中的幾條寫著名字的小木船若有所思。

  ??“他們的計劃……我的推斷……大體如此……不會錯的……”島津洋子象是知道林逸青在想什麽,微笑著說道,“不過……軍事非我所長……這海戰的部分,便要你自行補足了……”

  ??“按照洋子的推斷,日軍此次必然出動海陸軍大隊前來,仁川隻有朝鮮水軍‘驪龍’、‘漢陽’兩艦,並無我國兵艦,定然是擋不住日本海軍的。”林逸青撥動著池水中的小船,微微一笑,“不過這樣也好,日本海軍輕易得勝之下,是不會想到,我會用什麽來對付他們的。”

  ??“此戰若勝,慶貝勒便可以升郡王了,船政也可回京。”島津洋子點頭道,“不過,日本政府得知我們出動新式鐵甲艦的話,隻怕會將在德國建成的那艘大鐵甲艦調回來,這是我有些擔憂的地方,畢竟是8000噸的巨艦。”

  ??“放心吧,開不回來的,我都安排好了。”林逸青嗬嗬一笑,伸出手臂,再次將島津洋子摟到了懷裏。

  ??“我一直祈求上天賜給我一個美女謀士,想不到真的得償夙願……”

  ??“哎呀……嗬嗬,我也是得償夙願呢……對了,你這一次真的還要親自上陣?……”

  ??“是啊,還要帶一幫人去見識曆練一番呢。”

  ??“有些事,你不用親自做的……想要曆練新軍,手下那麽多的能人,誰不能去呢?”

  ??“你是想要我多陪陪你是吧?……”

  ??“果然,我的謀略再多,在你麵前,也是沒有秘密的,因為我是你的女人……”

  ??“放心,我不會去很久的,頂多幾天功夫,就會回來……”

  ??“好吧……別讓我總是這樣的等你……”

  ??朝鮮,仁川港。

  ??清晨,朝鮮海軍“驪龍”號炮艦上,水手們又開始了一天的忙碌,軍官們則警惕的巡視著海麵。

  ??這些天日本船隻的頻繁出沒,已經引起了朝鮮海軍官兵的警覺。

  ??在壬午兵亂之後,朝鮮政府意識到了舊軍已然朽不可用,於是加緊了新式軍隊的建設,在乾國的幫助下,朝鮮在舊式水軍的基礎上,建立起了自己的海軍。

  ??由於朝鮮海軍成軍之時,根本沒有象樣的蒸汽船可用,為了給朝鮮海軍盡快打下基礎,乾國方麵將輪船招商局的兩條舊式蒸汽輪船進行了改裝,拆除掉不必要的設施,加裝了火炮後贈送給了朝鮮政府。收到這兩艘排水量1000餘噸的蒸汽軍艦,朝鮮政府感激涕零,朝鮮國王李熙將二艦命名為“驪龍”、“漢陽”,並親筆書寫了艦名,以示鄭重。

  ??之所以起了“驪龍”這個艦名,很多朝鮮人都認為,是因為王妃閔氏的娘家在驪興,國王是想用這個艦名來討好她。

  ??但沒有人會想到,這艘軍艦會很快迎來朝鮮海軍自成軍以來的第一場戰鬥。

  ??“驪龍”號的艦長閔泳宏用過早餐之後,便來到了飛橋之上,看到由乾國教官訓練出來的部下們各司其職,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神情。

  ??“大人,今天要出港巡視嗎?”一位軍官問道。

  ??聽了軍官的詢問,閔泳宏猶豫了一會兒之後,才點了點頭。

  ??“現在就起錨吧。”

  ??就在前天晚上,他受邀去英國巡洋艦“海豚”號上參加宴會,從英國艦長艾伯特的口中得知“海豚”號從日本來仁川的路上,曾經見到過一支龐大的日本艦隊,便立刻起了疑心。

  ??閔泳宏是閔妃的遠房侄輩親戚,閔妃掌權後,大力提拔閔氏宗族,閔泳宏作為後輩,被選拔出來送到乾國天津學習海軍。而他在學成剛剛歸國後,便被任命為“驪龍”號的艦長,可見閔妃對這位後輩的器重。

  ??對於閔妃的提拔,出身貧寒的閔泳宏自然感激不已,一心想要報答,是以他接掌“驪龍”號後,忠於職守,勤於船事,頗得外國海軍人士的好評。

  ??由於是在乾國天津水師學堂學習的海軍,閔泳宏對乾國自然感覺親近,本來對日本就沒有任何的好感,尤其是得知壬午兵亂時日本人暗中參與時,對日本人的一舉一動更加的警惕。是以在從英國人那裏得知日本艦隊可能前來仁川的消息時,他便立刻緊張了起來。

  ??自從乾國和法國因越南問題而生出糾紛之後,乾國海軍的駐外軍艦紛紛撤離所在國,回防本土,仁川港便沒有了乾國軍艦駐紮,防務自然便落到了兩艘朝鮮軍艦上。乾國艦長們在離開的時候,曾一再警告閔泳宏和“漢陽”號的艦長尹正彥,要小心日本人,閔泳宏和尹正彥深感責任重大,對日本人也格外的警惕。

  ??在將日本艦隊可能前來的消息告訴尹正彥後,尹正彥認為二艦總是窩在港內,一旦日艦來襲,將來不及反應,不如以操練的名義出海巡視,以便有事時占得先機,閔泳宏深以為然,於是二人便決定今日出海。

  ??很快,“驪龍”號起錨完畢,並向“漢陽”號發出了信號,“漢陽”號也跟著起錨,二艦一前一後,汽笛長鳴,緩緩向港外駛去。

  ??可能是覺得今天會發生什麽事,閔泳宏和尹正彥在昨天進行了全麵的戰備,提取了足量的彈藥上艦,掌管軍械的官員對他們以訓練的名義調取這麽多的彈藥頗感疑惑(朝鮮現在還不能生產艦用彈藥,所有的彈藥都是從乾國采購來的,價格不菲),但因為閔泳宏是閔妃的遠房侄子,他們也就沒有多問。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