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九章 殿試爭鋒
作者:銀刀駙馬      更新:2021-07-17 11:29      字數:6114
  歐陽妍喜歡看父親打鐵。

  ??從昨天下午開始,父親和小寶就一直在打鐵,沒有休息。

  ??鄉下的農村流傳有一句熟語,叫“一結豬、二打鐵、三接犁頭四捉鱉”。鄉村裏做手藝活的人很多,僅將這四種職業進行排列,主要是因為它們操作時間短、賺錢快。而打鐵是一門十分古老的技藝,在鄉村中有著固定的門麵,它注重師徒配合,不僅是技術活、更是一份體力活。那“叮當!叮當!”清脆而有節奏的打擊聲音,如師徒之間共同演奏的一首打擊樂,給寂靜的鄉村增添了無限的生機。

  ??京郊鐵匠鋪裏的師傅,大多來自直隸山東一帶,鐵匠鋪通常開設在村頭鎮尾或路口,一二間低矮通透的平房內,年長的師傅帶一二個年青的徒弟。鐵匠鋪屋內牆邊一個橫臥的風箱連著火爐,屋中間木頭墩子上擺放著一個鐵砧子,門口放一兩張長條凳。這種簡單的擺設,構成了京郊鐵匠鋪的基本格局。

  ??每到父親工作時,歐陽妍就經常十分好奇地站在一旁看打鐵。頭一次看鐵件從爐膛抽出鍛打時,那飛濺的火花讓人很害怕,令她感到驚奇的是,火花不斷地落到父親和小寶兩人身上,他們卻一點感覺也沒有。

  ??打鐵不僅動作要快,而且師徒十分注重配合。他們既有明確的分工,又有緊張的協作。父親對產品鍛打過程進行控製、把關,小寶在父親的指揮下,隻要鼓足力氣,把大錘掄得又穩又準就行了。

  ??他們倆打鐵的時候,母親則在一旁,全神貫注的聽著他們打鐵的聲音,眼睛緊盯著通紅的火花四濺的鐵件,觀察著顏色的變化。

  ??打好的鐵件在充滿柴炭的爐膛裏加熱時,父親在一旁不緊不慢、勻速地抽動著風箱的拉杆,身子隨著拉杆的伸縮而前傾後仰,風箱發出“呼呼”的鼓風聲,爐膛裏冒出桔紅色的火焰,將鐵件與木炭溶為一色。小寶則騎坐在門邊的凳子上,雙手握著鐵鏟對已打好的粗坯進行鏟削,在“咕嚓!咕嚓!”的切削聲中,那原本青黑的鐵件,頓時顯得平整、光亮起來。此時,鍛坊內出現了短暫的寧靜。當爐膛中的鐵件漸漸紅透時,父親將拉杆作急切的小幅抽動,風箱尾部進風板就會發出“叭嗒!叭嗒!”的聲音,小屋裏的空氣頓時緊張起來。

  ??父親迅速從爐膛中抽出鐵件,小寶立即放下手中的鏟刀,抄起門邊的鐵錘立刻和父親一起加入到緊張的鍛打中。一時間,“叮當!叮當!”的打擊聲響成一片,鐵件在大錘小錘的鍛擊打下火星四濺。父親一手夾著通紅的鐵件,不停地在鐵件和鐵砧邊上交替點擊,父親小錘點到哪裏,小寶雙手掄起的大錘就跟到哪裏;父親小錘擊得快,小寶也立即跟上節奏。當鐵件由紅變成烏青、逐漸冷卻時,或需要小寶停下來,父親隻要將小錘在鐵砧邊連續敲擊兩下時,小寶就立即放下手中的大錘,此時父親才有時間對產品不到位的地方作一些修正,這也是體現父親技術和功夫的時候。他們之間的配合默契程度,毋須用語言來溝通,一個動作,甚至是一個眼神,雙方就會心領神會。

  ??古人說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農村,人們在田間地頭從事各種生產勞動,須臾離不開鐵製工具。因此,鐵匠鋪與人們日常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一個好的鐵匠師傅,鋪內生意一年到頭從不間斷。父親是這一帶最有名的鐵匠,他所關心的鐵製工具主要是斧頭和砍刀好不好用。一件好的鐵器,除了其他一些要求外,關鍵是用的鋼好不好、淬火的技術如何。用父親的話說,就是鋼火好不好。一把好刀,一個人甚至可以用上一生,直到將刀寬磨窄、鑲在刀口上的青色鋼條磨去了,刀身磨成彎彎的月牙形,才算壽終正寢。歐陽妍用的鐵件,最多的要算砍柴刀了。家中的一把柴刀不知是父親在什麽時候做的,父親說刀口上用的鋼是以前留的洋炮炮管上的鋼,刀背厚薄適中,邊上還打了一個長形的店鋪標誌印跡。歐陽妍經常用這把刀上山砍柴。裝在刀鞘裏的刀係在身後腰間,走起路來,垂下的柴刀隨著身體的擺動,不斷地拍打著屁股。柴刀砍在木柴上,深陷在柴中,仿佛被緊緊咬住一般,小碗口粗的木柴幾下就被放倒。這把柴刀她不但用它砍柴,還用它當竹匠的剖篾刀,用它剖水竹篾打籃子,也十分好用。刀口不快了,在洗衣鋪邊的石板邊,磨一下又鋒利如初。

  ??那些出自父親之手的工具,每一件都是父親的精心之作,它們與主人長時間的朝夕相處,承載著人們難以割舍的情感,往往成為許多人家中的收藏,更別說那些父親打製的那些精利的刀劍兵器了。

  ??而現在,一直為打造不出最符合心意的神器的父親,正在施展他的全部技藝,打造一件怪異而又神奇的兵器。

  ??時間在不知不覺當中過去,歐陽妍就這麽看著,看著那三把造型奇異的巨大斷劍和一堆鋼鐵碎片,以及父親精心收藏的部分鋼料,漸漸的變成了一杆長管洋槍的樣子,並帶有尖利厚重的刺刃。

  ??終於,到了晚上,精疲力竭的父親喊了一聲“成了!”之後,癱倒在了椅子上。

  ??母親捧著這柄沉重的精鋼“刃槍”,眼中也滿是欣喜之色。

  ??“這是你從出道到現在,打製出的鋼質最純的兵器。”母親看著父親,聲音中飽含讚許。

  ??“此槍看著雖然怪異,但卻極是趁手合用,真不知老吳是給誰訂做的,此人要是真用它參加武舉,定能高中!不是狀元也是頭幾名!”父親雖然疲憊不堪,但望向刃槍的眼睛裏卻透著興奮之色,“這才是我真心想要製作的東西!”

  ??“聽說京城武舉春闈,過幾日便是殿試,明日老吳來取貨,可以打聽一下參加殿試的八人是誰。”母親微笑道,“你這回要是想押這兵器的主人得勝,我不攔你。”

  ??“嘿嘿!”父親有些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幹笑了幾聲。

  ??“那……師娘,我也要押這個人!”小寶賭性也不亞於他的師傅,一聽師母這話,立刻高興的跳了起來。

  ??“小賭怡情,大賭傷身,記著這句話就行了。”母親笑著點了點頭。

  ??歐陽妍好奇心起,她也想知道這杆奇怪的刃槍的主人是誰,也想把她的私房錢拿出來,押在這個人的身上,小賺一筆。

  ??隻是她此刻並不會想到,她一生的命運,將會因這個人而完全改變。

  ??第二日一早,霧隱武右衛門便來取貨,見到刃槍製成,十分高興,當即付了剩下的貨款80兩白銀,而見老熟人歐陽澤夫婦為打造這件兵器一天一宿沒睡,雙眼布滿血絲,神情甚是憔悴,心中過意不去,又多付了20枚銀元作為辛苦費,雖然歐陽夫人一再推辭,霧隱武右衛門還是把錢留下了。

  ??取了刃槍之後,霧隱武右衛門便馬不停蹄的趕往林逸青的住所。

  ??此時的霧隱武右衛門並不知道,還有一個日本人,也和他一樣急著要見林逸青。

  ??春日的陽光是如此的柔和,包裹在人身上,填滿每一處縫隙,讓人每一塊骨頭都鬆懈下來。這樣的節氣裏乘船出行,可以說是一件很愜意的事。

  ??這艘叫“福吉”號,是島津洋子最喜歡乘座的福州往返寧波航線上的輪船之一。

  ??此刻的她,正在一間頭等艙的陽台上,望著遠處的海景。

  ??“這裏,便沒人打攪了吧?”島津洋子向身後伸出手,北川京子連忙將懷中的紙錢遞過去。

  ??“小姐……”北川京子看著自己的主人將一張張冥錢點燃,仿佛著魔地看著它們燃燒、飛散。本來一肚子的話,此刻卻說不出來了。

  ??她是第一次見到,島津洋子以乾國人的方式,來祭奠自己的親人。

  ??島津洋子站起來,凝視著腳下的大海。

  ??“我知道,因為這世間的規則,大家都非死不可。所以……”島津洋子猛地轉過身,盯著北川京子,眼中閃動著與年齡不相稱的光華。她一字一頓地說:

  ??“我,島津家的最後一人,複仇之路,從今日始。”

  ??“小姐,林逸青這一次哪怕通過了武舉考試,得到的官職也未必會很大,您這麽急著去北京見他,會有用嗎?”北川京子看著島津洋子,小心翼翼的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作為島津洋子最親密的助手和侍女,在她看來,島津洋子這一次未免有些心急了。

  ??“京子,你過來。”島津洋子微微一笑,向北川京子招了招手。

  ??北川京子來到她的麵前,一雙眼睛瞪得大大的,不解的望著北川京子。

  ??海風吹起了北川京子一頭秀美的烏發,島津洋子輕輕的伸出雙手,將她的秀發收攏起來。

  ??“瞧你,京子,你的頭發多美……烏黑油亮,一絲白發都沒有……”

  ??“小姐……”

  ??島津洋子輕撫了一會兒北川京子的長發,緩緩縮回了手,撚起了自己肩頭的一綹秀發。

  ??“你瞧,京子,我的頭發,都有白的了……”

  ??北川京子仔細看去,果然,在島津洋子漆黑的秀發中,夾有一兩根白色的頭發。

  ??“小姐……你是想……”北川京子似乎明白了什麽。

  ??“你也知道林逸青的情況,他身邊有多少年輕貌美的女人,你清楚吧?”島津洋子苦笑了起來,說道,“我擔心,我要是再不去找他,他也許就看不上我的容貌了……我們女人,得和時間賽跑才行啊……”

  ??“小姐千萬別這麽說,隻不過是幾根白頭發而已,小姐的美麗和智慧,他身邊的女人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他見了小姐,一定會被迷住的!”北川京子急道,“小姐的大業,一定會成功的!”

  ??“但願吧!”島津洋子轉過身,望著碧藍的大海,深深的吸了一口海風,麵色重新由顧影自憐轉為堅毅。

  ??北京,紫禁城,紫光閣。

  ??大乾帝國光旭九年武科癸未春闈殿試的考場,就設在這裏。

  ??紫光閣位於中海西側,始建於眀代真德年間,初為眀武宗跑馬射箭之地,名曰平台。“台高數丈中作團頂小殿,用黃瓦,左右各四楹,接棟稍下,瓦皆碧。南北垂接斜廊,懸級而降,麵若城壁”。後來廢台建閣,到眀末崇正皇帝時麵貌已大不一樣,“閣甚高敞,樹陰池影,蔥翠萬狀,一佳景也。”到了大乾朝,紫光閣便作為皇帝殿試武進士和檢閱侍衛大臣較射之所。從寧熙二十九年(西曆7090年)後,每年三月十八日左右,皇帝在紫光閣前考試武進士馬步箭、弓、刀等科目。並由皇帝欽定一甲三人,二甲五人,三甲前列十人的人選。入選者,擇其優秀授予軍職,或充當禦前侍衛。

  ??到了大乾高宗全隆皇帝時期,西征南討,國運達到巔峰。紫光閣的地位就更為重要,達到了它的顯赫時期。全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便與紫光閣有著密切的關係。“十全武功”,即是兩次平定準噶爾,一次平定西疆回部,兩次征服大小金川,一次平定台灣林氏叛亂,一次征伐緬甸,一次征伐安南以及廓爾喀兩次受降等。大乾帝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疆域,就奠定於全隆時期。

  ??在全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中,尤其是平定準噶爾和平定回部之亂,是他最為重視的。為了宣揚他的西征武功,表彰成功諸將士,全隆皇帝於全隆二十五年(7060年)命令重新修葺紫光閣。並於翌年完工,舉行了落成典禮。

  ??“詰戎求世德,寶訓揭鴻文。”全隆皇帝還把他在全隆十七年和全隆二十四年下的兩道諭旨,勒石立碑置於紫光閣內正中。全隆皇帝這兩道諭旨,是鑒於渤人入關以後,八部子弟日益崇尚浮華,喜文厭武,棄渤海語習中原語者日眾。為了繼承發揚渤人的騎射傳統,全隆在諭旨中告誡子孫不要忘本。他在諭旨中先推出先世聖訓,“我祖宗躬親勞瘁,勤求治理,榘護相傳,罔敢逾越。以立萬世之丕基。至今感受無疆之福者,皆仰遵明訓所致也。我朝渤海先正遺風,自當永遠遵循,守而罔替。”立碑正是要“我後世子孫,庶鹹知渤海舊製,敬謹遵循,學習騎射,嫻熟國語,敦崇淳樸,屏去浮華,毋或稍有怠情。”這兩道諭旨碑均立於紫禁城箭亭、紫光閣及八部教坊等處。

  ??“爰開高閣以圖形,並弆靈斿為守器。”全隆皇帝還命令把西征將士的得勝靈纛收藏於紫光閣樓上,如西征軍大將趙輝、福德等所用纛幅均有名書其上。還把俘獲的軍器也藏於紫光閣樓上,大多是甲胄、鞍轡、弓箭撒袋之類,軍器上書有所獲者姓名,以誌永久。將紫光閣作為武科殿試的考場,全隆皇帝其中的用意不言自明。

  ??林逸青立於較技場上,看著手執各種各樣的冷兵器的武進士們,心裏不由得暗暗歎息。

  ??這個古老的國家真是一種奇妙的存在:蒸汽軍艦和西式槍炮火器已經配備到了這個國家的相當一部分非正規部隊當中,而正規部隊的軍官,卻還要通過這樣的冷兵器比武競技來選拔,而且還要如此的隆而重之!

  ??不遠處的高台之上,黃羅傘蓋之下,兩位皇太後和小皇帝端坐在下麵,正向這邊遙望。他們的身邊,則是一眾文武重臣,議政王大臣敬親王宜欣、純親王宜瑄,各郡王貝勒,軍機處各位大臣和各部尚書等分立於兩旁。

  ??林逸青注意到坐在寶座之上的小皇帝目不轉睛的盯著自己,眼中滿是熱切之色,不由得心中一動。

  ??他雖然來京陛見多次,但見的都是兩位皇太後,並未和這位少年天子有過直接觸,但從今天的情形來看,這位小皇帝似乎和他原來想象的有所不同……

  ??“咚!咚!咚!”一名壯漢揮動著一雙巨大的鼓槌,奮力的擊打著一麵龍紋大鼓,宣布今天的殿試開始。

  ??預備拔頭籌的八位武進士一齊出場,向皇太後和皇帝的方向行三跪九叩之禮,山呼萬歲。

  ??一名太監將一個蒙著錦繡龍綢的琺琅托盤捧到了小皇帝的麵前,小皇帝好奇的看著托盤,又轉頭看了看兩位母親。

  ??仁曦皇太後微微一笑,向太監點了點頭,太監伸出手將龍綢揭開,露出了裏麵排列整齊的八張象牙小牌。

  ??“這些牙牌的背麵,是會試八位武進士的名字,他們是數百人當中的前八名,最為優秀之人。”仁曦太後微笑著對小皇帝說道,“他們將要兩兩對決,最後勝出者為武狀元,皇帝給他們分分組吧。”

  ??小皇帝小心的伸出手,將八個牙牌兩兩分成四組,然後回頭又看了看仁曦太後。

  ??“皇帝把牙牌翻過來吧。”仁曦太後說道。

  ??小皇帝信手翻開了一張牙牌,看到上麵“林逸青”三個篆字時,眼睛不由得一亮。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