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陪葬者
作者:銀刀駙馬      更新:2021-07-17 11:26      字數:3475
  林逸青從大久保利通的屍體旁跨過,進入到了馬車裏,發現了放在車座上的一個木質的文件盒,他將文件盒打開,看到了裏麵有一個小小的絲綢包裹。

  ??林逸青小心的打開綢包,裏麵包著的是兩封信,林逸青看了看這兩封信的信封,明白了這是大久保利通和西鄉隆盛之間的往來信件,歎息了一聲,沒有再看,而是仔細的將綢包重新包好,然後將文件盒蓋子合上,拿著文件盒出了馬車。

  ??“這個人要不要殺掉?”看著在地上瑟縮發抖的車夫,一名奇兵隊員問道。

  ??“不必了,留他一條命吧。”林逸青說著,來到了車夫的麵前。

  ??“煩勞你向天皇陛下代我等直言:賊臣一日不除,我等一日不收兵,陛下不肯清君側,自有清君側之人,還望陛下好自為之。”林逸青對車夫說道。

  ??車夫忙不迭的點著頭,林逸青沒有再看他,目光落到了沒有了頭顱的大久保利通的屍體上。

  ??金色的陽光灑在了大久保利通的屍身上,鮮血仍從傷處不住的流淌著,顯得一種詭異的淒冷,林逸青凝視了他一會兒,撿起衛隊長掉落的長披風,蓋在了大久保利通的屍身上。

  ??此時一位奇兵隊員已經撿起了大久保利通的人頭,裝進了牛皮口袋,林逸青將手中的文件盒交給了他的同伴,下令收隊離開。

  ??9079年(大乾光旭五年,日本明治十二年)2月19日,上午10時24分,被稱為“東洋俾斯麥”的一代梟雄大久保利通就此隕命於東京紀尾井町,時年51歲。

  ??在這個後來被稱為“明治十二年事變”的黑暗日子裏,除了樺山資紀陪同大久保利通上路之外,還有另外一位薩摩籍的重要人物也一同殉難。

  ??飛馳的火車上,北海道開拓使黑田清隆陸軍中將正麵色陰鬱的看著窗外的景色。

  ??“鬆本君,你知道為何大久保閣下如此急召我等入京,是因為什麽嗎?”黑田清隆問道。

  ??“應該是前線戰事不利吧。”鬆本十郎歎了口氣,答道,“大阪城已經失陷,估計京都現在也很危險了。”

  ??曾經作為夏本武揚部下的鬆本十郎十分清楚,政府這一次急匆匆的將他們從北海道調回,就是為了前線的戰事,而黑田清隆是薩摩籍出身,一直對西鄉隆盛極為景仰,雖然他對天皇和政府的忠心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讓他和自己最景仰的人作戰,無疑是極為痛苦的,是以鬆本十郎用了委婉的說法。

  ??黑田清隆久經戰陣,海戰陸戰都參加過,在日本陸軍當中素來有智勇雙全的名聲,鬆本十郎擔任北海道劄幌廳廳長,長於內政後勤,是以這一次日本政府在前線吃緊時,便想到將他們從遙遠的北海道調了過來。

  ??“南洲先生啊,你到底想要做什麽呢?”黑田清隆喃喃的自言自語道,“日本有今天,多麽的不容易,難道你不想看到一個強盛的日本出現嗎?……”

  ??“黑田君,你覺得,日本做為一個新興國家,如何才能不像印度緬甸一樣淪為殖民地?如何才能把日本變成一個強國?”鬆本十郎想要讓黑田清隆從鬱悶的心情當中解脫出來,便就著他的話問道。

  ??“日本想要強大起來,必須建立自己的工業,完成日本的工業化!這樣日本才有和世界諸強一較高下之實力!才有可能不淪為殖民地!”黑田清隆看著蜿蜒向前的鐵路,歎道,“工業化的日本,才是真正強大的日本!可現在日本剛剛步入正軌,內部卻妄起刀兵,真是自毀長城啊!”

  ??聽到黑田清隆說出這樣一番話來,鬆本十郎的眼中現出一絲敬佩之色。他回想起日本在興辦鐵路的過程中所經曆的風風雨雨,不由得慨然長歎,現今的局麵來之不易。

  ??“是啊!當年若非大隈君和伊藤君,日本隻怕連這鐵路都根本不會有啊!”鬆本十郎歎道。

  ??明治維新之後,以大隈重信為首的“急變派”著力推進日本的“產業育成”政策。大隈重信借起立會社之事,提議創立通商司,專管對外貿易,金融,海運和商業諸事,接著創辦了工部省。把通商司限製在商業領域,讓工部省專管近代工業建設。明治三年工部省正式成立。工部省自成立後便成為日本最為核心的部門之一。大隈重信入主大藏省後,加之伊藤博文主持的工部省,標誌著急變派在政府內實力大漲。急變派大權在手,馬上就開始推行自己的政策,工部省在各處建設各種現代產業,極速推進工業化計劃。號召以洋為師,大搞工業。一時間各地興辦洋式工業之聲大起,“洋躍進”席卷日本。急變派為求政績,經過一番籌謀,決心開辦一樣新事物——鐵路。木戶孝允便公開支持說“鐵道乃文明之利器。鋪設鐵道於全國,方才能開化四方。”

  ??事實上,在急變派決定建設鐵路之前,日本對於鐵路實際上已經有了一定的研究。中賓萬次郎在開誠所(薩摩的蘭學藩校)講學時,就第一次提到了鐵道及火車。嘉永六年7月18日,繼佩裏來航僅1個月後,俄羅斯帝國海軍中將普嘉廷率四艘大型軍艦進入長崎港。普嘉廷奉命和幕府交涉補給事宜。而當時負責長崎港守備的佐賀藩作為日方代表,上艦與普嘉廷談判。在普嘉廷的艦上,日本人見到了一個火車模型。這個模型以燃燒酒精為動力驅動,俄羅斯人現場為日本人表演了驅動火車模型奔跑。當時日本人看到了這個小火車飛奔的場景“目瞪口呆”,佐賀藩的隨行人員中包括兩個佐賀藩的技術人員本島藤太夫和中村奇輔,本島是佐賀藩的火槍鑄造師,中村則是當時佐賀藩精煉方的首腦,二人對這個模型一番研究之後,回到佐賀藩向藩主鍋島直正報告,鍋島直正本來就喜好蘭學,於是下令建造此物。

  ??安政二年佐賀藩自力建成酒精蒸汽機車模型並試行成功,達到了每小時30公裏的速度。佐賀藩的產品是已知的日本第一台蒸汽火車。安政五年,英國在長崎展示了其在乾國使用的火車,其優秀的運載能力大大刺激了日本人。隨後幕府也製訂了建設鐵路的計劃。明治二年,維新剛剛結束之際,在北海道茅沼煤礦,日本人首次使用了鐵軌。當時的鐵軌雖然是木製鐵皮軌,而且使用牛馬作為驅動力。但已經可以算作第一個鐵路係統了。經過北海道的嚐試,急變派認為鐵路一物好處極大。原來幕府雖然有全國鐵路計劃,但是實際無力推行,可時下維新政府可是有足夠實力推行了,於是鐵道建設順理成章的被提上了日程。急變派認為,當今亞洲除了泰國和日本之外其他國家均變為殖民地了,為了避免日本也變成殖民地,日本應該師法西洋。可是國內人均很保守,鋪設鐵路可以讓他們見到歐美的強大,使之放棄保守觀念,所以鐵路的鋪設勢在必行。而且雖然當時海運發達,可是如果能讓陸路運輸的效率提升,對於全國統一來說是一件大好事。於是明治三年,大隈重信和伊藤博文聯合出頭,遊說太政大臣三條實美通過鐵路開拓計劃事。消息傳出,立刻群議洶洶。象西鄉隆盛便譴責大隈重信等人是“浪費無度”。大久保利通和大隈重信的老戰友副島種臣也激烈反對此事。連日本軍方也因為考慮到在鐵路建設中需要進行極為重要的軍事測繪,可能會導致泄密而表示不讚同。在民間,因為當時生產力仍不發達,鐵路建設需要許多鐵,民間輿論認為這可能導致民間鐵器供應不足。而且鐵做為武士象征的武士刀的原材料,這回卻要被拿去當鐵軌任火車“亂踩”,很多頑固士族對此接受不了。恰好正在這時全國大名一致奉還版籍,政府接手了2400多萬的藩債。財政正是無比困難。大隈重信心中也不樂意在此時讓政府出頭造鐵路,主張由政府引導民間資本來造鐵路。而讓民資來造又惹出一樁麻煩,早在幕府時代的慶應三年,美國領事館官員波特曼曾經從幕府那裏拿到過一張建造鐵路的許可,這個許可裏說明幕府僅提供土地,而剩下的一切均由美國承擔。幕府倒台後,美國公使正好借此機會要求新政府兌現許可,而在另外一方麵,幾個英國資本家盯上了這筆鐵路生意,向新政府申請建立鐵路公司,提出讓外資來修鐵路,政府分成的計劃。大隈重信得知後一概予以拒絕。尤其對英國商人的計劃,大隈重信斥之為“印度式的鐵路計劃,其結果是鐵路到那裏,那裏就變成殖民地”,力主日資自力建設。

  ??雖說大隈重信要求日資獨立修建,可是日本當時連西式鐵路長什麽樣都不知道,技術上的巨大差距使得大隈重信和伊藤博文等人不得不向外國尋求技術支持。而且此時政府財政困難,民間也因為戰爭剛剛結束而疲敝不堪,因此大隈重信還是要尋求外國的資金協助。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