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燎原之火】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7      字數:3755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眾號“qdread”並加關注,給《驍騎》更多支持!

  ??————————————

  ??冬去春來,萬物複蘇。

  ??轉眼間,西晉立國已經兩月有餘,西京長安秩序井然。

  ??六部二十四司相繼成立,各項事宜逐漸步入正軌,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當中。

  ??陽春二月,放眼北國山河,山青水綠,春意盎然,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參加登基大典的三十餘萬大軍相繼離開長安,但拱衛京畿的兵馬仍有二十萬之多,駐守在長安四郊。

  ??依次是:駐守南郊的是桓飛帳下飛熊重甲騎兵,駐守北郊的是馬超帳下龍驤營,駐守西郊的典韋帳下虎賁營和駐守東郊的高順帳下陷陣營。四營兵馬駐守城外,駐紮在城內的依然是金猊衛禁軍,不過禁軍此時已經由之前的三萬戰騎擴編為五萬人馬。

  ??除此之外,長安城裏還有三萬城門守軍,由李利的家將李征擔任執金吾,隸屬兵部尚書賈詡直接管轄。

  ??正午時分,李利駕臨皇家學院,巡視包括太醫院、軍事學院和太學院在內的三所院校,大儒蔡邕、華佗、張機、孔融、李玄、郭嘉和李摯等人全程陪同。

  ??自從去年十月中旬建國之後,長安太學院便更名為皇家學院,由李利親自擔任院長,卻不參與日常管理,隻是掛名而已。即便如此,老泰山蔡邕也頗為不滿,遂以此為借口,要求李利增加學院的辦學經費,擴建院舍,聲稱隻有這樣才能配得上皇家學院的稱號。

  ??蔡邕本意是發發牢騷,宣泄不滿情緒而已,卻不料李利竟然滿口答應了,並立刻付諸於行動,在渭水東岸規劃新校區,半個月前正式動工修建。蔡邕先後三次趕到新校區實地查看,發現新建的校區規模比現有的太學院足足大了五倍,建成之後足可容納三萬以上的學身學習生活。

  ??眼見於此,蔡邕起初半信半疑,並不信以為真,還以為李利故意敷衍他,畫一張大餅讓他充饑,實際上也就是做做樣子,根本不會將如此巨大的開支用在建設學院上麵。事實上,蔡邕之所以對李利心懷不滿,並不是因為學院的辦學經費太少,而是因為他大半輩子都效忠於漢室,卻不料漢室終究還是亡了,被他的乘龍快婿李利取而代之,踩在漢室的基業之上建立了晉國。為此蔡邕心中頗感失落,始終邁不過這道坎兒,於是就找李利發泄不滿,故意找茬,並且還是獅子大開口,動輒索要數千萬辦學經費,美其名曰:“學院要擴大招生,要提高老師們的生活待遇,改善學生的住宿條件,等等”。理由很多,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他老人家心裏不舒服,李利也別想安生。

  ??然而蔡邕萬萬沒有想到,李利說辦就辦,如今新校區已經開始建設了。這一下,輪到蔡邕忐忑不安了。他太了解自家女婿了,知道這個家夥每做一件事都有目的,目標極其明確,從來不會做沒有好處的事情。因此李利突然大張旗鼓的擴建校區,蔡邕立刻就不淡定了,暗自揣測李利一定有著不可告人的目的,否則他怎會如此爽快,這也不是他的做事風格呀?

  ??一念至此,蔡邕再也坐不住了,三天兩頭往皇宮裏跑,見到李利就問:“文昌此舉意欲何為呀?”他對李利有知遇之恩,又是李利的嶽父,因此別看李利現在做皇帝了,可是在蔡邕麵前,李利仍是當年三更半夜敲寡婦門的毛腳女婿,張口閉口都是“文昌”。

  ??李利對此早就習慣了,非但不生氣,反而倍感親切。所以他的內府別人根本不能進,即使是李欣的親哥哥李玄、馬雲蘿的父親馬騰和哥哥馬超等人也不得入內,隻有蔡邕例外。他老人家不管什麽時候來,都沒有人阻攔,即便三更半夜李利正在嘿咻的時候,也得抽身出來見他,否則難保老丈人不會闖進寢宮,給他來個“捉奸在床”。因此,在李利眼裏,蔡老頭很任性,年齡越大越任性,正朝著老小孩的方向發展。對此,李利真是沒有一點脾氣,隻能聽著順著,還要哄著,唯恐老泰山一氣之下有個好歹,那就後悔莫及了。

  ??實在受不了蔡邕整天的叨嘮,這不,剛過清明、祭祀過宗廟之後,李利就帶著文武大臣前來學院視察,借此讓蔡邕寬心,免得他老人家像防賊一樣整天盯著自己。畢竟,擴建學院也不是什麽壞事,百年大計教育為先嘛,對於生在春風裏長在紅旗下的李利來說,如此淺顯的道理豈能不懂?

  ??視察結束,親自體驗一回學生食堂的夥食之後,李利來到太學院最高指揮部——院長“辦公室”。

  ??房子很大,足有兩百平米,可是那一摞摞竹簡就占了整個房間的三分之二,房間裏充斥著翰墨書香的特殊氣味。這讓常年埋頭批閱奏簡的李利大感吃驚,這裏的書香韻味比他的禦書房還要濃烈得多,不由得對蔡邕又生出幾分敬意,暗自讚歎:“這是一個真正潛心鑽研學問的學者,淡泊名利,一門心思紮進教學上麵,七十多歲還這麽愛學習的學者,縱觀古今又有幾人?與之相比,自己終究是功利心太強,自慚行愧啊!”

  ??這個房間原本屬於李利,因為他才是皇家學院的院長,早在兩個月前蔡邕就已經開始搬房子了,李利聞訊後當即製止,聲稱自己隻是個名譽院長,不占用學院的任何資源,實際上皇家學院的院長還是他蔡邕。好說歹說,蔡邕才勉為其難地繼續留在這裏辦公,為此李利還搭上了遼東高句麗使者進獻的三支五百年的人參,以及五斤特供的禦用好茶。麵對如此任性的老頭,如之奈何?

  ????????君臣落座。李利和蔡邕並排而坐,兩側隨同人員從左到右依次是:李玄、華佗、張機、孔融和郭嘉等五人,李摯依舊像柱子一樣立在李利身後,一動不動。

  ??一盞茶過後,忍耐了一個上午的蔡邕終究還是沒忍住,輕輕放下茶盅,輕聲問道:“文昌究竟意欲何為?”沒頭沒尾的一句詢問,讓堂下李玄、孔融等人聽得一臉茫然,不明白蔡邕指的是什麽,不知道李利為何又招惹了頑固的蔡老頭。

  ??隻有李利知道蔡邕此話何意,他很清楚老頭就是打破砂鍋問到底的脾氣,不把修建渭水校區的原因弄清楚,老頭決計不會善罷甘休。所以李利今天視察太學院也不是臨時起意,而是故意為之,其目的就是當著學院四位院長的麵,把話說清楚。

  ??說起來,太學院從最初以漢帝劉協的名義開始籌建,一直延續到今天,前後已經整整十二年了。這十二年裏,李利每年都要以各種名目征辟各州各郡的名士賢達前來學院授學,每年都會有數以千計的孩子送進學院,這其中七成以上的孩子都是戰死沙場的勇士的後代,餘下三成左右的孩子則是繳納了極其昂貴的學費前來讀書的地方豪強和商賈們的兒子,這筆收入就是學院辦學經費的主要來源。

  ??真正需要李利自己掏腰包的是,這些教書先生的俸祿和守護學院的數千甲士的糧餉供給,還有掛名在學院名下、實際卻從未露麵的那批人的日常開支。這些從不露麵的人就是被李利剿滅的各鎮諸侯及其家眷,其中包括江東孫策的弟弟孫權、益州牧劉璋、雙腿殘廢的劉備和那些頑固不化的前朝老臣,總共三十多戶、五百餘人,全都被幽禁在學院後麵的院落裏,常年有甲士看守,日常所需的所有物品都有專人負責采辦,足額供給。

  ??整個學院知道這件事的人不超過五個,知情人僅限於此刻坐在房間裏的四位院長和副院長。然而就連他們四個知情人之內,都沒有權限前去探視這些幽禁的諸侯及其家眷,要想進入最後一排院落,必須持有李利簽發的手諭,否則誰也不能前去探視,膽敢擅自靠近後院者不問緣由一律斬殺。迄今為止,已有二十餘名學生因為好奇潛入後院而被殺身亡,為此蔡邕等四名院長多次聯名諫言,請求李利把住在後院的數百人全部轉移到其他地方重新安置,切不可再枉殺他們的學生。這也是促使李利決定在城外重新修建皇家學院的一個重要原因。

  ??然而太學院已經開辦十幾年了,卻很少有人知道李利不惜人力物力開辦學院的初衷是什麽,到底意欲何為。

  ??蔡邕說完話後,目光灼灼地注視著李利,可李利卻慢條斯理的悠閑品茶,直到一杯茶見底,他才輕輕放下茶盅,微笑道:“嶽父一再詢問擴建的原因,朕也解釋過很多次了。此次重新選定校區,原因有三。其一,長安作為帝都,魚龍混雜,環境和氛圍不好,讓皇家學院的學生們無法安心讀書。其二,京城的人口逐年遞增,截至去年年底,城中已有常住人口十萬戶,時隔兩個月,眼下城中又增加了兩萬戶,房屋短缺,寸土寸金。其三,我晉國初建,新王朝就應該有新氣象,加之太學院已經更名為皇家學院,既然是皇家學院就不能太寒酸,不能有損皇家的形象和聲譽。因此,將學院搬到城外重新建校勢在必行。如此回答,不知諸公是否滿意?”

  ??——————未完待續——————————————(小說《驍騎》將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鮮內容哦,同時還有100%抽獎大禮送給大家!現在就開啟微信,點擊右上方“+”號“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qdread”並關注,速度抓緊啦!)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