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章】 鷓鴣天,亂世奸雄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5      字數:3722
  眼見荀彧出麵替曹仁說情,曹操抬頭瞥了荀彧一眼,仍舊臉色陰沉,怒氣未消。此時已走進堂中的親兵甲士見此情形,一臉難色地站在曹仁身後,不知如何是好。

  ??這時荀彧對他們輕輕搖頭,擺手示意其退下。兩名身形魁梧的甲士當即會意,小心翼翼地看了看曹操,見他仰頭看著正堂橫梁,遂如釋重負地快步退出正堂。

  ??待甲士離開,堂下眾人不禁暗自鬆一口氣,呼吸順暢了許多。

  ??事實上,荀彧、程昱、滿寵和劉曄四人都知道曹操斷然不會將曹仁問斬。曹仁何許人也?那是曹操的族弟,實實在在的嫡係部將,軍中上將軍;縱然曹仁犯下天大的過失,曹操也舍不得殺他。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曹軍上下人盡皆知。

  ??隻是人在盛怒之下難免失去理智,自古被人主錯殺或誤殺的文臣武將不在少數。為此荀彧等人理應及時勸阻,此乃為人臣子應盡的本份。

  ??明知主上虛張聲勢、口不對心,卻還不得不出麵勸說,借此平息主上的怒火。何謂替主上分憂,這便是了。

  ??而堂下四位謀士之中有資格出麵說情的人,惟有被曹操視為“吾之子房”的荀彧。

  ??近年來,荀彧不僅政績卓著,屢建奇功,還向曹操舉薦了諸多賢才。戲誌才、陳群、鍾繇、嚴象、杜襲等人都是荀彧舉薦的,這些人無一例外都被曹操委以重任,賞識有加。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荀彧還向曹操舉薦本家侄兒荀攸,卻不料被弟弟荀諶搶先一步,提前將荀攸蒙騙到西涼,投在李利麾下。雖然有些遺憾,但瑕不掩瑜,荀彧對曹軍的貢獻無疑是巨大的,而曹操對他極為倚重也是有目共睹的。

  ??時至今日,荀彧已是曹操麾下當之無愧的第一謀主,穩居文官之首。此外,他在曹軍之中頗有威望,即使曹氏親貴如曹仁、曹純和曹洪等將領,對他也是恭敬有加,見麵時也得恭恭敬敬地道一聲:“荀令君”。

  ??故而,此刻曹操雷霆大怒之下欲斬曹仁,程昱、劉曄等人皆不敢吭聲,惟恐言語失當被曹操遷怒,隻有荀彧挺身而出,直言不諱地替曹仁說情。

  ??眼見兩名甲士退到堂外,而曹操對此並不製止,荀彧心中了然,大致猜出了曹操的心思,或者說顧慮。

  ??稍稍思索片刻,荀彧恭聲道:“此番我軍細作遲遲打探不到西涼軍的動向,以致貽誤軍情,罪在不赦,卻情有可原。究其原委,並非我軍細作不盡心戮力,而是幽州被西涼軍占據之後大肆抓捕各路諸侯帳下的細作,並設置重重關卡,嚴加盤查,極力封鎖消息。

  ??之前李利逼降公孫瓚、收取幽州之事便是明證,我軍細作想盡一切辦法傳回消息,卻還是晚了兩個多月。此次貽誤軍情之事同樣也是如此。李利率軍出征塞外,其軍師郭嘉卻坐守幽州,領兵抵禦鞠義大軍的進攻,嚴密封鎖沿途關卡,使得幽州幾乎與外隔絕,情報根本不可能送出來。

  ??更何況,我軍駐紮在青州,與幽州之間還隔著冀州,加之李利大軍又在塞外作戰,相距千裏之遙。無論是幽州境內的西涼軍還是冀州袁紹,都在大肆捕殺各方細作,封鎖邊境關隘,使得商隊斷絕,禁止行人通行。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是飛鴿傳信也好還是哨騎傳送也罷,都無法將消息直接傳出來。細作們隻能不斷周轉,秘密傳送,費盡心機,幾經周折才把消息呈報上來。整個傳送情報的曆程,說是千辛萬苦亦不為過。”說話間,荀彧神情凝重,臉色肅然,說話語氣中帶著濃鬱的唏噓感慨之情。

  ??說到這兒,荀彧語氣一頓,輕聲歎息道:“事到如今,有一點我等縱然不願意承認,卻也不能不麵對,這便是西涼軍的情報封鎖和細作組織遠比我等嚴密得多。其細作幾乎遍布各州各郡,乃至各縣,無論何時何地發生的任何情況,都能第一時間傳到李利手裏,使其對天下局勢了如指掌。而我等則被他蒙在鼓裏,渾然不察,對西涼軍的動向卻一無所知。

  ??這是極其危險的,無異於我等在明,而李利及其麾下西涼軍則在暗處。這一明一暗之間就造成了我等處於被動境地,必須時刻提防西涼軍的一舉一動,否則始終被李利牽著鼻子走,處於絕對劣勢,凶多吉少。”

  ??這就是被曹操稱之為“吾之子房”的荀彧荀文若。他往往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舉一反三,從連續兩次被延誤的情報上麵看到事情背後潛在的威脅。其目光之犀利、思緒之敏捷,見識之長遠,著實令人讚歎。

  ??值得提的是,自從討袁聯盟成立之後,整個曹軍自曹操以下都不再將李利稱之為“李賊”,而是直呼其名。如果有外人在場的話,則稱其官諱“大將軍”或“盟主”。由此可見,整個曹軍包括曹操在內,對李利及其麾下的西涼軍甚為忌憚,諱莫如深,輕易不敢落人口實,惟恐被李利抓到把柄,繼而借機滋事,挑起戰端。

  ??反之,隻要曹操不被李利抓住把柄,彼此便是討袁聯盟的盟友。縱然李利實力強大,卻也不能無故挑起戰端,奈何不得曹操。否則,擅動刀兵、肆意挑起戰端,勢必難掩悠悠眾口,必被世人唾棄。這便是自古征戰講究出師有名的由來。歸根結底還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

  ??荀彧的一番話無疑是說中了曹操的心思,道出了他的心聲,點破了他最深切的憂慮。

  ??數月以來,曹操之所以按兵不動,不僅僅是為了平定青州後方,更多的是為了坐壁觀望,靜等幽州戰事分出勝負。而他最希望看到的情形是,李利麾下西涼軍與蠻軍打得兩敗俱傷,亦或是西涼軍戰敗,這是最理想的結果。以他對李利及其麾下西涼軍的了解,他知道李利即使敗給了烏桓和鮮卑聯軍,也能打得蠻軍傷筋動骨、元氣大傷,數年之內無力南下劫掠。

  ??而這恰恰他曹操最願意看到的局麵,李利戰敗之後即使仍然占據著幽州,也無法彌補大敗之後的虧損,兵鋒受挫,實力必然大損。這就給曹操留下迎頭趕上的機會,讓他在河北戰場上可以攫取最大的利益,繼而迅速發展壯大,然後再與李利一較高下,決定中原的最終歸屬。

  ??這幅完美的藍圖和定鼎中原的長遠戰略,是曹操和荀彧以及眾多謀士共同謀劃的成果。而製約整個計劃的最大阻礙便是西涼李利。

  ??或許之前各鎮諸侯還未察覺西涼李利強大到何等程度,因為不管李利如何強大,可他始終偏居西涼一隅,就像是藏在深山裏的億萬富家翁一樣,充其量就是個暴發戶、守財奴,不足為懼。但是司隸大戰之後,李利的觸角開始伸進中原,等到各路諸侯爭奪漢帝劉協之時,李利則趁機出兵收取司隸全境,並在司隸屯集重兵。此舉可謂是鋒芒乍現,令各鎮諸侯忌憚不已。

  ??然而李利真正展現實力的時機,卻是在討袁聯盟成立之後。聯盟成立初期,李利不動聲色,遲遲按兵不動,等到各路諸侯兵馬相繼投入戰場,李利方才顯現出無以倫比的強大實力。

  ??去歲九月,李利調集十萬大軍東征幽州,得知這一消息後各路諸侯不禁心頭一鬆,誤以為李利舍近求遠,把主力軍隊全部派往幽州戰場。殊不知時隔數月之後,當荊州劉表突然率部撤離淮南戰場之際,李利再度調集五萬大軍一舉攻占南陽,隨後屯兵武關的徐榮又率領五萬步軍開赴豫州戰場,與占領的南陽的波才大軍合兵一處,共計十萬兵馬攻打豫州。

  ??相繼出動二十萬大軍之後,屯兵司隸的周瑜大軍再度出擊,率領七萬戰騎北上冀州。短短月餘之間,西涼軍竟然在三個戰場上同時開戰,共計出動二十七萬大軍,陣勢空前,聲勢滔天。更讓人吃驚的是,在三個戰場上同時開戰的西涼軍極其穩健,不急不躁,穩紮穩打,戰績不俗,鏖戰數月下來居然無一敗績,斬獲頗豐。如此強盛的兵馬,加上不俗的戰績,著實讓各鎮諸侯膽戰心驚,百感交集。

  ??倘若僅是如此,各鎮諸侯雖然頗受驚嚇,卻也不感到意外。畢竟他們早就知道李利擁兵數十萬,兵鋒強勁,實力強大。可是先後調動將近三十萬大軍之後的西涼各州各郡竟然一切如常,沒有絲毫動亂的跡象,這才是最讓諸侯們震驚的事情。

  ??出動三十萬大軍,李利治下的四州之地依然平靜如常,這意味著什麽?隻要不是傻子都能想到答案。這意味著李利麾下大軍遠不止三十萬,傳聞西涼軍多達五十萬之眾竟然不是謠傳,而是確有其事!

  ??既然李利擁有如此雄厚的實力,單憑他一己之力就能消滅袁紹、袁術兄弟,卻為何還要聯絡各鎮諸侯成立討袁聯盟呢?難道??????聯盟本身這是個巨大的陰謀?

  ??這便是曹操得知幽州戰事早已結束後,瞬間浮現在腦海裏的念頭,一種前所未有的危機感充斥在心頭,壓得他喘不過氣來,遂將滿腔的苦惱與憂愁一股腦地發泄在曹仁身上。誰讓曹仁是他最信任的嫡係部將呢?

  ????????(備注:鷓鴣,一種鳴叫聲沉滯、哀怨的飛禽,聽之給人一種蒼涼孤寂之感。本章取原意,並非詞牌名。)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