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章】 魚龍舞,漢人本色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5      字數:3726
  感謝:書友lipase2000、信我者得永生書友月票支持,多謝!

  ??——————————————

  ??易京城堡燈火通明,一夜未熄。

  ??至五更天,四門大開,數以千計的戰騎進進出出,整整折騰了一夜。以至於,城中百姓深夜驚醒,蜷縮在榻上,戰戰兢兢地透過破風的格窗窺視著外麵的動靜,提心吊膽的呆坐一夜,愣是不敢閉眼睛,惟恐睡熟之後便再也醒不過來了。

  ??翌日清晨,雪後放晴。一縷晨曦劃破長空,將久違的陽光灑向大地,讓身處冰天雪地的人們感受到些許溫暖,寒冷稍減,壓抑許久的心胸豁然開朗。

  ??易京,城南大營。中軍大帳內,屏退了侍女和親兵,一夜未眠的李利與公孫瓚相對而坐。案幾放著火爐,爐上溫著一壇美酒,二人把酒換盞,緘默其口,整整喝了半個時辰的悶酒。

  ??昨夜三更時分,當公孫瓚把話挑明之後一切已成定局,大勢所趨,幽州易主。縱使公孫瓚百般不願亦是徒然,刀劍加身,如之奈何?

  ??是夜,李利麾下大軍開進易京城,正式接管城防,並接管公孫瓚及其麾下一眾文武的家眷。然後幽州僚屬悉數留在城堡中配合隨後趕來的郭嘉、糜竺、高順等人接管幽州軍務,趙雲、閻柔和李摯等將領協同軍師郭嘉重新整合幽州兵馬,並逐步接收公孫瓚掌控的郡縣城池。等到長安大將軍府派來文官正式接手各郡縣政務之後,再行張貼告示,將幽州易主的消息公之於眾。在此期間,暫不對外聲張,務實而不務虛,當務之急是盡快接管城池與府庫,整合軍隊才是頭等大事。

  ??與此同時,公孫瓚被逼無奈之下隻得束手就擒,遂與李利一起出城前往城南大營。在郭嘉、糜竺和幽州僚屬安排接管城池、整編幽州兵馬的這段時間,李利便將公孫瓚留在身邊,一起住進軍營,食同席、寢同榻,朝夕相處。此舉既是約束公孫瓚的自由,也是對他的考驗,還是莫大禮遇。

  ??大帳內,火爐裏的木炭不時發出“嗤嗤”的聲響,架在爐上的酒壇散發出馥鬱醇厚的芳香,這是酒泉佳釀特有的香氣,濃鬱綿長,沁人心脾。

  ??“咕嘟”一聲,又是一盞酒下肚,公孫瓚頜下五寸長須上沾著些許酒漬,臉色潮紅,額頭皺成“川”字,顯示出內心苦悶,頹廢邋遢。坐在他對麵的李利見狀後不急不緩地放下酒樽,隨即輕輕拍手,早已站在帳外等候的侍從快步走進來,遵從李利的示意,撤去酒樽與爐上的酒壇,換上剛剛煮好的香茗。

  ??揮手屏退侍從,李利親手斟上兩盅香茗,將其中一盅放在公孫瓚麵前,也不言語,顧自端起茶盅飲用起來。

  ??公孫瓚端起茶盅,輕輕點頭示謝,遂呷一口茶水,輕聲道:“再過幾天,幽州便徹底納入大將軍治下,屆時大將軍準備如何處置在下?秘密處死,亦或明正典刑以安撫幽州百姓?”

  ??李利聞聲抬眼看了看公孫瓚,卻見他神色淡漠,眼神黯淡,仿佛在說一件與己無關的事,眉宇間沒有一絲畏懼之色,似乎是已經認命了。對此,李利倒也不感到意外,畢竟公孫瓚之前也是一路諸侯,身為割據一方的諸侯,兵敗之後就應該有引頸待戮的覺悟。

  ??思索片刻,李利淡然一笑,語氣平和地道:“易地而處,若是公孫將軍坐在我的位置上,又當如何?”

  ??公孫瓚神色微變,眼神愈發灰暗,遲疑半晌後輕輕拭去胡須上的水漬,低聲道:“換做是我,斬草除根,以絕後患。”

  ??李利微微頷首,輕笑道:“公孫將軍果然豪爽,無論身處何地都不失英雄本色,快人快語,令人欽佩。李某有一事不明還請將軍賜教。我與將軍此前可有仇怨,亦或是早有嫌隙、水火不容,以致勢不兩立?”

  ??公孫瓚聞言錯愕,神色詫異地抬頭正視著李利,疑聲道:“大將軍此話何意?你我之間本是盟友,轄地相隔千裏之遙,況且此前素未謀麵,何來仇怨?至於勢不兩立麽,更是無從談起。眼下某已是階下之囚,是生是死全憑大將軍一言而決,焉有水火不容之說?”

  ??李利輕輕搖頭,笑聲道:“從公孫將軍的話語中不難聽出,此刻將軍心緒不寧,頗為憂憤,亦或是正在咒罵李某人。不過,這些都是預料之中的事,換做是我,亦會如此。但有一點將軍盡可放心,我不會殺你,至少在將軍降而複叛之前不會殺你。”

  ??“哦?”公孫瓚聞聲色變,頗感吃驚地沉吟一聲,驚疑不定地道:“莫非大將軍要放了某家?”

  ??李利爽朗一笑:“嗬嗬嗬!時至今日,即使我放了你,你又能去何處安身?冀州或蠻夷草原,亦或是孤島流亡?”

  ??“這??????”神色稍緩的公孫瓚再次皺起眉頭,思索半晌後一臉頹敗,失神地自言自語道:“是啊,天下雖大,卻無我公孫瓚落腳之地。袁紹視我為生死大敵,恨不得食肉寢皮;草原蠻夷對我同樣是恨之入骨,一直想著除之而後快。流亡海島,談何容易,無異於自尋死路??????”說著說著,公孫瓚臉色黯淡之極,神情無比沮喪,無力地垂下頭,黯然傷神。

  ??李利見狀後輕聲道:“當日公孫將軍遣使向我求援時,想必已經料到今日之局麵,不知將軍為何還要求助於我,卻不與冀州袁紹請和呢?要知道,時下冀州袁紹身陷重圍之中,自身難保,隻要將軍主動請和休戰,料想袁紹一定樂見其成,立刻罷戰撤兵。”

  ??公孫瓚驟然抬頭,神情激憤,不假思索道:“昔日某胞弟公孫越慘死,隨即某與袁紹交惡,征討廝殺多年,早已勢成水火,不死不休。如要某與他和解,斷無可能!”說到這裏,公孫瓚語氣一頓,遂正視著李利,坦言道:“當日某遣使求援時,麾下部將和謀士多方勸阻,言道:‘請大將軍出兵來援,無異於羊入虎口,自取滅亡’。然則當時幽州戰局危急,某對眾人說:‘吾寧肯將幽州拱手送於大將軍,也絕不讓冀州袁紹踏入幽州半步!’不承想,昔日之言一語成讖,而今幽州果然落入??????大將軍手裏。”語罷,公孫瓚一臉落寞,眼神頗為懊悔,卻無怨恨。顯然,他不是個自怨自艾之人,敗則敗矣,卻不失磊落。

  ??李利若有所思地輕輕點頭,再不繞彎子,直言道:“公孫將軍以誠待我,今日我亦真誠邀請將軍加入我西涼軍。不知將軍意下如何?”

  ??“呃!加入西涼軍?”公孫瓚聞聲詫然,抬頭狐疑地盯著李利,臉上浮現著不可置信地神情。

  ??李利頷首道:“正是。將軍如願意加入我軍,我可以給你兩個選擇。其一,進入大將軍府為幕賓,俸祿等同九卿,安享富貴榮華,此後常住長安,不再參與世事紛爭。其二,暫入我帳下參讚軍機,待時機成熟、我軍擴軍之日,再行領兵出征,隨我戡亂征討,平定天下。二選其一,將軍自行決斷。一旦將軍下定決心便不能反悔,機會隻有一次,錯過今日,將軍便無從選擇。”

  ??“呃,這??????”公孫瓚神情猶豫,臉上充斥著驚疑未定之色,一雙眸子骨碌碌轉動,慎重審視著李利。遲疑片刻後,他低聲問道:“大將軍為何不殺我,反而要將我收入麾下?記得大將軍之前曾說過,今日的公孫瓚已不是從前的公孫瓚了,血氣喪盡、雄心不在,貪生怕死,沉溺於酒色享樂之中。既如此,在下已是無用之人,將軍為何還要收留我?”

  ??李利聞言後,不假思索地道:“原因有三。其一,你公孫瓚曾經為大漢百姓立下赫赫戰功,固守邊境十餘年,拋頭顱、灑熱血九死一生,功大於過;此一節,別人或許已經忘卻,但我卻並沒有忘記。其二,近年來,雖然你性情大變、沉溺於酒色,安於享樂,卻並未忘記抵禦蠻夷入侵;奈何局勢紛亂複雜,前有冀州袁紹屢屢率兵攻城,後有閻柔叛軍和蠻夷輕騎襲擾,這些都讓你力不從心,遂自暴自棄,頹廢至此。其三,你曾與我結盟,我李利從來不會對盟友狠下殺手;況且,你良心未泯,尚存羞辱廉恥之心,識大體、知進退,並非不可救藥之輩。

  ??最重要的是,你與其他諸侯不同。無論什時候,你都不可能與蠻夷同流合汙、沆瀣一氣,始終堅守自己的原則,這是我最看重的,也是最欣賞你的地方。昔日司隸大戰時,袁紹勾結南匈奴寇邊犯境,欲與蠻夷瓜分西涼,此舉令我甚為不齒。眼下袁紹再次勾結烏桓、鮮卑蠻夷平分幽州,此等欲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作法,我深惡痛絕,深以為恥。與之相比,你公孫瓚雖有過錯,卻不失漢人本色,殊為難得。有鑒於此,我便再給你一次機會,讓你重新來過,我希望看到白馬將軍重現昔日風采。”

  ??耳邊聽著李利不加修飾的坦誠直言,公孫瓚心頭震動,神色一變再變,眼眶不自禁地濕潤了,遂閉上眼睛,沉默不語。

  ??半晌後,他撇過頭去,拂袖擦掉眼角的水漬,起身走到堂下,俯身屈膝跪拜道:“末將願隨主公征戰,鞍前馬後在所不辭,懇請主公收錄!”語罷,公孫瓚俯首膜拜,徹底放下了諸侯身份。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