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鏡花緣,花為誰紅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5      字數:3745
  劉協眉頭微皺,神情甚為不悅,可看到董弘唯唯諾諾的樣子又深感無奈,於心不安,不忍責備於他。時至今日,像董弘這樣忠心耿耿的臣子實在是太少了,難能可貴,理應善待,不能讓忠臣寒心。

  ??好不容易穩住心神,劉協平聲靜氣地道:“這裏沒有外人,隻有你我二人。因此仲父不必顧忌,想到什麽說什麽,盡可直言。以仲父觀之,曹操與袁紹二人孰優孰劣,朕可以相信哪一個?”

  ??董弘聞聲後一臉難色,躊躇半晌,方才低聲道:“恕老奴直言,方今天下,陛下除了自己之外誰都不能信。現如今,能夠幸存下來的各路諸侯都不是良善之輩,一個個野心勃勃,真正忠心漢室且有能力中興漢室的諸侯少之又少,說是鳳毛麟角亦不為過。”

  ??語氣一頓,董弘抬眼看了看劉協的臉色,卻見他目光灼灼地注視著自己,側耳傾聽。四目相對的一瞬間,劉協微笑頷首,投以讚許的目光,鼓勵他繼續說下去。

  ??董弘心中忐忑,本想左右而言其他,避開重點不談,奈何劉協根本不插話,這讓他避無可避,隻能直視關鍵問題。

  ??“如果陛下執意讓老奴評說袁紹和曹操二人的優劣,那老奴就大膽直言了。若是言語失當,還請陛下多多寬恕。”

  ??劉協坦然笑道:“仲父多慮了。直言無妨,對錯都不要緊,朕要聽真話。”

  ??董弘恭順地點了點頭,恭聲道:“老奴聽說名士許劭曾言:‘曹孟德乃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賊’。不知陛下對此可有耳聞?”

  ??劉協輕輕點頭,眼中閃過一絲疑慮,若有所思道:“確有此事。朕對此早有耳聞,據說這是十年前許劭主持月旦評時對曹操的評語。許劭其人深諳識人之術,出言必中,至今尚未有失,相人之術令人驚歎,廣為稱道,天下無出其右者。”

  ??董弘道:“陛下自幼聰慧,過目不忘,老奴愚鈍,自愧弗如。然則,許劭對曹操的評語甚為驚奇,發人深省。治世能臣、亂世奸賊,寓意深遠,值得推敲。所謂治世能臣,很好理解,置身於太平世道,人心思安,若是才能不凡之人必能做出一番成績,是為治世能臣。而亂世奸賊,說的就是眼下我等所麵臨的現實處境;天下紛亂,人心淪喪,無視法紀者比比皆是,野心勃勃者屢見不鮮。

  ??迄今為止,被滿朝百官和天下士族稱為奸賊者,僅有三人:其一是掀起大亂序幕的黃巾賊首領張角,其二是禍亂天下的董卓,其三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西涼李利。而兗州曹操竟被許劭認定為亂世奸賊,如果許劭沒有看錯的話,那曹操其人絕非眼下這般忠心耿耿。他極有可能是外表忠厚、內藏奸詐的奸賊,大奸似忠、大偽似真,與西涼李賊並無二致。”

  ??劉協聞言駭然,眼神瞬間變得淩厲起來,寒光乍現,臉色陰沉,低吟道:“嗯?仲父之言不無道理。亂世之中人心叵測,其中不乏外表忠良,實則奸詐狠毒之徒。就如同西涼李賊一樣,世人皆知他忠孝仁義,誠實守信,言出必行,可誰又知道他是個徹徹底底的大奸賊,企圖謀害於朕,當真是狼子野心、惡貫滿盈,人人得而誅之!”

  ??咬牙切齒地說完話,劉協滿臉憤恨,心有餘悸,似乎隻要與李利沾上邊的人和事,都能引起他的共鳴,令他驟然警醒,反應異常強烈。

  ??董弘抬頭看了看劉協忿忿不平的神色,心中凜然,遂低下頭,眼底的憂鬱愈發濃烈,似是替劉協擔心,憂思滿懷,驅之不散揮之不去。

  ??少頃,他暗自歎息一聲,平複心神後,接著說道:“與曹操相比,冀州袁紹四世三公,世代忠良,飽受皇恩。現如今,袁紹占據富庶的冀州,根基穩固,與幽州公孫瓚爭鬥多年卻始終不落下風。即便是司隸大敗後,他也不曾讓公孫瓚占到半點便宜,實力之強大,由此可見一斑。然而,袁紹與其祖上截然不同,其人野心極大,企圖獨霸中原,司隸之戰便由此而生。隻可惜他時運不濟,聯合九路諸侯之力卻仍舊不是西涼李利之敵,以致司隸大敗,元氣大傷,實力大不如前。”

  ??說到這裏,董弘話鋒一轉,頗為欽佩地道:“現如今,縱觀天下群雄,敢與李賊正麵爭鋒廝殺的諸侯寥寥無幾,冀州袁紹便是其中之一。而與西涼軍征戰,敗而不潰的諸侯更是鳳毛麟角,屈指可數,冀州袁紹同樣位列其中,大敗之後卷土重來,如今實力已恢複大半,依然是中原各路諸侯中名列前茅的強大勢力,實力遠在兗州曹操之上。”話說到這裏,董弘再不多言,起身給劉協倒上一盅熱茶,輕步走到劉協身後給他揉捏肩膀,仿佛剛才那番話根本不是出自他之口一般,神色自若,目不斜視,依舊堅守本份,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而劉協聽完這番話後,神情凝重,眉頭緊蹙,眼睛左右轉動,頗費思量。隨即,他一邊端起茶盅輕輕抿著香茗,一邊心事重重地思考著,眼中不時流露出迷茫之色,顯得躊躇難決,左右為難。

  ??擺在他麵前的選擇似乎已經很明顯了,慎重思量時又變得晦暗不明,善惡難辨、忠奸難分,宛如鏡中花,看似鮮豔燦爛,卻又無法觸及??????

  ??—————————小分割線————————————

  ??時光流轉,轉眼已是三月中旬,隆中諸葛廬已裝飾一新,可以正式入住了。

  ??在此盤桓二十餘天的李利一行人也是時候離開了,一百餘名扈從已經先行下山,在十裏外的山道入口處紮營,明日便起程返回洛陽大營。

  ??這是李利留在臥龍崗的最後一個夜晚。

  ??天公作美,晚風習習,明月如畫。

  ??一輪彎月懸掛星空,宛若一條彎彎的小船徜徉在星河瀚海之中,寧靜而祥和,皎潔而璀璨。

  ??草廬正房遮住了大半月光,西邊山崗上的樹蔭將月光分割成星星點點的光亮,灑在氤氳彌漫的溪水潭上。

  ??浸沒在水潭中的礁石上,李利赤條條地躺在上麵,任由清澈的溪水淹沒全身,蔓延至脖頸,將頭露出水麵,閉目假寐,享受著春夏之交涓涓溪水的柔情。

  ??溪水很涼,沁人心脾,一般人在這個季節是不敢下水的。但這對李利來說卻是算不得什麽,在搭建草廬的二十多天裏,他幾乎每天夜裏都在水潭裏沐浴,將身體浸在水裏浸泡半個時辰,而後披上睡袍入帳處理政務。這樣可以讓他的頭腦分外清醒,忙碌一天的疲憊仿佛都被潺潺流動的溪水衝走了,身心舒泰,精神奕奕,有助於他理智而高效地處理軍政事務。

  ??今夜沒有緊急政務需要處理,因為明天就要返回洛陽,留守洛陽大營的賈詡已提前得到消息,因此不會再有政務送到臥龍崗來了。

  ??這二十多天的辛勞於李利而言無異於一次全身心的洗滌,真正體會了一把普通百姓建造房屋的辛苦,也切身體會到房屋落成後的收獲的喜悅。

  ??或許,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算不了什麽。身逢亂世,流離失所的百姓不在少數,他們親手搭建過許多房屋,卻因戰火來臨不得不舍棄,逃亡到別處,再度重新來過。但這種經曆對於長期身居高位的李利,卻是彌足珍貴,真正算得上是一次親身體驗,一次身體力行的嚐試,一段永遠無法忘記的記憶。

  ??早已習慣了殺戮與毀滅,很少有機會親自體驗一回創造的艱辛,這種經曆於上位者而言是極其珍貴的,於黎民百姓而言則是至關重要的。令其切身體會到社稷為輕、民為重的真諦,體會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精髓,清楚地知道百姓需要什麽,天下黎民百姓最在意什麽。

  ??“嘩啦啦———”水花四濺,浸泡在水裏足足半個時辰的李利長身而起,隨手抓起岸邊岩石上的長袍披在身上,既而十分嫻熟地踩著一塊塊岩石上岸,大步流星地走向正房後門。現在他已經不住營帳了,而是鳩占鵲巢、堂而皇之地霸占了孔明的正房寢室,把孔明擠到水潭東岸的廂房裏下榻。誰讓他是孔明的結義兄長呢,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如之奈何?

  ??寢室中沒有點燈,皎潔的月光透過格窗灑在窗台上,為屋內添置了些許光亮,雖不能替代油燈,卻廖勝於無。時至深夜子時,草廬初建,很多瑣事尚不健全,沒有熏煙香爐,點燈不但會打擾別人休息,還會招來飛蛾流螢,甚是麻煩。所以,李利憊懶、圖省事,房間裏的風燈早早吹滅,沐浴過後便可舒舒服服地歇息一晚,養足精神,明日一早起行。

  ??關好房門,李利隨手解下錦袍仍在床頭西側,他一直都有裸睡的習慣,今夜也不例外。俯身上榻,動作嫻熟地掀開錦被鑽進被窩,一種難以言語的溫暖舒爽湧上心頭,令他不禁伸展四肢,睡意油然而生。

  ??伸展雙臂的一瞬間,觸手柔滑,一種熟悉的一手把握的綿柔感衝擊著李利並不堅定的敏感神經。

  ??“呃!”霎時,正當李利驚愕出聲時,不知何時藏在錦被裏的火熱嬌軀纏繞上來,溫潤而火辣的紅唇堵住了他那驚訝的張開的大嘴,嬌軀隨之覆蓋在他身上。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