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群狼奪食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5      字數:3874
  三伏天,一隊快馬疾馳如風,直奔西涼大營而來。

  ??轅門大開,這行人徑直入營,直到奔至中軍大帳前,方才勒馬停下。

  ??“主公連日奔波,末將等迎駕來遲,還乞寬恕。”

  ??大帳石階前,周瑜、法正、趙雲、黃忠等人聞訊趕來,周瑜領銜恭聲拜道。

  ??“公瑾無需多禮,眾將起身,隨我入帳敘談。”

  ??從金猊獸王背上飛身躍下,李利輕呼一口氣,抹了一把額頭上的熱汗,抬手示意周瑜等人不必拘禮,繼而大步邁上石階,走進帥帳。

  ??稍事梳洗後,換上單薄錦袍,李利再次出現在大帳中,隨意而坐,慢條斯理地飲茶解暑。

  ??“主公此行可還順利?長安城中無人滋事吧?”堂下在座之人都是李利麾下親信將領,是以周瑜直接開口詢問,無須顧忌。

  ??李利微微頷首,沉聲歎息道:“兩位老將軍歸天,大漢痛失擎天之柱。在這個節骨眼上,天子和百官卻不見蹤影,生死不明,天下局勢將再次發生巨變。即將到來的秋天,注定是個多事之秋啊!”

  ??周瑜聞言點頭,頗感痛惜地道:“皇甫嵩和朱儁二人乃我大漢碩果僅存的兩位當世名將,不成想兩位老將軍竟在半月之內相繼逝世,令人惋惜呀!”

  ??語氣一頓,周瑜神情肅然道:“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天下局勢都將動蕩不安,風起雲湧,變幻莫測。值此時局動蕩之際,我等理應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切不可操之過急,以免一步踏錯,錯失大好局麵。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嗯。”李利隨口應聲,眯著眼睛與周瑜對視片刻,若有所思地頷首道:“公瑾所言正合我意。不管天下局勢如何變幻,我西涼軍還是西涼軍,固若磐石,不會隨之動蕩;而我李利依然是天下兵馬大將軍,這一點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改變,也無人能撼動半分!”

  ??說到這兒,李利擺手說道:“好了,閑言少敘,還是說說眼前戰事進展如何。至於其他事情麽,兵來將擋水來土屯,我李利和麾下西涼軍從來不懼挑戰,無論任何對手敢向我等挑釁,我西涼軍都誓必將其碾成粉碎。”

  ??李利這番擲地有聲的話語在帥帳中激蕩,聽之令人振奮,熱血沸騰。

  ??堂下,周瑜和法正對視一眼,相顧點頭,既而與身邊將領點頭示意,隨即眾人起身跪拜道:“主公英明,實為我等之幸,西涼數百萬百姓之福!”

  ??這一拜絕非偶然,而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西涼眾文武深思熟慮後的結果,也是他們的心聲。

  ??自從天子和朝中百官們逃離長安之後,西都長安就此名存實亡。時至今日,天子劉協和朝中三朝老臣們已成為擋在李利和西涼眾文武麵前的絆腳石,朝中三公九卿及僚屬隻有這麽多位置,全都被朝中老臣把持著,有他們占據朝堂,占著茅坑不拉屎,西涼眾文武便難以躋身朝堂,總不能將他們全部罷免吧?與此同時,若是公然將他們悉數除掉,必遭天下人唾罵,留下千古惡名;如若任由其發展下去,又會對西涼後續發展造成極大阻礙,強行壓製著西涼眾文武的晉升之路。

  ??故此,當西涼軍粉碎中原諸侯聯盟的大舉討伐、取得司隸大勝之後,西涼眾文武與朝中百官之間的權勢鬥爭便隨之凸顯出來,矛盾日益激化。如此就使得長安城風聲鶴唳,時局詭異,暗流洶湧,不少西涼將領和文官們對此頗有微言,隻是不敢在李利麵前提起,敢怒不敢言而已。

  ??這一點從李利封賞治下主要文臣武將的官秩中就能看出來,像李玄、賈詡、李儒、郭嘉和周瑜等一大批肱骨之臣,以及李暹、滕霄、典韋、桓飛、徐榮、波才和馬超等主要將領,他們全都是秩同九卿(俸祿),卻沒有實質的九卿或以上的實職,隻能兼領京兆尹或州刺史之職。對此,他們都是李利的親信心腹,自然不會有什麽怨言,可他們被壓製不要緊,要緊的是他們轄下的一眾僚屬就沒有這種待遇了,官職和俸祿全都提不上去。如此一來,若說這些僚屬也沒有怨言,那無疑是自欺自人。

  ??為官者,無論是兩袖清風還是光宗耀祖,都逃不出“名利”二字,不為財便為名,不為名則圖利。真正不求名不為利的官員不是沒有,卻是鳳毛麟角,寥寥無幾。縱觀華夏五千年的曆史,名利貫穿史冊,始終不曾改變,人性使然,前人如此,後人亦如是。

  ??亂世之中,為官者更為現實,封妻蔭子著有之,揚名天下者有之,博取榮華富貴者比比皆是,試圖改變命運者更是不在少數。因此,當李利位極人臣之時,跟隨他打天下的文臣武將自然也有自己的期許。然而朝中文武百官的存在擋住了他們的晉升之路,擋人前途不啻於生死大仇、不共戴天,這種矛盾無法調和,必然是魚死網破的殊死鬥爭。

  ??身為西涼統帥,李利自然對此心知肚明,繼而費盡心機謀劃著解決之法。若是他連這一點都想不到,那他這個統帥也就做到頭了,早晚必將被人取而代之。

  ??於是,不久之後天子和百官們逃離長安,試圖徹底擺脫李利的掌控,中興漢室,再建大漢帝國。天子和百官們剛一逃出牢籠,盡管李利嚴令西涼全境封鎖消息,任何人不得泄露,可這個消息還是在西涼眾文武中迅速流傳開來。是以,天子和百官前腳離開,緊接著就有很多西涼官員聯名上表勸進,向李利諫言改元開國、即位至尊;如果勸進成功,那麽西涼眾僚便立刻水漲船高,加官進爵之日就在眼前。

  ??君臨天下的誘惑大不大,這是不言而喻的。當年董卓治下隻有京兆三輔和司隸之地,便整天想著登基帝位、位及至尊,君臨天下,為此董卓搭上了自身性命,落個屍首異處的國賊之名,惡名昭著,被世人所唾棄。如今李利所擁有的地盤和實力數倍於昔日的董卓,乃實至名歸的天下第一諸侯,如此以來他就具備了君臨天下的實力,而且不會重蹈董卓之覆轍。由此可見,西涼眾多僚屬聯名勸進並非一時衝動,也不是無稽之談,而是順應時局,順水推舟,一舉成功的可能性極大。

  ??隨著勸進的這股暗流越來越凶猛,李利麾下的親信將領和謀士卻愈發感到不安,天子劉協還沒死呢,就急著勸進,如此急功近利之舉絕非老成謀國之良策。故此,他們百感交集,深感時機尚未成熟,唯恐主公李利抵擋不住君臨天下的巨大誘惑,答應眾多僚屬聯名所請,公然改元開國、登基稱帝,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隨之他們派遣快馬前來陽平關大營,一封封親筆書信遞到周瑜、法正、趙雲、黃忠和馬超等人手裏,信中闡明厲害:如今天下局勢詭異莫測,誰敢率先稱王稱霸,必將淪為眾矢之的,群起而攻之,覆滅在即。為此,他們委托周瑜、法正和趙雲等親信將領勸告主公李利以大局為重,目前以維穩為重中之重,徐圖進取,夯實根基,切不可輕易進位,否則西涼大好局麵就將毀於一旦。

  ??之所以委托周瑜和法正勸諫,是因為聯名勸進的西涼官員大多是李玄、賈詡、李儒和郭嘉等人的帳下僚屬,這就致使他們不便親身前往陽平關大營麵見李利。畢竟,這種壞人前途之事極遭人恨,如果讓這些僚屬知道是他們的頂頭上司壞了自己的晉升之路,日後還如何共事?

  ??但是,由周瑜和法正等人勸諫則不會招人嫉恨,因為自古以來的勸進之路都有“三進三辭”之說。所以,周瑜和法正等人勸諫乃份內之事,情理之中,不算過分。

  ??然而李利擲地有聲的表明態度,則一舉堵死了勸進官員的言路。自此以後,很長一段時間裏都不會有人再敢輕言勸進了。

  ??———————小分割線—————————

  ??伴隨眾將相繼離去,帥帳內隻剩下周瑜、法正、裴潛、李摯和李利五人。

  ??起身走到堂下與周瑜等人坐在一起,李利臉上浮現淡淡的笑容,對法正問道:“孝直所謀之事進展如何?”

  ??法正聞言臉上露出肯定的笑容,恭聲道:“一切順利。按照時間推算,結果應該就在這兩天揭曉。”

  ??“如此甚好。”李利微笑頷首,坦言道:“眼下時間緊迫,漢中之戰至今已有四個月,不能再拖了,必須速戰速決。不瞞諸位,按照預定時間,天子和百官們將在一個月後,也就是入秋之時逃離我西涼軍地界,東歸洛陽。屆時,天子必定下詔勤王,召集各路諸侯齊聚洛陽,妄圖剿滅我等。不過,經過前番中原聯盟大敗之後,各路諸侯應該不會響應天子號令,不敢公然與我李利為敵。

  ??相比之下,他們對天子更有興趣,一個個誌在必得,野心勃勃。畢竟天子在我等掌控之下發揮了巨大威力,為我西涼軍籌集了數以百萬計的錢糧輜重,驅使著天下各路諸侯疲於奔命。眼見於此,他們都切身體會到了天子和百官們的巨大作用,絕不會輕易放棄。如此百年不遇的空前盛事,我等豈能錯過,無論如何也要摻上一腳,勢必要將這潭渾水攪得渾濁不堪。惟有如此,我等才能渾水摸魚,否則天下諸侯整天盯著我西涼軍,我等還有何作為?”

  ??周瑜、法正和裴潛三人聽得目瞪口呆、瞠目結舌,隨之周瑜由衷讚歎道:“這才是真正的香餌釣金鼇,拋出天子和百官將各路諸侯全部調動起來,群狼奪食,勢必引發一場大混戰。主公此舉當真是英明至極,末將拜服!”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