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 成者王侯敗者賊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5      字數:3830
  一道天子詔書,洋洋灑灑千餘言,言辭犀利,直指時弊。

  ??然則,詔書中自天子以下,曆數天下各路諸侯倒行逆施,犯上作亂,為禍天下。

  ??是以,此詔名為罪己詔,實為聲討各路諸侯,其實就是一道大肆討逆的告白書,天下各路諸侯全是圖謀不軌的亂臣賊子。

  ??與此同時,這道聲討詔書的末尾卻極為突兀地大肆褒獎四位諸侯,李利、劉表、劉璋和公孫瓚。

  ??如此一來,此詔便充斥著懲惡揚善的味道,有褒有貶,才能彰顯出詔書的真實性和說服力。

  ??通讀全篇詔書,不難看出這道詔書端是用心險惡。

  ??將各路諸侯全都揪出來聲討貶斥一番,曆數罪狀,言辭毒辣之極,完全不留餘地,毫不顧及各路諸侯的顏麵,甚至連帶其祖上數代一並詰責,並公之於眾,流傳甚廣。僅是劉表的帥案上便有十餘份之多,襄陽城中隻怕也不在少數,荊州尚且如此,那兗州、冀州、幽州、揚州、徐州和益州等地,恐怕也不例外,每個州郡至少流傳著數百份罪己詔。

  ??這樣一來,用不了多久,整個天下所有郡縣幾乎都能看到這樣的詔書。如此大範圍地散播罪己詔,若說李利毫無用意,誰若相信誰便是傻子。

  ??而詔書流傳開來的後果卻是極其嚴重,但凡出現在詔書中的諸侯必定聲譽掃地,顏麵無存。諸侯們多年來好不容易博得的好名聲,就此毀於一旦,此後天下黎民百姓皆知他們圖謀不軌,犯上作亂,由此引發的嚴重後果將不堪設想。即便動搖不了各路諸侯的現有根基,卻毫不留情地撕下他們一貫標榜的中興漢室的遮羞布,迫使他們毫無遮掩,隻能硬著頭皮擺明旗幟擁兵自立,從此再無退路。

  ??自此以後,中興漢室的幌子再也不能用了,徹底杜絕了各路諸侯扯虎皮做大旗的所有企圖和後路。這就迫使各路諸侯不得不旗幟鮮明地擺出姿態,要麽交好西涼李利,甚至於直接依附西涼軍,向李利俯首稱臣;要麽就孤注一擲地割據為藩,自立為。從此之後,稱王稱霸者恐怕不在少數,眼下就看誰第一個跳出來,而後再看李利作何反應。

  ??至此,天下真的大亂了,而且是光明正大的叛亂,不再像之前那樣遮遮掩掩的。因為,這一道詔書已經讓各路諸侯的野心大白於天下,再想尋找借口挑起戰事,無異於自取其辱,顯得畏畏縮縮,自滅威風。

  ??除此之外,這一道詔書的影響力之大無法估量。曾經一直心向漢室的百姓得知詔書上的內容後,最直觀的印象便是天子失德,致使天下各州各郡的州牧、刺史和郡守都揭竿而起,犯上作亂,一致反他。此等君王還能治理天下麽,百姓們還能指望他什麽呢?

  ??與之相對的是,百姓們對各路謀逆的諸侯也無好感,甚至極其反感,深惡痛絕。畢竟君權神授由來已久,自古皆然,但凡是犯上作亂之人,曆來得不到大多數人的認同,直到大局已定時,才能慢慢改變思想,被動接受事實。而諸侯割據勢必引發大規模的戰爭,戰事一發,受苦受難的還是黎民百姓,是以百姓們對叛亂者深惡痛絕,寧願受窮受困,也不願生活在戰火烽煙當中。

  ??所以,這道詔書的威力究竟有多大,當真是難以估量,至少眼下局勢不明,無從預知。

  ??再者,這道詔書的信任度極高。天子在詔書中曆數各路諸侯謀逆叛亂,卻獨獨不提出身劉氏宗族的封疆大吏,反倒對其大加封賞。這裏麵徐州劉備除外,此詔過後,劉備算是徹底被排除在劉氏宗族之外了,自此以後再不會有“劉皇叔”這個名號。皇室後裔的嚼頭到此為止,劉備往後再也不能用了。除非漢室當真滅亡,他才能自詡劉氏後裔,再行複辟,否則他此生便與漢室宗親絕緣了。

  ??而整個詔書中最大的受害者,並不是被聲討的各路諸侯,而是少年天子劉協。

  ??天子自爆其短,此乃曆代君王之大忌。在此之前,並不是沒有帝王下過罪己詔,早在西漢文帝時便正式頒布過第一道罪己詔,距離劉協這道罪己詔已有三百多年。但是,罪己詔的初衷並不是君王自爆其短,而是為了言明己過,表達願意為國家和百姓痛改前非,同心協力治理國家的意願,並借此籠絡人心,鞏固帝王之位,加強統治。這才是罪己詔的真正目的。若是僅僅為了自爆其短,恐怕這個世上便不會罪己詔之說了,曆代帝王寧願坐等亡國,也不會頒布這等自掘墳墓的罪己詔。

  ??另外,曆來頒布罪己詔有三個前提。其一,國家遭受重大災難之際,比如幹旱、洪澇、地動和大範圍瘟疫等;其二,君臣錯位,外戚獨霸朝綱或內宮幹政,以及朝堂紛爭混亂之時;其三,政權危難之時,帝都淪陷、天子逃亡,大廈將傾時天子為了籠絡人心,不得不頒布罪己詔,以期挽回局勢,重振王朝。

  ??是以,劉協此時頒布罪己詔倒也不為過,屬於第三種情況,政權危難之時。隻是他這道罪己詔頒布的有些晚,早在董卓領兵入洛陽時,就應該頒布這道詔書,藉此籠絡人心,挽回局勢。可惜的是他那時年齡太小,身邊根本沒有可用之人,草擬一道詔書對他而言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至今日,他終於有能力草詔了,奈何身陷宮闈,一言一行、飲食起居都在中常侍李儒的監控之下,根本沒有半點自由,更不可能頒布詔書。

  ??故此,當李儒拿來一卷草擬好的聲討詔書時,劉協煞費心機地推諉搪塞,拒不抄寫。結果,此舉激怒了李利,隨後李儒秉承李利之意重新草擬一道詔書,便是現在傳到各路諸侯和天下各州郡的罪己討逆詔。

  ??可以說,這道詔書完全是劉協自作自受,若是按照第一份詔書抄寫,那僅僅是一道聲討諸侯的詔書,不會損及他帝王的威儀,尚可保全皇室顏麵。可惜他卻有意試探李利的底線,佯稱身體有恙拒絕抄寫,以致於惹得李利極為惱怒,繼而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授意李儒起草罪己詔,將皇室威嚴徹底掀翻在地,並公之於眾。

  ??事實上,這道罪己討逆詔早在司隸之戰開始時便在李利腦海裏醞釀。隻是他當時認為時機還不成熟,若是司隸之戰落敗,這道聲討詔書猶如泥牛入海,根本毫無用處,缺乏有效的說服力。因為,自古以來都是成者王侯敗者賊,倘若西涼軍戰敗,聲討諸侯不成,反倒被諸侯們給滅了,這無異於自取其辱,貽笑天下。更有甚者,一旦詔書提前頒布,恐怕會使得其他沒有入盟的諸侯惶惶不安,繼而孤注一擲,更多的諸侯再加入諸侯聯盟,那對西涼軍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隻怕真是一點勝算也沒有了。

  ??有鑒於此,李利一直隱忍不發,聲討各路諸侯的詔書遲遲不發,權當沒有這麽回事。這一拖便是整整十個月,其間西涼軍三線作戰,調動所有主力戰營和大半郡府兵參戰,一直鏖戰到第二年開春。婁底原一戰,西涼軍大獲全勝,徹底擊敗了前來會盟的各路諸侯兵馬,並占領並州,覆滅南匈奴,威震天下。

  ??至此,時機趨於成熟。大勝之後的西涼軍擁有絕對的話語權,這個時候頒布聲討詔書,大敗而回的袁紹、曹操、呂布、劉備和孫策等人縱然義憤填膺、怒火中燒,又能如何?難道他們還有能力再度起兵討伐西涼軍嗎?這些被聲討得最慘的諸侯都不敢輕舉妄動,隻能沉默以對,那其他諸侯又當如何。先後十一路中原聯盟都大敗而回,難道他們還有膽量出兵攻打西涼軍,正麵向李利挑釁嗎?

  ??既然各路諸侯都不敢針對西涼軍做出反應,那就說明這道詔書所說的全是事實。沒看到這些諸侯接到詔書後一個個惱羞成怒地破口大罵,卻再無下文了嗎?

  ??沒有反應就是沉默,而沉默就等於承認。既然諸侯們都承認了這個事實,那這道詔書就要發揮它應有的作用了。一道詔書徹底撕掉諸侯們的偽裝,讓他們的狼子野心徹底暴露在世人麵前,也讓那些坐山觀虎鬥、搖擺不定的中間派旗幟鮮明地表明立場,看看這天底下到底有多少諸侯敢於公然謀反。

  ??在罪己討逆詔頒布半個月內,各路諸侯陸續上表天子,言明立場,並派遣使者護送酎金敬獻給天子,拿出一部分錢糧送往長安,以實際行動證明他們忠心漢室。

  ??幽州公孫瓚上表謝恩,便派遣關靖再次護送四萬石糧草、兩萬金以及五千匹戰馬前往長安,並帶著公孫瓚的親筆書信求見大將軍李利。

  ??與此同時,荊州劉表再次進獻五萬石糧草和三萬金,上表謝恩,並舉薦琅琊名士諸葛玄繼任南陽太守。徐州劉備上表乞罪,並派遣別駕從事糜竺親自護送三萬石糧草和十箱金銀飾品,謀求徐州刺史之職,派遣糜竺前來長安的目的便是為了從中斡旋,確保此行成功。

  ??隨後,遼東公孫度,朝不保夕的揚州刺史劉繇以及剛剛在江東站穩腳跟的孫策,先後上表言明立場,並進獻價值不菲的珍奇異玩和酎金,以示忠良。就連素來吝嗇的壽春袁術也送來三萬石糧草,並再次討要揚州牧之位,請求朝廷嚴懲倒行逆施的原揚州刺史劉繇。

  ??而遲遲沒有任何反應的諸侯則是:冀州袁紹,大戰正酣的兗州曹操和呂布,以及距離李利最近的益州劉璋。

  ??值得一提的是,聲討詔書中沒有提及漢中張魯,既無聲討也無封賞,而張魯此時正領兵與李利對峙。這意味著什麽,當真是耐人尋味。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