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3章】 杏林煮酒2/2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5      字數:3730
  “故而,此事到此為止,日後不必再提。與此同時,公瑾和孫策的兄弟情義也到此為止。不知公瑾可有異議?”

  ??“呃!”耳邊聽著李利不緊不慢地話語,周瑜臉上的神情一直在急劇變化,待李利最後一句話落音時,他神情驚詫地愕然抬頭看著李利。這一刻,他清晰地看到李利決然的神色,還有那不容置疑的淩厲眼神。

  ??這意味著什麽,周瑜心知肚明,李利臉上的神色和眼神清楚無誤地告訴他,這是李利所能容忍的最後底線,再無讓步的可能。

  ??此刻李利臉上的神情與今天早朝時的神色十分相似,而這也是周瑜第一次參加早朝,卻正好見證了李利大開殺戒的鐵血手段。

  ??那縱橫四溢的霸氣牢牢掌控著朝堂上的局勢和氛圍,使得曾經在周瑜心裏都是仰視的一眾三朝老臣屏息噤聲,連大氣都不敢喘。那份霸絕天下的強大氣場,一直殘留在周瑜的腦海裏,驅之不散,揮之不去。

  ??也正是親眼見證了李利的霸道與威勢,讓周瑜生平第一次對這位平易近人的主公有了更清晰地認識,內心深處莫名生出一份難以名狀的敬畏,或者說是畏懼。也因此讓他深刻地領悟到自己所麵對的主公,有著與其年齡孑然不符的成熟心智和無上威嚴,那張充滿陽光的笑臉之下還有著一顆鐵血無情的大心髒,而這顆大心髒足可囊括天地、包羅萬象,有著氣吞山河之誌、鬼神莫測之能,遠非肉眼看到的那麽陽光燦爛。

  ??憑心而言,周瑜對李利這種局促的轉變極為不適應。因為這讓他莫名感到自己與李利之間無形中的疏遠,仿佛曾經熟悉的朋友突然間變得很是陌生一般,一時間讓人難以接受。可是,當他靜下心來仔細揣摩一番後豁然發現,隻有現在的李利才能成就功名霸業,而此前的陽光大男孩雖然更容易讓人接近,卻終究難成大事。

  ??而現在的李利才是一位真正的梟雄,胸懷淩雲壯誌,腹有包藏天地之智謀,能升能隱,能屈能伸。乍眼一看,他便如鄰家大男孩一般陽光燦爛,溫和隨性,讓人不由與之親近。然則,靠近接觸之下,才能發現他智謀深如浩海,性情多變,時而顢頇,時而睿智,時而通情達理,時而霸道無匹,令人無從捉摸,高深莫測。

  ??恰恰因為這樣,西涼軍一眾將領對這位三軍主帥敬佩有加,且心懷敬畏,甘願任其驅使,卻不敢有絲毫輕視犯上之心。而全軍將士則是對主帥李利忠心耿耿,願意為其效死命,浴血沙場,死而無悔。

  ??這一點,周瑜此前並未切身體會到,下意識認為主公李利或許並不如自己想象中的那般強大,或許他能牢牢掌控軍中將領,卻斷然做不到牢牢掌控全軍將士的地步。畢竟西涼軍兵馬眾多,主力戰營和郡府兵加在一起,足足四五十萬大軍,主公李利縱有通天之能,也無法掌控這麽多將士。

  ??然而,安邑城中的一幕讓周瑜深刻體會到自己錯了,太過想當然了,把李利看得太簡單了,錯誤估計了西涼軍的形勢,更輕看了李利對軍隊的掌控力度。縱然是剛剛接收過來的降兵,都有著對李利懼怕到骨子裏的敬畏,從而斷然不會違背李利的意誌。是以,當他違背李利的意願下令進攻楊醜帳下降兵時,閻行當眾出示兵符,輕而易舉地從他手中收回兵權,繼而毫無阻滯地指揮大軍進剿盟軍殘餘人馬。

  ??要知道,這些兵馬都是周瑜從北伐大戰時就一直統率的大軍,其中大部分兵馬都是平定並州時收降的降兵,等同於他一手組建起來的嫡係人馬。可是,就是這樣一支大軍卻隨著李利的兵符出現而改弦易幟,自然而然地被閻行接管,使得他周瑜就此失去兵權,淪為被軟禁的存在。而後,隨著李利一紙調令,他就從曾經威震天下的安北將軍降為處理瑣事的隨軍主簿,其實就是毫無實權的一介文官屬吏。因為大軍主簿是由軍師郭嘉兼任的,掌管著全軍將士的功勞簿和所有繳獲賬簿,而他周瑜則是負責整理這些賬目的屬吏。

  ??這一升一降之間的巨大落差,弄得周瑜差點當場崩潰,頗有心灰意冷之感。為此,這半個多月來他一直意誌消沉,整日醉生夢死,無所事事,以致回到長安後,不免冷落了嬌妻大喬。正因如此,才有大喬清早乘坐馬車前去郿鄔探望小喬之行,實際上大喬根本不是前去看望妹妹,而是替周瑜鳴不平,好讓小喬吹吹枕邊風,將此事告之李利。

  ??大喬此舉,若說周瑜毫不知情,那絕對是自欺欺人。不過,卻也不是他授意的,隻能說他默認了大喬的行為,藉此試探李利的真實意圖。

  ??事實證明,夫人外交確實很有成效,很多周瑜自己不便說出口的話,都被大喬通過妹妹小喬間接地傳到李利耳朵裏。由此,才有了今日杏林煮酒之事,隻是讓周瑜頗感意外的是,剛剛加入軍中的趙雲竟然也在邀請之列。

  ??對於趙雲這位新近加入軍中的將領,周瑜了解不多,不過卻也知道此人很受主公李利器重,且與少將軍李暹關係不一般,他的妹妹趙雨即將成為李暹的正室夫人。與此同時,周瑜還聽說趙雲在軍中根基頗深,與桓飛、許褚和陳到三人是結義兄弟,並且是主公李利作為見證人。

  ??因此,軍中傳言,趙雲將是軍中新一輪的五虎將之一,而此前的五虎將都將在此次封賞中晉升為秩同九卿的四平或四安將軍,這才是真正的拜將封侯。此外,曆來五虎將的人選不僅武藝高強、勇冠三軍,而且都是主公李利的親信將領,而這才是眾將領最為看重的無上榮耀。

  ??怔怔失神之中,諸多思緒一股腦地湧現在周瑜腦海裏,讓他一瞬間想清楚了很多曾未想過的事情。至於李利所說的讓他和孫策撇清關係,這其實是李利故意給他一個台階,讓他借坡下驢,多少挽回一些顏麵。

  ??事實上,自從安邑之戰過後,周瑜就知道自己與孫策的昔日情誼已經終結了。戰前他便與孫策秘密達成協議,約定各取所需,可是一戰下來,孫策不僅什麽也沒得到,反而損兵折將,大敗而歸。如此一來,孫策必定以為是他周瑜設局算計江東軍,所謂密議不過是刻意麻痹孫策之舉,其目的便是一舉殲滅江東兵馬。是以,經此一役孫策必定懷恨在心,再不會將他周瑜視作兄弟了。這樣以來,再說什麽撇清關係已屬多餘,早已不複兄弟之情,遑論撇清關係?

  ??可這句話從李利嘴裏說出來,那就不是多餘的廢話,而是另有用意。而周瑜聰明絕頂之人焉能不知其中深意,是以他理清思緒後,當即正中表態,欣然接受了李利的提議。

  ??“誠如主公所說,安邑之戰後,末將與江東孫策之間的糾葛便徹底斷絕了。能做或不能做的事情,末將都已經做了,問心無愧。而今,末將唯一對不住的人便是主公,臨陣助敵乃不赦之大罪,可主公卻並未重處末將,這讓末將於心難安,深感自責。是以,末將請求主公從嚴從重處罰末將,惟有如此才能嚴明軍紀,以警示眾將不得逾越半步!”

  ??在周瑜蹙眉沉思之時,李利則是低聲對趙雲說著什麽,此時聽到周瑜的話後,李利欣然笑道:“從重處罰倒還談不上,畢竟公瑾所犯之過錯,僅是過失而已,並非不可饒恕的大錯。何況,公瑾平定南匈奴、收複並州全境,又率軍出征河東郡,戰績卓著,功不可沒。盡管自古以來沒有功過相抵之說,但縱觀公瑾立下的戰功與過失相比,顯然是功大於過,理應獎賞。不過、、、有過也不能不罰,否則軍紀何在,軍規何存?是以,此番要委屈一下公瑾,官爵不會再次晉升,不過卻能獨領一營人馬。如此安排,不知公瑾意下如何?嗬嗬嗬??????”

  ??“多謝主公寬宥,末將定當以死報效主公!”周瑜聞言大喜,想也不想地起身拜謝道。兵權才是他最希望得到的,畢竟他一身抱負都在沙場之上,自身更是擅長統兵征戰的將領,隻要手上有兵,其它事情皆不足道。與之相對的是,對他來說升不升官都無所謂,因為他已經十分顯眼了,以短短一年時間便後來者居上;若是再次晉升,難免讓眾將領不服,心生芥蒂。

  ??是以,李利此番安排無疑是正合周瑜之心,給他執掌一營人馬的權力,就等於給他提供了大展拳腳的舞台。

  ??“恭喜公瑾將軍!”眼看周瑜如此高興,李利頷首而笑,而一旁的趙雲則是揖手祝賀,從其話音中不難聽出羨慕之情。

  ??眼見於此,李利笑容滿麵地說道:“白馬河之事,我早已知曉,是以子龍大可不必憂心。昔日子龍與劉備同在公孫瓚麾下效力,低頭不見抬頭見,彼此難免有些交情,何況劉備此人積善籠絡人心,必然多番招攬子龍。因此,此番白馬河之事正好讓子龍償還劉備的人情,省得日後再生羈絆。畢竟,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有情有義才是人,無情無義那是畜生。此外,此次大戰中子龍斬殺陳留張邈、袁紹次子袁熙,並突襲敵軍糧草在前,正麵攻打盟軍大營在後,戰績斐然。所以,我意子龍也提領一營人馬,躋身五虎將之列,而後還有隨我出征漢中。

  ??隻是,正式軍令待明日李暹成婚之後才會下達。屆時帥府點將,獎賞全軍將領,重新整編大軍,重整旗鼓,繼司隸之戰結束後再戰漢中!”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