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直搗巢穴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4      字數:3916
  感謝:十百年書友月票支持,多謝!

  ??——————

  ??噠噠噠!

  ??“呂布休走,速速下馬受死!”

  ??“大耳賊哪裏跑,殺呀!”

  ??“龐德在此,賊將休走!”

  ??聲勢浩大的喊殺聲中,數萬西涼戰騎快速通過左翼棧道,隨之直接從盟軍大營前疾馳而過,直奔南麵的官道追殺而去。

  ??此時,搶先一步通過右翼棧道的呂布對身後的追殺聲充耳不聞,率領幸存下來的兩萬多步騎,逢盟軍大營而不入,徑直取道南下。

  ??在呂布軍之後,便是劉備率領的徐州軍。

  ??奈何徐州軍戰騎不多,僅有劉備身邊的三千親衛軍是騎兵,餘下全是步軍,是以跑路速度不如呂布軍,落在後麵。

  ??此外,在此前的地坑塌陷之中,劉備麾下的徐州軍傷亡慘重,十亭人馬折損八亭。

  ??想當初他率軍入盟時,手中足足握有五萬多大軍,昨夜一戰折損上萬人馬,而後又在地坑塌陷中陷進去三萬餘人馬。

  ??是以,現如今劉備手裏僅剩一萬多兵馬,且其中還有三四千名傷兵。若是舍棄傷兵的話,他麾下的兵馬便不滿一萬人。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傷亡慘重,隻差那麽一點,便要全軍覆沒了。

  ??最為重要的是,劉備手下根本無將可用,隻得親自上陣,之前決戰時他就是親自上陣廝殺,如今倉皇逃竄中他仍是親力親為。在此之前,他帳下將領表麵上也有上百員之多,但真正可堪大用的將領卻是極少,唯一能夠倚仗的大將便是張飛。奈何張飛傷勢頗重,自保尚且艱難,遑論上陣殺敵乎?

  ??因此,在逃亡之中,劉備及其麾下的徐州軍很是狼狽。因為生怕西涼軍追殺上來,一路上倉皇鼠竄,慌不擇路,以致於上千名兵士誤打誤撞之下竟然直接跑向轅門,結果被西涼軍堵個正著,全部生擒。迫不得已,劉備隻好率部跟在呂布軍身後逃竄,如此至少不會再次撞進西涼軍懷裏。

  ??與損失慘重且狼狽不堪的劉備相比,呂布及其麾下的兗州軍也好不到哪兒去。入盟時的七萬大軍,如今已折損大半,僅剩兩萬餘步騎,其中傷亡最大的便是步軍,幾乎死傷殆盡,僅餘不到一萬步卒。所幸,他麾下的狼騎軍傷亡還不算太大,而今仍有一萬餘戰騎,尚有一戰之力。

  ??不過,呂布自己卻身負重傷。此前與桓飛打得兩敗俱傷,但事實上他的傷勢遠比桓飛重得多;而後又和典韋惡戰近百個回合,結果弄得傷上加傷。是以,他眼下已無力再戰,麵對西涼軍氣勢洶洶的趁勝追殺,除了逃跑之外別無選擇。

  ??倉皇逃竄中,呂布率軍一口氣疾奔數裏,漸漸遠離盟軍大營,前麵不遠處便是飛雲渡隘口。至此,他方才深深鬆一口氣,勒馬提韁,徐徐減慢速度。

  ??隨即,呂布策馬站在路邊一處地勢頗高的土坡上,舉目向西邊的官道上張望,赫然看到跟在後麵的劉備軍似乎又少了兩三千人馬。而最讓他驚奇的是,劉備軍身後的官道上竟然沒有慘叫聲,這讓他甚為不解,實在想不明白曆來窮凶極惡的西涼軍難道突然轉性了,居然沒有斬殺落在後麵的徐州軍兵士。

  ??實際上,呂布這個想法是對的,隻是他自己還不知道罷了。

  ??其實,早在天亮時李利下達全軍停止追殺盟軍將士,全力營救墜入陷坑的盟軍將士之後,西涼軍便再也沒有斬殺過一個盟軍將士。

  ??正如張郃和高覽逃跑時看到的情形,經過短暫的停戰之後,當太陽升起來時西涼軍便又開始大肆追殺盟軍將士。然而,這隻是表麵現象;實際上,西涼軍之所以揚聲暴喝,大張聲勢地追殺盟軍,其目的便是為了震懾落荒而逃的盟軍將士,迫使其棄械投降。如此以來,西涼軍便可少些殺戮,甚至是不再殺戮。

  ??是以,在整個追殺途中,西涼軍都是雷聲大、雨點小,聲勢浩大,實則再也沒有大肆斬殺逃亡的盟軍將士。即使遇到某些誓死不降的頑固兵士,西涼騎兵也隻是將其打傷後生擒,不再枉殺一個兵士。

  ??而這一切的起因,便是源於李利的一道軍令:盡量多抓戰俘,除非逼不得已,否則不得枉殺一人。

  ??如此便有了呂布驚奇的發現,也讓婁底原決戰從天亮那一刻起,從袁紹率部棄營而逃的那一刻開始,不再發生大規模殺戮,但戰爭仍在繼續。

  ??而李利之所以會下達此等匪夷所思的命令,是因為他親眼見證了近二十萬將士葬身地坑的慘狀之後,不由得生出惻隱之心,甚至心裏還隱隱有種難以釋懷的負罪感。雖然這種傷懷與仁慈注定不會存留多長時間,但對於早已習慣了流血殺戮的李利而言,這已經是近年來破天荒的頭一回,或許這也將是他此生為數不多的仁慈之舉。

  ??也許李利自己都不知道曆來鐵血無情的自己,為何會突然間心存善念,或者直接說是心存婦人之仁?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份仁慈源於他後世的記憶和處事心性。

  ??或許李利已經漸漸淡忘了自己是個附體重生之人,早已將自己完全融入這個紛亂的年代。然而,某些深藏在靈魂深處的本性永遠也不會消失。而這種本性並不是他所獨有,而是每個炎黃子孫都有的善良本性,就像之前他和呂布、劉備二人不約而同地選擇暫時停戰一樣。

  ??麵對不可抗拒的無謂犧牲,人性最美好的一麵就會自然而然地顯露出來,從而做出自己都不能理解的決定。盡管自己都不明白為什麽要這樣做,但他們仍然義無反顧地下達命令,從而拯救了數萬將士的生命。

  ??一邊浴血廝殺,一邊救死扶傷,如此糾結而矛盾的事情,卻是真實存在的。遙想後世的“赤白之戰”,**與白軍打得不可開交,儼然勢不兩立,不是你死就我亡;但是,當民族遭遇劫難之時,無數無辜百姓枉死之際,**與白軍終是聯合起來共抗外敵。然而,等到趕跑賊寇之後,兩軍仍是水火不容,繼而掀起驚天動地的空前大戰,直到一方建立政權,將另一方驅逐出境為止。

  ??李利、呂布和劉備三人所做的一切,雖與後世戰爭稍有出入,但本質是相同的。

  ??婁底原決戰伊始,兩軍兵馬加起來多達五六十萬,鏖戰一夜,兩軍傷亡加在一起也不過十餘萬將士。然而,一場地坑塌陷卻造成將近二十萬人的巨大傷亡,而且是不分敵我,不由分說,好的壞的一窩端,致使兩軍數十萬將士粉身碎骨,死無全屍。

  ??這根本不是戰爭,更不是為了生存而殺戮,而是純粹的無視生命,僅僅是為了殺戮而殺戮,是一場蓄意謀劃的大屠殺。

  ??盡管袁紹謀劃此事的本意是為了對付西涼鐵騎,可他的最終目的卻是,欲將除了自己麾下兵馬之外的盟軍和西涼軍全部誅殺殆盡。如此滅絕人性的瘋狂之舉,已然超出了人的範疇。

  ??很多事情,初衷是什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危害的大小也不是由出發點而定的,而是要看造成的危害究竟有多大,波及範圍又有多廣。但凡禍事,不管出發點如何,也不問初衷,世人隻看結果,眾口鑠金就是禍,無人問津便無過。

  ??————————————

  ??盟軍大營,轅門前兩百步開外。

  ??李利高坐在金猊獸王背上,身上雖然依然披著重甲,但手中已無兵器。現如今,他重新回到主帥應在的位置,坐鎮中軍,指揮大軍繼續征戰。

  ??而此時此刻,李利親率中軍飛熊營、金猊衛和陷陣營將盟軍大營團團圍困。在他看來,這座盟軍大寨就是諸侯聯盟的巢穴,也是中原諸侯聯盟的象征。隻待攻下眼前這座大寨,就等於是直搗盟軍巢穴,徹徹底底贏得此次婁底原決戰的最終勝利。

  ??與此同時,這座規模巨大的營寨並不是一座空營,眼下裏麵至少仍有上萬名守營將士,以及倉皇逃亡的各路諸侯留下的所有糧草輜重。

  ??而這恰恰是李利最為看重的戰利品。畢竟這場大戰持續的時間太長了,西涼軍糧草輜重消耗巨大,必須要得到補充才行,否則這場大決戰就算白打了。雖然贏得了戰爭的最終勝利,卻將西涼府庫掏得空空如也。如此一來,此戰可謂是雖勝猶敗,得不償失。

  ??因此,李利對眼前這座盟軍大營寄予厚望,希望能在這裏撈足好處,從而彌補連續征戰大半年之久的巨大消耗。

  ??眼下,勒馬駐足在李利身邊兩側之人,赫然是左軍師賈詡和右軍師郭嘉。

  ??而中軍將領則位於兩位軍師身邊,眾將領神情激動,臉上洋溢著難以掩飾的喜悅之情。此時望著挺拔高聳的盟軍大寨,眾將情不自禁地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似乎隻待李利一聲令下,眾將便可在頃刻之間攻陷大營似的,信心滿滿,鬥誌昂揚。

  ??的確,大戰持續到現在,西涼軍已然勝局已定,而諸侯盟軍則是作鳥獸散,四散潰逃。

  ??等到攻下這座大營之後,各營戰騎便會再次出兵,追擊潰逃的盟軍。而現在之所以不宜出兵追擊潰軍,是因為這座大營實在是太過龐大,攻城兵馬不能太少。否則的話,若是營中埋伏著數萬盟軍,待西涼軍追殺盟軍之際突然殺將出來,繼而奇襲函穀關,那後果將不堪設想,極有可能讓勝券在握的西涼軍功虧一簣。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