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縱橫捭闔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4      字數:3563
  盟軍陣前。

  ??“嗖嗖”的箭矢紛落如雨。

  ??“咻咻”的破空聲傾斜穿插,相錯交織在一起,結成蜘蛛網狀的箭矢大陣,將整個陣前戰場籠罩其中。

  ??與之相應的是,西涼軍陣前的強弓硬弩同樣是片刻不曾停歇,一支支黑翎破羽箭呼嘯升空,一支支裹挾著強勁氣流的弩箭撕裂空間。這些弩箭雖然飛行路徑不盡相同,但是目標始終如一,直指盟軍陣前的步軍和弓弩營將士襲殺而去。

  ??與此同時,西涼軍獨有的先秦強弓千人隊,在陷陣營巨盾兵的掩護下一分為二,從兩翼迂回到陣前兩百步開外,繼而精準射殺盟軍陣前的中低級將領。這便是李利親自傳授給他們的狙擊戰術,也叫斬首行動,其目的就是狙殺敵軍的陣前指揮將領,打亂敵軍的進攻或防禦部署,以最小的傷亡代價贏得最大的戰略效果。

  ??這便是“秦弓千人隊”最犀利的攻擊手段,也是他們及常人所不能及的獨特本領。一個千人隊,一千張四石先秦強弓,一分為二之後,五百名秦弓手分組狙殺,兩人為一組,一人狙殺,另一人遞箭上弦;十箭之後兩人位置輪換,連續狙殺,竭盡全力之下兩人最多射出三十支利箭,命中率大約四成左右。

  ??千萬不要輕視這隻有四成的命中率,因為這已是這個時代中令人咂舌驚歎的恐怖戰績。要知道,在時下征戰廝殺當中,即便是兩軍加起來隻有一萬人的戰鬥,其廝殺時所消耗的箭矢至少也在兩萬支箭矢以上,甚至三倍,乃至五倍。就拿眼前的西涼軍與盟軍決戰來說,任何一方消耗的箭矢數量都在三十萬支以上,僅是西涼軍就為此戰準備了五十萬支利箭;與之相比,盟軍準備的羽箭數目至少比西涼軍超出五成,甚至於兩倍有餘。

  ??也就是說,兩軍準備的羽箭數量至少一百萬支,可兩軍兵力加在一起也不到六十萬,而真正被箭矢射殺的兩軍將士又有多少呢,最多占到總兵力的兩成,甚至更少。由此可見,這個時代的弓箭手命中率普遍不高,大規模廝殺之中能夠達到兩成的命中率就已經十分了得。而秦弓千人隊的狙殺命中率高達四成,即三支利箭之下必能射殺敵軍一名低級將領,足見其殺傷力驚人,戰鬥力強悍之極。最為難得的是,秦弓千人隊的射殺目標最低也是隊率或隊率以上的敵軍將領,其中不乏戰力頗強的敵軍主要將領。

  ??所幸他們人數不多,且人力有時而窮,一場大戰之中兩人輪換也最多射出三十箭,通常都是一次輪換中射出二十支箭便立即退回後軍,隱藏在輜重兵中不再參戰。是以,這種從事精準狙殺的先秦強弓隊,根本不可能大規模組建,故而這支弓弩手隊伍隸屬金猊衛營,除了大規模戰事之外,一直很少露麵。

  ??但是,秦弓隊創下的輝煌戰績卻是令人驚羨不已。其建立之初的首戰,便是重創兩隻神獸狻猊,並對桓飛施以強大威懾,迫使桓飛投鼠忌器之下被李利收服。第二戰則是西涼軍北伐南匈奴的青狼穀之戰,大戰之中秦弓隊先後狙殺四百餘名蠻軍中低級將領,以及數十位千夫長及以上的蠻軍將領,戰績顯赫,居功至偉。

  ??而此次婁底原決戰,便是秦弓狙殺隊全體出動參與的第三場大戰。其戰果如何,暫時不得而知,姑且拭目以待吧。

  ??——————

  ??嗒嗒嗒!

  ??“轟隆隆———殺呀!”

  ??頂著密集如網的流矢箭雨,以李利為箭頭的十萬西涼鐵騎組成淩厲無比的鋒矢衝擊陣,縱馬躍過散落在陣前戰場上的層層阻礙,凶猛至極的衝進盟軍中軍陣前,與擋在最前端的步兵巨盾陣短兵相接。巨盾陣之後便是盟軍的兩萬弓弩手,而後就是袁紹中軍,隻是眼下盟軍諸侯和數以百計的將領都已退至中軍後陣,留在前線的大多是普通兵士和中低級將領。這是上古流傳下來的戰爭慣例,顛撲不破的鐵律,從古至今皆如是。至於西涼軍主帥李利一馬當先衝鋒在前,純屬異數,藝高人膽大,而這又與西涼軍高昂的鬥誌和強勁的兵鋒息息相關。

  ??“吼———鐺!”

  ??震耳欲聾的獸王咆哮聲中,但見李利駕馭金猊獸王縱身躍過數尺高的方形盾牌,金猊戰刀倏然橫掃而出。伴隨幾聲沉悶的銳器破體聲響,擋在李利麵前的三名巨盾兵當即身首異處,立在地上的盾牌也隨之轟然落地。

  ??恰在此時,金猊獸王利爪點地,順勢載著李利風馳電掣地衝進盟軍巨盾陣,幾個躍身跨步之間便將裏三層外三層的巨盾陣撕開一道缺口,十餘名盾牌兵瞬息間便盡數慘死在金猊戰刀之下。

  ??而這一道缺口乍一出現便再也無法合上,隻見緊隨李利身後的李摯、桓飛、銀軲和鐵軲兄弟等近百名金猊衛和飛熊營將領紛遝而至,生生將僅供一人一騎的巨盾豁口鑿出一條相對寬敞的通道。隨即,數以萬計的西涼戰騎如潮水般衝進巨盾陣,瞬間便將區區萬餘人的巨盾陣撕得七零八落。

  ??而後,數不勝數的西涼鐵騎浩浩蕩蕩的碾壓而過,將盟軍巨盾陣徹底淹沒在鐵蹄洪流之中。如此迅猛之極的攻勢,致使位於巨盾陣之後的兩萬弓弩營將士根本來不及撤退,眨眼間就被西涼鐵騎席卷其中;猶如滾滾洪流咆哮而過,以致於兩萬弓弩手連個浪花都沒有,便堙沒在馬蹄之下。即便有人能夠僥幸逃脫戰騎碾壓,也躲不過殺氣凜凜的冰冷鐵戈。

  ??待鐵蹄洪流衝擊過後,盟軍巨盾陣和弓弩營陣地上一片殷紅,殘軀斷臂和被戰馬踐踏得粉身碎骨的屍骸肉泥厚達一尺有餘,濃烈刺鼻乃至於令人窒息的血腥味迅速蔓延開來,充斥整個婁底原,直衝雲霄。殷殷肉泥以及凸出地表的森森白骨之上,幸存且身體健全者寥寥,生還下來的數百名盟軍將士悉數癱軟在血泊裏泣聲慘叫、無力地哀嚎。

  ??然而,這隻不過是婁底原決戰的揭幕之戰而已,大戰從這一刻開始才真正進入正麵廝殺階段。

  ??唏聿聿!

  ??“栤栤鏘鏘”的激烈廝殺中,戰馬長嘶聲蓋過一切聲響,成為整個戰場的主旋律。這裏麵雖然也有盟軍的數萬戰騎摻雜其中,但實際引領潮流的仍是西涼鐵騎。因為,從李利身先士卒衝進盟軍中軍戰陣的那一刻起,他身後的十萬戰騎便與進攻右翼的龍驤營戰騎合兵一處,重新組成衝擊力更加強大的十三萬鐵騎衝擊洪峰,以狂風破浪的席卷之勢向袁紹中軍陣營傾軋而去。

  ??“鐺鐺鐺———殺!”

  ??砰然巨響聲中,金猊戰刀淩空揮舞,左右翻飛,宛如螺旋飛旋,收割著一條條鮮活而又頑強的生命,截至此時,先後已有百餘條性命被金猊戰刀強行攝取,使得丈五長刀上鮮血淋漓,每一次揮刀之中都帶著妖豔欲滴的詭異紅光,在黑夜中火把的照耀下散發出宛如瀲灩粼粼的波浪,綺麗而詭譎。

  ??然而,當西涼鐵騎勢不可擋的衝進袁紹中軍之時,鋒矢陣的衝擊箭頭悄然換成了桓飛、銀軲、鐵軲、鐵簫和陳到等五員大將,由他們接替李利率領西涼中軍戰騎殺進中軍陣營。鋒矢陣的兩翼已然恢複原樣,左翼仍是典韋率領龍驤營和去卑的朔風營進攻節節敗退的狼騎軍,右翼是張遼率領的青龍營和兩萬飛熊輕裝騎兵迅速擴大中軍開鑿出來的戰果,大肆殺傷被衝亂陣腳的盟軍步軍方陣。

  ??這便是鋒矢陣的精髓之處,中軍撕開缺口,兩翼沿著缺口迅速拓展開來。

  ??堪稱是:鋒矢破陣,兩翼齊飛,一往無前,勇不可擋。

  ??此時此刻,西涼主帥李利又身在何處呢?難道他見好就收、功成身退,悄然退回西涼本陣不成?

  ??顯然,答案是否定的。

  ??事實上,李利此刻依然一馬當先的衝鋒在前,血紅色的戰刀迎風起舞,所到之處血霧翻滾,殘軀斷臂紛落如雨,馳騁沙場,縱橫捭闔,所向披靡。不過他此時的進攻方向已經悄然偏離了袁紹中軍,而是帶令李摯等數千戰騎殺向盟軍左翼,並與臨陣倒戈的黑山軍如期相遇。

  ??隻不過黑山軍臨陣易幟之事,恐怕袁紹和同樣退到中軍後陣明哲保身的各路諸侯至今還蒙在鼓裏呢,懵懵懂懂的渾然不知。之所以會這樣,概因西涼戰騎衝破中軍陣前防線的速度實在太快,快得盟軍諸侯們猝不及防,還沒來得及派遣大將率軍衝殺,便遭西涼軍迎頭一棒,打得他們暈頭轉向,驚駭不已。這都是因為,袁紹起初迫切希望李利能夠率先發起攻擊,卻又遲遲不見動靜,等他誤以為李利不會主動進攻之際,不承想李利猝然發起進攻,並且是親率全軍出擊。如此一來,就打得盟軍措手不及,以致於陣前兩道防線被西涼鐵騎摧枯拉朽般迅速突破,繼而直搗袁紹中軍。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