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函穀之強者為王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4      字數:3736
  感謝:灰太狼AAA書友月票支持,多謝!

  ??——————

  ??午後,寒風稍歇,陽光和煦,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實乃冬日裏難得的愜意時光。

  ??袒露在陽光下的原野山川,積雪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消融,潤澤一方土地,蘊養萬物。

  ??東嶺絕澗峰頂上,盤膝而坐的兩人,酒到中途,談興正濃。

  ??舉盞飲酒之餘,袁紹又一次將目光投向十餘裏外的函穀關,待一飲而盡後,眉頭微蹙,若有所思地眺望遠方山澗絕壁之中的雄關。

  ??“有一事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不知孟德能否為我解惑?”

  ??“盟主請說,曹某盡己所能,試言之。若是言語失當,還請盟主多多包涵。”

  ??袁紹聞言微微一笑:“孟德太過自謙了。我早已有言在先,你我二人情同兄弟,何分彼此。”

  ??曹操含笑點頭,拱手一禮以示謝意。可他心裏很清楚,袁紹這麽說純粹是客套的排場話,戲言耳,切不可信以為真,否則必然招致袁紹不快。

  ??這就是當世強者的超然體現,說什麽就是什麽,金口玉言,一言九鼎,根本不容置疑。然而,一旦他不高興或是心中不快,一念之間便可致人於死地,可謂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變幻無常。如果有人不識抬舉,恃寵而驕,遇到胸襟寬廣的霸主或許還能僥幸活命,若是遇到心胸狹隘的霸主,必定大禍臨頭,性命不保。

  ??這就是世人都想當強者,亂世之中諸侯林立的根結之所在。因為強者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一言一行便能決定無數人的生死,揮手之間就能影響天下局勢,攪動世間風雲變幻,從而改變無數人的命運軌跡。

  ??“盟主有何疑惑,盡管問之,曹某定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嗯。”袁紹微微頷首,伸手指著遠處的雄關:“孟德可曾想過,其實就在我等大軍渡河之際,李賊完全可以揮兵出擊,甚至是半渡而擊。果真如此的話,我諸侯大軍必定損失慘重,乃至根本無法渡河登岸。可是李賊為何自始至終都毫無反應,眼睜睜看著我等渡河紮營,全然不管不顧,置若罔聞呢?”

  ??“呃?”曹操聞言錯愕,頗為驚異地抬頭看袁紹一眼,眼底閃過一絲異彩,還有幾分激賞之色。而袁紹此時並未留意曹操的神情,依然望著傲然聳立於群山絕澗之中的函穀關,怔怔愣神。

  ??誠然,袁紹這個問題讓曹操大為吃驚,甚至有些出乎他的預料之外。因為這幾日他自己也在思考這個問題,連續幾天都理不出頭緒,實在想不通李利為何要白白錯失如此有利的戰機,始終按兵不動,坐等盟軍渡河紮營,繼而對函穀關形成圍堵之勢。

  ??但是,就在昨天傍晚大雪停止之際,曹操終於想明白了其中原委。也正是因為相通了這個問題,猜出了李利的真正用心,才使得曹操對盟軍此次函穀之戰的前景十分不看好,甚至很悲觀。由此,也讓他開始考慮程昱的提議,真正重視起來,目前他尚未下定決心,仍在權衡利弊得失,猶豫難決。

  ??現在袁紹突然提起這個問題,這讓曹操意識到一絲危機,因為袁紹遠遠不像他想象中那麽簡單,並不是純粹的好大喜功之徒。細想一下,袁紹能有今時今日這般實力和地位,本身就說明他不是平庸之輩,更不是單純依靠袁家四世三公的餘蔭才發展壯大起來的。

  ??恰恰相反,袁紹不僅姿容魁偉,自幼便聰明過人,由此才讓袁家幾位位高權重的長輩十分喜愛,繼而舍棄嫡出的袁術,一心培養袁紹成為袁家的掌舵人。僅此一節,就足以說明袁紹天資不凡,被袁家長輩看好,得以支配袁家眾多的人脈資源和財力物力。事實證明,袁家長輩的眼光很準,袁紹確實比袁術強,在眼下亂世紛爭之中已然成為天下間首屈一指的諸侯霸主,而袁術此時還在揚州四處征討,尚未徹底占據揚州。

  ??回想袁紹迅速發展壯大的曆程,曹操清晰地認識到自己自認為很了解袁紹,實際上卻太過片麵,有失偏頗,或者說自己曾未真正了解過袁紹。

  ??也許袁紹身上殘留著一些出身名門望族的紈絝子弟都有的孤高自傲、好大喜功的習氣,或許他還有諸多這樣那樣的缺陷,但有一點毋庸置疑,這就是袁紹在遇到大事或難事之時很有主見,一點不糊塗,甚至算得上是十分英明。就像此前幾天發生的事情一樣,各路諸侯都猜測李利之所以沒有趁著盟軍渡河之時或是立足未穩之際主動出擊,很可能是天降大雪之故,大雪封路不利於西涼鐵騎作戰,因此李利不得不放棄半渡而擊或是趁著盟軍立足未穩偷襲盟軍大營。

  ??有這種想法的諸侯不在少數,就連曹操自己之前也是這麽認為的,直到昨天他才幡然醒悟過來,想明白了李利的真實意圖。可他萬萬沒有想到,袁紹竟然也沒有盲從地附和各路諸侯的看法,而是一直在暗暗思考這個問題,現在更是將問題直接提出來,並征詢他曹操的意見。

  ??恍然間,曹操頓感為難,猶豫不決,腦海中始終盤繞著這樣一個問題:“到底要不要對袁紹據實相告呢?若是說了,對自己有什麽好處呢,不說又能如何?”

  ??“孟德、孟德,你在想什麽呢?莫非你也想不出來原因,亦或是李賊懼怕我諸侯大軍,不敢與我盟軍正麵一戰?”正當曹操權衡得失之際,袁紹收回眺望遠方的目光,輕輕拍著他的肩膀,詫異問道。

  ??曹操聞聲驚醒,愕然回神,看到袁紹不再看著函穀關,而是一臉驚訝地盯著自己。曹操臉上的驚愕之色迅速斂去,既而淡然一笑,微微起身,朝西而坐,雙眸凝神望著正對自己的函穀關。這一刻,被他刻意壓製在內心深處的國恨家仇全都湧上心頭,促使他瞬間做出決斷。無論如何也不能讓李利惡賊打贏這場戰爭,否則曹家和夏侯家兩大家族的血海深仇就徹底報仇無望了。

  ??“盟主可知函穀關內現有多少西涼軍?”既然已經決定說出實情,曹操就不打算繞彎子。不過說話也要講究方法,若是道明原委卻達不到預期效果,還不如不說。

  ??現在曹操心中預定的目標是,既要說明原委,又要說服袁紹按照自己的破敵之策給予李賊重重一擊。即使不能一舉打敗李賊及其麾下的西涼軍,也要給予西涼軍重創,讓李賊元氣大傷,數年之內無力出兵中原。

  ??“函穀關內有多少西涼軍?”袁紹隨口沉吟一聲,既而滿臉驚詫地看著曹操:“孟德何必明知故問呢?你我都知道,李賊在函穀關內集結了二十五萬步騎,其中戰騎十三萬、步軍十二萬,戰力十分強悍,僅比我盟軍稍遜一籌。因此,我這幾日一直在想我軍究竟需要多久才能攻克函穀關,若是遷延日久的話,就需要提前做好長期攻城的準備。”

  ??袁紹剛說完話,曹操便立即搖頭,似是袁紹所言不確,與他所掌握的情況不符。

  ??“盟主有所不知。為了應對此次司隸之戰,李賊確實是調集了二十多萬步騎前來參戰,其中安邑大營屯兵十萬,函穀關屯兵十六萬。或許盟主還不知道,李賊本想與我盟軍在安邑城大戰一場,從而試探我盟軍戰鬥力和我軍將領的實力,卻不料被我曹操一把大火燒掉糧倉,迫使他不得不放棄原定計劃,退守函穀關。

  ??飛雲渡一戰之後,李賊派遣數萬大軍晝夜搜捕,追殺曹某,似是不殺曹某誓不罷休。可惜,李賊萬萬想不到我曹操根本沒有逃向遠處,而是趕在黎明之前帶足幹糧再次潛入飛雲渡山澗之中,就藏身在李賊當夜現身的山頂石崖之下。結果,西涼軍天天在我眼前走來走去,卻始終沒有發現我藏在他們眼皮子底下;七天下來,反倒被我發現了西涼軍的兵力虛實和李賊誘敵深入的戰略意圖。”

  ??“兵力虛實,戰略意圖?”袁紹聞言大驚,滿臉驚駭之色:“孟德的意思是說,函穀關內的西涼軍沒有二十五萬,而李賊之所以沒有主動出擊阻攔我軍渡河,就是有意讓我軍全部過河。此乃李賊設下的誘敵深入之計?”

  ??“盟主一語中的,事實正是如此!”曹操點頭肯定道。

  ??“這怎麽可能?如果真如孟德所說,函穀關內根本沒有二十五萬西涼軍,那區區十餘萬西涼軍焉能抵擋我三十六萬諸侯大軍?如此以來,李賊此舉非但不是誘敵深入,反倒成了引狼入室,純屬自取滅亡嘛!”

  ??“盟主此言差矣!”聽到袁紹對諸侯盟軍的戰鬥力如此自信滿滿,曹操終於忍不住恢複了犀利的本色。

  ??“實不相瞞,曹某已經大致弄清楚了李賊的兵力分布情況。李賊在函穀關內聚集了十六萬大軍,其中步軍不到六萬,餘下十萬兵馬全是西涼鐵騎,企圖將我盟軍在函穀關前聚而殲之。除此之外,李賊借著追殺我曹操之名,派遣徐榮率領四萬步軍進駐滎陽,而滎陽大營和洛陽八關原本就有三四萬守城郡兵。也就是說,李賊早在盟軍渡河之前便在我軍身後布置了將近十萬兵馬,依靠城池和關隘之利,將我三十餘萬盟軍堵在函穀關前,徹底斷絕我軍退路。”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