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龍虎風雲會(求票)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3      字數:3901
  晨曦初現,萬裏晴空。

  ??居巢境內官道上,三騎快馬疾馳而過。

  ??臨近城池,三騎快馬徐徐減慢速度,緩緩走向城門。

  ??眼見城池就在眼前,三人中青衫文士伸手指著城門上兩個隸書大字,頗為興奮地說道:“兄長,前麵這座小城就是居巢縣城,馬上就能見到公瑾了!”

  ??聽出魯肅話語中透著難以言表的激動,同樣身穿儒衫的李利臉上浮現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舉目看向城高不過兩丈的居巢城牆,李利眼神中閃過一絲讚賞之色。

  ??此城雖是一座小城,城池方圓不過十裏,城中兵民加在一起應該不會超過一萬人,可謂是兵寡民少,防禦羸弱,不堪一擊。但是,城池修繕完好,每個箭垛口上皆有兩名弓箭手和一名長槍兵,城樓上五步一崗、十步一哨,寥寥百餘名守軍無一東倒西歪交頭接耳之人,個個筆直而立,恪守守城之責。

  ??從眼前這般情景之中不難看出,居巢長周瑜周公瑾雖然職位不高,名聲不顯,治下不過一小縣,卻也不曾疏忽懈怠,利用手中有限兵力和錢糧生生將這座小城治理的有模有樣,攻守兼備。

  ??由此足見周公瑾之能端是不容小覷,完全當得起魯肅之前的一番盛讚。

  ??“子敬屢屢稱讚周瑜大才,如今從眼前這座城樓來看,守城森嚴,來往行人秩序井然,足見周公瑾當真了得,子敬所言不虛!”勒馬駐足城門外,李利抬眼看著居巢城防,微笑說道。

  ??魯肅輕提韁繩策馬和李利並肩同行,聞言後,他點頭說道:“兄長所言極是。以公瑾之能僅屈居居巢長一職,實在是大材小用,未盡其才。拋下愚弟和公瑾之情誼,實話實說,若是治理州郡,憑公瑾之才足可治理一州之地;如果領兵征戰,他足可勝任一軍之帥,統禦十萬雄兵!”

  ??李利聞言神情微怔,隨之微笑點頭,眼見魯肅似乎言猶未盡,他當即頷首示意魯肅繼續說下去。

  ??話音稍頓後,魯肅繼續說道:“三年前,破虜將軍孫堅不幸被荊州劉表麾下上將黃祖設計伏殺,當時年僅十七歲的周瑜帶領家丁扈從幫助孫堅長子孫策穩住局勢,隨後他跟隨孫策征戰一年有餘,轉戰丹陽、豫章等地,頗有戰功,對孫策幫助甚大。而後袁術舉薦其弟袁胤接任丹陽太守,迫使周瑜跟隨其叔父暫居袁術帳下。袁術對公瑾之才亦有所耳聞,欲將其收為己用,卻不想周瑜那時已經看出袁術並非明主,不願效忠投效,自請居巢長一職。

  ??現如今,公瑾已在居巢一年有餘,治理縣境,清剿匪患,訓練兵士,政績斐然。此前愚弟之所以想將魯氏一門遷來居巢,除了與公瑾交好之外,便是因為此地治安良好,百姓安居樂業,實乃亂世中不可多得的太平之地。”

  ??“嗯。”李利微微頷首,說道:“此事我亦有所耳聞。據說周瑜叔父曾是丹陽太守,而今卻被袁術之弟袁胤取而代之,眼下周氏一族大半都已歸隱於舒縣,唯有周瑜出任居巢長,勉力維持家道不墜。不知此事確否?”

  ??魯肅麵露驚訝之色,點頭道:“正是如此。沒想到兄長竟對公瑾家中之事了如指掌,看來兄長早有準備,如此愚弟也就放心了。”

  ??“子敬此言差矣。”李利搖頭說道:“子敬和周瑜是知己好友,想必不會不知道周瑜和孫破虜之子孫策有總角之好,情同兄弟。此一節令我頗為擔心哪!”

  ??魯肅聞言色變,眼神變得遲疑起來,思量著說道:“兄長所言不錯。公瑾和孫策卻是相識多年,情誼深厚,彼此引為生平知己,不是兄弟勝似兄弟。愚弟之前不是沒想到,而是孫策近年來屢屢碰壁,自身難保,而今已然投在袁術帳下為將,前途暗淡。相較而言,公瑾如今雖暫居小縣,卻是蟄伏待機,坐觀天下時局變化,積蓄實力,靜等時機出現一展胸中大誌。

  ??正因如此,愚弟才會執意邀請兄長前來居巢與公瑾一見。以愚弟看來,兄長雄才偉略,文治武功百年不遇,實為當世雄主。而公瑾亦是人中龍鳳,深諳兵法韜略,文武全才,心懷大誌,且胸襟廣闊,終非池中之物。而今兄長和公瑾相見,無異於文王遇薑尚,高祖得韓信,如有公瑾相助,兄長必能建立不世功業,成就帝王霸業!”

  ??聽到魯肅提及文王和薑尚,李利神情微震,頓時知道魯肅話裏有話,居然拿周瑜與薑尚相提並論,那自己是不是應該效仿文王三請薑太公呢!

  ??“子敬言外之意,我已明了,定當盡力而為!”李利微笑說道。

  ??隨即他手臂一揮,手提韁繩說道:“走吧,我等三人立刻進城,盡早與周瑜會麵!”

  ??——————————————————

  ??“哈哈哈!”居巢縣府門前,一位身量高大,相貌極其俊美的錦袍美男子疾步走出府門,數十步開外便可聽到他爽朗開懷的大笑之聲。

  ??少頃,但見他龍行虎步走到魯肅三人麵前,一個箭步便握住剛剛下馬的魯肅的雙手,朗聲笑道:“十日前我就收到子敬兄書信,得知子敬將要舉家遷來居巢,於是這幾日我已吩咐扈從將縣府後院整理出來,靜候子敬到來。沒想到子敬讓我一番好等啊,直到今日方才姍姍而來,而今我等兄弟二人終於見麵了!”

  ??魯肅開心笑道:“煩勞公瑾久等,實乃魯肅之過,還請公瑾雅量寬宥啊。嗬嗬嗬!”

  ??周瑜微微搖頭,臉上笑容不減,笑聲問道:“此番延誤數日,莫非子敬兄沿途之上遭遇不虞之事?”

  ??“雖有小挫,倒也不礙事。”魯肅含笑解釋道:“此行途中遇到袁術帳下騎兵追趕,脫險之後又遇到支流漲水,逆水行舟自然速度緩慢,如此一來二去便耽誤不少時日。然而,正是此番小挫,讓我機緣巧合之下得遇一位蓋世英雄,並與之結為異姓兄弟。”

  ??說到這裏,魯肅拉著周瑜向幾步開外的李利走來,邊走邊說道:“公瑾且看,這就是我家兄長鄭、、、、、、”

  ??“李利李文昌!”正當魯肅準備說出李利的化名鄭鋒之際,李利突然插話道。

  ??“兄長,你這是、、、、、、”魯肅聞言大驚,驚愕之中正欲向李利詢問緣由,卻又不知從何說起。

  ??李利擺手示意魯肅不必吃驚,當即笑容滿麵地大步走到周瑜麵前,笑嗬嗬說道:“在下涼州北地人氏李利李文昌,承蒙子敬不棄認作兄長,此番冒昧叨擾不請自來,還請公瑾海涵見諒。”

  ??“尊駕就是衛將軍李利李文昌?”周瑜聞聲變色,驚疑未定地疑聲問道。

  ??李利微微頷首,謙遜笑道:“不才正是西涼李利。近年來,在下小有微功,承蒙天子器重,現添為衛將軍,替天子略盡綿薄之力。今日我隨子敬前來拜訪公瑾,禮數不周,還請恭敬勿怪。”

  ??片刻失神後,周瑜臉上的驚愕神色隨之消散殆盡。當即他頗有深意地看了魯肅一眼,隨之揖手躬身拜道:“不知衛將軍當麵,周瑜未曾遠迎,多有冒犯,請將軍寬宥!”

  ??“公瑾切莫如此拘禮,快快請起!”李利向前邁出半步,雙手扶起周瑜,笑聲說道。

  ??起身後,周瑜含笑說道:“衛將軍威名早已威震天下,天下何人不識君!在下亦是如雷貫耳,對將軍所建之功績欽佩之至,期盼著有朝一日能夠與大將軍一晤。不承想今日將軍竟然親自登門造訪,著實令寒舍蓬蓽生輝,令周瑜不勝歡喜!”

  ??“公瑾過譽了,在下愧不敢當啊!”李利微笑自謙道。

  ??周瑜笑嗬嗬地擺手說道:“將軍切莫過謙,在下之言句句皆是出自肺腑,絕非刻意恭維將軍。方今天下紛亂不堪,惟有衛將軍早在兩年前便一舉蕩平西涼各州郡,此後施仁政、惠民生,厲兵秣馬,休養生息。而今天下各州各郡皆是烽煙四起,廝殺不斷,唯獨將軍治下政通民和,百姓安居樂業,被世人廣為稱道。此舉實為英明睿智之舉,使得久經戰禍的西涼各州得以恢複元氣,三五年之後,西涼必定大治,兵精糧足,天下各路諸侯無人能與將軍爭鋒。

  ??因此,在下對將軍甚為崇敬,視為我等之楷模,自然當得起此番讚譽。”

  ??話音未落,他語氣稍頓之後,滿臉笑容地看向李利身後的魁梧巨漢,笑聲相詢道:“這位將軍身軀之雄偉壯碩,實乃在下生平之僅見。不知將軍尊姓大名,可否相告?”

  ??桓飛聞聲之後並未立即答話,神色沉靜地看向主公李利。待看到李利微微點頭之後,他邁步上前,對周瑜拱手一禮,洪聲說道:“某是桓飛桓飛虎,現為主公麾下飛熊兵統領,見過公瑾先生!”

  ??“公瑾先生?”周瑜聞言愕然,隨即開懷大笑道:“飛虎將軍此言倒也別致。與將軍如此雄壯之軀相比,在下這副身板還真是羸弱不堪,隻能是文質彬彬的一介儒生。灞河一戰,飛虎將軍力抗溫侯呂布,自此威名傳天下。今日得見,周瑜三生有幸!”

  ??話音稍頓後,周瑜稍稍退到一旁,讓開正門道路,伸手邀請道:“大將軍、子敬和飛虎將軍鞍馬勞頓,快請入府歇息奉茶,請!”

  ??李利含笑拱手以示謝意,隨之抬手相邀周瑜同行,一行四人大步走進府門,跟隨周瑜直奔後堂而去。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