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經略長安(上)1/2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2      字數:3833
  削減俸祿之事得以順利推行,李玄、賈詡和李儒三人算是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這件事情最早是李玄提出來的,隨後得到賈詡和李儒二人的一致讚同,極力推行此事。

  ??李玄認為時下的朝廷律法已經不能適應當前形勢了,必須予以修改。否則,西涼三十萬大軍要麽南下中原,攻城略地,從而緩解糧草壓力和人口稀少的難題;要麽裁軍,藉此減輕錢糧供應負擔。因為按照李利提出的要求,既要供應大軍所需,又要大力發展農耕和改善民生,兩者兼顧的話,以郿鄔存儲的錢糧最多維持兩年,以後便難以為繼了。

  ??有鑒於此,一直以來隻關注戰事的李利,不得不把精力轉移到錢糧上麵,大費心力籌劃西涼大軍的給養問題。

  ??軍隊重要,發展農耕和改善百姓生活困境也同樣重要,絕不能耽誤,時不我待,必須立即推行。西涼各郡縣農事荒廢已久,人口大量流失,這直接製約著西涼大軍的發展擴張,等於是捆住西涼軍的雙腳。沒有牢固的後方根基,就如同無根之萍,根本難以成事。

  ??此外,李利還有一點難言之隱。那就是西涼軍重新整編之後,看似兵強馬壯,實則戰力大減,遠不及此前。三十萬大軍全部混編組建新軍,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磨合,更需要戰火的淬煉,否則很難恢複此前的戰鬥力。而李利之所以推行整編,就是想加強自己對軍隊的全麵掌控力,絕對不能徒有其名而無其實。

  ??整編過程中,李利其實也想過裁軍,削減兵馬,減輕糧餉供應壓力。隻是西涼將士別看軍紀鬆散,但單兵戰鬥力極強,一個個全是飽經戰火考驗的勇士,裁掉他們實在是太可惜了。於是李利一咬牙一跺腳,除了老弱病殘之外,沒有裁掉一個兵士,全部編入新軍。就這樣,三十萬大軍誕生了,而李利的煩惱也隨之而來。

  ??擴軍容易,招兵也不難,但養兵卻很不容易,困難重重。

  ??第一個要麵臨的問題就是糧餉,募兵打仗,拚得就是錢糧。

  ??然而,西涼窮啊!不是一城一地窮困,而是西涼境內各個郡縣都窮,窮得百姓易子相食。

  ??另外,西涼還很亂。流寇四起,諸侯割據,近十年來,就沒有一天太平日子,以至於百姓寧願上山做野人,也不願意守著農田過日子。

  ??麵對如此困境,李利當下真的犯難了。愁得他連續幾天都寢食難安,恨不能再搶一座郿鄔,那一切困難便迎刃而解了。

  ??被逼無奈之下,李利不禁把自己腦海中的養兵方法掏出來。

  ??那就是化整為零,讓各營將士自力更生,自謀發展,以戰養戰,以戰養兵,以戰練兵。

  ??為此,李利還想好了一番說辭,說服李玄、賈詡等人。長安三輔之地和涼州周邊的遊牧民族,曆來不事農耕,靠著放牧和劫掠繁衍千年,越來越強。既然一眾蠻夷都能生存,那西涼軍為何不能?最重要的是,西涼軍眼下並不是沒有糧草供應,而是不能長久。

  ??既然西涼軍暫時需要磨合,又沒有錢糧供應大軍進取中原,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不如死馬就當活馬醫,把兵權下放到各營統領和副統領手上,讓他們獨自領軍征戰,嚐試一番。不等周邊蠻族前來劫掠大漢,西涼軍主動出擊,到他們的地盤上劫掠。如果成功了,那便是意外之喜;不成功,也沒什麽可抱怨的。反正最近一兩年內,西涼軍的主要任務就是磨合練兵,與其待在軍營裏閉門造車、埋頭苦練,不如把兵馬拉出去攻擊周邊蠻夷。

  ??左右都是練兵嘛,在哪練不是練啊!

  ??就這樣,李利把大練兵和削減俸祿之事合二為一,促使一眾將領欣然領命,使得削減俸祿的法令得以順利推行。

  ??武將終歸不同於文士,他們對錢財的重視程度遠不及文士那般強烈。隻要他們能夠養家糊口,衣食無憂,就會更看重手中的兵權和自身能力的展現。榮譽對於武將或軍人而言,往往大於錢財和物質享受。他們希望建功立業,既能體現自身能力和價值,又能蒙妻蔭子。故而,他們對物質生活要求不高,遠不及文士會享受生活,注重衣著穿戴,向往奢靡富貴。

  ??正因為如此,李利結合前世記憶和自身的經曆,對症下藥,下放兵權,借此推行削減俸祿的財權。雙拳出擊,正中要害,使得政令得以實施。

  ??不過,此舉對李利而言,同樣是有利有弊,必須承擔一定的風險。把兵權下放到領兵將領手裏,很容易滋生山頭,甚至會促使他們擁兵自重,尾大不掉。李利對此已有心理準備,也有所防範。他認為,下放兵權恰恰是檢驗此前全軍大整編成果的絕佳機會,也是他識人用人的一次考驗。一個人的忠奸善惡,平時很難看出來,直到放權放手讓他自由發揮時,才能真正看清其人的本來麵目。

  ??此時正值西涼軍休整時期,李利有時間也有耐心考校一下麾下將領的能力和忠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時下正是天下各州郡最混亂的時期,無論是誰,隻要手裏有兩三萬人馬,再攻占一座大城,就能割據一方,自成一路諸侯。這種局勢對於手握雄兵的西涼將領而言,絕對是相當具有誘惑力的。若是誰經不住誘惑,擁兵反叛,李利翻手之間便能將其剿滅,以儆效尤。

  ??否則,等到逐鹿中原時,軍中某個將領突然出現問題,那對西涼軍絕對是個不小的打擊,甚至會讓西涼大軍遭受毀滅性的重創。

  ??防患於未然,宜早不宜遲。

  ??——————————————————

  ??軍政議事完畢後,眾將又在側堂內開懷暢飲一番,直到日落西山,筵席方才散去。

  ??正堂左後方,李利書房。

  ??李玄、賈詡和李儒三人聯袂而來,經李摯通稟後,進入書房。

  ??“嗬嗬嗬!”李利未語笑先聞,擺手示意他們三人不必拘禮,隨意就坐。

  ??躬身行禮後,李玄三人也不客套,各自坐定。

  ??李玄率先稟報道:“主公,屬下此來有幾件亟待解決之事請示主公。其一,主公允諾興建長安太學和武威講武堂之事。蔡邕老大人對此事興致極高,天天催促屬下著手修建,還要招募天下名士前來授學。屬下對此事至今毫無頭緒,不知從何著手。其二,主公所說的烈士,屬下也是一知半解,至今尚未形成法令,沒有向全軍頒布。其三,如今主公與李傕的關係一直僵持著,按照主公的意思,李傕將軍往後要接管天下各州政務的。但是,如今朝中很多政務都積壓在屬下的案頭上,一時之間不知如何處理,還請主公明示。”

  ??“嗬嗬嗬!”李利笑著對李玄說道:“籌建太學之事其實很簡單。天子就在長安,可以直接下詔征召天下名士前來授學,為了避免有人推諉不奉詔,詔書上可以言明厲害。建立太學乃是留名青史的大好事,關乎我大漢之國脈昌盛,直接影響後代子孫的前途。那些名士若是不奉詔,則可以直接頒布詔書,向世人闡明其行徑,貶為庶民,發配南海蠻荒之地服徭役。而他們一旦奉詔前來,那一切就由我們說了算,應該教授什麽學問,必須按照我們指定的科目傳授。近期我會撰寫一些竹簡,主要是初學者和中學者應該學習的內容,將作為初學和中學的教習科目。

  ??下詔敕封蔡邕為太學院長,領太子太傅,位比三公。太學府將分為三個階段,即初學、中學和太學。初學學期不定,主要是識文斷字;中學,可以學習諸子百家,不受科目限製,但必須要讓學生學會忠信仁義,明白事理,學期四年。太學就由征召的名士傳授,學期三年。太學的學府也不用大費周章的修建,把董相國生前的太師府修繕一下,然後劃分三個學府即可。

  ??武威講武堂,我會親自主持學府的初期事宜,學府暫定於龍驤李府,在城外修建兩個簡單校場,以作訓練之用,軍中各營統領擔任老師。另外,下詔征召一批各州郡比較有名的武將和避世的名將前來授學,方式方法與太學大同小異。此外,太學生可以由中學轉入講武堂,武學生也可以進入太學,互利互通,希望將來能培養一批對我西涼軍有用的人才。

  ??至於學費和其它一應費用,元忠可以針對時局酌情製定,盡量定高一些,否則烈士遺孤免費入學就沒有實際意義了。不要擔心沒有學生,隨著我軍逐漸發展壯大,很多豪強縉紳自然會把目光投向我們,不請自來,學生也會越來越多。這一點,我深信不疑。

  ??至於元忠提出的烈士,我給出的定義是:凡是為我西涼軍的發展強大和繁榮昌盛而獻出生命之人,就是烈士。眼下烈士的入選範圍僅限於全軍將士,等到我們真正強大之後,就不再局限於將士們了,文士和普通民眾亦可成為烈士。

  ??最後就是我和叔父之間的問題,後天邀請叔父前去龍驤李府一敘,我當麵和他深談一次,希望能化解他心中鬱結。此外,元忠眼下不必理會朝中送來的政務,你隻管處理好西涼二州的政務即可,其它州郡根本不在我們的管轄範圍之內,不用我們操心。”

  ??李利對於李玄提出的三個難題信手拈來,一口氣說完,中間毫不停頓。顯然,他對這些問題早就有所考慮,可謂是深思熟慮,胸有成竹。——————(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