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富貴不相忘(續)
作者:虎賁中郎      更新:2021-07-17 10:42      字數:3875
  以李傕為首的武將陣營進入朝堂,讓眾多前朝老臣頓生無力之感,內心一片淒涼。

  ??最近短短數月之中,長安城連遭劇變,兵禍戰端不休。

  ??先是權傾朝野的暴徒董卓身死,讓百官們拍手稱讚,喜笑顏開,以為大漢有救了。而他們自身利益雖被董卓盤剝不少,但根基猶在,董卓一死,他們就將迎來更大的功名富貴。可惜王允上台後,卻是讓百官們大失所望,非但沒有得到期望中的升遷提拔,反倒被王允大力壓製。朝中所有大事,近乎全由王允一言而決,他們根本沒有任何話語權,處境與董卓時期一樣,全是擺設,王允一人獨攬大權。

  ??王允此舉可謂是文人相輕的最好詮釋。

  ??一眾帝黨老臣,如皇甫嵩、朱儁等人不僅沒能謀得兵權,反倒被王允剝奪了他們現有的人馬,從武將轉變為文官,左車騎將軍、冀州牧皇甫嵩淪為禦史中丞,而朱儁同樣是由將軍轉為禦史中丞。這兩位剿滅黃巾的一代名將,在王允眼裏卻是一文不值,非但沒有提拔重用他們,反倒讓他們擔任文官。

  ??禦史中丞這個職位,不高不低,不上不下,極為好用。一般是兩到三人,卻也可以靈活運用,敕封五六個人擔任禦史中丞,也不是不行。在大漢昌盛時期,這個職位絕對算得上是極為顯赫的官職,權限範圍極大,觸角很長,權柄很盛。但是,自從皇權旁落之後,這個職位就是雞肋一樣的官職,空有其名,卻無實權,等同於閑職。

  ??在王允掌權時期,皇甫嵩、朱儁這樣的名將尚且討不到好處,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想從王允手中謀取功名利祿,無異於癡人說夢。

  ??好在王允掌權的時間並不長,隨著西涼軍反攻長安,天下權柄再次易手,李傕、郭汜占據長安城。於是,滿朝百官迎來了最黑暗、最恐怖的一段日子。在李傕、郭汜二人的統治下,西涼兵強征暴掠,動輒抄家滅族,百官們毫無地位可言,整天心驚膽戰,惶惶不可終日。

  ??所幸李傕、郭汜統治長安的時間也不長,如今輪到武威李利執掌大軍,攝政輔國了。

  ??昨天盛大雄壯的迎駕之事,讓百官們看到了希望,似乎看到他們這些人手握實權的日子為期不遠了,對即將到來的天子臨朝充滿憧憬。在他們看來,盡管李利對天子聖駕和太後的鑾駕安排得不甚妥當,但那些都是小節,不足為道。而整個迎駕過程之中,李利表現得可圈可點,沒有一朝得誌便猖狂的苗頭,雖有不盡人意之處,但大體上還是恪守為臣之道的。故而,他們甚至私底下議論,李利終究年幼稚嫩,如此執掌天下大權的良機竟然不知道善加利用,反而處處彰顯天子威儀,簡直是愚不可及,黃口庶子不足以成大事!

  ??滿朝百官之中,懷揣這種心思之人不在少數。為此,他們興奮得徹夜難眠,憧憬著翌日朝會之上,自己能獲得多少好處,又能謀得什麽職位。

  ??而今,早朝即將開始,文武百官入朝,宮門緊閉。

  ??看到武將陣營居然有五六十人之多,而且大部分武將都是生麵孔,文官中很多心明眼亮之人頓覺大事不妙,暗思今日早朝隻怕是換湯不換藥,一如從前的老樣子,武威李利絕不是良善之輩,他要獨攬朝政了。

  ??隻是讓百官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一直放在玉階高台右側角的太師椅不見了,難道被哪個不怕死的閹宦偷出去賣掉了?

  ??————————————————

  ??“陛下上朝———百官叩拜!”

  ??正當滿朝文武百官思緒紛飛之際,常侍董弘尖銳刺耳的聲音響徹大殿。

  ??頓時,但見皇帝劉協在兩名金甲將軍的護持下,身著皇冠龍袍,穩步走到龍椅前落座。而那兩名金甲將軍則佇立在龍椅左右,目光淩厲,滿臉冷峻之色,神情漠然地俯視著大殿內的文武百官。

  ??“臣等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萬歲!”

  ??堂下百官無暇察看站在皇帝劉協身後的二人是誰,屈身俯首跪拜,高呼萬歲。但是,以李傕為首的武將陣營卻無人跪拜,他們隻是躬身行禮,口中話語倒是與文官們一般無二。

  ??端坐於龍椅上,劉協居高臨下俯視百官叩拜,神色頗為激動,心中頓生無限豪情,一顆稚嫩的心怦怦直跳,重新找回君臨天下的感覺了。一刹那,他情緒激動之餘,又感慨萬千。太不容易了!為了重新回到龍椅寶座之上,他可謂是飽經苦難,連番顛簸,這幾個月來一直擔驚受怕,生怕再也看不到百官們齊聲叩拜的情形了。

  ??“咳!”正當劉協暗自陶醉的一瞬間,一聲輕咳傳進他的耳朵裏,嚇得他渾身一顫。隨即他強作鎮定地朗聲道:“眾卿平身!”

  ??“謝陛下聖恩!”大殿內,文武百官齊聲應諾,旋即站直身形,仰頭看向高殿上的劉協和他身後的兩名金甲將軍。

  ??“呃?李、、、、、、利———”當右側文官陣營中的許多人看清楚劉協身後所站之人的麵貌後,數十名官員錯愕地失聲驚叫,甚至有人還直接道出李利的名字。

  ??沒錯,站在龍椅左側之人赫然是武威李利,而右側的金甲將軍便是金猊衛統領李摯。剛才輕咳一聲提醒劉協之人,就是李利。遍觀偌大的皇宮正殿,除了他李利之外,誰還敢在朝堂上隨意發出聲音。

  ??仰頭看清楚李利所站的位置之後,堂下文官中很多人頓時義憤填膺,憤怒不已。因為李利站立的位置不對,有悖於禮製,實屬大逆不道!他怎能站立在安放龍椅高台上,與龍椅平行?

  ??細看之下,李利還真是站立在龍椅左側的高台上,而李摯則站在龍椅右側三尺外的次一級玉階上。

  ??故此,李利和李摯二人看起來一高一矮,李利明顯要比他高出一個頭,高大挺拔的身軀比龍椅還要高出一尺。如此以來,李利站在龍椅左側,遠比坐在龍椅上的劉協更加引人注目,儼然是一個大人照看著半大的孩子。

  ??“微臣、啟、奏、陛下!”正當文官們怒視著李利之際,賈詡陡然出列,故意拖長聲調恭聲說道。

  ??劉協強作鎮定地微微頷首,賈詡見狀,展開手中的竹簡,朗聲道:“自奮威將軍呂布刺殺董相國之後,長安城屢經戰禍,百姓苦不堪言。驍騎將軍李利,以弱冠之齡奉命駐守涼州邊境武威郡,先後平定涼州三次動亂,剿滅涼州八股亂軍,收服張掖郡及西域四郡,收剿三十萬休屠部落,保境安民,功莫大焉!長安之亂,驍騎將軍不辭辛勞,率軍打敗呂布叛軍,及時救出陛下和太後,隨後鏟除張濟、樊稠等圖謀不軌之亂軍,平定長安,迎陛下和太後還朝。兩年來,驍騎將軍前有收複武威四郡、剿滅羌亂之戰績,後有戡平長安叛軍、危難救駕之功勳,如此功勳卓著之人,古今罕見!

  ??故此,請陛下重賞驍騎將軍及西涼軍將士,微臣已備好名冊,請陛下禦覽!”

  ??待賈詡說罷話後,常侍董弘快步接過竹簡,遞給劉協查看。

  ??劉協拿著重重的一卷竹簡時,眼底掠過一絲暴戾之色,但他神情卻沒有明顯的變化,依舊做出一副專注翻看竹簡的姿態。

  ??盡管劉協眼底的異色極其隱蔽,很難被人察覺,卻沒能避過李利的眼睛。一瞬間,他神情絲毫不變,但心中卻冷笑不已,全身散發出一股冷厲無形的殺氣。

  ??右側玉階上的李摯敏銳地察覺到李利身上的濃烈殺氣,頓時他虎目微變,冷厲地看了劉協一眼,隨即冷漠地俯視著堂下的文武百官。

  ??不多時,劉協煞有其事地看完竹簡,並隨手交給董弘,朗聲道:“賈詡所請,朕一律照準。董弘,宣旨!”

  ??“諾!”董弘躬身應聲,當即走上殿前,大聲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敕封李傕為車騎將軍,池陽侯。李利為征西將軍,武威侯,開府,假節,掌軍事,主殺伐;李暹為安北將軍,武鄉侯。敕封武威郡丞李玄為尚書,都鄉侯;賈詡為黃門侍郎,都亭侯。敕封徐榮為平南將軍,關內侯;波才為平北將軍,關內侯;滕霄為平東將軍,關內侯;郭汜為平西將軍,關內侯。

  ??敕封典韋為虎賁將軍,李摯為虎衛將軍,桓飛為虎威將軍,滕羽為揚武將軍,樊勇為揚威將軍。

  ??敕封段煨、龐德、鐵陀、金牯、張遼、韃魯、楊定、胡軫、李征、李蒙、李典為中郎將。

  ??敕封馬超、鐵蕭、銀軲、鐵軲、王方、蒙崇、成宜、馬玩、曹性、楊秋、桓豹、桓狼??????等二十八人為校尉。欽此———”

  ??一口氣宣讀完聖旨,董弘深呼一口氣,頓覺口幹舌燥,好不難受。他難受,堂下右側的上百名文官更是聽得目瞪口呆,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

  ??好家夥,一次性敕封兩位位比三公的縣侯,兩位鄉侯,五位關內侯;四平將軍,五名雜號將軍,十二位中郎將,二十八名校尉。再加上西涼軍原有官職的武將,整個左側武將陣營近百人,全是秩比六百石及以上的將領。

  ??這般大規模的敕封,大漢開國以來,除開國之初和光武中興的兩次敕封功臣之外,此次便是第三次大敕封。

  ??如此敕封,實屬東漢近兩百年來罕見的大封賞,著實令人歎為觀止!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