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擾攘的世界 第23節 二次政變
作者:自由與榮耀      更新:2021-07-17 09:08      字數:4696
  1908年9月底,當中國飛機橫越太平洋的消息傳到總落後世界半拍的莫斯科以後,長久以來存在於俄國政治勢力中的三巨頭的關係頃刻間惡化了。本來以沙皇的叔父尼古拉大公為攝政王,維特為攝政王政府總理,羅德江科為國家杜馬議長的三頭統治局麵迅速在固有的矛盾中分化。

  ??大公代表著羅曼諾夫皇朝的舊貴族階級中願意改良的那部分人,但是因為社會地位的不同,他們願意的改良是在維護沙皇本人實際不存在的權威基礎上的。可以這樣說,在沙皇交出政權後的俄國,這部分人已經成為皇權複辟分子,成為阻礙俄國社會發展的絆腳石。

  ??維特因為以前的職務關係,能夠較清楚地看到國際局勢的變化和俄國國內新興政治勢力的力量。他主張仿效英國,實現真正的君主立憲,從政治上穩定俄國,推動全麵的工業化進程。他代表著俄國國內一部分有見識的資本家、學者和軍官,同時其政策也能得到俄國老百姓的認同。

  ??羅德江科,這位從舊時代杜馬蛻變出來的投機分子,總以為自己是俄國人民的廣泛的代表,而實際上,他代表著一部分善於投機鑽營的平民野心家和流氓無產者,也代表著德國皇帝在俄國籠絡的一部分勢力。他無法掌控他下麵的所謂的擁護者,他是被這些人頻繁更改著主意推動著,在俄國政壇扮演一個無奈的小醜的角色。

  ??飛機,在維特和他的忠實擁護者,俄國陸軍總司令阿列克謝夫上將以及參謀長博羅西洛夫中將心裏是沉重的話題。他們見識過飛機的能耐,他們也在剛剛穩定下來的俄國組織力量研製飛機,並取得了些許的進展。可是這個消息的傳來,無疑為這三個人火熱的飛機激情澆了一大勺冷水。飛越太平洋,這是一種什麽樣的概念啊?!這是不是意味著,以後萬一不小心再跟中國發生衝突,中國的飛機就會直接把成噸的炸彈扔到莫斯科?

  ??擺在三人麵前的,隻有一條全麵向中國靠攏的出路。這個想法,不,是提法或者是萌芽的做法,引起了大公和羅德江科的不滿。

  ??大公和他背後的沙皇願意跟英國人合作,願意跟法國人合作,甚至在極限情況下可以和德國親戚合作。但是他們小小的、可憐的自尊心不允許他們與擊敗自己的黃種人合作。盡管政府在這樣明裏小步的,暗裏大步地這樣走著,他們仍然不願意!這也表現在大公不願意成為到北京去的俄國最高代表問題上。

  ??維特提出要和中國展開全麵合作,甚至是依靠中國的力量來維持在歐洲的影響力,引起了尼古拉大公和羅德江科的強烈不滿。兩人在頻繁地會談後決定采取政治行動了。

  ??俄國政府總理辦公室,嗅到不祥氣息的維特找來了兩位將軍。該是為俄國的前途作出最後決定的時刻了。他知道,兩位軍人都受過大公的提拔之恩,在這個關頭,孱弱的政府卻不得不依靠軍隊,依靠掌握著軍隊的兩位將軍。

  ??“……很明顯的是,大公將繼續拒絕成為俄國尊貴的代表前往北京。這樣,隻能由我這個政府總理去中國參加慶典。有種種跡象表明,當我離開莫斯科以後,國家杜馬將發起對我和政府的全麵彈劾,而大公會在羅德江科把持下的最終決議上痛快地簽字。米哈伊爾、瓦西裏,俄國的改革結束了,就這樣不得不結束了。俄羅斯將繼續成為一個二流甚至三流國家,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大公和議長的政策,很快就會引起東方的不滿,新的戰爭又將威脅到俄羅斯,也將中斷俄羅斯的經濟複蘇和重建計劃。我的將軍們,希望在我離開莫斯科後,你們能夠加緊整頓軍隊,迎接不久必將到來的第二次中俄戰爭。”維特沒有去提個人的問題,這個時候他不想讓將軍們產生一種是自己的個人利益問題造成危機的感覺。

  ??在兩位將軍中,阿列克謝夫在政治上要成熟一些。他也隱隱約約從大公最近的談話中捉摸到了點什麽,今天總理的話算是徹底把牌揭了開來——俄國,麵臨著一場決定生死存亡的政治鬥爭!

  ??他清楚地知道,俄國要恢複強大,恢複到彼得大帝或者女皇時代那種強盛的程度,不進行從上到下全方位的改革是不可能的。彼得大帝因為改革成就了俄羅斯帝國,現在,勢微的俄國也需要一個有魄力有遠見的政治家,來領導改革。很明顯的是,大公、維特、羅德江科三人中,他隻能去看好維特,就是現在隱晦地要求軍隊表態的,坐在自己對麵的政府總理。

  ??事實上,陸軍總司令和總理的合作關係是親密的,他們一直在很協調地彼此扶持著。從政變到停戰,從停戰到一年多來俄國的建設,他們都在合作。維特在努力地建設俄國,在發展俄國的經濟,從而在今後用更多的盧布來建設軍隊,成就陸軍總司令改革軍隊,強大軍隊的夢想。可以說,他們的利益從根本上來講是一致的。至少在目前看來是如此。

  ??維特在擔心什麽?上將也很清楚。他在擔心自己和大公的私人關係,在擔心舊軍隊體製中受過俄國陸、海軍統帥——尼古拉大公好處的將領們。當然,如今的俄國並不存在太強勢的海軍,自從1905年把海軍葬送在遠東後,俄國的海軍就成了世界三流的海軍,隻擁有近海防衛能力的海軍了。那,總理實際上擔心的就是陸軍。

  ??阿列克謝夫的立場很清晰,在如今英國人都要主動放低姿態與中國合作,從中國得到海軍技術、陸軍裝備的情況下,他不讚同大公靠攏英法,間接去得到軍事技術的辦法;更不讚同那些隻能把國家搞亂,甚至連國家是什麽樣的概念都不知道的羅德江科們的謬論。

  ??陸軍總司令在總理維特的注視下沉默了半晌,一直沒有從語言或者是神態上給維特一個答複,直到陸軍參謀長向上將點了點頭,取得了默契後,他才整理了一下喉嚨道:“總理打算如何應對呢?我的意思是,在軍隊阻止了這場陰謀後,您將如何對待大公、將如何應對新的政治局麵?”

  ??維特放下了一大半的心來,將軍是有政治責任感的,他的話已經在告訴自己,他和他的軍隊支持政府。不過,這裏有個大前提,就是自己對俄國未來的打算是否合符軍人的需要。

  ??“將軍,俄羅斯的利益才是我們的根本利益,俄羅斯的敵人才是我們的敵人。在如何建設俄國,在如何處理國際關係和國內政治勢力關係方麵,我和大公、議長有分歧,甚至是無法調和統一的分歧。這樣必然要讓代表俄羅斯人民的軍隊來做一個選擇,真正民主的選擇,真正站在一定高度上的選擇。不論選擇的結果怎麽樣,內部的分歧始終產生於內部,也應該結束於內部。因此,我打算在挫敗大公和議長的計劃後,徹底在俄國推行完全君主立憲,不再設立攝政王;而國家杜馬也將重新選舉產生。當然,大公對俄國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他將在退出政治舞台後悠閑地生活。”

  ??“軍隊呢?”上將追問道。

  ??“軍隊將全麵推行改革。在與中國取得全麵合作關係後,我們可以實行精兵建設計劃,而中土對俄同盟條約也自然失效,我們可以不用擔心來自東方和南方的威脅,從而節約大量的軍隊和軍費,用於軍隊的質量建設。軍事裝備要更新換代,軍事技術交流要和中國、法國、英國開展起來。這些工作,我相信將軍一定能做得很好。我打算,在解決國內政治危機後,我和瓦西裏去中國,去開辟俄羅斯走向強大的新途徑。您,則需要在莫斯科控製住局勢。”維特對阿列克謝夫將軍的計劃做了最大程度的支持,其實他知道,將軍也知道,這些話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能馬上辦到的。

  ??“那麽,軍隊將盡快行動起來,我的總理。”陸軍總司令站了起來說道,他的參謀長也站了起來。他們和其他的將軍不同,他們注重辦事效率,包括這種政治味道很濃重的事情。

  ??……

  ??1908年10月3日,大量的軍隊突然在黎明時分開進莫斯科。

  ??皇宮、攝政王府、國家杜馬大廈被“保衛”起來,一場逮捕和肅清“奸細和賣國賊”的軍事行動在莫斯科、在彼得堡同時進行。

  ??睡夢中想著登上****流口水的羅德江科被士兵們從被窩裏揪了出來,他身邊的一些被德國收買的政客,一些四下網羅的冒險者、投機分子也紛紛落網。

  ??大公被限製在家裏,沙皇的處境也基本相同。

  ??10月4日,俄國政府和軍方宣布召開新的國家杜馬選舉,並任命陸軍總司令阿列克謝夫上將和政府副總理阿姆斯多夫為選舉委員會主席。

  ??10月5日,在控製了莫斯科及全俄重要城市後,維特和陸軍參謀長博羅西洛夫中將帶領俄國代表團乘火車前往中國。

  ??一場旨在推翻有親華傾向政府的陰謀被更幹脆的政變反擊掉了!尼古拉大公怎麽也想不到,自己一手栽培起來的兩位將軍在最緊要的關頭站到對方那邊,成為自己政治生涯的終結者。

  ??……

  ??俄國發生的政變並沒有引起世界太大的震動,當然,這隻是相對與上一次政變而言。

  ??俄國政府很快就召見了各國的使節,表明以前的條約、協議將繼續履行。使節們被告之:維特先生仍然是政府總理!

  ??那就是說,英法俄三國協約仍然有效!英國和法國當然不會對俄國在政治體製上更向自己靠攏的政變發表什麽不同的意見了。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一個經過政變後的俄國會比以前更有活力,對世界更有依賴性和責任感。而英國、法國則欣慰地看到,政變實際上打擊了德國在俄國的勢力,限製了俄國走專製、低效的回頭路。他們把脖子伸得長長地,等待著俄國因為這場政變而強大一些,對德國的威脅更大一些!

  ??大中華帝國外交大臣唐紹儀於1908年10月5日向各國大使發出了照會,照會文本在第二天也出現在帝國各大報紙上。“中國政府對俄國發生政治表示不安,當然,皇帝陛下本人和帝國政府仍然熱切地盼望維特總理光臨北京。”

  ??這個看似有些矛盾的照會中心思想,卻著實花費了外交大臣不少心力。照會,是公開的;給維特的電報,則是實質性的!

  ??中國無非是做了一個姿態,仍然把俄國當成一個潛在敵人,希望這個國家政局穩定的姿態。

  ??而實際上,中國卻需要把俄國拉到自己這邊來,特別是在波斯王國軍隊正在統一中亞穆斯林部落戰爭中,取得一係列不引人注目的勝利的時候。三國協約符合龍劍銘的戰略需要,他不想因為拉攏俄國而引起英法恐慌。畢竟現在的大中華帝國,已經多次在公開的場合宣布中立。

  ??美國也隨即對中國的照會作出了響應,以國防部長威廉?塔夫托為首的代表團於1908年10月7日從紐約出發。這支代表團是世界各國中檔次最低、人數卻是最多的!在各國都派出政府總理、副總理、王儲甚至國王親自前來的背景下,一向與中國稱為姻親的美國卻連一慣視為坐冷板凳的副總統也沒有派來,隻以一個區區的國防部長為代表!這,不僅僅讓很多不明就裏的人跌破了眼鏡,也讓很多關注此事的中國老百姓很不高興。

  ??但是龍劍銘和他的政府首腦,軍事首腦們都很清楚,美國確實派出了最高級別的代表團。這個國防部長,是羅斯福在連任總統後推出的接班人,將會在明年沒有懸念地成為新一任(27任)美國總統!

  ??如果您喜歡這本書,請來起點中文網cmFu,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