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曹操檄文
作者:大日浴東海      更新:2020-03-21 10:00      字數:2853
  三天後,賈詡回城,殷昊升朝。

  “拜見陛下!”

  群臣見禮,分兩邊站立。

  在中央,跪著兩個五花大綁的將軍,正是李傕和郭汜。旁邊還站著三人,正是賈詡、伍習和段煨。

  “賈愛卿,你之功勞,暫且記下,日後封賞!”殷昊說罷,看向了段煨和伍習,這兩人,都是將軍出身,有一身的煞氣,隻是此時,都恭謹的低著頭,“兩位愛卿識時務,知大局,朕心甚慰!如今國家正直動蕩之際,還需兩位將軍助朕鎮守四方,平定內患,開疆擴土,建立功勳,封妻蔭子,名揚千秋!”

  “臣必以死報陛下!”

  兩人聽後,鬆了口氣,就知道他們不但不被追究責任,還會有封賞,徹底的放下了心中擔憂,當即拜下。

  “愛卿免禮,暫且退到一旁!”

  殷昊說著,看向了李傕和郭汜。

  他站起身,下了台階,來到了兩人身前。

  這二人身上,都冒著濃鬱的黑光,顯然董卓被殺,他們被俘,有著滿心的怨氣。

  “李傕、郭汜,你二人都是叛逆之徒董卓的部下,亂京城,動天下,其罪當誅!”殷昊語氣冰冷,“然,你二人都是當世少有的悍將,朕不忍殺之,可你二人,要給朕一個不殺的理由!”

  “要殺就殺,要刮就刮,劉辯小兒,我等西涼之將,豈是怕死之輩?”李傕硬著脖子說道,“悔太師不聽吾之言,既然兵入洛陽,就該將皇族誅盡殺絕!”

  “還真是一頭凶殘的狼!”殷昊低頭,嘴角噙著一抹冰寒之色,“你說,朕會怎麽對你?”

  “嘿,不過一死罷了!”

  李傕非常強硬。

  “不、不、不!”殷昊搖頭,“你肯定會死,但你的親人,你的家眷,和你有關的親屬,都會為你陪葬!”

  李傕臉色驟變。

  噗……!

  殷昊不給對方多說的機會,手起劍落,斬下頭顱,讓一旁的郭汜身子一哆嗦,臉色就慘白無比。

  “一個也是殺,兩個也是殺,就送你們一起走,黃泉路上,也好有個伴!”

  殷昊再次舉起了劍。

  “陛下,臣、臣、臣服……!”

  不等他說完,劍光一閃,頭顱落,鮮血飛。

  大殿之上,再次殺人,斬兩位大將。

  群臣無不色變,特別是文臣,很多都哆嗦不已,哪怕蔡邕、王允之流,臉色都已經萬分難看。

  前幾日之事曆曆在目。

  可這個陛下,今日又當著他的麵殺人。

  無法無天,無所顧忌。

  哪怕伍習和段煨,都心中哆嗦。

  “叛逆者,隻有一個下場,那就是死!”

  殷昊聲音隆隆,擲地有聲,不容置疑。

  群臣無不低頭。

  此刻,就連呂布都十分順從。

  實際上,殷昊心中竊喜不以。

  殺了這兩位大將,竟然得到了一千積分。

  想一想也理所當然,畢竟在原本的軌跡上,是這二人為首,破長安,葬送大漢王朝最後一絲元氣。

  “為了積分,朕又豈能不殺人?這也算是威懾,一舉兩得!”

  殷昊心中想著,就走回龍椅之前,轉過身來,俯視下方,片刻後,舉起手中劍說道:“諸位愛卿,你們可認識此劍?”

  群臣抬頭,這才仔細打量殷昊手中劍,蔡邕率先驚呼一聲:“劍身有赤霄二字,莫非是高祖佩劍,赤霄劍?”

  其餘等人,無不動容。

  “伯喈不愧是當世大儒,一眼就認了出來!不錯,這就是高祖的赤霄劍,如今歸朕所有!”

  殷昊說著,真氣流入赤霄劍中,霎時間,紅光乍現,耀紅大殿,龍吟響起,震耳欲聾。

  特別是赤霄二字,格外顯眼。

  如此神異,讓群臣無不驚駭。

  “陛下得高祖賜福,又得高祖佩劍,這是中興之兆也!”

  蔡邕拜了下去。

  “赤霄劍臨,如高祖親至,陛下得高祖欽命,必然靜平四海,讓我大漢王朝,重新走向強盛!”

  “昔年有光武皇帝殺篡漢逆賊王莽,扭轉乾坤,中興大漢;今有陛下雄姿英發斬逆賊董卓,必平天下動亂,重現我大漢雄風!”

  一個個無不高喝,甚至有些老臣,都聲淚俱下。

  他們望著殷昊的眼光,少了幾分懼意,多了些敬服。

  殷昊清晰的看到,很多大臣身上本來沒有紅光,可現在,卻出現了絲絲縷縷,本就忠誠的大臣,卻更加忠誠。

  哪怕呂布身上,紅色也多了很多。

  “今日我還需要借助劉邦的威望穩定人心!”

  殷昊心裏略有不爽。

  可眼前的局勢,確實需要他如此做,至少能穩定群臣之心,讓他們不敢亂來,能穩定大局。

  殷昊壓了壓手,群臣噤聲,這才開口:“當日高祖賜福傳法,言說如今政事,弊端叢生,需要改變,打破舊習,破而後立,才能壯我大漢。朕問之如之奈何?高祖言曰:今日之亂,因文臣而起,武將亂政。朕再問,如何改變?高祖笑曰:文不統武,武不幹政,文武分家,軍政直屬皇帝!”

  “陛下,這、這,祖宗之法,豈能輕改?而如今動亂,天下未定,若是一個不當,恐、恐……!”楊彪率先著急了,“還請陛下三思!”

  “祖宗之法?”殷昊笑了,他高舉赤霄劍,紅光更勝,隱隱有龍吟之聲,“這是高祖親口所言,楊愛卿,要不,你親自去問問高祖?”

  楊彪的冷汗‘唰’的一下就下來了,連忙說道:“既然是高祖所言,定然無虞!”

  準備出言的王允等人,無不一縮脖子。

  “賤皮子!”

  殷昊暗罵。

  他知道,如今雖不像宋朝一樣,武將沒有絲毫地位,但武將基本上也受文臣節製。

  若是文武分離,權利必然下降,對於他們這些世家大族而言,可沒有什麽好處。

  “奉先,你可有異議?”

  殷昊看向了呂布。

  “臣無異議!”呂布出班言道,“陛下所命,哪怕赴湯蹈火,臣也在所不辭!”

  “哈哈哈,奉先,你是再世戰神,要為朕平天下,開疆土,臣服四夷,朕豈能讓你赴湯蹈火?”

  殷昊大笑。

  “陛下兵鋒所指,臣不死不退!”

  呂布聲音鏗鏘。

  “好、好、好,有奉先所言,天下之亂,朕又有何懼?”殷昊一揮手,坐了下去,“此議既定,不需再議!”

  至於具體方法,顯然不會在朝堂上商討。

  這一日,殷昊斬李傕,殺郭汜,手握赤霄劍,以大勢之威,一言九鼎,無人辯駁,不過到了後來,他卻發現,有些大臣身上的紅光已經黯淡,甚至消失!

  對於這些,他不在意。

  沒有叛亂,哪有積分?

  第二日,殷昊發下旨意,讓賈詡前往董卓麾下徐榮等處,命率軍進京,既往不咎,如若不從,夷滅九族。

  京城已定,大軍在手,殷昊已經少了很多顧忌。

  可這一日,一卷檄文傳入京中,卻是曹操欲聚集天下諸侯,征討董卓: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弑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凶。望興義師,共泄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這個時代,消息傳遞太慢了!”

  殷昊看罷之後,不禁搖頭。

  據他所知,曹操行刺董卓失敗之後,就急速的逃離京城。返回家鄉,聚集鄉親兄弟,發下檄文,欲征討董卓,匡扶漢室。

  “操啊,這個時候的你,還忠心漢室嗎?”

  “十八路諸侯,正好,是忠是奸,朕也一一辯之!”

  “該殺的殺,該賞的賞!”

  殷昊想到了曹操,也想到了劉備,不禁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