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民辦教師 8節
作者:草河      更新:2021-07-15 08:02      字數:4511
  (8)

  ??進入冬季老天立刻就變了臉,寒風夾著細雪吹得人們睜不開眼睛,一個多月沒見到好的天氣。到了元旦學校放兩天假,金勇在家閑不住帶著鐮刀繩子來找徐明哲,“哎,你在家幹什麽?咱倆上山弄點幹柴怎麽樣?”

  ??“元旦是小年,上什麽山?再說天氣這麽冷,別說弄柴火手都伸不出來,什麽都幹不了。”

  ??“隻要爬山就不冷了,在家勾勾著才冷呢。走吧,咱們上山轉一圈弄點兒幹枝就回來。”

  ??“看來你是賴上我了,不去還不行了。”徐明哲隻好帶上砍柴工具和金勇來到前山,他說:“你看這麵山坡,除了幾棵鬆樹其餘的就像剃頭一樣,什麽都沒剩,跑個兔子十裏以外就能看得見。想弄幹柴就得翻過山頭,那邊林子密,幹柴也不少,可那邊是前台村的山場,讓他們看山護林的逮著就是麻煩事兒。不過今天過節,天又這麽冷,估計看山的也窩在家裏了。”

  ??“到他們山場弄點兒幹柴也不行嗎?”

  ??“什麽都不讓弄,根本不讓你進他們的林子。今天咱倆既然上了山就不管他那一套,怎麽也得弄點兒幹柴回來。那邊山高林密,咱們是兩人,還能怕一個看山的不成,應當害怕的是他。你在學校混得怎麽樣?”

  ??“馬馬虎虎朝前軲轆唄。不懂就問,現學現賣,好在那些老教師都願意幫忙,要不然就出笑話了。”

  ??“你行,漢語說得好,腦瓜也好使,又有辦事能力,到哪兒都吃得開。像我這種人就不行了,這一輩子就得爬地壟溝。”

  ??“其實人這一輩子幹什麽都一樣,都是為了掙口飯吃混個命。當老師雖說不像在生產隊幹活那麽累,就是掙得太少了。我所以去學校是服從組織決定,再就是覺得學校是傳播知識的場所,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我離開生產隊的時候很多人不滿意,你是不是其中的一個?”

  ??“那當然了,從生產隊的角度說,你是隊裏的棒勞力,就因為這個才給你們家落的戶。可你們家搬這來不長時間,叔叔去大隊開車,你又去當老師,生產隊忙活一陣都給你們做豆腐了。再說你能講能幹,親戚們都指望你將來掌管這個生產隊,你這麽一走讓人涼心。這一陣子親戚們都不怎麽嚷嚷了,覺得你出去混也許能有更大的出息,不應該攔你的路。”

  ??“我去當老師確實有點兒虧理,可這是組織上的決定,我必須服從,玉珠已經為我解釋了,大夥應該理解這件事兒。”

  ??“依我看你出去就對了,要不然韓隊長沒好日子過。都說一個槽子拴不住兩個叫驢,你不走就得天天和他吵架,這對誰都不好。現在行了,沒人和他吵,他願意怎麽幹就怎麽幹,他也樂得這樣的結果。要我看就是他串通大隊把你從小隊擠出去的。”

  ??“他串通大隊幹部不好使,人家不會聽他的。再說咱們也沒有證據,這話不能亂說。”

  ??兩人上了山頂,金勇看了看說道:“奇了怪了,咱們這邊光禿禿,人家這一麵就像原始森林。”

  ??“這有什麽奇怪的,咱們這邊有多少人家?三個生產隊緊挨著,加上公社機關單位人口少說也得有五千,家家煙囪都得冒煙,不割柴火燒什麽?山不禿才奇怪呢。人家這邊山下就一個小生產隊,柴火多得是。咱們這邊山高坡陡,他們看得又緊,要不然這邊的林木也剩不下了。行了,別說這些沒用的話,趕快弄兩棵幹巴樹扛回家吧,這過小年大冷天的上山弄柴火還不得讓人看笑話?”

  ??金勇笑了一笑沒說話。兩人砍了幾棵幹樹扛上山頂然後再拖下山,歇了一會兒又拖回家。第二天金勇一個人上山弄了六捆幹柴,扛上山頂坐下來休息,望著光禿禿的山坡心想:“林業政策這麽嚴,樹木還是沒剩下,可是住家不燒柴火做飯取暖又燒什麽呢?”

  ??他正在胡思亂想,忽聽身後有人說道:“這幾捆柴火是你弄的嗎?”

  ??金勇急忙回頭,看見是一位五十來歲黑臉的男人,他馬上站起來說道:“是我弄的,你是誰?”

  ??“我是前台大隊護林員老趙。”

  ??“護林員......我這六捆柴火就是從你們山場弄的,你看怎麽辦好?”

  ??老趙沒說話,用鐮刀把金勇的六捆柴火扒拉開仔細看了看說道:“你還挺守規矩的,沒砍活樹。按理說弄點兒幹枝沒什麽,可有的人進了林子什麽都砍,所以大隊規定不準外大隊的人進林子。我看你弄的都是幹巴枝,拿走吧,以後就別來了。”

  ??“謝謝大叔。”

  ??“噯,你們街裏凡是能拿鐮刀上山到這來的我差不多都認識,可我瞅你怎麽有點兒麵生?”

  ??“我是新搬來的。”

  ??“新搬來的......聽說高麗隊搬來一家姓金的,這家有個小夥子叫金勇的挺厲害,不聽邪,把俺們隊裏的範小龍好一頓揍,讓他在炕上躺了半拉月,隊裏的人看著都挺解氣。你認識金勇嗎?”

  ??“我認識,可我覺得他並不怎麽樣。聽說範小龍是因為偷雞才挨揍的,他現在幹什麽?”

  ??“在隊裏呆著唄,他還能幹什麽。也不正幹,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誰勸也不聽。不過比以前老實多了,不再那麽張狂,大概挨了一頓胖揍長了點兒記性。你見了金勇說一聲,讓他加小心。老範家有勢力,一般人惹不起,他家有很多親戚在縣裏市裏當官,範小龍的叔叔範德標是咱們公社廣播站的副站長,大小也算是官。老範家祖墳冒青氣了,走了時運。他家就依仗這些好親戚不把別人放眼裏,狗仗人勢。行了,你回家吧,我在山上轉轉也得回家了。”

  ??元旦假期結束後,金勇一大早來到學校,陳浩宇對他說:“聽說你們朝鮮族最喜歡吃狗肉,我叔家養了四年的大黑狗昨晚被汽車撞死了,你會收拾嗎?會的話我去拿來送給你。”

  ??“收拾沒問題。撞什麽樣?”

  ??“身子好好的,就把腦袋撞壞了。你說怪不怪?能跑能跳的大活狗能撞上汽車,誰都不能信。叔叔心疼讓我送人,我就送給你了。”

  ??“那好,算我買的吧。給你十塊錢去把狗拿來,我就用它請老師們吃頓狗肉。”

  ??“買一條活狗才五元錢,幹嘛拿十塊?你不用花錢,算我請客,你給收拾出來就行了。”

  ??“那可不行,你請客就等於你叔請客,說不過去。那我拿五元得了,我和李主任說一聲,咱倆去把狗弄回來。”

  ??金勇找李主任說了吃狗肉的事,李主任道:“好哇,這五元錢我拿吧。”

  ??“不用不用,我畫棺掙了錢請客沒問題。我到學校老師們對我幫助很大,請客也是應該的。”

  ??“你自己請客不太合適,你看這麽辦好不好?高忠傑、丁建軍、陳浩宇每人拿一元,你拿兩元,算你們四人請客,這樣好一些。你去準備吧,其他的事情我來辦。”

  ??金勇出了主任辦公室找到陳浩宇說道:“主任同意咱們弄狗肉請客,你和高忠傑去把那條狗弄回來,我就得準備工具了。”他拿出五元錢交給陳浩宇又說道:“這錢必須交給你的叔叔。這次請客算俺倆和高忠傑、丁建軍四人的,具體怎麽辦由李主任安排,咱們就聽他的吧。”

  ??打發走了陳浩宇,金勇和丁建軍到夥房燒熱水磨刀準備餐具。等陳浩宇和高忠傑把黑狗抬回來便在屋裏吊起來扒皮,洗幹淨之後分解成小塊,再用熱水洗了兩遍放進大鍋裏,內髒除了肺子其餘的也都洗幹淨加了鹽和大料、薑塊等調料放鍋裏一起煮。王德昌找到金勇小聲說道:“吃完肉剩的骨頭別扔了,我想拿回家再熬一鍋湯,讓老婆孩子也嚐嚐狗肉的味道。”

  ??“行,沒問題。到時候我把骨頭裝塑料袋裏你拿回去。”

  ??“那我謝謝你了。”

  ??王德昌身為副主任,卻是個老民辦。他的家在礦山,按政策插隊落戶來到五隊,而他的父母弟弟妹妹還都在礦裏。當了民辦教師後按照父母的要求找了個本隊姑娘結婚建立了家庭並有了孩子。

  ??狗肉煮熟了,夥房裏彌漫著肉香的熱氣。金勇和丁建軍把肉塊撈出來剔骨頭,然後煮熟的腸肚切碎和骨頭一起放進鍋裏加上調料和切好的蔥花大白菜又煮了一大鍋湯,另一隻大鍋也煮好了苞米碴子幹飯。二姑等女教師們來幫忙,她們把狗肉撕成細條拌調料裝盤,加上金勇從家裏拿來的辣白菜切好裝盤送到大辦公室的三張桌上,又盛了三大盆湯拿過來分到各桌,一大盆飯也端進了辦公室。盛宴開始了,沒有多餘的話,教師們拿起了碗筷盛飯盛湯吃得滿口香。李主任悄悄問金勇:“這條狗是怎麽死的?你找出原因了嗎?”

  ??“它是被人用鐵棍打腦袋打死的。這個人和狗很熟,要不然他不好下手。我估計是鄰裏糾紛導致的後果,也許是這條狗惹了禍。”

  ??“不是得病死的就行。咱們就少管閑事,對誰都不要提這件事情。”

  ??金勇、高忠傑、丁建軍和陳浩宇忙著給老師們添湯,一大鍋湯喝得精光。金勇和丁建軍隻好往鍋裏放肉加白菜絲、蔥花和調料再煮了半鍋湯,最後還是沒剩下,卻剩了多半盆的狗肉。金勇、高忠傑等四人合計一下,決定把肉分裝小塑料袋送給家庭有老人的教師帶回家。陳姐的婆婆常年鬧病,把狗肝交給陳姐帶回去。王德昌額外多得了一袋骨頭還不滿足,看著案板上的狗肺子問金勇:“那東西有人要嗎?沒人要的給我得了,我拿回去煮湯。”

  ??“狗肺子不能吃,不是有個詞叫狼心狗肺嘛,都不是好東西,這個你懂啊。”

  ??“咳,那隻是形容什麽人凶狠,喪失人性,和真的狼心狗肺沒什麽關係。”

  ??金勇皺一下眉頭說道:“你是真不懂還是裝不懂?狼心是你說的那個意思,狗肺是另一碼事兒。狗常年奔跑呼吸急促,還不能像人那樣戴口罩,吸進了內大量的塵土和細菌也許還有病毒。一般老狗的肺子都有腫塊和黑斑根本不能吃。這個也一樣,看上去表麵溜光,一摸都是小硬塊,你敢吃嗎?”他說著把狗肺子扔進垃圾桶裏又對丁建軍說道:“你找一把鍬把這東西拿出去埋了,可別讓貓叼了去。陳浩宇,你把狗皮拿回去交給叔叔,讓他掛起來風幹。這麽大的狗皮沒有刀眼可以賣八塊錢。”

  ??王德昌無話可說,隻好提著裝了骨頭的袋子回家。高忠傑說道:“這家夥夠貪的,給了骨頭要肺子,沒邊了。”

  ??金勇:“他是饞肉了,吃了那麽多還沒過足癮。咱們今天這出戲沒出什麽意外,算是圓滿成功了。我開始就怕肉不夠吃,沒想到大夥都奔湯使勁了,是不是沒舍得吃肉?”

  ??丁建軍:“開始是沒好意思吃,後來是吃不下去了,這是因為湯做的好。看見沒?一大鍋飯都沒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