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少兒時代 4節
作者:草河      更新:2021-07-15 08:01      字數:7238
  (4)

  ??走進高陽鎮中學,金勇看見尹華傑老師已經調到中學當了校長十分高興,馬上和馬友德、林耀華、劉偉去看望了尹校長。校長詳細詢問了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並且鼓勵他們繼續努力學習,特別對金勇問得很詳細。金勇等四人分到五班,班主任是鄭老師。曾在實驗小學一起讀書的梁坤、喬仁山、陳孝宗、吳瑞友也分在五班,這些人以前就是好朋友,這次又湊到了一起,形成了班級的核心。他們遵守紀律、團結同學、愛護班級、互相幫助,個個在學習上刻苦用功,一個學年下來五班就成了先進班級。

  ??一九六六年的夏季,因為家庭條件不好,金勇想退學到生產隊參加勞動,叔叔和大哥不同意,學校老師和同學們也不同意。他在家呆了三天就被陳孝宗、馬友德把他拉回了學校,金勇回學校不到一個月又開始呆在家裏。大哥說道:“學校老師和同學都對你不錯,你這麽上學可不行,對不起他們,你還是回學校吧。”

  ??“這回他們找我也不去了。我的小箱裏三本書沒了,是不是你拿的?”

  ??“是我拿的,我找鉗子翻了你的小箱。你這書是買的嗎?哪來的錢?

  ??“是同學送的,這個同學轉學走了。”

  ??“你把這三本小說給我得了,我拿去和別人換著看。”

  ??“這是同學送給我的紀念品,隻能借你看,別弄丟了,到時候必須還給我。”

  ??“丟不了,丟了給你買新的。你現在不上學閑著沒事兒,眼前有一件事兒你去辦正合適。舅舅每次來都給咱家拿大米,叔叔說吃他們的太多了,說不過去,拿大米換了十斤白麵想送過去,你去正合適,還得拿瓶酒送給姥爺,你到那玩兩天再回來。”

  ??“我沒去過舅舅家,不知道路怎麽走,再說我還不會說朝鮮話。”

  ??哥哥笑道:“這些都不用擔心,隻要你會說話就行。下午四點半有一趟客車到雙河公社,朝鮮族生產隊就在公社附近,很好找。咱們舅舅是大名人,一打聽就知道了。”

  ??金勇坐上了去雙河的客車,這是他從記事以來第一次去舅舅家。客車揚著塵土一路顛簸,三十裏的路走了一個多小時來到雙河。金勇下車看見一位穿一套白衣服的老太太就認定是朝鮮族人,上前問道:“大娘,我打聽一個人,您認識朝鮮族生產隊的徐廣德嗎?他家在哪?”

  ??“徐廣德?他是俺隊的隊長啊,你找他幹什麽?”

  ??“他是我舅舅,以前沒來過雙河,不知道他們家在什麽地方。”

  ??“噢,我知道了,你是高陽鎮老金家的孩子,跟我來吧,他的家就在我家旁邊,是多年的好鄰居了。”

  ??“大娘,您的漢語說的挺好,可我不會說朝鮮話。”金勇邊走邊說。

  ??“漢語我是後學的。學朝鮮話也不難,隻要用心就行。你的父母都死了,當年你家要是不從這裏搬走,就不會是這個樣子。”

  ??“我家以前在這呀?那為什麽搬的家?是什麽時候的事兒?”

  ??“那時候你才一歲,什麽都不知道。當時高陽和雙河屬於一個大區,你爸是區幹部,調到高陽的。好了,我到家了,那就是你舅家。”

  ??舅舅家是五間草房,鋪在房上的稻草簾子在房頂兩邊卷成捆耷拉著,房牆抹了厚厚的黃土,這樣的房屋冬天非常暖和。金勇拿著麵袋來到房前看見隻有窗戶沒有門就不知道怎麽進屋了。這時,窗戶拉開,一個姑娘探身問他:“你找誰?”

  ??金勇把麵袋放在窗前的台階上說道:“我叫金勇,是從高陽來的。我打聽好了,這裏應該是我的舅舅徐廣德家。你要是我舅舅家裏的人,就應該是徐玉珠。”

  ??“對呀,我就是徐玉珠。那你就是金勇哥吧?”姑娘笑道:“爸爸天天誇你,說你學習好,了不起。進屋吧,脫了鞋進來。”

  ??“脫鞋進屋······”金勇猶豫一下。

  ??“你不習慣吧?朝鮮族的住家差不多都是這個樣子,你上台階脫鞋進屋就行了。你家不是這樣的嗎?”

  ??“不是。”金勇上台階脫了鞋進屋一看,屋內是大炕沒有屋地,從開著的小門看見了廚房,廚房有一扇後門,“原來房子還是有後門的。”金勇看著大炕心裏在想,又聽妹妹問道:“你是請假來的吧?”

  ??“請什麽假?我準備到生產隊幹活了,掙工分還欠債。”

  ??“你學習好,不念書太可惜了,還債可以慢慢來,你不讀書影響一輩子。”

  ??金勇笑道:“這個道理我也懂,可是事實在這明擺著,我哪有心思上學呀?你的成績怎麽樣?”

  ??“不好。你不在這上學不知道,在這上過學的朝鮮族學生有一個算一個,朝鮮話說的不行,漢語更不好,還不如像你那樣下功夫學一門語言。我現在就後悔,入學的時候直接上漢語班就好了,成績也不至於現在這麽差。”

  ??“朝鮮族嘛,就應該會說朝語,我呢,因為不會說朝語就打怵見朝鮮族人,怕出笑話。”

  ??“咱們生長在中國,就應當會說中國話。我上朝語班,學了一通根本用不上的朝鮮語,結果兩種語言學得都不好。如果你在這上學也一樣,我爸就不會誇你了。”

  ??“你隻是一個小學五年級學生,還是個女孩子,怎麽能想這麽多?”

  ??“那是因為你,爸爸整天誇你,我就不服氣,時間長了就琢磨出這個道理。”

  ??金勇又笑道:“行,會用腦子了。我姥爺在哪屋?我去看看。”

  ??“在旁邊的屋子,我和你一起去。”

  ??兩人一起來到老人的屋子。姥爺不在屋裏,姥姥八十二,耳聾眼花,玉珠和她說了一陣子才明白來的小夥子是誰了,她把金勇拉到跟前摸著頭說:“你就是金勇?長這麽大了······”

  ??她把金勇拉到跟前摸著頭說了一句:“你就是金勇?長這麽大了,咳······”也許是想起了金勇的母親,深深的眼窩裏有了淚水。

  ??金勇說道:“玉珠,你告訴奶奶,就說我們哥仨不像話,一直沒來看她,對不起了。”

  ??“不用解釋,奶奶認出你就不錯了,犯糊塗的時候說什麽都聽不明白。我爸他們應該下班了,咱們去看看。”

  ??舅舅、舅媽和兩個表哥下班回來了,見到金勇又驚又喜,舅舅問:“你自己來的嗎?你們哥仨一起來多好。”

  ??“哥哥上班,弟弟上學,俺們中學最近一段時間不上課了,過來看看。”金勇不敢說自己退學的事。

  ??“來就好。”舅媽拉著金勇的手說:“你不善,還知道來看舅媽。小時候我抱過你,白胖白胖的小樣子讓人看了就想親一口。你來了就多住幾天,舅媽給你做好吃的。你們兄弟嘮吧,我去做飯。”

  ??金勇聽不明白舅媽說的朝語,玉珠和表哥在旁邊翻譯。

  ??大表哥說道:“都說姑舅親,斷了骨頭連著筋。咱們倒好,就三十裏的距離隔了這麽多年才見麵,說出來我自己都覺得寒慘。回去告訴你大哥,就說他的姥姥、姥爺想他了,讓他馬上來。”

  ??二表哥:“這不能都怨他們,咱們也有責任。要我說呀,大人之間的事兒咱們管不了,也不能管,咱們哥們以後要常來常往,好好相處就行了。我聽說你學習不錯,這可挺好,你使點勁兒,爭取上大學。”

  ??金勇笑道:“以前有這個想法,現在有點變化。我暫時還上學,以後看情況再說。”

  ??大表哥:“看什麽情況?你大哥念書也挺好,是因為家庭條件不好不念了,你學習更好,不上學真是可惜了。”

  ??二表哥:“你別考慮太多,還是好好念書吧。隻有多讀書才能做大事,要不然就得和我一樣下地種田。”

  ??金勇:“種地怎麽了?沒有人種田吃什麽呀?”

  ??二表哥:“那你說農民和科學家誰的貢獻大?人嘛,總得幹點大事兒。”

  ??“不管怎麽說,得有人種地才行,吃飯是第一件大事嘛。”

  ??玉珠拉開門說:“吃飯了,吃完再嘮。我去弄一盆水,你們洗完手再進屋。”

  ??屋裏的大炕上放了桌子,玉珠把飯菜擺放在桌上。金勇看了一眼,有炒雞蛋、炒辣椒、燉茄子、炸魚,有菜湯,主食是米飯。“姥爺他們不過來嗎?”金勇問玉珠。

  ??“爺爺說在一起擠得慌,不過來,我把飯菜端過去了,奶奶說讓你晚上過去在她的房間睡覺。”

  ??舅媽進了屋一邊擦手一邊說:“金勇啊,桌上的菜都是自家園子裏種的,魚是在前河套抓的,不管做的好賴你可得吃飽。”

  ??“前邊有河?”金勇問玉珠。

  ??“你來的時候沒看見哪?河就在門口,也就是五十多米吧。這些魚都是我抓的。”

  ??“你會抓魚?”

  ??“這有什麽奇怪的,在這兒抓魚是女人的事兒。抓魚不難,有魚瓶就行。明天是星期天,你要是有興趣明天早點起來,咱們一起下河。你吃飯吧,吃完再說。”

  ??金勇對抓魚的事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第二天一大早跟著玉珠來到河邊,看她怎樣抓魚。他看見玉珠說的魚瓶是玻璃做的,高有三十公分、寬二十多公分,形狀像小罐子,上瓶口和水杯口差不多一樣大小,瓶底往裏窩進去十公分左右留了個口子,隻是比上瓶口略小一些,玉珠說魚就是從這個口子進到瓶子裏的。“就這玩意兒能抓到魚?”金勇看著魚瓶說道。

  ??“當然能了,你可別不信,我拿四個魚瓶一天抓過三十多斤魚呢。今天也是四個瓶子,咱們先砌魚窩子再下瓶子。”

  ??兩人在膝蓋深的河裏把石塊摞起來穩住水流,玉珠往瓶裏放了餌料,用紗布封住上瓶口,然後小心翼翼地把瓶子放在小石堆下麵,在相距十多米的地方又做了一個魚窩子,再放瓶子,放完四個瓶子上了岸,金勇問:“魚能進瓶子嗎?你用什麽做的魚餌?”

  ??“保證進魚就是了,魚從底口進去就不容易出來,隻是進多少的問題,我最多的時候一瓶起了二斤魚。這種抓魚的辦法俺們叫捂魚,抓到的魚都不大,大部分是白漂子,這種魚特別貪吃,是河裏最多的魚。魚餌很簡單,烀熟的土豆、大醬和炒的苞米麵拌在一起抓一把放瓶裏就妥了。還有一個辦法是把魚餌抹在瓶底窩口外側,這個辦法有兩個好處,一個是省餌料,第二次下瓶子時隻要添一點就行。再就是把瓶裏的魚倒出來的時候幹淨,沒有餌料渣,很適合到遠地方抓魚。想用這個法子魚餌就得有粘性,土豆就不能用了,用炒熟的苞米麵、黃豆麵、大醬和大米稀粥攪拌均勻,不能太稀了,成團就行,一塊二斤重的麵團可以用一天。”

  ??“多長時間可以起瓶子?”

  ??“最少也得半小時。你在這多住幾天,我幫你抓點魚拿回家。”

  ??“抓的魚放時間長了還不得臭了?”

  ??“不能,把魚腸子擠出去洗幹淨放鹽鹵上就行,拿回去用清水泡一下和剛抓的沒多大區別。行了,時間差不多了,咱們起瓶子吧,你拿著魚簍。”

  ??兩人下水來到放第一個瓶子的石堆跟前,玉珠看了水裏的瓶子說:“你看你看,瓶裏有很多魚。”

  ??金勇彎腰一看,瓶子裏黑乎乎的都是魚,在裏麵亂蹦亂跳。玉珠小心翼翼地用兩手從水裏把瓶子拿出來,扒開上口的紗布,把魚倒入魚簍,然後往瓶裏放餌料、蒙上瓶口再放到水裏。起完四個瓶子時抓的魚裝了小半簍子,“照這個樣子,今天少說也能抓二十斤魚,你都拿家吧。”玉珠把魚簍放水裏,擱進去一塊石頭,拿布蓋在簍口又說道:“不知道今天是什麽日子,頭一下就抓了這麽多魚,這些魚都是奔你來的吧?”

  ??“瞎扯,我要是有那麽大的神通就不是現在這個樣了。拿魚也不能拿那麽多,拿個二、三斤就行了。你們這裏的河魚真多,俺那邊有條河比這條河大多了,可老是有人拿石灰藥魚,動不動河水泛白,魚都死光了,別說用魚瓶抓魚,就是下網也抓不到魚。到了冬天還能用瓶子抓魚嗎?”

  ??“不用到冬天,用瓶子抓魚也就是七,八月,這倆月是汛期,大水把河底衝的一幹二淨,魚沒什麽吃的就進了瓶子,過了這個季節瓶子就用不上了。其實這條河上用魚瓶抓魚的也就是俺們生產隊的人,還都是女人,別的隊沒人用瓶子抓魚。”

  ??“為什麽隻有女人用瓶子抓魚?男人不行嗎?”

  ??“男人心粗手重容易打碎瓶子,也沒有耐心這麽等著。前年二哥不服氣拿瓶子下河,半天功夫弄碎兩個瓶子,再就不提抓魚的事了”。

  ??兩人坐在河邊說話,沒想到二表哥來到身後,“好哇,你們倆在背後說我的壞話,膽子不小哇。”

  ??玉珠:“誰說你壞話了?俺說抓魚的事和你沒關係。你來幹什麽?”

  ??“找你們回去吃飯哪,你們不餓嗎?”二表哥掀開魚簍上的布看了看,又說道:“這一個早晨沒少抓呢。你們回去吃飯,我在這看著,走吧。”

  ??“那就麻煩二哥了,可你不能動魚瓶。”玉珠和金勇離開河邊回家,金勇問道:“河邊連個人影都沒有,二哥看什麽呀?”

  ??“就是有人也沒事兒,怕的是鵝子鴨子碰到水裏的瓶子。”

  ??玉珠和金勇吃完飯帶了一個大的魚簍來到河邊,“這回瓶子在水裏的時間長,進的魚可能更多。”玉珠說。

  ??“不一定,也有少的可能。不管什麽事不能總是往好處想。”

  ??玉珠笑道:“哥哥就是哥哥,懂的就是多。”

  ??“多什麽呀,我就是隨便說說就是了,我遇到事也一樣犯糊塗。起瓶子吧。”

  ??兩人起了瓶子一看,正如玉珠說的,瓶子裏的魚很多,大魚小魚擠在一起費了好長時間才把魚瓶倒空。金勇說:“你說得對,時間長魚進的就是多,這是你的經驗。”

  ??玉珠笑道:“哪有什麽經驗?我也是隨便說的。這回咱們就不能等著起瓶子了,把魚肚腸擠出來裝大魚簍裏,到晚上拿回去。”

  ??兩人坐在河邊擠魚肚腸,又計算時間起魚瓶,兩樣活交替進行。接近中午的時候,玉珠挑一些大魚回去做飯,金勇自己起了一次瓶子。他怕出現意外,把瓶子拿到平坦的草地倒魚、放餌料,算是獨立完成了程序。午飯是兩人換著吃的,金勇回來問玉珠:“魚是你做的嗎?”

  ??“是啊,不好吃嗎?”

  ??“好吃,特別好吃,你是怎麽做的?”

  ??“很簡單,平常怎麽做的就怎麽做,隻不過多加了青辣椒和茄子。你說魚好吃還是茄子好吃?”

  ??“茄子好吃,魚味也正,沒有魚腥味是因為加了茄子嗎?”

  ??“也許吧,都說做河魚放茄子好吃就是這個原因。”

  ??“你不簡單,做飯、抓魚都有一套,一個小女孩做到這一步不容易。”

  ??“什麽小女孩?我就比你小三歲,上學晚就是了。家裏人都上班,我十歲就開始學做飯了。”

  ??“你的這些魚瓶是在哪買的?”

  ??“供銷社,現在沒有了。供銷社的人說魚瓶在運輸過程當中破損太多,不想經營了,可是供銷社的會計是咱們隊的人,隊裏隔幾年就統計數量讓他進一次貨。怎麽,你想買瓶子啊?”

  ??“我想弄兩個。”

  ??“你不是說那邊的河沒有魚嗎?我看你就別買了,想吃魚就過來,要不你就拿我的瓶子自己抓,還可以釣魚、下網叉魚,辦法多的是,不一定就得買魚瓶。咱們說好了,今天抓的魚你可得都拿回家。”

  ??“我拿那麽多魚幹什麽?拿二、三斤就行了。”

  ??“二、三斤夠誰吃呀?都拿著。你大姑家也在高陽,拿回去給她家送點燉茄子吃。”

  ??“要是我都拿走了,你不是白受累了嗎?”

  ??“受什麽累?我每個星期天都抓魚,曬幹的就有十多斤了。”

  ??到了晚上,兩人抓的魚有二十多斤,舅舅和舅媽說的和玉珠一樣,都讓金勇把魚帶回家,還給準備了裝魚的筐,金勇隻好應允,因為這些魚他決定回家了。第二天早晨,二表哥提前去買了車票,舅舅硬塞給金勇五元錢,讓他用在學習上。舅媽還想讓他帶二十斤大米,金勇說魚太多,謝絕了舅媽的好意,說以後哥仨一起來串門。

  ??金勇告別了舅舅一家,在八點半鍾回到家裏。叔叔和嬸娘見他帶回來很多魚感到奇怪,以為他倒賣水產了。“這些魚是我和玉珠下河抓的,舅舅一家非讓我帶回來,我隻好拿了。他們說咱們吃不了可以分給大姑家。”

  ??“那就分一半給你大姑家。”叔叔說,“你跑一趟腿,把魚送過去。”

  ??嬸娘把筐裏的魚分出來一半然後交給金勇,金勇把魚筐送到了大姑家。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