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早已經失去了喜歡或者不喜歡的權力!
作者:拾一      更新:2020-03-21 00:38      字數:4418
  “那黃碩的態度呢?”蔡琰沉思半響,對胡昭的話,倒是有幾分認可。

  她不是一個普通的深閨婦人,從小在蔡邕身邊被熏陶的政治思維,這些年的經曆,上過戰場,守過城,還執掌明豐錢莊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她的大局觀,不亞於任何一個當政之人。

  站在荊州士族的位置上考慮。

  和明侯府緩解關係,得到明侯的認同,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而沒有什麽比聯姻的辦法更好了。

  要是送出去一個女兒,能緩解牧景對荊州士族的感官,從而放開對荊州士族的壓製,這對他們而言,不管是誰,都是一本萬利的。

  不過還是要考慮黃承彥的態度。

  這人的性格有些剛硬,要是硬來,恐怕會鬧出事宜,本來的好事,說不定還會加深雙方之間的一些誤會,導致關係更加僵硬那就不好了。

  “吾與司馬公等人,已商討一二,他們初步認同了我們的提議,而且黃公已赴渝都,吾已讓鴻臚司的人去接待了,按照行程,這幾日已經到了!”

  胡昭在這之前,可是做了不少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打牧景一個措手不及,絕對不給牧景任何反對的機會。

  先把納妾的事情,實錘下來了,接下來怎麽辦,在商量也不遲。

  所以方方麵麵的事情,首先要做好。

  這樣才不會被牧景反而抓到破綻,到時候讓他反將一軍,那就前功盡棄了。

  他胡昭,雖知道自己不管做什麽事情,都是為了明侯府好,為了他牧景好,然而他也是深知牧景的性格的,這不是一個逆來順受的人。

  聽胡昭這麽說,蔡琰也放心了很多,繼續觀看這黃氏女的資料:“小名阿醜,為何也?”

  “聞言小時身體不好,民間有言,賤名者,天厭之,不願意收之,方留得一命,此女相貌而言,的確有一些異於常人,然而並不醜陋,而且數讀詩書,精於禮儀,而且還承黃公之所學,精於墨學之道,乃是非常人也!”

  胡昭解析。

  “終歸要侍奉夫君,不可輕易下決定,妾身要親自會見一番,再下定奪!”蔡琰低沉的說道。

  “當如夫人所言!”

  胡昭點頭。

  他雖在牧景麵前強勢,把相權掌控的很好,但是對於蔡琰這等日後若是牧景坐了天下,便會執掌六宮所在的人,不敢逾越半分。

  這後宮,本就不該是他來操心的。

  若非牧景如今,膝下尚無半子,他也不會冒著被牧景所厭惡的後果,來偷偷摸摸做這種事情。

  很多事情,都是逼出來的,可即使如此,該有的分寸,一定要有,不懂的分寸的人,早晚都是一個死。

  漢處之事,警惕多少人,即使高祖略顯涼薄,也掩蓋不住一些人逾越了分寸,比如淮陰侯,即使他用兵如神,可終究不懂得敬畏皇權,持功而自大,早晚不是造反,就是被劉邦給幹掉,不會有第二條路。

  人家張良也是功高蓋主了,可人家知道進退,就能保存下來了,這就是智慧。

  該他胡昭操心的,他不會退避。

  但是不該他逾越的,他也不敢越過雷池半步。

  這也是為什麽,他一定要讓蔡琰來主持的原因,並非他做不得,而是他不能去做,這一步,萬萬不可踏出去,所以不管選誰,不管如何選,最後都是蔡琰說的算。

  蔡琰繼續翻閱。

  胡昭準備的很充足,這一本奏本,簡直就概括了荊益兩州尚在閨閣,出身,品性,能力都出眾的少女。

  她一頁一頁的翻閱下去,不敢有半點放鬆,既然已經決議要做,她就要做得最好,站在明侯府的角度上,審閱這些姑娘,合不合適進入明侯府的後庭之中。

  家和萬事興,這是牧景經常和她說的話。

  她也很清楚,牧景一直把家當成避風港,是一個讓他能鬆懈和愉快的地方。

  即使無可奈何之,要納妾,她也不希望,這後庭,變成一個戰場,或許有些事情無可避免,然而該做好的,還是要做好。

  最後,她翻閱的一張附加頁,這倒是出現一個讓她略顯意外的名字。

  “江東孫氏女?”蔡琰微微眯眼:“胡長史,汝何意?”

  “今天下諸侯紛爭,中原群雄,必有一戰,我們和江東,是敵人,但是以戰略而言,主公的意思,絕非先下江東,而是先入中原!”

  胡昭低聲的解析:“既然如此,我們明侯府就要適當了穩住江東,才能全力進攻中原,恐怕沒有什麽比聯姻,更讓兩方諸侯放下戒心合作起來的方式了!”

  “妾身乃是婦道人家,不懂政治,亦不知大局,隻是提醒一下胡長史,夫君是一個寧可直中取,不願曲中求的人,既然注定是敵人,他豈會讓她成為家人!”

  蔡琰搖搖頭,道:“荊州益州誰都可以,唯外諸侯之女,誰都不行!”

  “若一人婚之,能為明侯府穩住整個南方的大局,主公即使不願意,恐怕他也沒得選擇!”胡昭很耿直的說道:“他從來都是一個懂的輕重的人,他比任何人都希望,我們能以最小的傷害,取得最大勝利,最好能不戰而屈人之兵,傷亡了一個將士,他都會心疼,要是有這個機會,他能放棄嗎?”

  “你在逼他!”

  “屬下從來隻是希望明侯府更好!”

  “那你可想過自己!”蔡琰的眸子有一絲絲的冷意,透過了珠簾,看著胡昭,問:”這樣下去你將會耗掉夫君給你最後的情誼,到時候你們隻剩下君臣之道,君臣之道,非善終之路,必有一傷!”

  “若能看得到主公完成了天下一統,某生死何懼!”胡昭很平靜,平靜的有些冷漠,亂世之中,取舍很重要,他不可以顧著牧景的情誼,就放棄很多機會,哪怕他明明知道,這樣做會讓牧景對他越來越反感,他也毫不猶豫,因為他很清楚,這樣才是最明侯府最好了。

  世人都唾棄聯姻。

  奈何這有時候,就是最好的一條路,相對於付出的生命而言,一個女子,無足輕重,哪怕金枝玉葉,歸為公主,該聯姻的時候,也得舍得,不能為一人之命,罔千萬將士之命。

  這從來都是當權者的悲哀。

  即使是取舍之中的不舍得,那也改變不了結果。

  “此奏放下,容妾身再考慮一下,你先告退吧!”蔡琰的臉色略顯疲憊的感覺,這是心累,越來越累了,當這個主母,她從來沒有感覺好像今天這麽累。

  “諾!”

  胡昭行禮之後,轉身離開,背影消失在長長的走廊盡頭……

  “姐姐!”

  神出鬼沒的從來都是張寧,張幽姬,她的輕功,已經到了踏浪無痕的地步,一讚眼的功夫,已經出現在了蔡琰的身後,她的眼神很複雜,這場密談,她從頭到尾都在聽著,所以看著蔡琰,有時候會想不明白:“你當真要如此胡鬧嗎?”

  “這是胡鬧嗎?”蔡琰轉身,對著她,展顏一笑,笑的有些憔悴。

  “你知道,夫君不喜!”

  張寧有時候就沒這麽複雜了,她出身在太平道,從小跟著父親闖天下,卻把心思都投在了武道和醫學之上,對政治缺乏敏感,不然也不會空有一個聖女的頭銜,卻被逼的走投無路。

  她隻知道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夫君娶我的時候,你也不喜歡,我們新婚的那一夜,你在我們新屋之外的那顆樹上,足足站了一夜,我那時候想著,你會不會衝進來,但是這一夜,你也沒有出現,為什麽啊?”

  蔡琰輕聲的問。

  “原來姐姐都知道啊!”張寧的美眸流淌出一抹幽怨的光芒。

  “隻要想知道的,總會知道的!”蔡琰也不想知道這些,可總歸是會知道的,畢竟她是牧景的妻子,女人哪怕在能裝作不介意,還是會介意,會忍不住想要弄清楚。

  “那時候,不管我有多麽不甘心,我都改變不了我的出身,即使我明明知道,他的心裏麵有著我,隻要我說一句,就算是父親也命令不了他,但是最後,我不敢開口,因為我知道,他是天上的雄鷹,他需要翱翔,想要飛得更高,能幫到他的,終究不會是我,而是你!”張寧的笑容有些苦澀:“這就是亂世!”

  “沒錯,這是亂世!”

  蔡琰走到了欄杆邊上,看著波濤不驚的湖麵:“從夫君想要肩負天下開始,他就已經不可以隻是在意自己的喜歡,或許不喜歡,我也不可以!”

  “這樣生活,不好嗎,為什麽一定要改變,我相信即使沒有那些人,有更多的阻力,他也能得到天下,成為九五之尊!”張寧咬咬牙,她很在意現在的生活,牧景愛她們,不束縛他們,所謂明侯府後院,也沒有什麽規矩,簡簡單單,愜意而舒服,可一旦有了改變,誰也保證不了,這樣的生活還會不會在。

  “當然可以!”

  蔡琰自信的道:“我的夫君,我自然信任他,不管未來有多少大的困難,他擋不住他的路!”

  她話音一轉,道:“可是我是他的妻,我希望他能走到的更加順坦一點,我不希望有一天,你我會成為他的負累,他已經很辛苦了!“

  “我不懂啊!”

  張寧歎氣:“不懂你,也不懂他,你們想事情,好像永遠都會想那麽多的,不累嗎?”

  蔡琰笑了笑:“累吧,隻是已經習慣了!”

  ………………………………

  牧景這時候,絲毫不知道,自己已經被媳婦給賣的差不多了,他現在正處在一個比較高興的氣氛之中。

  辯政大會臨時結束了。

  倒不是說辯出了一個結果。

  這種辯論,哪有什麽結果,說上十天半個月,也是雞和鴨講,講不通的道理,你有你的道,我有我的堅持,信仰也好,利益也罷,道不同,不相為謀,讀書人讀的是書,學的是道理,他們隻要堅信自己的道是對的,他們就能從書籍之中找出千萬個理由來支持自己的道理。

  至於會臨時的結束。

  那是因為的徐庶他們做的太狠了,道理是越變越明,言語越是越來越鋒利,好像一柄柄刀,差點都落在了這些人的身上了。

  這些來自士林的名宿,雖非享譽全天下的大儒,但是也是地方上有名氣的儒師,要是說道理,他們自然不會說不過。

  可這勢不夠。

  年紀大了,氣血不足,開場的時候還能辯,可到了後麵,被這些年輕人壓著,你說一句,他們能說十句,你聲音比不過,道理辨不清,這等等於變成了吵架,吵的凶猛起來了,人身攻擊也不奇怪。

  這要是把話說的更狠一點了,差點讓幾個年紀已經很大的士林名宿當場就回不了這一口氣,直接給暈過去了。

  所以這一場聲勢浩蕩的辯政討論會,最後自然隻能是虎頭蛇尾的草草散場。

  雖說這最後新政和舊政都還在爭論之中。

  並沒有說誰說服了誰。

  但是對於牧景來說,這就已經是一場勝利,當他把新政直接擺上台麵上的時候,能被一個個讀書人給宣揚出去,這就是勝利了。

  從一開始,他就沒想過徐庶他們能把這些老家夥給說服,能把天下人給說服,能讓新政直接代替舊政,這都是不可能的。

  反咬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步的走。

  有一個好的開始。

  這對新政而言,就已經是一個很好的消息了。

  散場之後的鴻都門學,還是很熱鬧的,無數讀書人都在參觀鴻都門學,他們對這一所舉世矚目的學府,要說一點興趣都沒有,那是騙人的。

  當世之中,不說公立的,私立學府,其實並不在少數,個人的私塾更是數不勝數,一些讀書人不出仕途,又不願意默默無聞的給人當幕僚,沒有生計的時候,隻能教書育人,辦一個私塾,收取一些束脩,不僅僅能讓日子過下去,也能經營名聲,名聲出去了,自然就有人上門邀請出山,這是讀書人的名譽。

  但是大部分的私塾,都隻是小規模的,即使有一些世家門閥願意聯合起來,辦一些大型的書院,比如潁川書院這樣的書院,可也隻是一百或許隻有數十人同時求學而已。

  數千人同時求學,這除了當年在太學能見到,天下可沒有地方能見得到了。

  鴻都門學已經引為了一種教育的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