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長沙亂
作者:拾一      更新:2020-03-21 00:38      字數:4664
  如果想要做成一件有難度的事情。

  就需要找到合適的人去做。

  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情,自然是事半功倍,但是如果換的一個不合適的人來做這件事情,或許就是事倍功半了。

  荊州事,荊州治。

  荊州人,荊州管。

  荊州的變法改製,如火如荼,鬧出的動靜也是巨大的,甚至已經影響到了目前的一個正常運營的秩序,亂民四起,商道被截斷,百姓流離失所。

  已經無數人,在預言明侯府這一次變法改製的失敗了。

  這將會動搖明侯府統領荊州的基礎。

  即使這一次,被明侯府躲過去了,日後也會有很多人不服明侯府的統治,如今兵馬鎮壓,他們可以安分,一旦明侯府調兵離開,那將會是新一波的動亂開始。

  而就在這關頭。

  以司馬微為首,龐德公黃承彥等大儒,卻悄然的出山了。

  讀書人的影響力,在這個時代,是很恐怖了。

  龐德公孤身入襄陽城。

  三寸不爛之舌。

  亂民之中,為首的三四個人被手下斬殺,其餘人棄械投降了。

  同時,這時候以司馬微為首,荊州十二儒聯名上書朝廷,上奏明侯府,支持荊州變法的事情,也悄然的傳出去了,一下子改變的大環境。

  “連水鏡先生他們都認同的變法改製,我倒是認為,這是好事!”

  “舊製之下,百姓艱苦,無以度日,如今改製,未必就是一件壞事!”

  “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荊州,已為明侯領地,何不順應天命!”

  “明侯體恤吾等百姓,丈量土地,清點人口,皆為吾等能有土地安身立命而已,為何不支持啊!”

  “……”

  整個風向就是轉的這麽快。

  這已經足以說明了這些大儒在讀書人,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他們的一句話,足以比得上明侯府黏貼出來的一萬份告示的威力。

  當然,也是有一些的反對的聲音的。

  比如地方豪族,鄉紳大族,他們掌控土地,控製人口,豈會這麽甘心情願的就把自己的東西交出去,即使是司馬微他們在上麵鎮壓,都要冒風而行。

  南州,襄州,武州,都先後穩定下來。

  但是夏州,卻始終在亂。

  而且越演越烈。

  越來越多地方豪族鄉紳大族加入了叛軍之中,意圖顛覆整個夏州的統治。

  這叛亂還有首領。

  韓玄。

  韓玄本就是一方大儒,荊州略有名氣的讀書人,更是主持長沙多年,在長沙根基審問,他當初被這些地方豪族強行推出來,就已經沒有後路了。

  所以隻能一條道走到黑了。

  但是整個荊州的局勢,卻讓他有些寒心。

  特別是司馬微他們的支持,讓荊州的抵抗性,越來越薄弱,讓明侯府的掌控力,也變得越來越穩定,如今在益州源源不斷的人才輸出,隻要再給明侯府一段時間,足以穩住荊州的統治。

  長沙城。

  這座主城,看起來有些安靜,但是暗流潮湧。

  當初韓玄等人殺了明侯府的官吏,完全接管了長沙城,這座城就已經注定,淪為一個戰場了。

  “怎麽辦?”

  韓玄召集十餘大族代表,著急了想要商討一條出路。

  “明侯非隻手遮天,當今天下,尚有掌權之人,韓公何必擔憂!”

  “仲昆先生,當初是你們把我推出來的,你們信誓旦旦的說,能說服水鏡先生他們站在我們這邊,反抗明侯暴政,如今呢,水鏡先生,龐德公他們都選擇支持明侯新政了!”

  韓玄的眸子掃了一眼眼前的中年,有些陰沉的說道。

  “某也不曾想,他們居如此忘恩負義,屈於明侯威勢之下,實屬是吾輩讀書人之恥辱也!”葉久麵容有些漲紅,他自然是預料不到司馬微的立場會這麽快的就導向了明侯府。

  這是出乎他意料之外的。

  同時也是把如今局勢推向了最壞地步的。

  “現在莫要吵了!”

  一個拿著拐杖的老叟淡淡一聲,倒是讓大堂裏麵有些安靜下來了,老叟一雙渾濁的眸子,一掃而過,然後才慢吞吞的道:“事情發生了,就去解決,做了就不要後悔,吾等家業百年,也不可能拱手讓出,明侯府既要來狠的,吾等也不是一個束手就擒的人!”

  他姓霍。

  長沙霍氏的老家主,年輕的時候出身不太好,但是好讀書,十六歲出仕途,曾經當過縣主簿,縣丞,縣尉,縣令,後來又北上當任過郡丞。

  最後沒有跨過太守的職務,從郡丞的位置給告老還鄉。

  回到家鄉之後,買地立族,著書立說,培養子弟出仕,風風雨雨幾十年,長沙霍家一族,也算是長沙之地的鄉紳豪族之一,雖在整個荊州不見得是多有名氣,但是在長沙,還是很有名氣的。

  整個霍老家主的麵子也不小,而且倚老賣老,當年還批閱過龐季,大龐尚書。

  他單名一個傲,字伯召,另外已經居於洞庭山莊多年,號洞庭先生,這些年也教出不少的讀書人,桃李滿天下說不好,但是在這一片,也算是名氣不小。

  不僅僅是韓玄,即使葉久,對他也是很尊敬的,他發話,倒是讓現場的狗咬狗安靜下來了。

  “洞庭先生,如今局勢如何,你老心中也明,既然我當初願意出頭,此時此刻也容不得我後悔,隻是韓某人不想稀裏糊塗的就沒了!”

  韓玄拱手說道:“還請洞庭先生出一個主意!”

  “既然明侯府一意孤行,吾等也沒有第二條路走,以吾等之力,煽動百姓尚可,但是是擋不住牧軍的,如今之策,唯有引外援入場,方能一線生機!”

  霍老家主淡淡的道。

  “引外援?”

  韓玄眸子一亮:“當今天下,能與牧軍抗衡的人不少,但是能增援長沙的,也唯有一人也!”

  “孫文台!”

  眾人的眸子亮起來。

  當初孫堅曾經經營長沙,在長沙留下了不少的威名,而且在長沙的民心還是很好的,這時候如果引江東軍入長沙,倒是一個很好的準備。

  “可如何才能讓江東進軍長沙?”

  韓玄擔心:“江東未必願意因為我們和牧軍為敵,畢竟當初他們敗退荊州,甚至連江東猛虎也差點折在了江東!”

  “吾與孫堅,有幾分的交情!”

  霍老家主看著在場的一個男子,道:“不過若論深淺,唯有唐家,可能才請的動孫家了!”

  唐鈺微微苦笑。

  當初孫堅入住長沙,在長沙招兵買馬,需要支持,為了穩定長沙地方豪族,采用了聯姻的方式,唐家就把女兒嫁給了孫堅當妾。

  這個女兒,就是唐家現在掌權人唐鈺的妹妹。

  唐鈺本是長沙郡之下的一個縣的縣丞。

  如今也算是反抗明侯新政的一員,因為他的位置被擼了,而且明侯府丈量天地,清點人口的政策,也撼動唐家的根基了。

  他是無可奈何啊。

  “我盡力!”

  唐鈺輕聲的道:“吾妹在孫家地位並不高,至於能否讓孫堅出兵長沙,還真是一個未知之數!”

  “哼!”

  有人脾性剛烈,道:“實在不行,吾等就與他明侯府魚死網破!”

  這些地方豪族,紮根地方最少數十年,多則上百年以上,盤根錯節,動一發而亂全身,他們未必擋住牧軍,但是的確有和明侯府魚死網破的資格。

  ……………………

  長沙軍。

  這一支兵馬本來就是張允統領的,張允被調去交州之後,新的統領是文聘和諸葛亮。

  文聘代表荊州。

  諸葛亮代表的明侯府。

  這算是一個融合。

  目前來說,主要來說,諸葛亮為主將,文聘為輔。

  這支兵馬,一開始有五萬兵力。

  但是經過幾個月的整頓,發配了一些退役回鄉,另外六扇門那邊也來挑選了一些人,後來張允又帶走了幾千的主力,如今隻有三萬三千兵力左右。

  比不上荊州軍的兵力。

  但是也算是牧軍麾下,編製比較龐大的一支兵馬。

  牧軍在荊州,一共收繳了兩支主力,一支就是蔡瑁黃祖的荊州精銳,另外一支,就是長沙軍,蔡瑁黃祖麾下的荊州精銳,以水戰為根本。

  而長沙軍,是雙向發展了,有一些水戰能力,但是基本上是以陸戰為根本。

  這一支兵力,就在長江以南。

  靠近長沙的一個地方。

  蓄勢以待。

  等待明侯府的軍令,一旦軍令下達,立刻南下,清掃所有的叛軍,雖不見得是一場血戰,但是絕對是血流成河的。

  長沙軍即使不算是精銳。

  也是經過單兵訓練,軍陣融合的兵馬,和那些百姓組成的亂兵,自然不一樣的,橫推而過,還真未必有什麽能擋得住他們。

  最關鍵的是,從渝都軍工司已經運來了一批軍械,不管是攻城還是的掠地,都有足夠的信心。

  要說有什麽擔心的。

  還是軍心的問題,長沙軍,畢竟有大半數是長沙子弟組成了,他們麵對長沙,自然是又不一樣的感情的,這時候,未必能保證他們的忠誠。

  這段時間來,諸葛亮都在努力的做一次次的洗腦演講,盡量的灌輸他們服從的規矩。

  見效大不大,還得看正麵戰場。

  文聘有時候倒是想不明白為什麽一定要把長沙軍調來長沙。

  “諸葛,你認為,上麵如何想的,為什麽一定要把長沙軍放在長沙,要是長沙人派人來遊說,軍心定然不穩!”文聘忍不住問諸葛亮。

  如果是一般蔡瑁黃祖這等名將,屈於諸葛亮之下,當有不服。

  但是文聘不一樣。

  他是在正麵戰場上,敗給諸葛亮的人,即使諸葛亮年輕,即使諸葛亮看起來有些柔嫩,他也沒有太大的情緒。

  這就是強者效應。

  戰場上的人,其實心思沒有文人這麽細膩的,他們比較向往叢林法則,誰強,就聽誰的,不會因為資曆,名聲這些問題,而考慮太多。

  所以諸葛亮才能穩得住長沙軍中郎將的位置。

  “上麵為什麽要這麽做,我不清楚,主公的心思,還真沒有幾個人能猜得透的,但是……”諸葛亮遠眺前方,想了想,回答文聘:“我倒是認為,這軍令沒有問題,長沙軍想要有所建樹,必須要過這一關!”

  “你的意思是,長沙軍隻有撇除地方效應了,才能真正的贏得了主公的信任!”

  文聘是一個聰明人,他一下子就領悟了諸葛亮的意思。

  “牧軍的規矩不一樣!”

  諸葛亮提醒文聘,道:“而且這未必是為難,或許是你們的機會!”

  “機會?”

  文聘眯眼,倒是嘴角有一絲絲的苦笑:“可這機會,太為難人了,那些校尉,未必能接手,畢竟他們是長沙人!”

  “自古以來,想要得到就要付出,這是不可避免的,你們這些投降的將領,難道就甘心情願日後沒有一點建樹嗎,在沙場上那命來憑的人,又有幾個不想建功立業的!”

  諸葛亮道:“我對他們有信心,我相信他們會站在一個正確的立場上的!”

  “如果他們反了呢!”

  “那長沙軍就不需要存在了!”諸葛亮透露天機。

  “難道?”

  文聘渾身發冷,這明侯府做事情,還真是一環接著一環,恐怕長沙軍的後麵,已經調遣了主力在蓄勢以待,一旦長沙軍選擇反了,第一個死的就是長沙軍。

  “信任是互相的!”

  諸葛亮嘴角揚起一抹淡然的笑容,輕聲的道:“你要是我們徹底的信任了你們荊州的將領,你自己恐怕都不相信啊,我們又不傻,試探是一方麵,機會也是給了,最後你們如何選擇,我們自然要也做到萬無一失!”

  “滴水不漏啊!”

  文聘心涼涼的。

  當初他選擇猛攻宜城,以自傷而投誠,本以為算是過了這一關了,但是現在看來,忠誠這東西,還是需要繼續考驗的。

  隻要選錯了一次。

  都會萬劫不複的。

  “文將軍,把這話和你說,我算是有些違規的,但是不管怎麽說,我在沙場上,也算是不打不相識,我不希望你努力了這麽久,最後還是走錯路了!”

  諸葛亮指著前方:“大勢在哪裏,其實你看的很明白了,隻是你們心中,總歸有不甘心的,如今的局勢,早已經被主公給掌控了,荊州,是翻不起風浪的!”

  “退一萬步來說,荊州就算亂了,以我對主公的了解,他寧願把荊州打殘了,也不會選擇讓一步的,因為打殘了他還能重建,但是讓步了,日後就沒有機會了!”

  “所以,不要有太多的心思!”

  他拍了拍文聘的肩膀,這句話有點像是勸解,更多的是提醒吧。

  文聘站在半山腰的位置,呆了很久才返回軍營。

  回營之後,第一時間,召集了幾個校尉將領,秘密議事。

  兩日之後,長沙軍有三個校尉,十二個軍侯,被憲兵給秘密抓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