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八章 荊州的半壁江山
作者:拾一      更新:2020-03-21 00:37      字數:2603
  劉焉接納了牧景的諫言,放棄了對荊州軍的追擊,讓大軍開始整頓休養生息。

  十日之後。

  這時候益州軍已經整頓好了,雖戰鬥力未必恢複全部,但是也恢複了六七成,這時候益州軍大敗荊州之勢尚在,正是一個出兵的大好時機。

  大軍立刻發動,兵分為三路,一路向北,奪取南郡全境,一路向東,兵壓江夏長沙,一路向南,攻取武陵郡,三路齊頭並進,開始全麵的攻戰荊州郡縣了。

  襄陽城和荊州城先後被益州軍攻下來,這對整個荊州的人來說都是一個無比的震撼了,南郡乃是荊州的核心,更是士子的聚集之地,南郡的失守,甚至已經很多人感覺劉表的大勢已去。

  亂世之中,良禽擇木而棲,乃是人之常情。

  劉表立足荊州本來就沒有幾年,所以並沒有建立起來很大的威望,願意為他死戰的世家豪族並沒有多少,更多的是為自己打算了。

  所以這些士族豪門暗中蠢蠢欲動,甚至已經開始派人來聯係益州。

  八月七日,張任率軍,沿著江東去,列陣陳兵於公安縣城之外,但是圍城不足兩日,公安縣城的縣令和縣尉舉兵歸降,他們並不刃血拿下了這一個長江的上下遊咽喉要道。

  此勢大漲了益州軍的氣焰。

  也重重的打擊了荊州軍的敗勢。

  龐羲率軍北上南郡,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已經拿下了南郡西部的所有,當陽,宜城,臨詛,編縣……所到之處,幾乎很少有抵擋,即使有,也隻是零星的抵擋而已,並沒有傷損多少主力,已經把這些縣城拿下了。

  同時劉焉也下令,命令襄陽的牧軍受益州節製,立刻從襄陽出兵,向著南郡東部挺近,景平第二軍主力在張遼的率領之下,率先進攻蔡陽。

  荊州大將鄧龍部屯兵在蔡陽,麵對這股黑雲壓頂的大勢,無可奈何,沿江而撤兵,撤出了蔡陽,退回江夏軍。

  牧軍一擊得勢,勢繞人,開始分兵南下,先後奪取中盧,鄀國,競陵,華容……兵壓綠林山,直逼江夏郡。

  至此,南郡全境,已全部被拿下。

  而與其同時,嚴顏也率巴郡主力的兵馬,向南進軍,正是風雨行軍,強悍的進攻武陵郡,武陵的縣令縣尉等諸官,突聞南郡之敗,正處於一個惶惶不安,兵無鬥誌,將無鬥意。

  他們麵對強勢的巴郡兵進攻,往往是兵至城下,就開城迎客,紛紛歸降。

  嚴顏勢如破竹,一城接著一城,先後拿下,至九月初,他已經攻下了武陵首府,臨沅城。

  武陵太守倉皇而逃,武陵都尉舉兵歸降。

  九月中旬,武陵十二縣,皆歸降益州,嚴顏並不因此滿足,率兵東進,直逼零陵郡。…………………………………………………………

  江夏郡。

  西陵城。

  劉表跪坐高位上,一雙瞳孔如充血般,神情都顯露猙獰的模樣,他在竭斯底裏的呐喊:“怎麽會這樣,他們這是為什麽,為什麽啊!!!!”

  荊州城之敗,他已經有了心裏準備。

  所以消息傳來的時候,他雖然有些失望,卻不是很生氣,當然,對於荊州城戰役的細節傳回來,他還是有些憤怒的,憤怒蔡瑁的愚蠢,白白拱手送了荊州城。

  生氣之後,也就平複了心情,並沒有太過於責罰蔡瑁,他還特意下令,讓蔡瑁在赤壁等地連營數十裏,依靠江夏長沙為憑,建立一道防線,他堅信如果益州軍敢從赤壁殺進來,那他們必遭遇強大的阻擊。

  但是接下來,一個個壞消息,才真真正正的他氣急敗壞。

  他辛辛苦苦經營了荊州數年,用心用力,但是這荊州卻如同是泥沙上堆積起來了,仿佛受不得一點風吹雨打,隻要有點風吹雨打,就會轟然粉碎。

  要知道南郡和武陵兩郡之地,數十城池,縱橫千裏,就算是接收這些城池,也需要很長的時間,沒有一年半載恐怕都做不到。

  可現在,益州在短短時間之內,居然全部攻陷了。

  這些見風使舵的家夥。

  平日對他奉承,一見到益州大軍壓城,居然沒有半點抵擋,大半都是的開城投降,這才是如同一柄尖銳的長刀,刺入了他的心髒緣由。

  他信任荊州士族,信任荊州門閥,最後卻被他們在背後狠狠的插了一道。

  “主公,此事怨不得他們!”

  蒯良仿佛又蒼老了一點,這段時間為了整合江夏的資源,他勞心勞力,還要擔心襄陽家族會不會被屠殺,精疲力盡,自然蒼老的不少,他拱手說道:“牧龍圖先於鹿門山,逼迫三位大儒,表明立場,司馬公,龐公,黃公三人被迫無奈,不許介入荊州戰役,也引導了士林的一些變化,一些士族更是對我們猜度甚多,這時候益州舉雄兵而壓城,他們不願意為我們荊州州牧府而死戰到底,也說不定他們!”

  “某知道!”

  劉表幽幽的道:“可某就是不甘心,本以為荊州縱深,即使一時敗局,隻要上下一心,拖他們益州軍進入泥潭之中,便有反敗為勝之日,奈何時局潰敗之快,難以置信,如今南郡武陵已失,半壁荊州去也,也讓益州軍站穩了在荊州的腳步,吾等危也!”

  “非也!”

  蒯良搖搖頭:“主公,你還是太悲觀了,益州軍雖先後破襄陽荊州城,攻下我荊州兩郡,兵勢強盛,但是也不過是一時之間的曇花而已!“

  他拱手送上一個竹筒:“此乃吾從益州探來的消息!”

  “益州來了消息?”

  劉表打開了,看了看,瞳孔微微變色:“他劉君郎當真有如此野心?”

  這消息上麵說的是:州牧府藏有傳國玉璽,另外,今日有人暗自營造乘輿車具千餘,建祭壇與都外,繡錦龍之袍!

  這些乃是帝王之儀仗。

  劉焉的野心,已經呼之欲出。

  “他哪裏來了傳國玉璽?”

  劉表咬著牙,問。

  “主公莫要忘記了,他身邊尚有一個明侯,當初牧相國主政朝廷,傳國玉璽唾手可得,新帝長安登基之後,明文聖旨之下從無傳國玉璽之印,足以證明,玉璽已失!”

  蒯良輕聲的說道:“當初明侯入漢中,劉焉卻置之不理,非看不到明侯之禍,恐怕是暗中有了交易,放開了製衡,輕鬆了讓他博了一個活路!”

  “有此玉璽在手,他便可正名天下!”劉表握緊了拳頭,眸光獵獵:“此獠再敗我荊州兩郡,聲勢必攀升巔峰,他想要稱帝!”

  “也唯有如此解析,才能說明,劉焉不惜代價,也要舉益州之兵而來,滅我荊州的緣故!”

  蒯良道:“他需要名望和聲勢!”

  “他休想!”

  劉表咬著牙,冷冽如冰的聲音低喝。

  “主公,此乃好事!”

  “好事?”劉表不明。

  “如今益州勢大,出巴蜀之地,如困龍升天,大勢難以壓製,若他在此時成為眾矢之的,反而引起群雄絞殺,必然兵敗如山倒!”

  蒯良拱手說道:“我們當成全他!”

  “對!”

  劉表頓時驚醒過了:“天子尚在,諸侯如王,豈能容得下一個勢壓天下的新帝!”

  說著,他大笑了起來了:“他劉君郎想要成就霸業,何不成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