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新帝登基,年號光熹!
作者:拾一      更新:2020-03-21 00:36      字數:4941
  中平六年,五月三十日。

  這一天,天沉沉,漫天烏雲已經把那一輪紅日遮蓋起來了,那壓抑的氣息仿佛要把雒陽城的所有人壓的喘不過氣來了,這悲哀的氣氛之中,東漢第十一位皇帝,天子劉宏下葬。

  劉宏,時年三十三,十歲繼位,在位足足二十三年,曾以權謀之術穩固朝堂,立西園之兵穩軍方,雖有瑕疵之缺,可也算是為這搖搖欲墜的大漢江山做出的貢獻。

  死後,諡號孝靈皇帝,葬於文陵。

  史記為靈帝,漢靈帝。

  靈帝駕崩,天下大哀,雒陽城之中,大街小巷,白燈籠正在懸掛屋簷門前,全城縞素,人人披麻戴孝。

  太子劉辯親自扶棺出北邙。

  皇子劉協自動請纓守陵三月。

  這一代皇帝,自此之後徹底的消失在曆史之中,大漢的曆史也即將進入一個新的篇章之中。

  ……

  ……

  六月三日,上午。

  距離劉宏下葬已有五日,這也是天子喪禮之後,第一次朝會,朝會其實很簡單,商議的乃是太子登基之事,朝中如今以三公為主,太傅牧山掌軍,並州牧董卓此之,保持這明爭暗鬥的局麵。

  太子登基,勢在必行。

  但是如何登基,卻是一個很講究的事情。

  牧山逼死丁原,強勢進入雒陽城,麾下兵馬震懾雒陽城內外,乃是如今朝堂之上文武百官一個十分忌憚的人。

  他掌朝政,自然有大把人不服。

  也有不少人想要趁著這個登基的機會,削弱牧山的兵權。

  “太常卿!”

  朝會上,司空袁逢站出來,看著一個四十出頭的官吏,問道:“今先帝已下葬,天下不可一日無主,太子何事登基乃是黃道吉日?”

  太常,乃是九卿衙門之之。

  太常卿,秩俸中二千石,銀印青綬,掌宗廟禮儀。

  “稟報司空大人,三日之後,六月六,乃是最合適的日子!”太常卿很低調,他有問必答,卻從不多言,微微拱手,道:“屬下已在宮中建好了祭壇,可供太子登基所用!”

  “太傅大人認為如何?”袁逢轉過頭,眸光微微閃爍,看著牧山。

  “司空大人是不是問錯人了?”

  牧山雖然粗狂,小事糊塗可大事不糊塗,他淡然的道:“太子登基,時辰之事,太常所決,至於登基之事情,當問皇後娘娘和太子的意願,某乃漢室之臣,自當應漢室之應,不可逾越!”

  他的這一句話下來,倒是讓文武百官都鬆了一口氣。

  最少牧山如朝堂之上,沒有彰顯那種不可一世的囂張,這一點還是讓他們有點歡喜的,他們不怕爭,不怕打,就怕那種的得勢不饒人的莽夫,禍亂朝廷,一群秀才,說不過一個兵啊。

  “啟稟太子殿下,今先帝已下葬,天下必有動蕩,還請殿下早日登基,以穩天下之心!”

  袁逢深深的看了一眼牧山,這樣的牧山讓他感覺更加棘手,不過此時此刻也不是計較這個的時候,他深呼吸一口氣,轉過身,拱手對著高台之上,沉聲的說道。

  高台上,龍椅旁邊,太子劉辯坐在一張椅子上,他的身後,珠簾垂下,一道風姿綽約的身影若影若現。

  “母後?”劉辯有些不知所措。

  “司空大人所言甚至!”

  何皇後從珠簾之後,發出幽幽聲音:“太子登基,乃是關乎天下的大事,本宮不過一個婦道人家,自不可多言,還請諸公共勉!”

  “請皇後娘娘放心,吾等必竭盡全力!”

  眾臣跪膝,俯首表忠心。

  一場朝會,其實早已經是有了章程,都不過隻是走一個過程,很快就結束了。

  結束之後,諸臣從南宮的宮門而出,三五成群,討論事情。

  袁逢和王允也走到了一起。

  “袁司空,太子一旦登基,牧山會不會攝政朝堂?”王允頗為擔心的說道。

  袁逢低聲的道:“現在顧不上這裏多了,雒陽之亂,已亂天下,陛下駕崩,會造成局麵動蕩,若是太子不能及時登基,恐怕各郡就有了起兵的理由!”

  勤王看起來是兩個字,確是天下動亂的根源,大多數的亂,都亂在勤王之上,他們不能讓這種事情發生。

  “剛剛收到消息,皇甫嵩已經率關中軍,入河南地界了!”

  太尉盧植,走上來,對著兩人說道。

  “來著太晚了!”袁逢道:“若是早些時日,反而尚有一拚,如今南軍被擊散,並州軍群龍無首,僅憑皇甫嵩的關中軍,不僅僅對付不了牧山,還會造成更亂的局勢!”

  “來了也好,最少能影響一下牧山!”

  王允道:“牧元中手握兵權,若是肆意妄為,便是朝廷之禍,有皇甫嵩壓製一下,反而讓他投鼠忌器!”

  “牧元中手中的兵權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此人看起來並非莽夫,日後若是……”袁逢所憂的,反而是牧山的心性,牧山若是莽夫,還是能收拾的,但是牧山之沉穩,讓他感覺有一絲不安,權臣之路,強勢入昔日的大將軍竇武,何進,皆然敗在狂妄之上,可牧山不一樣,他掌軍卻還穩得住,這就有些棘手了。

  “牧山所依仗,除了麾下兵馬,不過就是西涼軍,若非西涼之軍,夕陽亭一戰建陽也不會落得一個如斯下場,若是能間隔他們之間的關係,或許……”

  王允眯著眼睛,眸光閃閃,腦海之中已經形成了一個反間的計劃,低聲的對著二人道:“皇甫嵩一人壓不住牧元中,若是加上董仲潁,他牧元中區區南陽之兵,何足掛齒!”

  “或許也是一個辦法!”

  盧植和袁逢對視一眼,點點頭。

  三人邊走著,邊商議……

  ……

  ……

  六月六,這一天,天氣很好,萬裏無雲。

  一場登基儀式正在南宮舉行。

  少年劉辯,頭戴平天冠,身穿黑底金龍袍,在文武百官的擁簇之上,封禪天地,繼位大統,定年號光熹,傳召州郡,大赦天下。

  自此開始,光熹帝為天子。

  自日開始,史冊進入了光熹元年。

  封禪登基之後,光熹帝免去太傅牧山的西鄂侯之位,加封牧山為明侯,領縣侯之位,世襲之,賜南陽舞陰萬戶為封地,名副其實的萬戶侯,另外兼領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縣侯,已經是爵位的極限。

  王公,乃是劉氏皇族所屬,這是漢室四百年來了規矩。

  牧山封為明侯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反對,畢竟以牧山如今的地位,封萬戶侯實乃正常的事情。

  爾後,光熹帝加封明侯世子牧景為景平中郎將,領景平軍,駐紮雒陽東部,汜水關。

  這一年,牧景十四歲,得朝廷授官職,比二千石之職。

  這一點倒是引起朝廷之上不少人的彈劾。

  牧景畢竟年幼。

  算起來父子二人,一個萬石秩俸,一個比兩千石的軍職,實乃少見。

  光熹元年,六月二十一日,已經登基的光熹帝再一次下旨,自日起,朝廷罷免大將軍職務,不建大將軍之府,重建大司馬府衙,天下兵權,以大司馬與太尉同領。

  這一個旨意倒是引起朝中不少人的猜測。

  六月二十三日,光熹帝第三次下旨,並州牧董卓就救駕有功,加封為大司馬,加節,賜斧鉞、虎賁,更封郿侯,令千戶。

  在不少人看來,這就是一個西涼蠻夷的登堂入室。

  但是在朝中文武百官看來,這將是一場戰爭……

  ……

  ……

  太傅府。

  這一個偉岸的府邸建立在南宮不遠的地方,以昔日西鄂侯府為根底,征辟左右前後十來戶的房舍,打通周圍長廊,重新修建了一番,建立四方角樓,然後掛上了太傅的牌匾。

  這就變成了雒陽城之中著手可熱的太傅府邸。

  太傅府邸自開府之日,中開大門,迎客天下,門前算得上是車馬如流水,絡繹不絕。

  畢竟今時今日的太傅府,可算得上是雒陽城之中權勢最盛的府邸。

  “趙平,我已經上表朝廷,封你為暴熊中郎將,統暴熊軍!”

  大堂之上,牧山跪膝而坐,眸光一掃而過,看著麾下眾人,嘴角揚起一抹寬心的笑容,他抿了一口小酒,才看著嘴角的心腹愛將趙平,沉聲的道:“暴熊軍乃是某主力,會常駐雒陽,無論是兵力還是戰鬥力,都不可拉下,這將會是我們立足雒陽的根本!”

  自然他如今乃是太傅,必在朝堂之上,不可再領軍,暴熊軍自然就放出去了,但是暴熊軍乃是他嫡係,必須要讓他的嫡係接掌。

  他有四個心腹兄弟,乃是自昔日蘑菇山當土匪的時候所倚重的左膀右臂,四個心腹兄弟之中,雷公已經戰死,張穀沉穩是沉穩,可少了點決斷,成羅好謀,有軍師之才,卻非統兵之人,唯趙平可依賴。

  “請主公放心,某定不會讓主公失望!”趙平拱手道。

  “黃劭,南陽軍要增兵改編!”

  牧山看著黃劭,道:“我已經上奏陛下,加封你為左將軍,統南軍!”

  “南軍?”

  “對,南軍!”

  “遵命!”黃劭明白了,點點頭。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牧山自南陽起勤王之軍,這可是冒著很大風險了,這些將領跟著他一起進京,也是冒著殺頭的危機,如擊功成名就了,自然要大為封賞手下。

  當然也並非人人都出於一個興奮的心情之中,還是有人很冷靜的。

  “主公,這些日陛下突然加封董卓為大司馬,恐怕意圖吾等!”蔣路跪坐一側,對著牧山,拱手的說道。

  “並非陛下所意!”

  牧山搖頭:“無非就是朝中有人看某家不爽,想要製衡某家的兵權而已!”

  “可陛下應了!”蔣路道。

  “他隻是一個孩子,並無主意,還沒有景兒的決斷力,他還不至於要與對付某家,這應下來的是太後娘娘!”牧山眸光閃爍,劃過一抹意味深長的灼熱光芒。

  那身影一眼難忘,總是在他腦海之中盤旋,可他是牧山,他記得自己要做的事情,所以他拚命的在壓製。

  “太後娘娘?”蔣路雙眸爆出一抹冷芒:“難道她想要垂簾聽政?”

  “誰說得準,或許太後娘娘隻是想要試探一下某家而已!”

  牧山淡然一笑,道:“氣勢這些都不重要,西涼軍入京,豈能沒有點收獲,某如果反對,等於破壞了和西涼之間的默契,如今我們還不能讓西涼軍成為敵人,姑且讓董仲潁高興一下,我們要做的穩住軍權,收了並州軍才是最重要的,隻要穩得住雒陽兵權,董卓也掀不起什麽風浪來!”

  “並州軍自從丁原死了之後,撤出了雒陽,駐紮在黃河岸邊!”

  蔣路點頭,認為牧山說的是對的,兵權那才是最重要的:“並州軍三部,已經分崩瓦裂,丁原死後,張楊逃回上黨,呂布和張遼已經翻臉,至於原因,並不是很清楚,而且西涼軍也在了拉攏他們!”

  “這一點萬萬不可!”

  牧山沉聲的道:“決不能讓西涼軍拿下並州軍!”

  “我會親自去見見他們!”

  蔣路點頭說道:“若是不能收繳他們,那就必須出兵遷滅,呂布此人,勇冠三軍,不可讓西涼軍得之!”

  “我會率軍應對!”

  旁邊黃劭也點點頭:“得了武庫之後,我們有足夠的裝備,狙殺猛將!”

  有兩人籌碼,牧山也放心很多。

  “對了,北邙那些殘兵如何?”牧山問。

  夕陽亭大戰之後,西園兵馬逃喘北邙,而且南軍也在最後一戰被西涼軍擊潰,向著北邙防線逃喘,最後被袁紹和曹操相救,但是聽說皇甫連已經戰死,南軍殘兵,皆被袁紹和曹操吞沒。

  這一股殘兵的實力不是很強的,但是多少會影響雒陽局勢。

  “兩人並不同路,我可以嚐試一下分隔!”

  蔣路道:“打一個,收一個!”

  “有把握嗎?”

  “他們現在也沒有更好的路!”

  “可以去試一試,西涼軍我不管,但是除了西涼軍,我不希望雒陽城繼續還有我掌控不住的兵馬,兵馬之強,才能穩住權勢,才能讓各州郡蠢蠢欲動的人不敢勤王!”

  牧山進入雒陽之後,越發沉穩起來了,他眸光栩栩,神容沉著:“我們雖入雒陽,可我感覺這雒陽就是一個囚籠,得步步謹慎,一步錯,前功盡棄!”

  “主公放心,某定當竭盡全力,為主公的穩定這朝局!”

  蔣路神色有一抹的激動,寒窗多年,苦讀多年,隱匿多年,終到了一展所長的時候了,讀書為官,宰執天下,這就是每一個讀書人的包袱,能實現平生包袱,他的心情是激動了。

  “這裏還有一個消息!”

  牧山遞給他一份文卷,道:“已經好些天了,你看看!”

  “皇甫嵩?”

  “嗯!”

  牧山點頭:“關中軍,實力不弱!”

  “必須讓他們離開雒陽!”

  “我也是這麽想!”

  牧山道:“但是就怕朝廷之上,有人想要的關中軍留下來!”

  “主公,他們留不下來!”蔣路冷笑,道:“主公此事必須強勢,董卓之事,已是主公給了他們麵子,若是關中軍繼續留在雒陽,會製衡主公的權勢,兵權之事,不可假手於人!”

  “我會的!”

  牧山雙眸爆出一抹的淩厲的目光。

  “對了,景兒這些天在幹嘛?”牧山突然問。

  入了雒陽之後,太忙碌了,重整暴熊軍和南陽軍,收拾戰場局勢,和朝中那些大臣鬥智鬥勇,他還顧不上牧景,現在鬆了不少心,倒是想起兒子了。

  “世子好像還在夕陽亭,整頓他的景平營!”

  成羅小聲的道。

  “一直在夕陽亭,他像是這麽安分的人嗎?”牧山有些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