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天子暴怒 (補更,9/20)
作者:拾一      更新:2020-03-21 00:35      字數:3925
  清晨。

  東麵的海平線之上,一輪紅日太陽冉冉升起,朝陽的光芒照耀雒陽城,前兩日下的雪已經被這光芒徹底的融化,溫和的陽光讓人有一股暖洋洋的感覺。

  雒陽東市,一場大火剛剛才被撲滅。

  這一場大火源於景平商行所在了大宅,卻牽連周圍幾乎十七戶人家的房舍,涉及千餘人,算得上是雒陽城這些年以來最大的一場失火了。

  “我家怎麽燒了!”

  “天殺的,到底是誰放的火!”

  “爹,你醒醒啊!”

  “官老爺,你們要為我們做主啊!”

  “……”

  被救出來的很多百姓都是商戶,他們在哀嚎,在哭泣,在看著自己的房舍成為了一片廢墟。

  “怎麽會這樣?”

  雒陽令司馬防帶著縣兵,走過來,目光看著這一排排的被燒的房舍,有些喃喃自語。

  事情變成這樣,讓他措手不及。

  “司馬建公,怎麽會變成這樣的,你心中不清楚嗎?”

  執金吾袁滂,龍行虎步走過來,他今年已經年逾五旬,須發發白,神容比較蒼老,但是作為一個曾經擔當司徒之位的老臣來說,他的氣勢之中有一種強勢:“爾等好狠的心,為殺一人,牽連雒陽近千無辜百姓,今日就算告到禦前,老夫也饒不了爾等!”

  他是陳郡袁氏的人,也算是士族。

  但是和世家門閥並不入流,倒是和盧植王允他們頗為政見相同,不過在朝堂之上,他是一股清流,曾經官至司徒,也曾經被流放千裏,如今依舊屹立朝堂,可見能力。

  這宅子裏麵住著何人,他自然清楚。

  朝堂之爭,他也是曆曆在目,卻不曾想到有人居然如此喪心病狂,在他眼皮底下,弄出如此事情來,追究上來,他這個執金吾難辭其咎。

  “袁公,請息怒,此事與我並無關係!”司馬防連忙說道。

  “嘿嘿!”

  袁滂冷笑:“司馬建公,你當老夫眼瞎啊,昨夜阻礙我執金吾緹騎進入東市的就是你雒陽縣兵,真當這天子腳下是爾等說了算的!”

  “袁公,請聽我解析!”司馬防急了。

  “你去禦前解析吧!”

  袁滂拂袖而走。

  “該死!”司馬防麵容陰沉。

  “父親!”這時候司馬朗走上來,對著父親低聲的道:“剛剛統計出來,被燒傷了五百多人,而在這個大宅裏麵,抬出來的就有一百多具屍體,屍體皆已燒焦了,恐怕已經辨認不出身份來了!”

  “袁家誤我!”

  司馬防長歎一聲,牧景殺不了,但是這責任卻讓他來擔當,他怎麽推恐怕也推不掉了。

  ……

  雒陽北宮。

  靈昆宛。

  這個宛園是幾年前靈帝親自下令修建的,就在北宮之北,靠近上林宛,旁邊還有一個鴻池,是一個風景秀麗,休養生息的好地方。

  天子心情好的時候,總喜歡來這裏修養身體,但是此時此刻的天子,卻這個地方大發雷霆。

  他昨夜召蔡邕入宮,一番長歎,心情大好,還多喝了幾倍,寵幸了幾個新入宮的嬌豔妃子,一直到如今才剛剛醒過來,但是一醒過來就接到了張讓的消息。

  天子是萬萬沒想到,在自己的眼皮底下,這些人居然敢如此放肆,這簡直是讓他忍不住要發怒:“他們到底想要做什麽,牧景不順他們意,他們就要殺牧景,為了牧景,還不惜焚我雒陽,要是朕不順他們意,是不是他們也要殺朕,要焚了朕的皇宮,要造反了是嗎?”

  他竭斯底裏的聲音帶著的濃濃的殺意,還有一抹不為人知的驚慌。

  昨夜的事情,讓他感覺到了危險。

  有些規矩,已經開始失效了,這雒陽城之中,也開始藏刀兵之禍,那麽他這個皇帝,還能當的順嗎。

  “陛下息怒!”

  張讓趙忠等宦官俯首在下,連忙安撫。

  “在朕的眼皮底下,他們居然還敢如此放肆,他們眼中還有朕嗎?”天子心中怒火已經無法壓抑了,他的瞳孔之中火焰都要爆發出來了:“看來是朕太縱容他們了,如今他們居然連朕的聖旨都不放在眼中,既然如此,朕也無需留著他們了,朕要殺人,朕倒是要看看,朕的刀鋒利否!”

  “陛下,請息怒啊!”

  張讓連忙上前,跪膝天子腳下,哀求的道:“陛下,他們手握兵權,此時萬萬不可動蕩朝堂,若是逼急了他們,傷了陛下龍體,那就不好了!”

  “陛下,我們來日方長,奴婢等定當為陛下除去這些忤逆聖意之臣!”趙忠也連忙說道。

  “呼呼呼!!!!”

  天子怒火越來越盛,大口大口的喘氣,一個氣息上不來,頓時直接昏厥過去了。

  “太醫!”

  “快傳太醫!”

  張讓一看,頓時慌亂了起來了,他們連忙對外麵高喝。

  太醫很快就來了,診斷之後,一個老朽的太醫針灸之後,才讓天子從幽幽之中蘇醒過來。

  “朕怎麽了?”

  天子喘過了一口氣,麵色倒是好了很多。

  太醫說道:“陛下,你此乃氣急攻心,心血不繼,從而傷的龍體,還望保持心情,萬萬不可再傷了龍體!”

  “下去吧!”

  天子已經冷靜下來了,擺擺手,說道。

  “諾!”

  幾個太醫收拾衣箱,離開了這個宮苑。

  “陛下!”張讓跪膝走上來:“是奴婢的錯,奴婢無能,讓陛下生氣了!”

  “不管你的事情!”

  天子站起來,氣息平順了很多:“朕知道,他們就是想要把朕困死在這宮城之中,他們以為釜底抽薪,就能壞了朕的算計,他們也太小看朕了!”

  他掙紮的站起來,問道:“牧景小兒現如今怎麽樣了?”

  “他傷的不輕,身邊護衛更是死傷無數,但是他算是撿回一條命,如今已被上軍營保護起來了!”

  趙忠回答說道。

  牧景脫困之後,第一時間去了趙忠府邸,他知道整個雒陽城,恐怕隻有宦官,才能保得住他的命,所以他連名聲都不顧,光明正大的求援趙忠。

  趙忠也不含糊,直接出動西園八營之首,實力最強大的上軍營來保護牧景。

  “去汝南傳旨的人可有出發!”

  “昨夜已經連夜出發!”

  “何人?”

  “是高望親自去傳旨!”

  高望也是十常侍之一,天子比較信任的人。

  “朕記得高伴伴輕功不錯,派人去督促一下,讓他盡快趕赴汝南,落實牧山之歸降!”天子冷靜下來,思緒變得清晰起來:“有些人若是不死心,必然會在汝南動手,牧山絕對不能反,他必須為朕所用!”

  “是!”

  張讓點頭說道:“奴婢這就派人傳信給高望!”

  “傳旨!”

  天子沉聲的道。

  “在!”

  張讓親自攤開一份金帛,點墨寫字。

  “念牧景年少,獻藝有功,特赦免牧景罪身,賜牧景為皇子協之伴讀,加封其為鴻都門學祭酒,同時,朕親自征辟牧景為造印監的治監,秩俸六百石,另外命大鴻臚和將作大匠,在十日之內,修建好西鄂鄉侯府!”

  天子昨夜已經召見了蔡邕,他很清楚,牧景用來打動蔡邕的東西有多可怕,這一個工藝將會顛覆整個士林,這也是他聽到牧景昨夜被刺,幾乎身亡之後,如此生氣的理由之一。

  如果之前他更在意牧山手中的兵權。

  那麽現在也在意牧景的才能。

  兩者若能都為他所用,必能為他改變當今朝廷的格局。

  “陛下,聖旨好了!”

  張讓吹幹上麵的墨跡。

  “立刻傳下去!”

  天子蓋印,然後吩咐說道。

  “諾!”

  張讓點頭。

  “陛下,執金吾袁滂,雒陽令司馬防,城防將軍吳匡,宮外求見!”一個宮廷衛士從外麵走進來,拱手稟報。

  “不見!”

  天子冷冷的說道。

  “陛下?”

  “朕說的不見!”

  “諾!”

  眾人不敢再忤逆這個君王的聲音。

  “繼續傳朕旨意!”天子陰沉沉的說道。

  “是!”

  “執金吾袁滂失職,造成雒陽大火,百姓死傷無數,去職待命!”

  “諾!”

  “雒陽令司馬防失職,造成雒陽大火,百姓死傷無數,革職歸鄉!”

  “諾!”

  “城防將軍吳匡,護衛雒陽不力,革職流放!”

  “諾!”

  三道聖旨一下,朝野震動,天威浩瀚,棒棒有力,雒陽城之中頓時靜悄悄的一片,一個個大臣這時候都有些傻眼了。

  ……

  大將軍府邸。

  “大將軍,救命啊!”吳匡年約三十,跪膝地上,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的哭泣起來了。

  他純屬是無妄之災。

  怎麽算也算不到他頭上。

  可是他卻是被罰的最淒慘的一個,流放邊關,那可是前途盡毀。

  “吳匡,聖旨已下,本將軍也改變不了,你暫且先去涼州一趟,涼州有本將軍親信董卓,他會照應你,本將軍會盡快把你回雒陽來!”何進捏了捏疲憊的鼻梁,沉聲的道。

  “諾!”

  吳匡無奈,作為何進大將軍的心腹愛將,鎮守京城防禦,如今被陛下拿來開刀,也無話可說,幸好是流放涼州,要是其他地方,恐怕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

  吳匡離開之後,何進麵容陰沉下來:“張津,怎麽回事,我讓你去殺人,不是讓你去放火!”

  “稟報大將軍,那把火是牧龍圖自己放的!”

  張津拱手說道。

  “什麽?”

  “若非那把火,我等已經把他們都格殺了,可是火勢一起,整個場麵都混亂了,昨夜又是夜風呼嘯,火勢蔓延的很快,外麵救火的人也很多,吾等無奈之下,隻好撤退!”

  “好狠!”

  何進對這個堂上有過一麵之緣的少年越發的忌憚起來了:“他就不怕自己被燒死嗎?”

  “大將軍,這是置之死地而後生!”

  主簿陳琳沉聲的道:“此少年有大魄力,不可留!”

  “可現在陛下已經發怒了,他明明知道吳匡是兄長的是愛將,卻直接流放,擺明的告訴兄長,我們要是再有動作,恐怕陛下就容不下我們了,即使姐姐在宮中也會被冷落,屆時,我等該如何自處!”何苗道。

  “來日方長!”

  何進咬咬牙,這一回是偷雞不成蝕把米,殺不了牧景,還損了一員愛將,丟失了城防將軍的位置,他沉聲的道:“我們現在最重要的是補缺上城防將軍的職務,不可讓人鑽了空子!”

  ……

  司空府。

  “陛下這是雷霆大怒,這一板打的夠重的!”司空袁逢跪坐堂前,陰沉沉的說道。

  “兄長,此事之後,司馬家恐怕會因此和我們離心離德!”

  袁隗道。

  “隻要關中世家還信任我們便可!”袁逢倒是不是很在意司馬家,司馬家的影響力還不如弘農楊氏:“不過雒陽令還是要爭一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