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新政風暴 三
作者:拾一      更新:2020-11-25 06:00      字數:4484
  宣傳司是執掌大明言論的陣地,把這些文章交給宣傳司,就等於全國皆知,必然是鬧的沸沸湯湯,路人皆知的局麵。

  但是這就是牧景想要的一個局麵。

  這一次州試的考試,命題核心就是舊製和新政之間的討論,是闡述舊製,也是評論新政。

  對於舊製和新政之間的評論,一千個讀書人,有一千個不一樣的想法,但是有爭論才會有進步。

  牧景是比較強勢,想要做的事情,從來沒有半途而廢,哪怕付出代價,也會做好他,但是他從來不是一言堂。

  他也希望這個朝廷不是他一個人的聲音在說話,這段時間做的太多獨裁的事情的,得讓朝堂的聲音顯露一些。

  所以他要把這些的文章公開。

  公開了,有兩個好處,第一,能為新科舉人增添聲譽,在這個時代,聲譽就是信譽,有了聲譽,做官才會做的順利。

  第二,公開了之後,必然會引起的民間的沸騰,爭論的聲音會更大,同時也等於把士林給分裂了,對朝廷來說是一件好事。

  至於最後的結果是新政的觀念蓋過了舊製的想法,還是舊製的保持者說服了新政的追隨者,就看誰更有說服力一點。

  牧景致力新政,變法改製,他是希望大明朝堂上下變得更好的,倒不失為了吧權力給的集中起來的,有人能站出來了提出意見,他會很高興,當然,那些為了反對而反對的人,那是不能被放過的。

  “陛下!”

  司馬徽在這方麵考慮的反而比牧景還要多,他沉默了半響?才拱手說道:“既然想要趁熱打鐵?不如讓那些舉人們,來一次的論道!”

  “論道?”

  牧景聞言?最後還是搖搖頭?微笑的道:“不必要上升到這個層麵來了,目前來說?新政還不夠成熟,還需要猥瑣的發育一下才行?所以鬧起來?也有一個度,如果鬧的太張揚的,反而得不償失!”

  治大國如烹小鮮,那是急不得的事情?牧景如今已經有些著急了?這樣的著急之下,也犯了一些錯誤了。

  這時候,需要沉澱一下心情,把新政的根基給務實一些,不然很容易就會崩潰的?到時候哪怕牧景在強勢,也救不回來新政的局麵。

  新政?意思就是新的政策,新的政治製度?是為了能讓百姓過的更好的,而不是為了給百姓有更大的負擔的。

  如果新政造成了百姓的生活艱難?那就不是新政?而是苛政?苛政猛於虎,那麽最後造成了不好的局麵,哪怕牧景不願意,最後而不得不否決新政。

  所謂黃巾起義,就是因為朝廷的苛政造成了,而不是大賢良師有多少魅力,當百姓都已經走投無路的,唯有一條道走到黑了。

  “臣欠缺考慮了!”

  司馬徽拱手說道。

  “無妨!”

  牧景擺擺手,然後和氣的問:“你雖有學識,不出門可知天下事情,天賦,才學,皆然不缺,但是畢竟入政時間太短,對於一些事情,看的還不夠仔細,你先專心禮部之事,禮部最近的梳理的怎麽樣了?”

  “目前主要是對教育司和鴻臚司進行的調整!”

  司馬徽這才稟報一些,最近對於禮部的調整:“教育司要加大規模,目前對於每一座縣城都建立一座官學府的計劃,還沒有徹底完成,而且之前太過於匆忙,不管是學府規模,還是學府質量,都不足以教育出好的學子,我們必須要提升一下學府的規模,同樣也要招募更多的先生教讀才行!”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關乎於人才的儲備,而人才,是大明皇朝的未來了,我們要對人才有更多的執著!”牧景囑咐說道:“大明隻有把人才儲備做好了,才能讓未來不至於沒落!”

  這和後世的那些企業經營是一個道理的,人才才是的根本,沒有人才,寸步難行,想要發展,必須要有人才的充足儲備。

  而這個人才的儲備,更多的是在教育司。

  執掌教化的教育司,那是可以比肩一些小部的部衙的重要性,甚至論起的對大明朝廷的重要的,不亞於工部農部這些部衙。

  對於教育司,牧景也非常重視的,每年的撥款,其他的都有延遲,唯有教育司的,從來都是非常準時的。

  這是牧景對未來的向往。

  “臣也知道這一點,所以臣打算對教育司進行一些改編,精編一些官吏,同樣讓教育司的行政效率變得更加有效一些!”

  司馬徽小心翼翼的說道。

  “司馬公,你怎麽也學蔡相的,蔡相為了掌控政事堂,要把政事堂進行改革變製,你不會也是這個心思吧!”

  牧景聞言,不由得摸一下鼻子了,有些詭譎的看著司馬徽。

  “有這方麵的心思!”

  司馬徽倒是沒有的否認:“蔡相此招,如同淩空一擊,讓人琢磨不透的時候,新官上任三把火已經穩穩的燒在了吏部,戶部,禮部,工部,刑部這些的大大小小的部衙頭上了,各部尚書本來還想要座山觀虎鬥,現在都成了熱鍋上的螞蟻了!”

  “政事堂大動幹戈,除了蔡相想要執權之外,更多的還是本身政事堂的製度就存在一些問題,從南書房走過來,政事堂做事情的效率越來越不行,實際上也是製度的問題形成的!”

  牧景解析:“所以朕才不會拒絕蔡相的動作,但是不代表朕會的支持你們一個個都通過的新政變法的這條路來掌大權了,這回讓人有樣學樣,到時候真的就亂套了!”

  “臣明白!”

  司馬徽點頭,然後說道:“臣此舉,倒也不是為了掌權,禮部之權,蔡相隻要放手,不管是鴻臚司還是教育司,都不會阻攔我掌權,我對教育司的改革,是為了增添教育司做事情的效率,教育司目前在中樞的權力倒是清楚,但是在地方上,和一些縣衙方麵糾紛很大!”

  “這朕也人聽聞了!”

  牧景點頭。

  教育司的司衙,以中樞司部,需要紮根地方,這些學府好不容易建立起來,地方縣衙想要執掌,但是教育司也不願意讓出來,往往都有些一些政治的,甚至有時候會鬧上大理寺。

  “既然你是為了教育司好,為了地方縣衙好,朕也相信你,盡管大膽的去做,這時候,得把握機會,一旦有些機會錯過了,那麽再想要做,就會麵對數倍以上的困難了!”牧景低沉的說道。

  “是!”

  司馬徽拱手點頭。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外麵的天地打的熱火朝天,而在大明的疆域之中,卻充滿的一場場的口水仗。

  當大明日報上把一些的考生的文章宣登出來了,頓時引起的一些軒然大波。

  “今天看了大明日報沒有?”

  “誰沒看啊!”

  “看的有啥感想啊!”

  “啥都不敢想!”

  “這些人可膽子真大啊,啥都敢說,難道就不怕被唾沫給淹死嗎!”

  “恐怕他們也沒想到,陛下會把這些文章給刊登出來了!”

  “這前腳左相大人才被逼的離開朝堂去的視察地方,如今朝廷之上對開始了對新政的推動,聽說陛下還陸續準備推出新的政策了!”

  “如今科舉成功,舉人們對朝廷歸心,戶籍司也蔓延了整個荊襄,開始了風風火火的人口調查,戶籍登記,如此算得上是新政邁開了一個大步,陛下怎麽可能不乘熱打鐵!”

  “下一步,會不會是丈量土地啊?”

  “這可不敢輕易的說!”

  “還要看陛下有多大的膽子!”

  “咱們的陛下,膽子的那是沒的說,不過也不是沒有腦子的陛下,陛下可精明的很,我猜想,這時候陛下不會輕易動土地!”

  “……”

  這些文章引起的整個大明天下的議論紛紛,有人甚至猜想,這是不是朝廷對於新政的一些布局。

  所以瞬間就已經把話題給引入了舊製度和的新政之間的爭論。

  “這一篇漢州譚邦的文章值得拜讀,聽說這個譚邦不僅僅是南鄭縣考榜首,還是漢州州試第二名,寒門之士,卻登堂入室,文章言辭犀利,把前朝的製度給批評狗屁不通,又把新政給批的一頓,兩邊都打的板子,倒是讓一些同道之人奉承其觀點!”

  “還有這一篇,雲州那個蠻夷之地走出來的蠻子,這個摩嚴那的青年,托以當初蔡相行南中大都督的時候,放得以拜入的南中學院的大門,如今卻大談政治,以舊製而脫新政之未來了,簡直是不知所謂啊!”

  “這蜀州解元,趙肅,趙廷生的文章,倒是不錯,既不偏袒與行政,也不得認同舊製,有幾分君子論天下之風!”

  “這湘州的州試第二名的韓衝,別開生麵,以秦法而論漢製,再以春秋之法而論新政,頗為新穎,其是學識淵博,才學之功底不凡,日後若能入朝為官,必亦有大前途也!”

  “……”

  “舊製乃是有缺的,這一點天下人皆知,不然大漢亦不會如今一個四分五裂,即將滅亡的局勢!”

  “可新政未必就好,新政雖打著為百姓好的旗號,但是做事情反而有些剝削了一些世家門閥,鄉紳豪族,這就顯得不公平了!”

  “世家傳承,乃是先祖榮光,福蔭庇護,如今卻搞得好像是做了什麽錯事情一樣,要被新政針對!”

  “此言不虛也,自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方乃正道,如今改製,非以儒家之學而教化天下,卻以惡法治人心,長此以往,天下還有仁義道德乎!”

  “鄉紳豪族雖然藏匿人丁,但是這也是他們的自己的人丁,朝廷何至於的抄家滅族之的凶狠!”

  “……”

  “我認同新政之法,陛下竭心盡力的推動新政落實,製度乃是以百姓為中心,比如南州解元劉南的文章所闡述之論一樣,新政之條例,皆以天下百姓為出發點,陛下乃善心!”

  “新政之法,乃是萬世太平是根基,不管是科舉,戶籍,還是中樞之變製,獨創廷推廷議,集眾論而定天下之策,非偏聽則暗,此乃的大盛之製!”

  “……”

  民間,士林,朝堂,皆因為這些文章而議論的沸沸湯湯,而新政徹底的開啟了風暴,讓整個的大明,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都陷入了這一場事關每一個人的風暴之中了。

  ………………………………………………

  大明宮。

  大明的天下風暴不止,作為大明朝堂的中樞神經,大明宮同樣是顯得暗流潮湧起來了。

  昭明閣,政事堂,樞密院,都察院,吏部,戶部,工部,刑部,禮部,農部,醫部,等等的大小官衙,一個個官吏都有些忐忑不安。

  言論風暴是越來越猛烈,仿佛時時刻刻都能聽到一些不一樣的言論觀念,讓他們有些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向著哪裏了。

  九層樓上。

  牧景倒是非常穩,他親自引動的風暴,已經把所有人的視線,都吸引進去了,那麽下一步,也可以執行了。

  鹽,鐵,等等的政務,都會有巨大的變動,不過之前建立朝廷的時候,已經做出來了一些鋪墊。

  所以動作不需要太大。

  另外新政不僅僅是朝堂上的新政,也是地方府衙的新政,所謂新政,乃是把舊的製度廢除,建立新的一套製度。

  地方製度反而是更加根深蒂固的,更加和百姓的利益息息相關的,相對而言,也是最難動的。

  這時候,北方洛州,徐庶已經開始動作了。

  他在湘州失敗過,可也積累下來的更好的經驗,洛州也就是河南之地,本身就是從戰亂走過來的,這時候反而更好的推動新政。

  地方和朝堂,雙管齊下,才能把效率給推到最高。

  “陛下,剛剛送來的北方戰報!”

  趙信站在旁邊,等到牧景回過神來之後,才把一份軍報給送上來,然後才稟報說道:“另外還有幾分是景武司製定的偷天換日之得計劃進度報告,是譚指揮使親自書寫的!”

  “先看戰報!”

  牧景打開戰報,戰報是官渡戰報的一些報告,官渡這一戰,雙方是打出了火氣了,魏軍推動的很快,而周軍也是破釜沉舟一戰。

  三日之下,十二戰,戰損超過兩萬人,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可怕的數字。

  在這樣耗下去。

  如果一兩個月沒有勝負,恐怕兩大主力就要被耗掉了精銳了,看來這雙方是真的打出來了一個火氣了。

  這是對於大明來說,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