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居延
作者:三悔人生      更新:2021-10-24 01:21      字數:2142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要說百密一疏,薑雲楓也算是犯了這個錯誤了。

  十月的長安還正是燥熱的時候,但河套以北的草原卻早已經是一片寒冬了。

  居延,這個名義上是屬於西漢領土範圍內的地方,然而實際的情況卻是西漢已經有快五年沒有關注過這裏了。

  趙充國站在長城之上,看著後麵那廣闊的居延澤。

  十月從長安出發,光是到這裏就用了近一個半月的時間,而現在的居延澤上已經結了厚厚的一層冰,雖然整個居延都沒有一絲雪花,但卻讓人絲毫不敢懷疑這裏的寒冷。

  “父親。”不知道什麽時候,一個少年登上了長城,站在了趙充國的身後。

  說是少年或許不太妥當,因為從樣貌上看起來這個男子最少得有二十五六歲了,在後世還好,在這個時代這個年紀的男人真的算不上是少年了。

  “都準備好了?”沒有回頭,趙充國依舊遙望著居延澤,但嘴裏卻出了聲。

  “都準備好了,一千二百名將士已經習慣了丞相所交與父親的胸腹重鎧以及馬槊,雖遠遠達不到熟練的地步,但最簡單的衝鋒卻是沒有問題的。”

  趙卬低著頭,如實的向著他的父親趙充國匯報了長城背後那居延都尉城內的情況。

  “如此甚好。”趙充國點了點頭,但原本那古井無波的聲音卻有了些許波瀾。

  轉過身來,看著自己的兒子,趙充國的心裏多少有些感慨。

  算上這次,在劉徹駕崩之後他已經先後三次帶兵戍邊了,但是帶上他的兒子趙卬還是第一次。

  古代人很重視傳承,趙充國也是一樣,他不想讓他老趙家斷了根兒,雖然他還有一個幼子,但那幼子才不到十歲,而這次之所以帶上了長子趙卬是他有不得已的苦衷。

  和以後的隋唐比起來,西漢其實很殘忍。

  趙充國現在雖然貴為當朝太尉,但卻因為薑雲楓的存在所以也隻能是個太尉,尚未封侯的他能給他的兒子留下的就隻有那可憐的家產,而沒有蔭庇。

  馬槊、重鎧以及開花炮彈這些東西給了趙充國空前的信心,已經知天命之年的他再次興起了建功立業的心思。

  不為他自己也為他的兒子。

  “卬兒,你實話告訴為父,你害怕嗎?”看著挺得筆直的趙卬,趙充國突然開口。

  “害怕?”趙卬愣了一下。

  “自陛下繼位,這是我們第一次出長城迎戰匈奴,雖然有著丞相贈與的武器,但此戰依然處處凶險。”

  “烈侯與冠軍侯給匈奴留下的傷痛已經平複了不少,狼居胥山旁的姑衍再次成了匈奴的單於王庭,為父雖從未親眼去看過,但據我們得到的消息卻是這樣的。”

  “正值寒冬,那胸腹重鎧你我父子二人都穿過,也都知道那是一種什麽樣的感覺,可以說若是一個不小心就足以讓我們在那草原深處凍餓而死。”

  “告訴為父,你害怕嗎?”

  年逾五十,但趙充國的雙眼中依舊是炯炯有神,絲毫沒有老人的那種渾濁和花白,看向自己兒子的眼神中也充斥著嚴肅。

  以及,希冀。

  “卬兒自幼就接受父親的教誨,烈侯與冠軍侯的事跡卬兒不知道聽了多少次。”

  “此次終於得此機會隨父親出征,卬兒內心激動,但卻也畏怯。”

  “但為了大漢天下,為了母親和弟弟,也為了不墮父親您的名聲,卬兒甘願!”

  毫不畏懼地直視著自己父親的眼睛,趙卬的眼神中有濡慕,有敬畏,也有堅定。

  百樣人育千樣子,作為傳說中宋太祖趙匡胤的祖先,趙卬似乎和他的父親趙充國一樣,雖算不得人中龍鳳,但卻也是極為出色的。

  生死之間的事情,試問有誰不害怕?

  種花家曆史上有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他們在慨然赴死的時候就不害怕嗎?

  以漢人最後一個王朝大明為例,崇禎皇帝自縊煤山之後闖王京,然而在進京之後就於山海關大敗,四十一日後登基,四十二日逃竄。

  李自成起兵十八載,隻做一日君!然而他的名字卻被後人所知曉。

  因為山海關敗,滿人入關!

  據《南明史·義例》記載:滿人入關,攻城略地,屠戮之慘,人理滅絕。

  餘握管至此,幾於一字一淚。有不忍書而不忍不書者。

  明室渡江,廟堂上下前仆後繼赴死,甘之如飴。其義烈忠直足耀日星而動山嶽。

  左中允劉理順在崇禎皇帝自縊後寫下“成仁取義,孔孟所傳,文信踐之,吾何不然。”的詩句後酌酒自盡,妻妾其子加上奴仆上下十八人,闔門縊死。

  長樂知縣夏允彝,在崇禎皇帝死後一直抗清,在寫下了“少受父訓,長荷國恩,以身殉國,無愧忠貞”的詩句後以身殉國,悍然赴死。

  黃道忠,以身殉國。

  夏侯完,以身殉國。

  而後,滿清入關,頒布了剃發令!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

  剃發令傳至江南,百姓誓死不從。

  清廷大怒,派大軍二十四萬、紅夷大炮二百門攻打江陰。

  然而,江陰百姓堅決不從剃發令,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全城十萬義兵誓死不做亡國奴,寧死不屈。

  最後,清軍陣亡三位王爺,十八個將領,折損七萬五千餘人。

  江陰軍民守城八十一天,戰死六萬七千人。

  史稱八十一日江陰城。

  而江陰守將閻應元在清卒刺穿了他的小腿後也依然不跪清軍貝勒爺,在寫下了絕命詩後被關在棲霞庵,最終身死。

  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萬人同心赴死,留大明三百裏江山。

  可他們就不怕死嗎?

  沒有人不怕死,但這就是種花家,這就是漢人的氣節。

  鷹醬說種花家的人沒有信仰,但祖宗就是信仰,氣節就是信仰。

  若我國人還有明人之氣節,何叫三百年後日寇侵華,偽軍大盛?

  縱觀華夏曆史,中原和草原以及鮮卑的矛盾代代都有,代代不絕,這種爭鬥持續了不知道多少年。

  後續的事情會怎樣尚未可知,但現在趙充國和趙卬父子二人就是這矛盾中的最先鋒。

  是漢人的決心,也是漢人的刀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