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有序
作者:三悔人生      更新:2021-08-28 00:05      字數:2179
  其實如果真的要評價一番現如今西漢朝廷裏的官員,那麽薑雲楓會用四個字來形容。

  不堪大用。

  當然了,這些人中霍光、金日磾、丙吉、趙充國和霍光除外。

  一直以來薑雲楓其實都很想為西漢多找幾個人才,也算是為了他自己,因為現在他要負責的事情太多也太雜了,不僅也感覺累,從根本上來說也不是一件好事兒。

  如果要說壞處的話那薑雲楓或許隻能用諸葛亮來形容了。

  他沒那個不要臉的勁兒拿諸葛亮和自己相比,隻是說這種獨攬大權的情況並不是什麽好事兒,就好像曆史上的諸葛亮一般。

  總有人說曆史上諸葛亮死後蜀國就很是低迷的原因就在於諸葛亮太過於仔細了,他事必躬親的行事方式讓下麵的人得不到鍛煉,薑雲楓雖然不知道這個說法是真是假,但對於所謂事必躬親的看法他還是讚同的。

  如今他已經在西漢站穩了腳跟,雖然依舊要心存謹慎,但卻也沒有必要把所有的事情都攬入手中。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他和西漢人相比優勢在於超越兩千年的眼界,但如果說別的方麵他還真不能就篤定地說自己就是比這個時代的人強。

  然而他卻一直都沒有找到機會。

  現在西漢的朝政有他總攬,而霍光和田千秋則是輔助,財政大權給了金日磾,司法方麵給了丙吉,匯總並處理各州縣的事情交給了田千秋,即便不去說所有的事情他最後還是要過問,單單說西漢的人才就有些單薄。

  就這麽幾個人,每個人都是身兼好幾種職位。然而再看看其他的官員,薑雲楓也忍不住頭疼。

  霍光的兒子霍禹現在還沒有正式踏入仕途,但他卻和霍光的女婿範明有一起在後來的謀反中被處死,甚至整個霍家的人都被牽連。

  金日磾的確是有三個兒子,但長子已經死了,二兒子金賞繼承了他的爵位,但最後因為沒有子嗣封國被除,幼子金建曆史上也沒有見到太多的記載。

  最後則是才定下的張安世,其實也是個定時炸彈。

  單從表麵上來看張安世是個清官,因為他的一生中都沒有貪過錢財,甚至還時常拒絕朝廷的俸祿讓朝廷將其用作他用,但實際上張安世能有這種底氣還是因為家底兒厚。

  雖然他從來都不曾貪墨過,但卻利用職務之便沒少給他家裏置辦產業。

  而且張安世這個人隻有在前期可堪大用,後期就有些飄。

  到現在為止能讓薑雲楓滿意的就隻有杜延年了,雖然兩千多年後的史料總是有些遺失的,但杜延年總的來說沒有什麽品行上的錯誤,而且在處理朝政這方麵也很是擅長。

  但說歸說,能讓薑雲楓放權的唯一理由也就隻有讓杜延年成為他的人,最起碼也是要成為他的擁護者。

  薑雲楓早已經不是那個初入官場的初哥了,更何況他在人性的貪婪這一點上感受的並不比別人少,那些所謂的偉大情懷也是要看情況的。

  他隻是一個普通人,萬事都會在以自己生命為保障的前提下進行。

  至於流芳百世後人稱頌?那是以後的事情。

  或許這個時代的人把所謂的身後名看的無比重要,但薑雲楓作為一個很是堅定的無神論者指揮把目光放在當下,後悔是最沒用的情緒。

  但說歸說想歸想,張安世在處理政務上也的確是有一套,而且他這個人記憶力出眾,這使得他在處理政事這種文事上更加出彩一些。

  本來薑雲楓頗為頭疼的百姓南遷一事竟然讓張安世順利的解決了。

  “張安世的確是有想法的人,他讓決定南遷的百姓們各自出了一點錢用作路費,讓各地閑暇的、家中有車的百姓負責轉運,事情倒是進行的挺順利。”

  作為張安世的舉薦人,霍光對張安世近期的動作很是關注,往丞相府跑的次數也多了起來。

  “想法倒是不錯,不過子孟你回頭讓各州縣的官府也出一點人和車馬,一是能監督那些出車的百姓們坐地起價,也能避免途中遭遇山賊等情況的出現。”

  對於霍光對張安世的讚歎薑雲楓並沒有什麽額外的表情,一是因為他對張安世的印象已經先入為主了,二也是因為這種想法他早就想到過了,所以也沒有什麽別的感覺。

  “另外,臨淮那邊的邗溝也能派上用場,不過要提前讓人去做好準備。”

  “江夏郡那邊應該也可以走,而且那邊天氣相對來說說要溫潤一些,可以走水路,不過南邊我沒有去過,對那邊的情況不太了解,你讓下麵的州縣和南遷的百姓們自己決定就好。”

  “說到底南遷的建議是我們提出來的,但做下這個決定的卻是百姓們自己,我們隻需要給他們的南遷提供便利就好了。”

  敲了敲書案,薑雲楓示意一旁的丞相府主簿將這些事情都記錄下來。

  “下官省得了。”霍光點了點頭,但隨即卻又問起了另一個問題。

  “丞相,枳道的百姓已經踏上了南遷的路程,那枳道那邊的田地該怎麽辦?”

  枳道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地方,因為之前的換田事件讓枳道的人最早報名了南遷,而薑雲楓原本是打算在每個州縣都少量批準一些人南遷的,但唯獨這枳道薑雲楓是來者不拒。

  長安周邊的地區最靠近皇宮,如果有什麽事情或者新的東西薑雲楓還是習慣在這邊踐行實踐,對於這些不願意聽話的人他覺得還是讓他們離開的好。

  但事情也隨之而來了,枳道的百姓大規模遷移後就導致了大量的田地無人耕種,而枳道的縣丞也不敢私自做決定,索性就把這件事上報到了丞相府。

  “近段時間以來秦嶺南麵不是遷移過來了不少的百姓嗎?問問他們是想遷移還是願意去枳道那邊,如果願意去枳道的話那些遷移後的空房就直接分配給他們吧,也省得他們要重新修建房屋。”

  其實薑雲楓的本意還是想讓這些為了逃避戰亂而隱居的人去江南那邊,因為他們沒有根基,在遷移這件事上的接受程度更高一些,但奈何現在南方開發的程度太低了,長江下遊的衝積平原容納不下這麽多的人。

  畢竟以後的人間天堂蘇杭現在還處於剛起步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