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人才
作者:三悔人生      更新:2021-08-28 00:05      字數:2213
  掾,算,但也不算是一種官職。

  說他算,但其實他是西漢朝臣的備選人才,按照薑雲楓現在已經穩固的丞相職位來說他可以招收很多人任這丞相府的掾,這個多能到達三百餘人。

  然而這個掾在名義上是諸曹的長吏,但由於人太多了所以也攤不到什麽事情,掾這個職位的設立主要是為朝廷選拔人才,表現出眾的可以直接由丞相推薦入朝為官。

  也算是察舉製的一種吧。

  但要是說不算也不太正確,因為掾是丞相府諸曹的長吏,而諸曹基本上都是有著正兒八經的實權的。

  西曹掌管丞相府內官吏的任免,現如今由司直、廷尉監丙吉兼任;東曹負責秩二千石的長吏任免,現如今由侍中、大農丞金日磾兼任;奏曹掌管在丞相之前的奏章處理,現如今由大鴻臚田千秋兼任。

  單單從這三曹所負責的事情來看就能知道丞相府諸曹所負責的事情有多麽的重要,即便是看不出來也能通過金日磾、丙吉和田千秋三人了解一二。

  而掾,在名義上則是諸曹的長吏。

  不過真要嚴格說起來不管是這掾還是諸曹的權利都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大,畢竟他們所做的一切決定都要上呈給丞相才能最終決定。

  想要招人的原因還是薑雲楓覺得手下的人太少了,在劉弗陵繼位之後很多的事情基本上都是朝中那麽幾個人兼任的,現在要忙碌的事情越來越多,長此以往不是個辦法。

  再者說來,現在丞相府的人少,像西曹這種責管丞相府長吏任免的官職基本上就是個擺設,丞相府現在有人任職的職位一共都不超過十個,任免個啥?

  西漢的發展需要人才,而丞相府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了,薑雲楓也需要人來幫他分擔。

  田千秋這個奏曹本來隻是要負責將各個奏章按照類別分類後再呈給薑雲楓這個丞相的,但現在卻要負責一部分不是很重要的事情的決斷,這有些逾製了。

  至於人才的選拔,科舉是個好辦法,但現在拿出來還不太合適。

  首先就是書寫的問題。

  雖然說西漢這個時代並不是沒有紙,漢文化曆史上最早的紙張灞橋紙就誕生於這個時代,但造價頗高所以沒有得到普及,因為如今即便是薑雲楓要發下去什麽命令也要用竹簡。

  其次,現在的西漢好不容易才進入了緩慢恢複的階段,造紙這種事兒雖然因為要征召工人能提高百姓們的收入,但不管怎麽說西漢現在還要以糧食為主。

  南遷是勢在必行的事情,而現如今才剛剛起步,薑雲楓不想讓這些蠅頭小利的工錢動搖了百姓們南遷的步伐。

  最後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現在的百姓們基本上接收不到什麽教育,所以想要通過科舉來選拔人才還是要先普及教育才行。

  這個時代能讀上書的主要還是達官貴族,所謂的寒門也隻是名門落魄了之後才叫寒門,雖然沒有什麽錢財和影響力了但教育和書籍還是會留下一些的。

  平民百姓就隻是平民百姓,稱不上是寒門。

  “說到這人才下官倒是有一人選,不過這人有些……”霍光開了口,但說到一半卻停了下來,似乎是有些不知道該怎麽形容這個人。

  “嗯?怎麽,這人品性有問題?”薑雲楓看了看霍光,再看看金日磾等人,發現除了霍光之外的其他人也是一臉的迷惑。

  “不知張安世此人丞相可曾聽聞過?”有點兒小心翼翼的,霍光對著薑雲楓說道。

  “張安世?”薑雲楓重複了一遍這個霍光說出來的人名,但卻沒有注意到金日磾等人的臉色也是變了變,很是精彩。

  “張安世?如果子孟說的和本相想的一樣,那麽這個人應該算不上是什麽人才吧?”

  “不對,這個人才華是有的,但現在已經是光祿大夫的他似乎不太適合做丞相府的掾吧?”

  “下官說的正是此人。”霍光點了點頭,但卻沒有多說什麽。

  “這人本相知道,但卻也僅限於聽過,在朝議的時候光祿大夫本身是能夠參議朝政的,可本相卻從未見過他發表過意見,無論是支持的還是反對的。”

  “丞相有所不知,這張安世是酷吏張湯之子。”霍光說這話的時候臉上帶著笑容,但卻是苦笑和訕笑夾雜的笑容。

  “那又如何?”薑雲楓也笑了起來,還反問了霍光一句。

  說到這張湯,薑雲楓也是知道了為何霍光會有這樣的表情了。

  要說這張湯也算是個名人了,雖然人們在說到這張湯的時候往往會在前麵加上酷吏兩個字,但這個酷吏可是真真正正的褒義詞,而非貶義詞。

  這張湯是劉徹時期的人,是當初的丞相田蚡所舉薦的,累任太中大夫、廷尉和禦使大夫,曾經與趙禹編律。

  要說這張湯酷吏稱號的由來是因為這個人用法嚴峻苛刻,治獄以人主意旨為準繩,協助劉徹統一了五銖錢,是劉徹在施行鹽鐵官營、算緡告緡上的得力助手,誅除豪強並兼之家不計其數,甚至數次代行丞相的權利,全市隆重遠在丞相之上。

  所話說做人要低調,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是常有的事情。

  如此高調的張湯自然是招人嫉恨,不僅被冠以了酷吏之名,最後還被人陷害致死,而且陷害他的人還是丞相府長史。

  不過張湯在為官上雖然是極為嚴苛,但同時也是極為清廉的,張湯死後按律當抄家,但即便是搜遍了張家上下也不過才找到了五百文錢,而且每一枚錢都能找到合理的出處。

  按說事情到了這個程度似乎就該告一段落了,張湯死後家中就剩下了年邁的老母和菜剛剛入朝為官不久的兒子,似乎和丞相府這種龐然大物沒法抗衡,但事情總是出人意料的。

  張湯死後家無長物,他的侄子想要出錢厚葬他,但張湯的母親卻說張湯作為天子的大臣卻被惡言汙蔑致死,沒有什麽可厚葬的。

  這話傳到了劉徹的耳朵裏,皇帝的關注也是為張湯翻了案,陷害張湯的三位丞相府長史被處死,丞相莊青翟雖然沒有參與其中但卻自殺而死。

  話說到這裏事情似乎就明朗了,張湯的兒子張安世自他的父親被陷害致死後他出處小心翼翼,但這種行為卻被人看成了是不滿和無聲的抗議。

  雖然當時的丞相莊青翟已經自殺謝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