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更換武器
作者:三悔人生      更新:2021-08-16 22:41      字數:2170
  皇宮裏,全程見過高橋馬鞍和馬鐙的人都被換了一邊,沒有任何人有意見。

  越是簡單的東西就越是要保密,高橋馬鞍和馬鐙根本就沒有什麽技術性可言,這種極為重要但卻又極容易被仿製的東西才是最需要保密的。

  如果現在整個巡航導彈之類的東西薑雲楓就直接大搖大擺的給他隨處一扔,那種東西即便是送到匈奴的家門口都沒關係,弄不清楚怎麽用的話那就是一堆廢鐵。

  不過騎兵的配備可並不是有了足夠的戰馬以及能提高控馬技術的馬鞍馬鐙就可以了。

  俗話說好馬配好鞍,這士兵也是一樣。

  中原的冷兵器有很長的發展曆史,但在西漢時期,軍隊中常用的武器卻並不是刀劍,也不是長槍,而是一種很多人都聽說過但卻沒幾個人真正見過的武器。

  戟。

  戟,可以說是戈的變種,也可以說是戈和矛的結合體,它是從戈演變而來的,而西漢的軍隊中不論是騎兵還是步兵,所配備的大多都是卜字戟。

  卜字戟,形如其名,說得通俗一點就是長槍的旁側有一根延展出來的分枝。

  在先秦以及更早的時期,戰爭基本上還都是處於兵車戰的時期,而在這種情況下,戈作為有著擊刺和勾啄等多功能的兵器就被曆代兵家所注意,而戟是戈的發展型,也是改進型。

  但騎兵和步兵是不一樣的。

  騎兵在中原曆史上起到了難以想象的作用,而騎兵歸根結底就是通過戰馬的機動性來作戰,而同時戰馬衝鋒時帶起的強大動能也會增加騎兵的傷害能力。

  戟,顯然是不適合用來當做騎兵的武器。

  一是因為戟頭旁生的分枝,這個本來被兵家所看重的特點現如今在騎兵身上卻成了累贅,因為在戰馬衝鋒帶起的強大動能下,這個分枝無疑會讓本就很大的反衝力變得更大。

  要知道,騎兵其實是一柄雙刃劍。

  騎兵在利用戰馬衝鋒的動能來產生更大的殺傷力時,武器刺入人體也會產生強大的反衝力,這就會對騎兵的手腕造成很大的傷害。

  這就是其二,戟杆的材質不達標。

  一般來說,眼下西漢的戟杆一般都是白蠟木,且沒有經過處理,這就導致了一個後果。

  容易折斷。

  騎兵衝鋒本就是直來直去的事情,如果在鐵戟刺入敵軍的時候戟杆折斷,那麽折斷的戟杆也會對騎兵造成傷害。

  所以,薑雲楓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為騎兵更換武器。

  要說西漢雖然人少,但絕大多數都是隱性人口,就是在連年的戰爭中遷居或者隱居來逃避朝廷的征兵以及稅收的,不過雖然隱性人口多,但西漢眼下卻是也是沒有多少人。

  這是和文景兩帝時期相比的。

  但要找一些製作武器的工匠還是能找得到的,但在這人選上卻讓薑雲楓犯了難。

  他本來是想找山叔的,雖然這武器的製作用不上工匠的技能,但畢竟也是木頭,而且給朝廷做事也比較穩當,所以薑雲楓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山叔。

  工錢不菲,這種事兒肯定是找親近或者認識的人來幹了。

  不過不菲的工錢也不是白拿的,和馬鞍馬鐙一樣,這武器也要有極高的保密性,因為薑雲楓要做的不是一般的武器,而是馬槊。

  馬槊是一種很特殊的兵器,它外姓和長矛基本是差不多的,但無論是兵鋒還是握杆都要比長矛要長得多,是名副其實的重兵器,也是曆朝曆代以來最適合騎兵的兵器。

  到最後,薑雲楓還是打算聽一聽山叔的意見。

  看著依然寧靜的滻子村,薑雲楓其實多少有一點兒恍若隔世的感覺。

  自從去了長安之後薑雲楓就很少回到滻子村了,一是因為他平日裏的確是很忙,現在的西漢用百廢待興來形容也不為過。

  二也是因為以現在的他來說,來到這裏有些破費周章了,車馬以及隨行的侍衛就是證明。

  “山叔。”

  山叔的家薑雲明還是第一次來,以前在滻子村的時候不論是要做東西還是別的事情一般都是山叔去找他,而他找山叔的時候一般都是讓餃子跑腿的。

  “雲楓?”侍衛沒有跟著進來,就連劉弘也是一樣,這讓山叔放鬆了不少。

  “山叔,雲楓有些事兒想讓您幫忙。”從山叔的手中接過木墩子,薑雲楓一點都沒有介意的坐了上去。

  “嗨!有什麽事兒你差個人來說一聲不就完了?這還讓你親自跑一趟,現在可不止咱們滻子村了,所有的人可都指望你呢。”

  說起來薑雲楓也算得上是小半個滻子村人,之前山叔也算是和薑雲楓“共事”過,這讓山叔多少帶起了一點兒自豪感。

  “不,今天這事兒不太一樣。”薑雲楓搖了搖頭。“這事兒要您自己拿主意做還是不做。”

  “你說。”山叔也嚴肅了起來,靜靜的聽著。

  “山叔,我準備讓人做一種武器,這種武器很費時間,而且基本上手做這件事的人嘴巴都要很嚴,因為這種武器不能流到像匈奴那些國家那裏。”

  “所以,這可能就會在很大程度上限製您,若是接手了這工作,您可能這一生都出不了長安了,而且也不能隨便與外人接觸,若是您主動與他國之人接觸的話……”

  “可能會被抓起來,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能被就地格殺。”

  氣氛陡然變得凝重起來,薑雲楓也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麽說了。

  馬槊的製造是很嚴謹的事情,費時、費力、廢材料,但同樣的其品質也是尋常兵器難以企及的。

  別的不說,在手持馬槊的情況下騎兵能直接衝個串糖葫蘆,而且手腕還不會受傷。

  因為經過處理的槊杆有極強的彈性和柔韌性。

  馬鞍和馬鐙是肯定要被流傳出去的,薑雲楓之所以要做保密工作就是為了打匈奴和西域一個措手不及,而在初亮相之後這種極其簡單的東西就會被他國模仿去。

  究其原因還是太簡單了,都不用抓一個西漢俘虜去研究,幾乎是看一眼就能明白個差不多。

  但馬槊不一樣,馬槊在這個時代是真的能算得上是技術性的東西。

  從開始到製成,一柄馬槊往往要曆經幾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成本高、用時長,但卻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