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9章 融合裝置
作者:朽木成林      更新:2020-03-21 00:07      字數:2862
  方昊選擇的放緩了前進的腳步。

  但如同收拳是為了蓄力,更好的打出下一拳一樣,他是為了讓公司能夠通過一段時間的沉澱、成長以便應對下一步的動作。

  在做出了決定之後,方昊又變回了兩點一線的生活。

  給一灰它們的臨時工廠內。

  工廠內環境有些差,空氣彌漫著生產聚乙烯時產生的氣味,微微有些刺鼻。

  然而僅僅隻有一牆之隔的一間工作室內,卻如同進入了另一片天地。

  “老板,原型機I型已經運作1324小時,通過我們特定製造的環境,它相當於在通常環境下運行2400個小時,這是昨晚的空氣質量檢測報告。”

  方昊剛一進門,一灰就像計算好了一般已經在門口等候了。

  接過檢測報告,方昊一邊喝著豆漿,一邊坐在了椅子上。

  時間已經過了兩個半月,此時正式夏季中最炎熱的月份,8月。

  距離氧氣發生器原型機的試運行已經進行了55天,在運行期間它出現了不少的小毛病,最嚴重的一次是設備的前置外殼脫落。

  不過還好,發現原因,解決問題,經過數次的調整後,現在的氧氣發生器算是真正的定型了。

  它由原本的立方體變成了圓筒狀,方昊還增加了一些趣味,在圓筒狀的頂端是成凹陷狀,采用的是普通的塑料材質。

  它的作用可以用來種一些植物,而在周邊還有非常細小的過濾孔。

  澆水之後,那些從泥土中滲透出來的水可以通過這些過濾孔,再經過內置的水平管沿著整個氧氣發生器的周邊繞上一圈,最終這些水會再度返回到泥土內。

  這樣的設計很符合氧氣發生器環保、節約的產品理念。

  空氣質量的定義方昊是陌生的,不過他可以查詢,打開電腦,將手中的檢測報告對比了之後,方昊滿意的點點頭。

  他此時所在的這間工作室的空氣質量各項指標已經超過了3A級自然風景區基準線。

  而一功能的實現,完全是因為一灰它們的成長帶來的福利。

  氧氣發生器,不,現在的完全可以換稱呼叫做空氣淨化器了。

  一灰它們在氧氣發生器的基礎上,利用它能夠將二氧化碳最終轉化成氧氣的特性,增加了高能離子發生器。

  利用正高壓及負高壓電離空氣使其產生大量的正離子及負離子,

  同時產生的正離子與負離子在空氣中進行正負電荷中和的瞬間會產生巨大的能量釋放,從而導致其周圍細菌結構的改變或能量的轉換,從而致使細菌死亡,實現其殺菌的作用。

  而由於產生負離子的數量大於正離子的數量,因此多餘的負離子仍然飄浮在空氣中,可以達到消煙、除塵、消除異味、改善空氣的品質,以促進人體健康的保健作用。

  這是一灰它們的第一次有了創造性的思維,而不是死板的隻能根據係統提取的科技進行製造。

  這讓方昊心情愉悅的同時,也讓他心中有些無奈。

  有時候一灰說一個名詞,方昊甚至需要查詢一遍資料才能明白到底是什麽意思,這種心情很複雜,有點類似孩子的能力超過了父親的感覺。

  不過方昊的進步也是明顯的,在一灰它們的鞭策下,方昊在機械設計方麵有了十足的進步,也不再僅限製於模仿,在空閑的時間裏他也設計不少有趣的玩意。

  方昊放下了檢測報告滿意的點頭道:“不錯,這款就定為家用型,軍用型的監測結果怎麽樣?”

  “老板,軍用型的還有點缺陷,如果是用於潛艇,因為可以隨時補充水源,它的功能已經滿足,可用於航天,我們暫時無法做到最大程度上節省資源,有很大一部分的氧原子會被消耗掉。”

  一灰說著熟練打開了一個PPT,以更直觀的方式讓方昊了解具體的參數。

  方昊看完了後說道:“航天型的不著急,慢慢來就行,走吧,繼續昨天的事,我昨晚想到了一個更好的結構。”

  說完,方昊一口喝光了杯子裏豆漿,換上了一套防護服。

  方昊帶著一灰、執控兩名職業者走出了工作間,外麵的車間裏,執熔一板一眼的抽檢著高分子聚乙烯材料的品質。

  穿過了車間,又是一道隔離門。

  裏麵入目的全是各種機械加工設備,而在右上角隨意的放著一堆造型怪異的金屬製品。

  其餘的地方也都是如此,進入這裏就如同進入了金屬垃圾場一樣。

  然而,在最中央處,被清理一圈空地,上麵擺放一台長7米高3米多的機械設備。

  它的外觀乍看上去就如同化學實驗室的實驗台,一隻隻大號的燒杯被架在一根根導管下。

  燒杯形狀是圓形的,上下各有一個連接口,這樣的圓形燒杯共有17隻,此時出了最後一個燒杯之外,其餘的16隻燒杯中都儲存著半杯的液體,顏色各異。

  而最吸引人目光的是中間那根直立的空心玻璃柱,它高215厘米,直徑65厘米,四周嵌合著密密麻麻的玻璃管通向整個設備的各個連接口。

  這是一台複雜且精密的化工產品生產設備,它就是生產‘生物型融合液’的核心設備,方昊取名為融合裝置。

  與之它搭配的化工設備還有許多,像是需要達到1300°高溫反應釜,換熱器,冷卻器、萃取塔等等,這些設備都是必須的。

  方昊已經聯係了製造商,不出半個月他們就會將這些設備全部運送過來,而到那時,生態工業園區的一期工程就結束了,正好可以開始生產。

  “一灰,這裏,還有這裏,我認為可以將它們重新布局,改用電子導流器,進一步的增強它的自動化生產。”方昊從設備上拿起了筆,在圖紙的幾處連接點畫了個圈。

  一灰掃視了一眼圖紙,而後向後退了一步,站定後看向了設備。

  它的雙瞳中一絲絲非常暗淡的藍色光芒流轉,大約過了30秒左右,它抬起手指向了設備中被標注為436個部件的位置說道:“老板,如果是這樣,436需要增加控製模板,並且底部的線路需要重新分布。”

  方昊對一灰的表現已經習以為常,點頭道:“嗯,那就這麽辦,執控,你負責線路的分布,一灰負責拆卸和鑽孔,我去調配原料。”

  化學是一門神奇的學科。

  生物型融合液是一種催化劑,也可以叫做凝合劑,在未配成成品之前,它的原料有非常大的腐蝕性,而一旦融合在一起,隻要吞食或者滴入眼睛之類柔弱的部位,直接用皮膚接觸也不會產生傷害,最多感覺皮膚會很澀。

  穿著防護服的方昊很緩慢的將一隻隻罐子內的化學液體分別用按照配方的比例倒入試管中。

  一支支試管被他小心的放入了離心機內,啟動開關,離心機上的旋轉盤快速的旋轉,隨著它的旋轉,試管中液體的顏色在逐漸的轉變。

  方昊取出來後,又按照試管上貼著的標簽進一步的配比,而後再使用離心機加速融合。

  這個步驟一直重複了4遍。

  製配好了原料,方昊將試管全部放入了清洗劑內,而後推著一輛平板車走向了融合裝置。

  方昊剛剛停下,車間的隔門被打開了,走進來了是執切,他的外套上沾著許多的黑色粉末,這些是切割高分子聚乙烯成品時造成的。

  “老板,有您的電話。”執切一手拿著手機,另一隻手還抓著一台手持電動鑽孔機。

  方昊脫掉了手套接了過來,“喂,怎麽說?”

  “老板,國外剛剛爆了一個新聞,您最好看一看。”

  “行,我知道了。”

  方昊掛斷了電話,他不知道秦詩琪的語氣為什麽這麽……嗯,古怪。

  回到了工作間,方昊打開電腦,進入了翻牆軟件,而後按照秦詩琪給的地址輸入了進去。

  這是米國NBC廣播公司在米國的新聞報道,看著上麵報道的能容,方昊頓時不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