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5章 龜船
作者:朽木成林      更新:2020-05-11 23:24      字數:2637
  實驗樓內,方昊如同他所說的一樣,任何其他的事情都被他放在了一邊。

  為了確保一灰萬一再出現之前的機體保護熔斷機製,方昊特意將測試地點放在了一間高溫絕緣實驗室內。

  實驗室中拉進了一條大功率線路,而一灰就躺在一張醫用活動床上,一旦熔斷機製被觸發,一灰能夠就近充能。

  不過方昊也不確定,這麽做會對一灰產生什麽損傷,所以他測試時挑選的設計圖紙都是在可行範圍內。

  隨著幾天的測試,方昊的收獲很多,他許多的構思都在一灰的模擬下成功的運行了。

  而此時在方昊的左手邊,放著數十個文件盒,裏麵擺放著兩份設計圖紙。

  一份是原版,是方昊自己設計的,另一份就是經過一灰修改後的圖紙。

  方昊看完了最後一份圖紙之後,滿臉愉悅的將圖紙放入了文件盒內。

  一灰的幫助太大了,他可以從一灰修改準確的圖紙中,對比自己設計時產生的缺陷。

  短短的幾天時間,他感覺比以往半年學到的還要多,對於機械的理解能力也加深了不少。

  甚至他覺得自己現在的專業水準絕不輸於那些二級教授的專業能力。

  而測試也讓方昊進一步了解了一灰的能力。

  一灰的虛擬模擬全息功能非常的消耗能量,能量的消耗會隨著圖紙的複雜程度成倍上升。

  假如將模擬一輛自行車所需要消耗的能量為1,那麽一輛摩托車為7,普通汽車直升16倍。

  “老板,我的能量已經補充完畢。”一灰躺在醫用床上,他的腹部緩緩地收回了充電導線。

  這是方昊的發現之二。

  在正常運轉下,一灰可以自主控製機體充能。

  “好,今天我們測試一個難度較高的,還記得平衡穩定器吧,當初你還是基礎生物機器人,我也是才剛得到提取器。

  可惜忘記錄像了,不然還能將那天你製造平衡穩定器的一幕拍攝下來。”

  方昊看待一灰它們不僅像是朋友,甚至有點帶著父親的感覺。

  感慨了一句後,方昊拿著一份圖紙遞給了一灰。

  一灰坐立起上半身,接過圖紙後快速的掃描進它的大腦,隨後平躺回了醫用床上。

  它的雙眼禁閉,生物大腦內的神經突出快速的釋放著生物電。

  生物電如同是地球隱忍了數百年的閃電,在這一刻同時傾瀉爆發,最終生物型號傳入了一塊隱藏在大腦內部的棱形晶體。

  一個十字架模樣的機械設備成型,隨著生物信號互相交換補充,十字架內的各處細節被凸顯分離了出來。

  機械傳感器、重力球、勢能約束甬道、控製器、十字交互定向器,陀螺儀………

  一個個部件被重新修正,然後並攏成一組完整的平衡穩定器。

  隨後在平衡穩定器的四周出現了一副簡易的線形結構圖,傳動軸出現了,緊接著是輪胎,同時發動機等部件相繼嵌入了線形結構圖內,成了一輛完整的汽車。

  突然,汽車的左側部位閃爍起了一道道紅光,整輛車的左半側被瞬間分解,化作零碎的零件。

  零件在組合,形狀在變化…

  看似用了許久,然而在短短的10秒鍾,它已經重新組合了上萬次。

  生物電在交互,一條條信息由棱形晶體向著大腦傳輸,而後再回轉,來回不斷。

  如果這時將這些信息直觀的表達出來,那是一組組龐大的數據,刪除、修改、確定、總結、檢查……優化。

  一灰猛的睜開了眼睛,停頓了一秒之後坐立了起來,頭部扭轉至方昊的方向說道:“老板,完成了,並且我還模擬了船舶。”

  “是嗎!”方昊大喜了起來,合上了書三步並作兩步走到了醫用床旁,“畫出來我看看是什麽樣的。”

  “好的,”一灰沒有任何的遲疑,拿起一旁的紙筆開始畫了起來。

  車輛的設計圖紙很快完成了,一共78張4a紙,裏麵包括了各個零部件的材質、形狀以及型號大小。

  而在最後一頁紙內書寫的是發動機的功率,以及平衡穩定器的最大穩定性能等詳細的參數。

  不過輪到船舶時,所耗費的時間更久了,中間方昊不得不讓二灰捧了三刀紙來。

  一灰在那用著如同打印機一般的繪畫速度,方昊則拿著船舶設計總覽圖坐在椅子上皺眉。

  “嗯……為什麽需要這樣的外觀造型?”方昊一邊想著一邊起身離開了實驗室,拿著圖紙一路走到六樓資料庫內。

  翻找了大量的船舶設計理論後,方昊發現自己還是太嫩了,而一灰已經完成了它的工作,正站在它身邊等待著。

  “一灰,這個設計不會影響船速嗎?而且全封閉式的船體結構不怎麽符合實用性啊。”

  “老板,這是我模擬上千萬次後得到的結構,它是安全係數最高的設計方案,乘坐它出海,任何形式下的風浪風暴都無法將它側翻。”

  一灰的話讓方昊不知道該怎麽回答了。

  沒錯,這樣的結構設計肯定能夠辦到,整艘船如同一個封閉的龜殼,最深下潛深度200米。

  試想而知,什麽風暴能夠影響到水下200米的深度?

  而且一般各國公布的核潛艇下潛深度是在300米左右,當然,考慮到潛艇下潛深度是機密,數字肯定有縮水的因素。

  這不是關鍵,關鍵這個能夠下潛200米的船,還能定義為船嗎?

  呃……算。

  在船的定義中,船是船舶的統稱,水上運載工具,利用人力、風力或機器推進,有的可在水下航行,如潛艇;也有係泊不航的,如躉船等。

  “可是,為什麽你會選擇這樣的造型?”方昊表示不解。

  一灰一本正經的回道:“老板,根據我的分析,龜殼結構,以及龜殼上的紋路能夠增強龜殼的整體穩固性以及防禦能力。”

  “所以你是最大限度的模仿了龜殼嗎?”不等一灰說完,方昊已經替一灰說出了後麵的話。

  一灰點點頭表示道:“是的,它隻是用普通的防鏽抗壓金屬材質就能夠下潛到200米,如果使用鈦金屬製造,根據我的計算,它能夠進入世界95的海域。”

  從理論計算,下潛深度在8000米以上就能夠探索90左右的海域,而到目前為止,全世界擁有載人潛水器的隻有5個國家,一共也隻13艘。

  下潛深度最深的是美國‘的利雅斯特號’,在1960年成功潛坐馬裏亞納海溝,下潛最深為10916米。

  但是值得注意一點,這些是潛水器,而不是如同圖紙上的潛水艇。‘的利雅斯特號’隻能運載3人,並且從它的下潛速度計算,整個下潛的過程用時一個多月。

  這意味著內部的空間根本沒有足夠的空間運載物資,人類也不可能在待在潛水器一同下潛。

  想到了這裏,方昊忽然覺得如果圖紙上的這艘船能夠做到的話,嗯,外形像是龜殼……那又有什麽關係?

  “好了,這份圖紙以及之前的圖紙全部放到地下保險庫裏去,另外這份船舶圖紙標記為5星吧,放到適應性盔甲的下方。”

  方昊現在沒有精力去打造這麽一艘船舶,不過他也不會將它一直雪藏,海洋下的財富可比陸地上豐富多了,等條件成熟他肯定會去探索的一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