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郭嘉籌劃定益州
作者:二道青      更新:2021-08-28 12:35      字數:2101
  愁了半晌。

  郭嘉隻能試探性的回答道:“或許,主公網開一麵,饒過這二人性命,然後明麵上收押了這二人,暗中以禮待之,長久之後也可叫這二人心服也說不定?”

  看到劉茂眉頭緊鎖,明顯對自己這個回答不滿意,郭嘉趕忙又開口補救。

  “當然,主公也可以對這二人痛下殺手,隻是在殺他們之前,還要當眾言明這二人對益州百姓帶來的禍患,叫天下人明曉非是主公不善待名士,而是這二人咎由自取,如此方可將殺這二人的壞處降到最低。”

  聽完郭嘉後麵所說,劉茂這才滿意的點點頭。

  “很好,如此我才算是心中有底。”

  “奉孝,你便替我擬定文書,先將此事傳文益州全境,叫益州境內的百姓都知曉,這二人是如何明麵一道背後卻是另外一道。”

  郭嘉一聽就愣在了當場。

  “主公,如今這二人尚未歸案,我們就如此大張旗鼓的張揚此事,是否有些不妥?”

  “嗬嗬,奉孝不必擔憂,我已經派了漢升親領雄獅營,晝夜奔襲前往牂牁郡,奇襲故且蘭,在城內有聽風玄武營精銳的協助下,定然可以馬到功成。”

  “原來如此!”郭嘉這才知道黃忠已經南下,當即領命。

  “那嘉便代主公執筆!”

  郭嘉知道劉茂明顯是選了後者,便捋起衣袖,拿起劉茂遞來的筆墨,當著劉茂的麵,快速地寫下開始了書寫。

  劉茂在一旁觀看,隻見郭嘉筆下用詞很是言簡意賅,簡直就是大白話。

  他將許靖和王商的身世,以及這二人在益州大亂中扮演的角色一一說明,洋洋灑灑之間,看的劉茂恨不能手刃這二人。

  “很好,看來奉孝也是文字功力深厚啊。”

  等郭嘉快速書寫完畢,劉茂當即在一旁讚了一句。

  “叫主公見笑了,嘉愧不敢當。”

  “得了,你也莫要謙虛了。”

  劉茂笑了一下,當即衝書房外喊了一嗓子,將劉標叫進來,讓他派人去往各郡國,將郭嘉剛才寫下的文書遍傳益州境內,劉標領命而去。

  劉標走後,郭嘉卻未動身,再次神情嚴肅的衝著劉茂一拱手,道:“主公,等這次亂事一過,關於益州,您可有打算?”

  “奉孝如此問,可是心有所想,不妨直言相告便是?”

  郭嘉這才收了鄭重的神情,淡淡一笑,道:“主公英明,嘉以為,益州境內之所以有如此多的豪強屢生事端,便是因為本地世家勢力過大,已成尾大不掉之勢,這才敢與使君和主公分庭抗禮,若不將此禍患根除,益州難以長久穩定。”

  劉茂深以為然的點點頭。

  益州境內的諸多豪強,或者是那些藏在背後的世家們,確實是接連幾次挑動益州動亂的罪魁禍首。

  “那奉孝以為,該當如何根治此患?”

  “以嘉愚見,不若分作三步走。”

  “一來,將跟隨使君進入益州的諸多故舊,統統委以重任,用以招引更多的外來家族進入。”

  “眼看關外各諸侯之間紛亂將起,願意前來益州避禍的家族必然不少,到時他們猶如無根之萍,隻能選擇以主公為尊。”

  “主公助其勢而借其力,便可將益州各郡強權抓在手中,從根子上解除各大世家在郡縣獨領風騷之勢。”

  “二來,對於益州本地豪強之中,也可選出表率。”

  “比如主公麾下,現今便有巴郡臨江的嚴甘兩家,還有李胡王陳四家商戶之流,在漢中之時便被主公委任郡縣。”

  “有他們這些人為代表,已經足以叫本地世家中的順流派安心。”

  劉茂聽的直點頭,見郭嘉說到這裏突然端起了茶杯,以為郭嘉就此說完了,剛要開口。

  哪料到郭嘉快速的將茶杯中的茶水一飲而盡,還未放下,就已經再次開了口。

  “三來,主公在漢中之時,曾經接連三次張貼招賢榜,並且不僅僅局限於慕求郡縣之才,愛才之心已經遍傳益州。”

  “嘉以為,主公大可繼續施行此措,在益州全境各郡國張貼招賢榜。”

  “如此一來,便可將困於舉薦製度,一無門路二無錢財的大量寒門士子之中的佼佼者挑選出來。”

  “不過,此乃釜底抽薪之計。”

  “雖然嘉極力希望主公能夠盡快施行此計,卻必須如實以告主公,若要在益州全境張貼不計出身的招賢榜,必須得等前兩側大有成效,而益州基本穩定之後,方可施行。”

  說到這裏,郭嘉又拱起手,明顯他的籌劃到此便結束了。

  劉茂聽的雙眼放光,盯著郭嘉看了好一會兒。

  “我有奉孝,當真是隻得扶額慶幸的大喜事。”劉茂讚道。

  “主攻謬讚了。”

  郭嘉笑嘻嘻的謙虛了一句,反而又勸道:“方才嘉所說,不過是嘉自己的一番愚見,主公可以將之傳書於文和、子茂和廣元,叫他們商議商議,還是眾人計高,或可另有良策也說不定。”

  “畢竟嘉所長者僅僅隻是軍事,這等政務謀劃隻能是隨口說說,不敢叫主公按此直接施行。”

  劉茂伸出手指點了點郭嘉,也笑了起來。

  “別人不知道,我還不知道你郭嘉郭奉孝嗎?”

  “不過,雖然有你以上三策已經足以助我定益州,但是我覺得,還是加上另外二策為妙。”

  聽劉茂說也有二策,郭嘉立即興趣上來了,忙問道:“敢問主公,是哪兩策?”

  “一來,聖人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所以若想益州長久的安定,必須得叫治下百姓吃飽穿暖。”

  “尤其是從其他各州逃難過來的流民,更要妥善安排。”

  “有句話叫做‘沒有對比便沒有傷害’,若我們能叫州中的百姓吃飽穿暖之後,又妥善安置下那些逃難進來的流民們,如此的大功德,都不需要我們自己去宣揚,百姓們也會自動將我們益州的好宣揚出去。”

  “他處的百姓困於戰亂而流離失所,而我們益州卻安樂融融,怎能不會讓別處的百姓心慕我們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