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侄兒請戰
作者:二道青      更新:2021-08-28 12:35      字數:2351
  初平元年,四月中。

  聲勢浩大的討董會盟全部結束,十八路諸侯裏麵,有人一兵未損卻空得了諾大的名望,可謂賺的盆滿缽滿,就比如袁紹、孔融、陶謙等人。

  當然,與之相對的,也有人輸的一敗塗地,甚至自己的老底子都虧到吐血,便有孫堅、曹操、鮑信等人。

  除此之外,便是雖有折損,卻也有大收獲的諸侯了。

  便是袁術。

  在劉茂等人率軍先行撤離後,聯軍囤積的糧草消耗殆盡之前,袁術便率軍從雒陽離開。

  因為有劉茂等人的先行撤軍,剛開始眾多諸侯對袁術的離開並沒多想,但是後來各軍都突然爆出傳聞,說袁術從雒陽皇宮內尋得了傳國玉璽,想要偷偷占據玉璽待價而沽,這才會心急火燎的不辭而別。

  雖然這消息來的突然,又沒有什麽根據,但是眾多諸侯派遣細作前往南陽仔細打探,最終還真的給他們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

  因此,對於袁術得了傳國玉璽的說法,大家也都上了心思。

  隻是大家才結束會盟不久,袁術麾下兵馬雖有損失,卻有南陽的富庶,回到南陽之後立即就開始了新一輪的招兵買馬,已經恢複了元氣,這叫他們動了心思也暫時不能如何。

  此後,董卓裹著天子車駕順利進入長安,立馬就對關外諸侯便發詔令,以天子名義撤出其中大多數人的職位,叫他們自行前來長安領罪,卻被眾多諸侯們付之一炬,徒增笑談了。

  至此時,關外聯軍攜大勢在東,而董卓挾持天子避讓,成功遷都長安,終於算是落下帷幕。

  天子此後便空有虛名,發布的詔令再也無法出皇城。

  天下諸侯都認為大漢將亡,紛紛暗地裏加快厲兵秣馬,以待時機。

  ......

  長安。

  “文優,如今我們來到長安,關外諸侯也已散去,我們接下來該當如何?”

  董卓穩坐高位,看著下麵坐著的李儒問道。

  李儒將手中的酒樽放下,誠惶誠恐的作答道:“相國,文優以為,三輔之地坐擁關中沃土,又有東麵函穀、西麵陳倉、北麵長城、南麵群山阻隔,隻要各派少量精兵據守,再屯大軍居中,便可高枕無憂,反倒是相國身居高位,今後更要注重自身安全。”

  董卓撚了撚亂糟糟的胡須,煩躁的將桌案上的酒樽端起來,一飲而盡。

  又想了片刻,董卓的眼睛瞪著李儒,問道:“你這隻是固守之策,雖然可保長安無虞,但是某可不希望什麽時候那些關外豎子在關外跳騰,一直來找我麻煩。文優可有什麽高策,讓那些關外土狗們狗咬狗?”

  李儒明顯愣了一下。

  相國什麽時候有這份見解的能力了?

  稍作思量,李儒這才小心地分析起來:“相國此法甚好,文優據此思索,覺得以此法為根據,或可將關外諸侯各自分化,讓他們各自攻訐,則相國再不必心憂。”

  這次,倒是相國自己提了一個好法子。

  聽到李儒這樣說,董卓的麵上才有了笑容,滿意地衝李儒點點頭,道:“很好,詳細便不需與我說了,我隻看結果。”

  “李儒領命!”

  李儒對此也不意外,拱起手就領了命。

  一旁的董璜一直沒說話,見董卓將這份任務交給了李儒,這才出聲向董卓請命道:“叔父,侄兒願向叔父討要一支兵馬,親自向南征討益州,以報虎牢關陣斬華雄,雒陽城東殺我西涼數千健兒之仇!”

  我可算看明白了,身為女婿的李儒能夠得到叔父如此的重用,就是他回回都要出風頭,哪怕事後並沒有什麽成果,也要先把自己的態度表明,這樣最起碼也能在叔父的麵前留下一個好印象!

  董璜向董卓請示了幾句,又自以為然的想到。

  眾人聞言,齊齊向著董璜望了過去。

  就連坐席中的徐榮聽到董璜如此說,也是心裏一凝,對董璜突然有些刮目相看。

  董卓膝下無子,幾個女兒也先後嫁了人,身邊主要就是牛輔和李儒這兩個女婿在撐場麵,後來又來了個呂布成了義子,不過眾人對呂布隻是當成添頭,並沒什麽人重視。

  現在當著董卓麾下一眾文武的麵,董璜身為董卓的親侄子,突然做出如此的表現,不由得叫在場眾人的心裏有了些聯想。

  畢竟董卓雖然現今大權在握,但年歲已經五十餘,在這個年代算是命比較長的了,再加上他不僅每日裏暢遊天子後宮,剛到長安又叫麾下親信大肆搜刮民間女子,每日裏徜徉在酒池肉林之中,長久的如此沒有節製,麾下眾將都在擔心他說不定哪天就會突然升天。

  到那時,除了兩個女婿,隻要有人肯在後麵支撐,他的幾個侄子便都可以成為香餑餑,隨便哪一個都有可能一步登天。

  “你竟有如此膽氣?”董卓看著董璜剛剛有些青須的麵龐,覺得很是滿意。

  這趟將他帶出西涼,看來董璜也成長了不少。

  “額...多謝叔父誇讚,若能得到叔父允許,侄兒必定不叫叔父失望!”

  董璜聽到董卓的回問,立即意識到可能董卓是要鬆口,心裏大喜,立即出言給出肯定的回答。

  董卓單手下壓,叫董璜不要太激動,又轉而看了看李儒,問道:“文優以為,在挑動關外諸侯之間關係的同時,與董璜一支偏軍,叫他南下牽製益州,能否成功?”

  李儒瞟了一眼董璜,見他眼神不善的盯著自己,也不懼怕,當即之言道:“回相國,文優以為董璜之提議極佳,隻是出兵的時機需要略作調整。”

  李儒說完,又衝著董璜微微一點頭。

  算你識相!董璜暗自腹誹了一句,眼神中的怒氣這才抹去。

  “那文優覺得,董璜何時出兵為妙?”董卓又問。

  李儒斟酌了一下言辭,這才回答:“如今關外聯軍方才散去,對我們三輔兵力所向必然無比關注,所以現在出兵,隻會引得他們大為警惕,挑撥之策也就無法見效。”

  “如此一來,想要出兵南下,最快也要等半年時間。”

  “並且這半年裏麵,還要在三輔內部多做布置,讓關外諸侯們以為我們無心他顧才好。”

  “屆時董璜兄弟再率奇兵突然南下,必定馬到成功。”

  聽完李儒的分析,董卓深以為然的點點頭,看向董璜道:“很好,董璜,文優的分析,你可明白?”

  “侄兒明白!”董璜趕緊答了一聲。

  “很好,那我將張濟所部劃撥與你,另外為你補齊一萬兵馬,就屯駐在長安城外,你趁這半年時間好生操練,等時機一到,我自然會傳命叫你出兵。”

  董璜大喜。

  董卓這還是第一次給他劃撥兵馬,並且說出叫他單獨領軍出戰的話頭,叫他極為振奮。

  “侄兒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