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節 聖人(1)
作者:要離刺荊軻      更新:2020-03-20 22:05      字數:2289
  我要做門閥最新章節

  臨淄,大漢帝國東南最璀璨的明珠。

  從前是,現在也是!

  哪怕經曆了十餘年前的那場浩劫,但臨淄的繁榮與富庶,卻絲毫未改。

  甚至猶有過之!

  特別是三年前,青州治河工程,總體結束後,臨淄的地位就再次提升了。

  現在,臨淄城的戰略地位,已是相當於雒陽、長安、江都這樣的通衢之地。

  如今,整個青州的水路,都已經基本被貫通為一個水路網絡。

  曾經泛濫的黃河,這些年來更是風平浪靜。

  就連渾濁的河水,現在也清澈了起來。

  “黃河水清,聖人出焉!”戴著進賢冠的士人,矗立於船頭,望向視線中已經出現了輪廓的臨淄城,忍不住問道:“今天下果有聖人當政乎?”

  “什麽聖人?”一個青衣文士,嗬嗬笑著:“汝沒看《青徐月報》嗎?上麵講了,百年前,黃河依然叫大河,當是時,河水猶清……隻是後來,大河上遊植被為匈奴、羌氐等胡人所破壞,讓原本的青山裸露出來,泥沙隨著雨水,被衝入大河源頭……於是,大河變成黃河,更演變成後來水患不斷的洶湧之河……”

  “如今,王師克定河湟,全有河西,經營河套,廣植樹,多造林,上遊水土日固,泥沙含量大減,故此黃河水清,乃是順其自然!”

  青衣文士的話一說完,整條船都安靜了下來。

  他下意識的回頭,就發現,數不清的水手、船工的眼睛都在看著他。

  青衣文士見此,亡魂大冒,冷汗淋漓。

  他終於想了起來,自己早已經進入了青州境內,如今更是深入到了臨淄城外。

  這裏是什麽地方?

  當朝丞相、太尉、大將軍最死忠最鐵杆的根據地啊!

  想當年,延和之變,那位囚天子,殺大臣,威福自用,大權獨攬。

  於是,這青徐吳楚的忠臣義士,便舉起義旗,誓與亂臣賊子不共戴天。

  奈何,賊臣凶頑,氣焰滔天,數不清的正人君子、忠臣義士,血灑山河。

  孔子之苗裔,孟子之血脈,統統為那賊臣所覆。

  一個個在這青徐吳楚,傳續百年、數百年的君子之家,支離破碎。

  而那賊臣,卻猶不滿足。

  竟指使其爪牙續相如等鷹犬,在這青徐齊楚之間,鼓噪愚民愚婦,攻滅君子,強奪士大夫儒臣之土地。

  然後,將這些土地,作為所謂的軍田、官田,低價租賃給那些泥腿子,借此收買人心。

  從那以後,這青徐齊楚,尤其是青州郡國,就再非君子之鄉,良善之地。

  而是魔窟凶地!

  那些泥腿子,在那賊臣的支持與庇護下,建立‘軍屯’,組織‘鄉社’,實行地方自治。

  特別是鄉亭一級的地方吏員、三老,如今竟是需要泥腿子們投票,且隻有得票過半才能出任。

  更恐怖的是,當地的孝廉、方正、力田配額,也都是如此操作。

  於是,這青徐之地,已經足足有十餘年,當地的孝廉、方正、力田,皆是那賊臣黨羽當選。

  曾有名門之後,翩翩君子,被一個當地的農民之子,奪走孝廉名額。

  而原因僅僅是那個泥腿子,在那賊臣的鷹揚軍服役過,還立過軍功,受到那賊臣的親自接見過。

  於是,其後來因傷退伍回鄉時,馬上就得到了當地人的支持。

  想到這裏,青衣文士連忙退後幾步,與同伴站到一起,勉強的笑了兩聲,再不敢說話了。

  他清楚,自己倘若再說幾句那賊臣的不是,哪怕隻是含沙射影,恐怕今天這河裏的魚兒,說不定就能飽餐一頓了。

  隻是……

  他不說,別人卻不肯放過他。

  “這位兄台所言,或許是事實……”不知道什麽時候,一個穿著褚衣的男人,出現在了甲板上,其他水手和船工看到此人,紛紛行禮作揖,看上去此人頗有名聲,他走到文士麵前,打量了他一下,拱手道:“但如今當朝丞相,功比周公,德邁太公,卻是天下公認的!”

  青衣文士尷尬的笑了笑,卻不敢答話。

  因為他看到了這褚衣男子腰間係著長劍,手上戴著手套,背後還背著一個算盤。

  都不用猜,此人必是臨淄的‘明算學院’中的人物。

  這明算學院,乃是青州有數的學閥!

  其山長乃是公羊學派正傳的第四代弟子中的魁首——眭弘。

  此君曾在長安那賊臣莫府之中數年,深信那賊臣所倡的‘非明算不能治世’之說,於是回鄉創建了‘明算學院’,得到了朝鮮王劉胥、燕王劉旦等背祖忘宗之人的資助,短短數年,便崛起為青州有數的大學院,網絡教授、助教及講師兩百餘人,常年在讀學生四千餘人,更擁有每年升太學名額一百個!

  在這青州之地,大名鼎鼎!

  哪怕是天下州郡中,也是名聲不小。

  特別是山長眭弘,出了名的頑固不化,性格剛直。

  “兄台似乎不信?”褚衣男子笑了:“那就且看這剛剛由天子明詔下發天下州郡的詔書吧……”

  “丞相錯非聖人,安得如此?”

  於是,一張印刷過的宣紙,被遞到了青衣文士與他同伴眼前。

  這種紙乃是少府特製,專門用來刊印抄行天下州郡鄉亭,供百姓士人閱讀的紙張。

  因為采用了一種特殊的工藝,所以,除了少府外,無人能仿製。

  故此,得到了認可,成為天下公信力最強的紙張之一。

  兩人湊過頭來,於是,就看到了紙上的標題:策《天子之法》詔。

  再將內容一看,頓時,兩人都拚命的咽起口水來。

  因為按照這上麵所言,朝廷已經決定,要製定一部有關天子、宗室和皇權的律法。

  乃是欲以此,定萬世之基業,立百代之製度。

  簡而意之,就是要給皇權,套一個枷鎖,拴一條鏈子。

  叫皇權有法可依,也必須依法行事!

  否則——天下共擊之!

  而現在,傻子都知道,那位丞相一定會革鼎,一定會建立新朝。

  換而言之,丞相這是在自己給自己套枷鎖,拴鏈子啊!

  這都不是聖人,誰是聖人?!

  哪怕青衣文士再怎麽有怨氣,再怎麽不滿,在看完這詔書內容後,也不得不承認,那位賊臣……不……大漢丞相,真的是做了聖人該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