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八十四節 求援(1)
作者:要離刺荊軻      更新:2020-03-20 22:04      字數:2259
  嵩街,曾是長安城最繁華熱鬧之地。但如今,卻已經漸漸冷清了起來,街道上隻有稀疏可見的人群。

  大部分行人,都隻是路過此地。

  很少有人會在這裏停留,因為嵩街上有蠻夷邸,而蠻夷邸在過去是外國夷狄使臣的安置之地,也是因蠻夷邸,曾經的嵩街才會那般繁華。

  但成也蠻夷邸,敗也蠻夷邸。

  如今,大漢君臨四海,丞相秉政,萬國來朝!

  王師馬蹄之下,詩書之道,禮樂之序,隨之而來。

  於是,從蔥嶺到扶南,無數萬裏的山河社稷,皆為漢臣妾!

  整個已知世界,哪怕龜縮漠北的匈奴單於們,也認清現實,不敢再與漢家對抗,甚至有單於已經低頭臣服。

  於是,蠻夷邸,從曾經的商貿中心,聯係世界的橋頭堡,迅速變成了一個長安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因為能住進此地的外國人,肯定是沒有向漢天子臣服、納貢,並進入大漢宗藩係統的夷狄使團。

  這意味著什麽呢?

  意味著,他們可能是敵人,至少也是潛在的敵人。

  倘若與他們搭上關係,被官府知曉,那麽京兆尹就可能會將此記錄在案——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

  倘若身份薄上,有一句‘曾與蠻夷往來’。

  子孫的進學、入仕,都會受到不必要的牽連和麻煩——太學、武苑考試和官員入仕考核,都要求呈進三代家狀,必得無有謀逆、大罪、大惡,方許參加。

  而‘曾與蠻夷往來’,雖然不在禁止之內。

  卻也要必須調查仔細,確認無誤。

  問題就在這裏了——一般人如何和官府解釋清楚自己某年某月在蠻夷邸與某個外國夷狄說了什麽話?

  若是時間拖的久一點,記憶模糊,證人證據都缺失。

  那就是彌天之禍!

  三代子孫都會被牽連,甚至被打上‘不可靠’的標簽。

  除非有軍功的貴族擔保,不然,進學和入仕,乃至於經商、創業都會被牽連、影響。

  於是,蠻夷邸的冷清可以想象,連帶著嵩街的居民也紛紛出逃——可沒有人想因自己的無意,而牽連、影響子孫前途——沒必要!

  由之,這蠻夷邸和嵩街就成為了一個孤島。

  除了軍隊和負責此地的大鴻臚官員外,幾乎沒有外人來訪。

  更要命的是,因為漢室實在太強大了。

  蠻夷邸中的住客,越來越少。

  到得如今,此地的住客,也就那麽三五人了。

  月氏王闕之那,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這位月氏王,已經四十多歲了,胡子和頭發都有些發白,但人卻富態和悠閑了許多。

  他甚至已經習慣了在這蠻夷邸的生活。

  每天早上起床,先看一會書,然後和妻子王氏一起乘車去往皇宮,朝拜小天子與太後,接著在衛兵護送回來,接著看書,直到晚上,孩子們從蒙學回來,便詢問他們今日的功課進度。

  他的生活與這長安城中的許多老貴族一樣。

  就連生活習慣和作風,也越來越像那些舊時代的老臣子了。

  譬如,常常懷念過去,常常思念先帝。

  倘若不發生意外的話,闕之那知道,自己這輩子恐怕就要這麽結束。

  百年之後,他的子孫們恐怕連自己來自那裏也忘記了。

  偉大的月氏王的血脈,將從曆史長河之中消失。

  就和他在書上看到的那些偉大的家族與傳奇的神聖一樣。

  周公、召公,俱落凡塵,伊尹、傅說之後,縹緲無蹤,春秋戰國,諸子百家之先賢,也隻剩下了文字與思想傳世。

  孔孟也好,商、韓也罷,都是如此。

  “這樣也好!”闕之那想著,但內心卻依舊難免感慨。

  想當年,他來到這東方的漢朝求援,漢朝君臣也滿口答應下來,要興滅國、繼絕世,為月氏重立綱常。

  然而,誰料一場驚天巨變,讓一切都耽擱了下來。

  等到塵埃落地,那位丞相登臨天下,執掌權柄。

  遠方的月氏,也發生了劇變。

  匈奴西遷,先滅康居,後奪溈水,隨後攻入藍市城,月氏五翕候三死兩逃,再無音訊。

  既然月氏都沒了,他這個月氏王也就沒有了價值。

  便被隨便封了個歸義候的爵位,然後養在了這蠻夷邸。

  好在,漢人對他確實不賴。

  不僅僅待遇很好,還為他請了老師,娶了妻子。

  所以,闋之那也很感恩,便在五年前,請求天子賜名,於是被賜姓夏,那位丞相又給他取了個‘義’字為名。

  由之,曾經的月氏王死去了,大漢歸義候夏義活了過來。

  夏義很滿足現在的所有。

  他甚至很積極的參與了這蠻夷邸內的事情,譬如義務的幫漢朝的大鴻臚當翻譯。

  主要是充做那些異域遠方之國的使者的翻譯。

  作為曾經的月氏王,夏義精通多門語言。

  身毒語、月氏語、安息語、希臘語,他都熟悉。

  此外,身毒、希臘與安息的文字,他也都懂。

  隻是,他能發揮才能的時候很少,一年裏也就那麽幾次。

  好在,丞相對他很好,在得知了他的事情後,就派人送來了聘書,聘他擔任太學與武苑的‘夷狄風俗教授’與‘夷語通譯’,為漢室培養精通遠方異域語言和風俗的人才。

  也因此,夏義在蠻夷邸中很受敬重。

  上下官吏都尊稱他一聲‘夏博士’。

  “博士……夏博士……”一個大鴻臚的官員,拿著一張羊皮紙,在門外敲門後,來到還在發呆的夏義麵前:“有遠方異域之使抵達大宛,這是使者送來的國書……還請博士為吾等翻譯一下……”

  夏義回過神來,接過那張羊皮紙,放在手上,看了一遍,然後道:“這是西方的‘阿薩息斯王朝’的楔形文字……”

  “這阿薩息斯,也既我國所說的安息……”夏義解釋道:“這國書上說,安息遇到了匈奴入侵,其君王難以抵擋,已經割地稱臣,安息王不甘如此,便遣其兄名‘奧德羅斯’者來朝我國,欲求天子援手……”

  “哦……”來人聽完,點了點頭,對夏義拜道:“博士,下官也不是很懂這些,不如請博士隨下官同去拜見丞相,解釋此書……”

  夏義想了想,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