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三十一節 人心(1)
作者:要離刺荊軻      更新:2020-03-20 22:04      字數:3624
  長信宮,衛皇後披著一件居延進貢來的狐裘大衣,站到了宮闕的城頭上。

  作為長信宮的主人,衛皇後在王太後駕崩後,就已經完完全全的掌握了這個宮闕的上上下下。

  不止是宮女、宦官、官吏。

  更包括軍隊!

  其中,統帥八百人的長信宮衛尉是直接受命於她,並由她來任命的。

  所以,曆任長信宮衛尉,一定是她千挑萬選的親信。

  畢竟,這宮中太多人太多事。

  不多留幾個心眼,她早被人害死了。

  “皇帝......”衛皇後凝視著夜色:“終究還是皇帝啊......”

  她輕輕鬆開衣襟,轉身看向一直陪在身邊的淳於養:“東西,都準備好了嗎?”

  “回稟皇後,都準備妥當了!”淳於養跪下來拜道。

  “善!”衛皇後點點頭:“這樣本宮就放心了!”

  “皇帝也好,太子也好,本宮都不會麻煩他們了......”

  有生以來,衛皇後已見過太多太多人世間的黑暗與肮髒,爾虞我詐,在她這裏甚至是家常便飯。

  但,今夜的事情,卻是她這一輩子所見的事情加起來也比不了的。

  當爹的,為了逼兒子造反。

  居然連臉都不要了,親自出手,將其逼入到不得不反的地步。

  而兒子更奇葩!

  半分親情也不見,半點顏麵都不留。

  居然連其親生骨肉,也在其算計裏。

  現在更是明目張膽的舉兵造反,屠戮大臣!

  史書之上,青史之中,何曾有這麽荒誕的事情?

  而她,一下子全部遇到了。

  而且,兩個主人公,都是她的至親。

  一個是丈夫,一個是兒子!

  “本宮,到底造了什麽孽!”衛皇後的身形,變得無比憔悴。

  比這些事情更讓她寒心的,莫過於,無論是丈夫,還是兒子,動手之後,都沒有派半個人來向她解釋,給她半句說法。

  衛皇後何等聰明?

  自然懂那是什麽意思?

  在皇帝和太子眼裏,她這個妻子、母親,已經成為了多餘的存在。

  他們無聲的行為,暗含的意思是——您趕緊死啊!

  皇帝不會留著她,以避免未來太子被翻案。

  太子也不願再在自己頭頂上多一個太後來指手畫腳。

  作為妻子,作為母親,衛皇後別無選擇。

  敬酒不吃吃罰酒的意思,她還是懂的。

  於是,這位大漢皇後拖著長長的裙子,緩緩走下城樓,輕輕鬆開了她手裏的一塊玉佩,任由其從高高的宮闕,摔到地上,摔成碎片。

  ..............................

  火把,照亮了武庫前的道路。

  張越站在一輛武剛車改裝的戰車上,遠遠眺望前方,那武庫的營壘。

  此刻,這個帝國的武器儲備庫,已是被武裝成了一個刺客。

  至少有數十輛弩車,被人從庫房裏搬了出來。

  上千名士兵、武士、遊俠,緊張的簇擁在一起,妄圖憑借武庫的防禦來拖延時間。

  可惜,這是做夢!

  張越握著手裏的陌刀,跳下戰車,沉重的鎧甲,落在地上,發出沉悶的響聲。

  拖著陌刀,他一步步走向武庫,就像一個沉默的劊子手。

  “吾乃鷹楊將軍張子重!”當他走到武庫前三十步左右時,忽然摘下頭上的鋼胄,對著武庫的守軍大聲喊話:“奉天子詔,持節都督長安內外軍事,總領上下大權,爾等,持械頑抗,可是欲要造反?”

  身後,數千名北軍士兵,齊聲呐喊:“爾等持械頑抗,可是欲要造反!”

  人的名,樹的影。

  鷹楊將軍張蚩尤,在長安城的威名,幾可止小兒夜啼。

  更何況,張越身後,天子節旄已經豎起。

  續相如手持著虎符,站在數不清的火把下,向著武庫守軍展示著他們乃是得到授權的合法軍事行動。

  於是,武庫守軍立刻慌亂起來。

  劉氏漢家,立國百年,恩威已入人心。

  休說是張越親臨了,便是隨便換一個人,拿著虎符至此,都能引起武庫上下的慌張與混亂。

  更何況,還是張越這個在長安城傳說中堪比魔神一樣的大將親臨?

  張越看到這個情況,立刻大聲喝道:“今,吾奉詔平亂,隻誅首惡,不問脅從!爾等若能及時幡然醒悟,本將既往不咎!”

  身後的北軍士兵再次齊聲呐喊:“將軍有令:若棄械投降,既往不咎!”

  與此同時,張越拖著陌刀,繼續向前。

  身後,數千名北軍士兵,舉著堅盾,列著隊形,緩步跟隨。

  一步,兩步、三步......

  終於,當張越走到武庫之前大約二十步左右的時候。

  武庫大門被人打開了,營壘上,數不清的士兵,丟下了他們的武器,跪了下來。

  而那些臨時糾集起來的遊俠、私兵們,則被人砍翻在地。

  少許,一個穿著軍官服的漢軍司馬,帶著數十名士兵出降:“末將武庫左監馮旭,恭迎鷹楊將軍!”

  張越笑了一聲,舉起陌刀,對著身後的士兵下令:“入營,發令,命長水校尉、射聲校尉隊率以上軍官,即刻來武庫議事!”

  奪下武庫,隻是一個開始。

  團結人心,定下戰略基調,凝聚上下共識,就是接下來要做的重點。

  其重要性,在張越心裏,已超過了一切。

  包括太子據、霍光以及建章宮的天子、太孫。

  因為,張越知道若不能立刻做好這些事情,接下來他就極有可能被人翻盤!

  正治鬥爭,綱領第一!

  綱領不清,自招其敗!

  而在現在,對張越和他的集團來說,首要的目的,自然是立刻確定,此次事件中他們的立場、目標、決心!

  並搞清楚,部下對這些事情的態度與決心!

  而到了這一步,事態和局勢,也促使張越與他的部將們,必須迅速立刻確定這些事情!

  ..........................................

  張越的命令,很快就得到了執行。

  不過半個時辰,從另外兩個城門入城的長水校尉陳安、射聲校尉許廣國就各自帶著數十名軍官,匆忙趕到武庫。

  而在這裏,宋襄帶著的北軍軍官們,也已經初步將武庫控製下來,完成了俘虜的收押、防禦的建立。

  並在武庫東南庫房,騰出了一間寬敞的庫房,作為這次會議的會場。

  所有人在來到武庫後,立刻就被帶到此處。

  “軍情緊急,本將便不與諸公絮叨了......”張越在看到人都來齊了以後,徑直帶著續相如,走到這庫房中間,對著所有人拱手道:“今,長安局勢,想必諸公也都該有數了......”

  事已至此,隻要不是傻瓜,大家都看出來了。

  今夜的長安,是一個巨大的陷阱!

  所有人都已經被迫卷入其中,身不由主!

  而且,所有人都已經置身於及其危險的境地,稍不留神,就是身死族滅!

  最好的情況,也不過是和曆史上的淮陰候韓信、條候周亞夫的部將一樣,被永遠流放,子孫都要受今日之事的牽連——除非他們能馬上找到新靠山,並及時的通過出賣鷹楊將軍來改換門庭。

  可,現在的情況,怎麽會有這樣的選擇呢?

  於是,他們現在隻能一條道,跟著鷹楊將軍走到底!

  與長安叛軍,甚至更深層次的敵人,做你死我活的鬥爭!

  在坐的都是軍人,特別是長水校尉、射聲校尉的軍官,他們早就已經把腦袋拴在了褲腰帶上了。

  自然有著覺悟。

  於是,張越話音剛落,便有人道:“將軍!您怎麽想,末將等便怎麽做!”

  這立刻引來無數人附和。

  更有大膽之人說道:“昔者,陳涉有曰: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今亦然也!況,早有讖語曰:漢有六七之厄,法因再受命,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

  “將軍封狼居胥山,登高而建極,授天下以良麥良粟,致畝產七石,新王,舍將軍誰能當之!”

  而此人說完,整個庫房立刻寂靜無聲。

  旋即,便爆發出了無比高亢的附和之聲:“善!代漢者,當塗高!今漢德已衰,將軍負天下之望,有安四海之德,舍將軍,誰能為之?!”

  張越聽著,內心波瀾不驚。

  這是他早就有所預料的事情。

  亦是事物必然發展的結果!

  即使沒有今天的事情,十年、二十年後,隻要他不倒台,同樣會有人在他麵前這樣進言的。

  就像當年韓信一樣。

  隻是,韓信不聽人勸,落得了一個身死族滅,灰飛煙滅的下場!

  張越當然不會重蹈覆轍!

  因為他很清楚,隻要他表露出了對漢室劉氏的忠心和誓死不叛的決心。

  哪怕暫時渡過了今日的危機,然而,一旦局勢緩和,他的部下立刻就會背叛他。

  因為,沒有人會追隨一個必定敗亡的首領。

  更不會有人心甘情願的給一個13賣命!

  就算有人肯,這種人也必定是極少數!

  大多人,普羅大眾的想法是很簡單的——我給你賣命,你給我回報。

  不說超值的回報,起碼也要對等。

  便是皇帝,也不能差餓兵!

  所以,少年時立誌為漢征東將軍的曹阿瞞,最終以丞相進魏王加九錫。

  所以,郭威賬下東西班行首,柴榮賬下的馬直軍使趙匡胤,最終在黃橋黃袍加身。

  這是時代與人心以及事物發展的規律。

  隻是,對張越來說,現在談這個事情,太早了!

  十年後,二十年後才合適。

  劉氏威望未衰,人望未失,而他本人根基太淺,資曆太低。

  暫時,還是需要借漢室這顆大樹來滋養自己的。

  不過,也不能直白的拒絕現在這些愛將心腹們的一片好意!

  得用一個婉轉的方法告訴他們:諸公不要急,麵包會有的,糖果也是會有的,隻是需要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