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二節 各自的選擇(1)
作者:要離刺荊軻      更新:2020-03-20 22:03      字數:3396
  我要做門閥最新章節

  延和二年春三月十八,清晨。

  鹽澤的早晨,氣溫有些低。

  許多士兵,不得不在身上加了一件單衣。

  數十名斥候,踏著晨霧,疾馳而來。

  “將軍!”秦武高聲報告:“確認匈奴部族大纛!是黑雕大纛!”

  司馬玄聞言,立刻讓家臣取來他隨身攜帶的一本圖冊。

  這是尚書台,利用雕版印刷技術的突破而刊印的一本指導性的圖冊。

  據說,乃是張侍中先尚書令張安世建議的。

  其上,繪製了所有已知的主要匈奴部族、屬國與附庸的大纛與已知數據、戰法、前線軍人對其的描述、記錄。

  翻開這部用白紙印刷出來的圖冊,司馬玄直接翻到名為‘大纛錄’的頁麵。

  數十副匈奴精銳萬騎以及匈奴主要部族的大纛圖畫,就袒露眼前。

  很輕易的,司馬玄就找到了一麵繪製著黑雕的大纛。

  “呼揭部!”司馬玄迅速確認了敵人。

  然後就按圖索驥,找到了附錄裏的有關此部的數據。

  “好家夥,居然還是單於的主力之一!”司馬玄看著圖冊上的文字,麵色漸漸嚴肅,對著左右道:“雖然不是單於庭直屬的萬騎,但也是與海西候多次交手的精銳了!”

  “天山會戰、餘吾水會戰與浚稽山戰役,他們都有參與!”

  “此部猶善近戰肉搏……”

  “通知各部,若無不要,不要給敵騎近身的機會!”放下手中的圖冊,司馬玄迅速吩咐下去。

  諸將聽著,都是若有所思。

  “將軍,我們現在怎麽辦?”一位司馬問道。

  “等等看……”司馬玄輕聲道:“現在,戰場情況不明,我軍孤懸於此,不可輕敵冒進,更不可隨意出擊……”

  “守住此地,靜待時機,就是勝利!”

  作為久經沙場的老將,司馬玄的戰場經驗很豐富。

  他深知,以目前的情況,不變就是最好的應對。

  隻要他的部隊,能夠守住鹽澤。

  那麽,就相當於在這支二十七年來首次入寇的匈奴騎兵腹背,釘上了一根可能要他們命的釘子。

  “可是……”有將官疑惑著:“將軍,我軍的飲水與幹糧,可能支撐不了多久了!”

  “幹糧還可以再支撐五天,但水的話,恐怕連三天的量都不夠了!”

  兩千輕騎,一路急行軍。

  為了追求速度,他們拋棄了所有不必要的負擔。

  每一個士兵,隻帶了除武器外的兩袋幹糧與三個葫蘆的水。

  本來,這也沒有什麽問題。

  按照預定計劃,今夜他們就會從此出發,一路潛行到澤外圍,以確保可以在拂曉時分發起攻擊。

  但現在……

  戰場因為一支匈奴騎兵的亂入,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奇襲計劃,已經變成了幻影。

  漢軍的敵人,也從叛亂的烏恒人,變成了入寇的匈奴人。

  作戰目標徹底改變,戰鬥性質也從此不同。

  更重要的是到現在為止,他們依然不知道,這次入寇的匈奴騎兵,到底有多少?

  那名為呼揭的騎兵,究竟是前鋒還是主力?

  匈奴人,是否已經決定在幕南發動一場大規模的主動戰爭,以重奪幕南?

  這些都不清楚。

  換而言之,固守此地,是一個冒險,一次豪賭。

  一旦匈奴真的大規模入寇。

  那麽,固守就會變成死守。

  很可能會因此全軍覆沒!

  更不提,沒有水的話,騎兵根本撐不了多久!

  人能忍耐一兩天,馬卻連半天都忍不了。

  缺乏水的補給,馬匹甚至可能連路都走不了。

  司馬玄自然明白,但他不同於護烏恒都尉的軍官。

  他是長安貴族,世代將門出生。

  所以,他的信息和情報渠道,比在幕南的軍官們多了不知道多少。

  故而,他隻是輕笑一聲,就道:“諸君不必太過擔心,入寇的匈奴軍隊,依我猜測,至多不過一萬!”

  這已經是他給匈奴人非常大的空間了。

  因為,司馬玄知道,如今匈奴主力正頓兵天山,居延方麵在去年就已經報告了整整二十一麵匈奴大纛。

  其中,包括了其單於庭直屬的四支萬騎,四大氏族的精銳,以及其主要部族的大纛。

  總兵力,已經逼近二十萬。

  算得上是舉國之兵,傾巢而動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匈奴人是不可能再調動一萬以上的機動騎兵,在幕南方向開戰的。

  倒不是他們做不到,而是隻要他們敢這樣做。

  一旦被漢軍發覺,那麽……

  浚稽山和輪台方向的漢軍,就必然會運動起來。

  而這兩個方向,任意一點,被漢軍突破,等待匈奴人的,都隻有亡國的命運。

  輪台被突破,漢軍就可以打通居延、敦煌、輪台之間的聯係,徹底連為一體,白龍堆將被突破,漢將獲得一個進軍西域的前進基地。

  至於浚稽山……

  漢軍若可以控製此地,那麽,不止居延會從前線變成後方。

  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掐斷匈奴騎兵對西域的支援道路。

  並獲得絕對的戰略主動權。

  而沒有了浚稽山的遮蔽,匈奴的漠北老巢,就等於對漢軍騎兵敞開了門戶。

  所以,匈奴人是絕對不敢在現在的情況下,大規模抽調部隊來幕南的。

  最多一萬機動騎兵,就已經是極限!

  “我軍隻需在此保持存在,入寇的匈奴人,就不可能不付出任何代價,就離開幕南!”司馬玄非常自信的說道:“至於水與幹糧,諸君不需要擔心……”

  “本將相信,現在,長水校尉,甚至張侍中應該已經知道了情報,說不定已經和入寇的敵人遭遇了!”

  “援軍馬上就能到來!”

  ………………

  率領著烏恒義從騎兵們,張越緊趕慢趕,在十八日的中午,終於抵近了澤正東,控扼著進出當地關鍵的青澤。

  其實,就是後世的查幹諾爾湖。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

  從地質上看,這一地區,應該是一片沙地。

  幾乎沒有什麽土壤,到處都是沙丘。

  植被稀稀疏疏,看上去非常荒蕪。

  所以牧民也很少見。

  但……

  這一地區,有著許多湖泊、河流的存在。

  水,帶來了生命。

  大大小小的水窪、湖泊、河流之中,生長成千上萬的紅柳。

  紅柳的枝幹,和盧葦一樣,盤踞在水中,形成密密麻麻的紅柳樹林。

  於是,這裏成為幕南最重要的候鳥棲息地。

  至少有數十萬隻飛鳥,選擇在此繁育後代。

  大軍從這沙地中走過,無數飛鳥惶恐的飛起。

  隨行的烏恒貴族們,對這些湖泊、水窪中的紅柳非常敬畏。

  張越親眼看到,獨孤敬和郝連破奴,都約束部下,禁止那些不懂事的騎兵去掏鳥窩。

  這讓他倒是很好奇,於是隨便問了幾句。

  這才知道,這一地區,無論是在過去的匈奴人手中的時候,還是如今的烏恒人治下。

  都是一個神聖的領域。

  青澤湖,在匈奴語裏的意思就是青白色的聖湖。

  傳說,曾有神明,誕生在這湖中的紅柳樹下,匈奴人認為這位神明就是他們信奉的‘撐犁’【天神】。

  而且這個傳說,能追溯到無比古老的時代。

  甚至,早在東胡人統治草原之前就有了類似的相關傳說。

  張越聽聽,嗬嗬一笑:“這就有些意思了……”

  他打算在這個事情上做點文章。

  學習一下後世佛教的先進經驗後世的佛教寺廟裏,除了佛教本來的神佛外,還供奉了無數各地地方神明。

  大和尚們,最初隻是簡單的解釋了一下。

  這些人啊,都是某某菩薩、佛陀的身外化身。

  卻沒有想到,效果好的不得了。

  很顯然,這個湖泊的傳說,也是可以拿來做做文章的。

  但問題是哪位諸夏神明,可以坐鎮於此呢?

  太一肯定不行!

  五帝八主,大約也不能夠。

  隻好從三山五嶽的神明裏去找了。

  不過,總有一位是可以契合此地傳說的。

  到時候,再在這裏給建一座廟,派人守護、四時祭祀。

  簡直是完美!

  不得不說的是,這一路上,張越一直就在不遺餘力的向著隨行貴族和騎兵們灌輸著‘烏恒本是軒轅黃帝之臣,為黃帝守護祭天之所的忠臣’。

  隨便描述了一下所謂的‘祭天地’,將後世發現的紅山文化遺址的一些大概地理地貌說了一遍。

  很多人烏恒人就深信不疑。

  其他人就算不是很信,也都裝作‘相信’了。

  畢竟,當今世界,大漢帝國是第一強國,更是最富裕發達的帝國。

  就類似後世米帝。

  而張越的做法,大體類似米帝總統宣布墨西哥公民可以合法獲得米帝身份。

  傻子才會質疑!

  所以,幾天下來,這隨行的三千多義從騎兵與貴族們,就都對自己乃是‘軒轅氏之後’,‘奉黃帝之命,鎮守東方祭天場之忠臣’有了深刻認知。

  於是,紛紛以‘中國遺民’自居,自覺的更換了服飾,開始蓄發。

  正想著這些事情,派出去作為斥候與向導的郭戎就帶著人回來了。

  不過……

  很以前不同,郭戎等人身上有了傷痕和血跡。

  而且,他們還帶回了數個被捆綁起來的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