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節 烽火逐塞(2)
作者:要離刺荊軻      更新:2020-03-20 22:02      字數:2256
  我要做門閥最新章節

  張越看著眾人,微微笑著道:“諸君不必擔心……”

  “前時公考之時,本官就已經有所準備了……”

  “現在新豐有司,別的可能還缺,但獨獨不缺,能訓練人民的官吏!”

  上次新豐公考,最後錄取了兩百三十七名官吏,分散在工商署、縣尉、縣衙以及地方鄉亭之中。

  這些人已經經過了張越的調、教,知道了一些近現代的軍隊操典常識。

  而張越最近這兩個月也沒有閑著。

  一方麵,他日常閱讀霍去病的書稿,在長安之時,更隔三差五去找趙破奴聊天,借閱了這位老將的許多書稿。

  對於當代漢軍的訓練、操演、編製也已經了然於胸。

  另一方麵,蘭台的大量藏書與報告,也為他提供了大量軍事知識。

  雖然,到現在為止,他還沒有上過戰場,更不懂為將之道,指揮的藝術。

  但是……

  軍事理論知識,卻已經無比紮實了!

  在紮實的軍事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結合後世近現代軍隊的操典,張越甚至開始私底下悄悄撰寫漢家的《步兵操典》,打算將自己看過的霍去病、趙破奴乃至於蘭台藏著的許多名將、老將的練兵心得總結起來,進行改良、規範。

  使之成為一部標準的指導性的練兵之書。

  這次冬訓,正好拿來實踐一下。

  也好發現問題,改正問題。

  “可是……”陳萬年起身,微微皺眉,拱手問道:“侍中,若要組織如此規模的軍事演練,下官擔憂,恐怕百姓不會很樂意……”

  這也正常,新豐承平日久,除了那些醉心軍事,靠著軍功立家的家族外。

  其他人對於軍事的熱心程度不高。

  雖然,在社會上尚武成風,百姓也普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掌握一些軍事技能。

  但,假如肚子都吃不飽,誰還有心思去練習武藝?

  再一個,新豐的百姓,因為長期貧困,營養不良的比例很高。

  貿然讓他們投入一場可能消耗巨大的軍事訓練之中,百姓恐怕會有意見。

  張越聽著,卻是微微一笑:“告訴百姓,就說此番冬訓之後,將要立刻興修水利,官府將優先選用那些在冬訓之中表現出色的勇士!”

  對於人民,張越知道,無論是哪個時代的人民。

  誘之以利,就是解決一切問題的良方!

  若現在,他能拿出手的最大的胡蘿卜,當然非‘修水利’不可了!

  要知道,這興修水利可是有工錢的,而且官府還包兩餐,發給衣物和其他勞動工具。

  故而,每次官府組織大修水利,人民從來都是無比踴躍的!

  這種既能省下糧食給家人吃,還能賺到五銖錢的事情,誰不喜歡?

  隻是,長期以來,國家的水利工程的用人問題,一直被地主豪強們所把持和壟斷。

  這些家夥蓄奴的動力來源之一,就是可以靠將奴工送去水利工地或者邊塞修路、修長城!

  而且一次賺兩份工錢一份是國家給的,一份是征調民夫給的責庸錢。

  簡直賺的不要太爽!

  這次新豐傳出了要大修水利的風聲,不止新豐境內,幾乎整個關中的地主豪強都已經盯上了。

  隻是,張越早已經打定主意,會將這個事情,留給廣大的新豐農民。

  讓自耕農和中小地主們來賺這個錢。

  借此給中產階級補血回魔,好讓他們能發展壯大。

  一聽張越這話,其他人都是竊竊私語起來。

  不過,新豐目前的情況,非常好。

  幾乎百分之九十的官員,都是新提拔和新挑選的。

  與本地地頭蛇們沒有什麽牽扯,故而,大家也都隻是議論議論而已。

  並沒有人反對。

  “正要和侍中談水利的事情……”陳萬年也隻是頓了頓,就拱手拜道:“侍中此去長安將近半月,下官等在新豐與諸鄉亭三老、士紳商議興修水利之事……”

  “隻是……下官等愚鈍,遇到了許多問題,還請侍中提點……”

  “說說看……”張越起身問道。

  “主要是,下官等不知道,這些渠道,該如何修建……”說這個話時,陳萬年羞愧的低下頭。

  在場的很多官吏也都是一臉尷尬。

  本來,張越離開新豐後的最初幾日,大家還是很開心的。

  因為,他們發現,似乎自己的能力也很強啊。

  縣中事務,都被打理的井井有條。

  以至於陳萬年有時候在心裏麵想著:“或許,吾也可以獨當一麵了……”

  貢禹王吉等人更是飄飄然,覺得自己已經學的差不多了,將來完全出任地方郡縣長官,造福一方。

  直到,當大家夥開始準備籌備水利建設的準備工作時,忽然坐蠟了。

  雖然‘張侍中’跟大家夥一起規劃了許多條渠道的線路,甚至還定下了最初幾條開工渠道的地址。

  可是,當眾人初初開始接觸時,準備擼起袖子大幹一場時,他們才愕然發現。

  他們其實根-本-不-懂-怎-麽-修-水-利!

  別說陳萬年,就是貢禹王吉甚至是新豐本地的鄉紳們,也是撓著頭,急不可耐的左思右想,卻想不出辦法來。

  本來,在沒做這個事情以前,很多人都覺得,修渠道嘛?誰不會?

  就是挖坑而已。

  也隻有等到真正動手準備的時候,他們才發現,需要做的工作,似乎有很多很多!

  而新豐縣的地質情況,又非常複雜。

  最最重要的是他們沒有前人經驗可以借鑒。

  在過去,大家關注的焦點,從來都是鄭國渠、龍首渠、六輔渠這種超級工程。

  像新豐這樣的小水利,最長撐死也就十來裏的小水利,幾乎無人問津,也很少有人研究。

  於是,怎麽修?修多大?多深?用什麽材料?怎麽設計?

  一無所知!

  本來,若隻是單獨一條,可能硬著頭皮也就上了。

  但偏偏,整個新豐的水利渠道,最終將要連成一條網絡!

  這就……

  讓人有些無從下嘴了。

  哪怕是陳萬年這樣的積年老吏,也是兩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從哪裏下嘴?!

  也是直到這個時候,眾人才猛然清醒,為自己的自大與無知,深感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