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節 衣錦歸鄉
作者:要離刺荊軻      更新:2020-03-20 22:02      字數:4630
  我要做門閥最新章節

  “建文君……這就是陛下賜給您的宅邸,您看看,可還滿意?”負責功勳大臣和外戚、宗室事務的宗正卿劉屈領著張越,走在一棟奢華的宅邸之中。

  漢與秦不同。

  軍功勳爵名田宅製度,在太宗和先帝手上土崩瓦解。

  並變化成為了今日的民、吏、王三級爵位體係。

  從公士到公乘(一到八級)屬於民爵,從五大夫至關內侯(九到十九)是吏爵,列侯、諸侯王屬於王候爵。

  彼此有著嚴格的等級,很少有人可以逾越。

  在這一點上,已經與秦代有了明顯的區別。

  現在,民爵已經可以自由買賣,而吏爵也能通過賞賜提升。

  隻有最頂級的列侯,大部分情況下,依舊需要軍功。

  既然整個軍功勳爵名田宅製度已經崩壞,那麽,自然秦代曾經嚴格的等級製度,也就崩壞了。

  就像這個天子賜給張越的‘建文君宅’,其占地麵積,幾乎相當於過去關內侯才能有資格占有的宅院麵積了。

  整個宅邸分為前後兩個部分。

  前院為四進兩弄,誇張一點的話,甚至可以在院子裏挖上一個大型露天遊泳池了。

  而後院就更誇張了!

  層層疊疊,有著大小房間上百間。

  足可住下兩三百人!

  各式的家具、器物,更是一應俱全。

  更別提,這個宅邸還是坐落在戚裏的一側,靠近未央宮宮牆的地方。

  本就是長安城最好的地段之一。

  保守估計,起碼價值千萬!

  張越看著,也是咂舌不已。

  這麽大的房子……

  實在是太大了!

  他又不常回長安,是不是有些太奢侈浪費了?

  不過,在嘴上他卻是一點也不客氣,笑意盈盈的拱手道:“實在是辛苦明公了……”

  劉屈聽了,連忙答道:“侍中言重了,這是本官的本分……”

  劉屈是上個月才從涿郡太守任上調回長安,出任的宗正卿。

  他年紀大概四五十歲左右,白白胖胖的,看上去就像一個慈眉善目的鄰家大叔。

  但是……

  張越很清楚,這位當今天子的親侄子的厲害!

  雖然,這位後來的澎候、左丞相因為卷入巫蠱之案而垮台,於是與李廣利一起遺臭萬年。

  連帶著有關他的資料和記載,也在史冊上被堙沒。

  但在如今,這位中山靖王的庶子,卻是劉氏家族的驕傲之一。

  這位後世的劉玄德的元祖堂兄,出生很不好。

  其母甚至隻是中山國的一個小商人之女,與劉勝也不過是有過一段露水姻緣而已。

  中山靖王劉勝是什麽人?

  拔掉無情這個詞,用來形容他,最是恰當不過。

  他一輩子,僅僅是被承認的子嗣就有二子一百多,女兒不計其數。

  至於私生子和不知道到底是不是他的種的,更是不計其數。

  故而,劉屈也隻是頂一個宗室的名頭而已。

  劉勝活著的時候,甚至可能都不記得自己有這麽個兒子。

  等他死了,那就更管不了。

  然而……

  劉屈,卻通過自己的學習與努力,一步一個腳印,從基層的縣尉開始做起,曆任縣尉、縣令、郡司馬、郡都郵、郡尉、太守,直至現在拜為宗正卿。

  若不出意外,他還可能被拜為丞相!

  這可就太了不得了!

  而且,劉屈還是海西候李廣利的兒女親家他的長子劉恢娶了李廣利的嫡女。

  他的發妻張氏與李廣利的發妻是閨蜜。

  故而,當他奉詔入長安擔任宗正卿,敏銳的長安列侯們,就已經在私底下傳言,他將拜為丞相。

  而且,張越還聽說,劉屈一旦拜相,就可能被授予實權。

  丞相府將重新發揮作用!

  所以,張越對劉屈,保持了足夠的尊重。

  劉屈卻是笑嘻嘻,無比和氣的道:“建文君喜歡就好,喜歡就好……”

  他雖然剛從涿郡來到長安不過一個月,但張越的大名和威勢,卻早已經有所耳聞,最近更是親眼目睹了這個天子寵臣是怎麽吊打古文學派的。

  他可一點也不想給自己的親家,平白招惹這麽一個大敵。

  “陛下還吩咐了,賜給建文君的奴婢,可以讓建文君親自挑選……”劉屈笑著道:“不知道建文君對奴婢下人,有什麽要求?”

  他的宗正卿衙門,可是有著十幾萬的官奴婢。

  從犯官家眷到夷狄俘虜甚至是奴,可謂應有盡有。

  特別是前段時間,天子清洗了長安官場和商場,抄沒了大量的奴婢與罪犯家屬。

  張越卻是想了想,這宅邸他未必會長期回來住。

  嫂嫂大約也適應不了長安的生活,她更喜歡在南陵,經營自己的莊園與事業。

  至於柔娘,一個人住這裏,張越也不會放心。

  所以呢,在可見的未來,此宅大約會長期空置。

  這讓張越感覺有些肉疼,這麽大的宅子,就空在這裏,但每天的花費和用度,恐怕都少不了。

  而他這個侍中兼縣令的年俸,不過兩千石而已。

  就算算上賞賜,加上建文君這個封君的兩百戶食邑的歲入,一年下來,撐死了也就五十萬的工資。

  所以,此地必須得能賺錢!

  最起碼,這個宅子裏的下人,得能賺到足夠養活他們和維護此宅的收入。

  那麽在長安城裏什麽東西最賺錢?

  想到這裏,張越就對劉屈拱手道:“未知宗正卿之中,可有善於釀酒之人?”

  劉屈聞言一楞,隨即也醒悟了過來。

  長安公卿貴族們,靠著釀酒販酒,補貼家用,這是傳統了。

  因為,漢室官方嚴禁私自釀酒。

  而關中夏季的旱災,又讓國家嚴厲禁止一切使用糧食釀酒的行為。

  但……

  越是如此,人民就越喜歡喝酒。

  而私酒貿易也因此成為了關中現在最賺錢的買賣。

  隻是能做這個買賣的,隻有頂尖的貴族。

  其他人哪怕是碰一下,都可能粉身碎骨。

  而眼前這個年輕的天子寵臣,恰好是有這個資格幹這個事情的。

  這樣想著,劉屈就笑的更開心了:“建文君想要釀酒匠人?正好,宗正卿官邸,有數百名精於釀酒的大匠,皆是犯官奴婢,建文君若是需要,本官這就讓人將名冊送來,使建文君仔細挑選……”

  反正,挖劉家牆腳的,也不差一個姓張的。

  這也是對方應有的權力!

  甚至是天子默許的權力。

  不然的話,難道讓堂堂的天子近臣,國家侍中,過的還不如一個老百姓?

  那不是逼他去貪嗎?

  但劉屈那裏知道,張越從來沒有打過犯禁的主意。

  不是他不想,也不是他故作清高。

  而是不能!

  為了點蠅頭小利,就敗壞自己的名聲,那純屬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張越還沒有這麽傻。

  但……

  除了糧食釀酒之外,還有其他釀酒的法子啊。

  譬如說果酒,也譬如說藥酒。

  張越想的很清楚,這個世界上,物以稀為貴。

  學別人,釀那些度數不高的黃酒和清酒,賺不了幾個錢。

  但若是別出心裁,開發出葡萄酒、各種藥酒等保健酒類。

  再加上自己的名聲……

  那錢還不滾滾而來?

  更妙的是,還不犯法違規,哪怕是大司農也說不了他不是。

  這使得他的酒類,可以公開售賣!

  ……………………………………

  一個時辰後,劉屈派人將一箱子的名冊,送到了張越麵前。

  張越隻是看了一遍,便選定了十五人的名單,都是過去長安城裏比較有名氣的釀酒師。

  隻是流年不利,他們的主家攤上了大事,自己也被拖累,變成了官奴婢。

  但背景和底細,都很清白,沒有作奸犯科之事。

  然後,就名單送到了宗正卿府邸。

  而他自己則準備回一趟南陵,去接柔娘。

  順便,看一下家裏的情況,再將田苗兄弟帶來長安,讓他們來主持和監督這府邸之中將要進行的釀酒之事。

  再一個就是,這次回去,他得祭祖了。

  再怎麽說,現在他也得封封君。

  雖然隻是一個食邑兩百戶的非世襲封君,但也是喜事,得稟報祖宗。

  於是,便回宮向天子告假。

  天子一聽張越要回鄉祭祖,也很高興。

  他沉吟片刻後,道:“卿為朕與長孫重臣,國家大臣,此番回鄉祭祖,不可丟了顏麵……”

  “這樣,朕派羽林衛一百騎,護送卿回鄉……”

  項羽都知道,富貴不歸鄉如錦衣夜行。

  老劉家就更喜歡這樣顯擺了。

  當初,高帝就在豐沛連擺了好幾天的流水宴。

  太宗皇帝回歸晉陽時,也是依樣畫葫蘆,大擺筵席與晉陽百姓痛飲三日才罷休。

  張越一聽,連忙謝道:“陛下隆恩,臣無以為報!”

  這可是皇帝出錢出力,給自己裝逼!

  更是直接向天下人證明自己地位的時機。

  雖然可能會因此招致嫉妒乃至於憤恨,但無所謂了。

  人生在世,如不能顯擺,不能風光,那有什麽意思?

  很快,劉進也聽說了張越要回鄉祭祖,立刻趕來,送來了幾件東園令督造的祭器,其中甚至包括了一座青銅鼎。

  衛皇後也命人送來了黃金五百金以及各色綢緞數十匹。

  於是,張越要回鄉祭祖的事情,在整個宮廷內外,都被人知道了。

  張安世、暴勝之、趙破奴、金日、上官桀甚至霍光,都派人送來了禮物。

  而其他公卿列侯,也都紛紛派人送來了禮品。

  雖然大部分人,都隻是送了點帛布綢緞黃金,算是打了個招呼。

  但也讓張越的回鄉之旅,變得臃腫無比。

  各種各樣的禮物,塞了整整五輛馬車,整個長安都是瞠目結舌,尤其是在看到了,居然還有羽林衛騎兵護送的時候,人人都是差點咬掉了自己的舌頭!

  “生子當如張子重啊!”也不知道是那個圍觀群眾在人群裏感慨了一聲,於是,整個長安都流行起了這句話。

  不知道多少列侯公卿,在教訓自己的子侄時,都會拿張越出來做對比。

  於是,張越從此變成了別人家的孩子,成為了長安紈絝子的噩夢!

  ……………………………………

  當張越驅車回到南陵時。

  整個南陵都轟動了。

  沿途的道路上,無數聽到消息的百姓,帶著孩子,站在道路兩側歡呼雀躍。

  對於南陵人來說,張越確實已經是他們的驕傲了。

  現在,南陵人出門在外,動不動都是:“張蚩尤,我鄉黨也!”

  周圍人一聽,都是紛紛投來豔羨的神色。

  一個大人物做鄉黨,在漢季不僅僅是無比光榮,更是可以沾光的好事。

  旁的不說,幸貴的大人物,難道還能忘掉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鄉親們不成?

  當年,楊仆恥於自己不是關中人,就拿著自己的功勳向天子換了將老家新安也納入關中的恩典。

  張湯擔任廷尉、禦史大夫,整個鴻固原都因此沾光,當地的稅賦負擔與水利設施係統,迄今冠絕關中!

  更不提,一人得道而雞犬升天的事情。

  公孫賀父子盤踞太仆二十幾年,結果就是太仆衙門的大小官吏裏充斥了隴右郡出身的人。

  哪怕公正廉潔如汲黯,也會對濮陽出身的人青眼相待。

  而南陵縣的新縣令和新縣尉,更是帶著全縣官吏,跟個小廝一樣,來到了縣馳道的路口迎接張越。

  而縣中的三老,則緊隨其後,持著拐杖,上前向張越拱手致意。

  張越見了,當然是連忙下車,上前拜道:“小子安敢當諸位父老及明公大禮?快快請起,快快請起……”

  又對兩側的圍觀群眾作揖而拜:“父老熱情,折煞小子,小子不過是陛下之臣,幸陛下不棄,用為侍中,未及造福天下及鄉黨,實在慚愧!”

  眾人一聽,都是麵帶笑容,驕傲無比!

  唯獨南陵縣的縣令和縣尉等人,在人群之中比較尷尬。

  他們不是南陵人,自然享受不到這種鄉黨待遇。

  好在,能夠有機會接觸到這樣的大人物,對他們來說,也算是值了,若是拍上馬屁,那就更值了。

  當即就帶著人上前,到張越麵前拜道:“南陵縣令楊望之(縣尉徐方)恭迎侍中歸故裏……”

  尤其是楊望之,他是親眼看著對方,一步步從卑微若塵埃,走到現在,高懸於天,如日中天的!

  心裏麵更是遺憾連連,倘若當初,他選擇……

  恐怕現在……

  張越見著,自也是嗬嗬一笑,上前道:“兩位明公言重了,言重了……”

  於是,便在眾人簇擁下,朝著長水鄉的方向而去。

  天子派來的一百羽林騎兵,則自始至終一直簇擁在張越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