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 第205章 少年時的研究所
作者:千萌      更新:2021-06-26 15:06      字數:4847
  網 ,國家製造</a>最新章節!

  ??很久沒見麵,幾人有聊不完的話題,?互相問候近況。季椽和宋冀寧這幾年的發展可謂驚人,?兩人從一所不起眼的鄉鎮中學起步,至重點高中、大學、蘇聯留學、歸國,?每一步都走得很優秀,甚至站到了國家軍工研討會的講台上。

  ??這還是不知道他們參與了第二核武的研究,否則藍裕田就不隻是驚歎,而是驚嚇了。

  ??藍裕田這邊也不錯,他的研究所這些年盡管位置沒移動,?但級別升了幾級,?所以他才有資格參與這種國家級別的軍工研討會。盡管隻是敬陪末座,?但再過幾年,還是有希望登台做報告的。

  ??藍裕田不是鑽營之人,研究所的發展靠的完全是他們團隊的研究成果,他很滿意也很自豪。

  ??但看到季椽和宋冀寧後,?他忍不住懷疑自己是不是發展太慢了,連昔年教導過的兩個初中生都超過他了。

  ??當然,他不會嫉妒,心裏最大的感觸是,留過洋的人果然水平不一樣。

  ??“既然你們去過蘇聯留學,?應該學到很多高科技吧,有沒有時間到我們研究所交流一下?藍裕田對兩人發出邀請:“而且你們很久沒回老家了吧?不想回去看看嗎?

  ??季椽有些心動,?自從全家搬到深市之後,?他和宋冀寧就再也沒回過濱江鎮了。如今聽藍裕田這麽一說,?不由勾起兩人的思鄉之情,也不知這麽多年過去,鎮上和學校是什麽光景。

  ??研討會時間為一周,在這期間中科院批準了五項新研發的軍工項目,十二項留待商討的項目,並發布了數十篇核心期刊級別的論文,其中就包括季椽和宋冀寧的兩篇論文。

  ??這次研討會的參與學者們發布了不少新研究,但大都來自於中老年學者們,年輕一代都隻是被教授們帶來學習的研究生。三十歲以下的發布者隻有季椽和宋冀寧兩人,並且他們的科研實力居然獲得老學者和中科院的一致認同推舉,一時間在科研圈內可謂名聲大噪,被視為後起之秀,未來華國科研界的中堅力量。

  ??兩人沒有沾沾自喜。他們很清楚,之所以獲得這樣的名聲,是對他們帶回並參與研發出第二核武技術,國家或中科院給予的榮譽補償,並非他們的科研實力真的就厲害到這種程度。

  ??研討會結束後,季椽和宋冀寧告別導師,隨藍裕田乘車返回濱江鎮。

  ??數年過去,如今的濱江鎮變得繁榮許多,麵向路邊的門戶已全部改裝成商鋪,購物者人來人往,汽車也不再是稀罕物,鎮上先富裕的人家都買了汽車,摩托車的數量也不少。

  ??汽車且不說,光摩托車的價格就貴得離譜,這時候摩托車的價格是一萬五左右,進口的三四萬都有,可見鎮上真的富裕了。

  ??經過鎮中心公路時,季椽問:“藍所長,能不能去看看供銷社?

  ??他有點好奇供銷社怎麽樣了。

  ??當年季建國將供銷社改成批發商場時,讓供銷社回光返照了一段時間,可惜後來季建國被逼離職,供銷社重回老路,很快就不行了,到如今自然而然早已倒閉。

  ??汽車行至供銷社舊址,隻見曾經的磚瓦房已經被推倒,在原址上重建了一棟三層小樓,樓上掛著數個廣告牌,一副小型百貨大樓的模樣。

  ??令季椽驚奇的是一樓居然是間手機專賣店。

  ??在他們閉門搞核武的這幾年,由季椽改造的手機已風靡全國。盡管價格仍舊很貴,但比大哥大便宜一半,不需要向國外排隊購機,樣式又新潮,方便攜帶信號好,一經上市便迅速擠占大哥大市場,還出口到國外繼續搶占,逼死大哥大bb機隻是時間問題。

  ??現在這間手機店就是季椽簽了分紅合約的品牌,以最初的機型創立品牌之後,夥伴們又創立了研發團隊,現在已經發展到第三代機型,越來越接近後世的手機模樣。

  ??雖然是大股東,但季椽自己卻隻有第一代手機,還因為長期放置不用,早就啟動失靈。出來後兩人完全沒記起要買新手機,一是研究時根本不能與外界聯係,買手機也隻能當擺設;二是脫離社會太久,他們的很多生活常識都變得遲鈍,根本就忘了手機的存在。

  ??雖然不怎麽會用到,兩人還是順手買了一部手機,至少好方便與家人聯係。

  ??之後兩人又順便去看了曾經就讀的小學和中學。

  ??季家在深市發家後,李書蘭給曾經工作的中學捐過一批書,季椽知道後請她代捐了兩座圖書館,分別給小學和中學。

  ??季椽捐的隻有圖書館,但到學校後,看到的卻是完全一個全新的校園。不僅有新建的圖書館,連教學樓都是新的,以前的老舊教學樓已經不見蹤影,還多了足球場,市內籃球館等建築,連綠化都極美觀。

  ??宋冀寧說:“我捐的隻有教學樓,季勇季武還有其他人聽說後似乎也捐了一點。

  ??這可不隻一點了。

  ??不過也是因為母校對他們極好,不在意他們的頑劣,支持他們創立實驗室,給了他們一個學校能盡到的最大幫助。大家才願意投桃報李,資助母校。

  ??以前的老校長已經退休,現在的校長也是兩人曾經的老師,還深深記得他們,熱情的拉著兩人詢問近況,一副打算長談的架式。但季椽還記著研究院的工作,婉拒校長,幾人上車直奔研究院。

  ??路上藍裕田再度談起他們目前正在攻關的項目。

  ??這所研究院是部隊單位,研究內容自然以軍械為主。前段時間,經過各種複雜的計算,他們設計了一款遠/狙。功能有些類似巴/雷特,但采用新型材料,更輕便靈活,改進了巴/雷特笨重不宜移動的缺點,保留了遠射程和大殺傷力的優勢。

  ??當然,設計是這麽設計啦,能不能成要看實物。

  ??研究院有自己的液壓機,數控機床,槍身是自己壓製的。遠/狙設計得很精妙,似乎太精妙了,數控機床完全無法將它的設計完全呈現出來,總是和設計圖有一些誤差。

  ??看起來問題不大,然而這槍身是經過周密設計的,每一毫米都不能有偏差,否則不是炸膛就是解體,無一例外全失敗了。

  ??他們還請過其他研究院來幫忙分析原因,但對方卻說設計圖沒問題,有問題的是數控機床,精度不夠,需要換更高軸的數控機床才行。

  ??“我們現在用的是四軸數控機床,國內最高水平的數控機床了,再換就得出國投奔歐美了,叫我往哪換?藍裕田無奈的揉揉額頭:“但如果槍身壓製不成,設計圖就隻是一張廢紙,我們這半年的研究全等於白費,還要寫檢討報告。

  ??他看向季椽:“季椽,宋冀寧,你們在蘇聯留學過,我想請你們幫我看看有沒有什麽辦法。

  ??季椽沒有一口應承,隻道:“我要先看過設計圖才能確定。

  ??“當然。不行也沒關係,權當交流技術,我對蘇聯的軍工向來仰慕,能了解一點也會受益匪淺。

  ??回到研究所已至傍晚,這裏還是原來的模樣,隻是多了幾棟新樓,幾輛軍車。

  ??眾人到達時副所長鄭先家正帶著團隊在實驗室中工作,季椽剛下車就聽到實驗室中傳出爆響聲。

  ??宋冀寧立即將季椽撲倒,壓在他身上牢牢護住:“小心!

  ??藍裕田反應有點慢,愣了一會才反應過來,他看向爆炸的方向,解釋道:“沒事,不是襲擊,應該又是實驗失敗了。

  ??窗口冒出幾縷黑煙,沒一會傳來滅火器的聲音,實驗門打開,幾個戴著麵罩的人嗆咳著走出來:“2組實驗不行,銑削還是有點差別,準備準備,大家吃個飯再進行第3組實驗…………

  ??說話的人拿下口罩,正是副所長鄭先家。

  ??季椽和宋冀寧上前與他問好,鄭先家很高興,拍拍兩人的肩問:“你們大學畢業了嗎,有沒有分配單位?要不要來我這裏工作?我給你們學校寄份招聘書……

  ??藍裕田打斷他:“老鄭,他們早就大學畢業了,現在在讀博。

  ??鄭先家頓了頓,露出震驚的神情:“咦?!已經過去那麽多年了嗎?!

  ??實驗室中不知日夜,鄭先家還記得季椽和宋冀寧中學時的模樣,總感覺時間過去不是很久,眼前的兩人還是學生。

  ??待聽說他們自前蘇聯留學歸國,鄭先家露出驚喜的神情:“蘇聯的實驗室是什麽樣的?有什麽儀器?平常都研究什麽?你們在那邊學了哪些技術,我們交流交流?

  ??等藍裕田再度向他說明邀請季椽兩人的原因,他才肅了神色。

  ??“雖然我信任你們,但你們不是軍部的人,也沒有得到上麵批準,設計圖不能隨便給你們看。

  ??過去研究所隻是研究一些小項目,沒有多少機密,季椽和宋冀寧又是學生,來學習點機械物理知識倒沒什麽。但現在兩人已成年,要看的又是敏感的槍械設計圖,即便關係再好鄭先家也不能隨便給外人看。

  ??鄭先家瞪向擅自做主的藍裕田,要他給個解釋。

  ??藍裕田當然清楚規章製度,他將鄭先家拉到一旁,問他:“如果我說,我從a市的軍工研討會上請來專家幫助我們解決難題,你同不同意?

  ??鄭先家自然點頭。他知道藍裕田去參加的是什麽樣的研討會,能從那邊請來一名專家,他哪有不雙手讚成的道理。

  ??“你看,我還請來了兩個。藍裕田指向旁邊的兩名年輕人。

  ??撇除季椽和宋冀寧是認識的熟人這點,他們在研討會上的表現當得起專家的稱謂。

  ??當然,若非熟人,他哪裏能請得起一名在軍工研討會上有發言權的專家。

  ??“他們?真的假的?你不會為了違紀而專門騙我吧?

  ??鄭先家不太相信,他教導過中學時的季椽兩人,意識裏總將兩人當成小孩,覺得他們應該還在讀書,怎麽就成專家了?

  ??還是軍工研討會上請來的?

  ??季椽不好解釋太多,說道:“不然這樣,你們向中科院打份申請報告,等那邊批複了再準許我們進入實驗室。

  ??研究所不是閉門造車的地方,經常會申請外援,交流技術。如果是熟識的單位,通常發份邀請信就請來了,不熟的單位或專家,則可以選擇向中科院等管理部門打申請報告。

  ??好處是中科院會對申請對象進行審核,確認他們的身份和研究水準,保證不會出現間諜或騙子之類的問題。壞處是速度很慢,畢竟政審加論文審核是需要時間的。

  ??藍裕田親眼見過季椽兩人在軍工研討會上的表現,並不懷疑他們的研究水準,更不擔心他們是間諜。但鄭先家不準許,其他研究員隻怕也有疑慮,因此藍裕田隻能答應向中科院寫份申請。

  ??“抱歉,要請你們再等幾天。他向兩人歉疚道。

  ??季椽和宋冀寧並不介意,相反還挺好奇,他們接觸的研究單位不多,很多規則都不明白。

  ??按照正常程序,申請報告打上去到回複,至少一周左右。

  ??誰知昨晚剛上傳,第二天就收到批準的回複,本地中科院分部還加注了幾個字:幹的好!?166閱讀網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