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倒吸一口涼氣
作者:電波01      更新:2020-03-20 21:39      字數:2516
  交代完事,蔣紋鳶下意識伸手過去,就在要碰到白予的瞬間,連忙又把手縮了回來,“這回,就靠你了,事情結束之後,給你弄一條清蒸武昌魚,給你慶功。”

  白予喵嗚一聲,好似答應一般。

  蔣紋鳶欣慰一笑,這隻黑白花貓是她見過最聰明的貓,而且,這隻貓,還跟其他貓不一樣,他一點不記仇,救了她一命。而且這一路上,還乖巧聽話。

  若不是如此,蔣紋鳶也不會想到這麽一個簡單又有些荒唐的計劃。

  她完全不知道,這隻貓的身體裏,住了一個人的靈魂,更不知道,此刻,白予正在埋汰她。

  所謂不記仇,更是她想多了。

  “武昌魚,還一條,也真夠摳門的。”

  白予對這件案子,本來是沒啥興趣,可現在,他開始有些好奇,因為先前蔣紋鳶根據現場痕跡,判斷那個用弓箭的男人,身穿鋼甲,還健步如飛,白予十分懷疑,用弓箭的男人,也是身具命圖的人。

  他現在就這樣,看誰都像是有命圖的。

  瓶山山頂,正午的陽光灑下,為這初冬時節,帶來了一絲暖意。

  然而,七八名警員吃著寺院給的素齋,看著自家老大副署長陳躍林僵在那裏,不但沒感覺到暖意,反而覺得有些冷。

  封鎖瓶山寺的司衛,拿出了早就準備好的幹糧,開始吃午飯,一邊吃,一邊想著晚上的排骨蓮藕湯,感覺暖洋洋的。

  劉毅也啃著燒餅,四處走動,表麵上是去跟守了司衛們道聲辛苦,實際上是趁機向下屬交代接下來的任務。

  寺院大門口這邊,林雁書正在給白予喂貓食。

  “好,對,就是這樣。”林雁書看著白予飛速撲向她扔出的一粒貓食,忍不住拍手叫好。

  林雁書是在喂貓,也是在為接下來的行動做預演。

  她的貓食是早上在市場上一個小女孩手裏買的。

  這種貓食是用漢昌周圍灘塗河溝裏的小雜魚小蝦米去刺剝殼之後,混合再烘幹製成,豬頭那麽大一包隻賣一元錢。

  不過,這個“隻”是相對於林雁書這種住在城裏,薪水不低的人。

  一元錢,也就是一個克難銅幣。銅幣正麵,上方是一元的字樣,下方是世祖皇帝麾下克難軍的軍旗交叉。

  克難銅幣說是銅幣,其實是合金的,含銅量不高,隻因顏色是銅色,百姓習慣叫銅幣。

  一元錢,在漢昌,拿來買白麵饅頭的話,口感好的可以買五六個,差的,買八九個都行。

  先前火災現場,夜巡隊向民眾索要的龍元,一塊的麵值是十元。含銀,不過,和克難銅幣一個德行,裏麵也沒多少真正的銀。

  就在蔣紋鳶一行在山上,緊鑼密鼓的籌備著進入寺內的計劃時,各方也在行動。

  漢昌的西北的江漢。

  一家飯館內,警務署長況靖海正在吃午飯,桌上,一碗排骨蓮藕湯,一盤清蒸武昌魚,一籠屜粉蒸肉,一碟鹵豆幹,一份豬油炒白菜,還有紅糖糍粑作為飯後點心。

  況靖海端著碗大口扒飯,完全看不出他出身勳貴之家。

  小半碗飯下去,況靖海發現自己中意的後輩都沒動筷子,停下來說道,“希賢,吃啊,我一個人又吃不完,朝廷馬上要對南洋動兵了,咱們可不能浪費,能省一點是一點。”

  “署長,就這麽不管了?”

  被叫做希賢的年輕人,忍不住問道。

  況靖海腦袋一偏,一幅不明白為何要問這種問題的模樣,“管了啊,一接到消息,天還沒亮,我就讓陳躍林去瓶山寺了,之後,我又叫人傳信,讓他們攔一攔蔣紋鳶。”

  表子希賢的馬庭玉遲疑了一下,還是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可,可這些,怕是起不到什麽作用。”

  馬庭玉也是不明白,明明署長一大早從昌武出發,渡江到了江漢這邊,臨近中午,不想著辦事,反而帶著他們下館子,悠哉遊哉吃起了午飯。

  況靖海碗底還剩一點米飯,直接舀了兩勺湯,攪合一下,連湯帶飯灌進嘴裏,舒服的呼了口氣,“我就是趕去,也來不及了,更何況,我和你一樣,是外來戶,他們那些事情,又與我何幹?與你何幹?”

  最後“與你何幹”四個字,況靖海把“你”這個字特別咬了重音。

  馬庭玉恍然大悟,署長原來是這個打算。

  況靖海又給自己添了第二碗飯,“希賢,等會兒吃完了,你就帶著樓下的人,去瓶山,我自己帶兩個人去縣府,該做的樣子,還是要做的。”

  與此同時,一輛馬車,正在郊外疾馳,車上,一位是四十多的中年,另一位是個青年,年紀也就二十多歲。

  中年名叫李宏興,是縣府的書秘令,青年名叫張清河,是書秘處一位書秘。

  書秘這個職位,起源要從幾十年前說起。

  幾十年前,世祖皇帝取締科舉,從此,再也沒有了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美事。

  全國士子歡欣鼓舞,喜迎善政。

  是讀書人都腦癱了?當然不是,科舉雖然被取締了,但是新的官吏考試來了。以前隻有極少數人能做官,官吏考試卻讓更多人能做官,雖然隻能從縣府的小吏,或者鄉長這種沒有品級的低級位置做起,但那也是官不是?

  而且,小吏可以升為官員,小官也能成為大官,不像過去科舉,不是進士,基本不可能出頭。

  放百年前,張清河這樣的,一輩子也就混個酸秀才。

  你說斯文掃地,斯文在做官麵前,算個什麽東西?

  世祖皇帝這麽做,不是邀買人心,也不是覺得科舉禁錮了啥,純粹是不得不這麽幹。

  邁入蒸汽時代,大齊從農業國,變成工業國,地方要處理的政務,比過去複雜繁多百倍,千倍。一個縣府,不得不分成數十個部門。

  其中,書秘,就是幫助知縣,整理事務,協調各部,起草文書的人員。放百年前,雇一兩個師爺就行,但現如今,沒有十幾個人,根本幹不過來。

  而先當書秘,再下方地方,之後回到府衙,再高升主政一方,如今,已經成為了一條標準的官場進階之道。

  “書令,這楊老三,也太囂張了。”

  青年書秘張清河忿忿不平道。

  他們原本是想要走城門這條路去瓶山,結果,遇上了楊老三,這小子非說東西被偷,埋在城門口的地下,指揮一群仆人在那裏挖地,把城門口的路,挖得坑坑窪窪,人能勉強過,馬車卻是根本別想過。

  讓他讓人把地填平,這小子卻根本不當回事。

  完全不把他和歐知縣的心腹李書令放在眼裏。

  “嗬,誰叫他爹楊大善人有錢,他大哥,在四民大會裏麵,又能說得上話呢。”

  書秘令李宏興冷哼一聲,帶著兩分嘲諷語氣說道。

  馬車又行駛一陣,張清河低聲問道,“書令,歐知縣,他人到底去哪兒了?”

  書秘令李宏興無奈幹笑兩聲,指了指瓶山的方位,“在那裏頭。”

  張清河聞言,不禁倒吸一口涼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