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我大佛國自有國情在此
作者:電波01      更新:2020-12-25 02:06      字數:2303
  往上看,一些樹木,正掛著橄欖球大小的果子,果子的形狀,和蠶豆差不多,但外表是粉紅色,還煩躁淡淡的光。

  “兩位,你們知道,為什麽,貧者越貧,富者越富嗎?”

  沒等兩人回答,若虛法師,自問自答,“因為,天生的資源。這些資源,不僅僅是金錢,還有人脈,觀念,見識,環境。”

  “天生的資源哪兒來的?”

  “從父母那裏繼承。”

  若虛法師再次自問自答。

  “法師,你到底想說什麽?”

  白予問。

  “貧僧想說,倘若,孩子一生下來,便由國家統一撫養,接受公平的教育,而自己的財產,不能留個下一代,那麽,這個國家,就會向著大同社會大步邁進。”

  若虛法師回答道。

  “這不可能,沒有父母,能夠接受這一點。”

  蔣紋鳶果斷表示這不可能。

  若虛法師反問,“如果,沒有父母呢?”

  蔣紋鳶驚詫,沒有父母?白予卻是很懂若虛法師的意思,因為,若虛法師,在之前,特意問他,是不是還記得那三問。

  三問之中的第二問,白予答的,就是婚姻。

  若虛法師說的,不是孩子沒有爹娘,而是,沒有夫妻。

  “可是,這還是不行吧。”

  白予說道。

  婚姻這種東西,可是和愛情,完全沒有關係的東西,他是人類社會生產,分配製度,與動物雌雄博弈的交疊產物。

  是你想取消,就取消的嗎?

  若虛對白予點了點頭,不得不說,論慧根,白施主,更勝一籌,若虛法師指了指頭頂,“兩位,知道樹上的果子是什麽嗎?”

  又仔細看了看果子的形狀,白予眼皮一抽,難道?

  “這果子,名叫胎果。”

  若虛和尚答道。

  白予一聽胎果這個名字,就知道,真的是那個難道。

  不用說,這個胎果,也是禁物,它的功能,十有**,就是一男一女,過來折騰以下,就能發育出這對男女的孩子。

  “一男一女,雙手同時觸摸初生的胎果,如果是兩情相悅,這個果子,就能成功發育出兩人的孩子。”

  “這個孩子,不會交給父母,而是由國家統一撫養,後麵的事情,你們已經知道了。”

  若虛法師進一步的解釋胎果。

  和白予所猜想的,幾乎沒有任何不同。

  這很不可思議,但蔣紋鳶作為一個知曉禁物存在的人,她知道,禁物,就是這種不可思議的東西。

  蔣紋鳶有些結巴,“這,這未免有些罔顧人倫了。”

  她已經完全被震住了,她本能的抵觸這樣的冷酷無情的製度,可理智又告訴她,這樣的製度,至少,要比大齊要公平太多。

  到最後,蔣紋鳶,隻能結結巴巴的說出罔顧人倫四個字。

  對罔顧人倫四個字,若虛法師,卻依舊無比淡然,但這份淡然之中,又有著不容置喙的決絕,“佛家,從一開始,就是罔顧人倫的,出家就是不孝,不孝難道不是最大的罔顧人倫嗎?無相宗,不禁葷腥,不禁男女之事,亦無需參禪拜佛,所求,不過公平二字,眾人平等,足矣。”

  蔣紋鳶徹底沉默了,對於一個生活在帝國時代的人來說,這些東西,帶來的衝擊,實在太大了。

  白予沒興趣評價這個製度是好還是壞,因為製度本身就沒有好與壞,隻有合適與不合適。

  找了一個石凳坐下,白予拋出了一個新的問題,“大師,我想知道,還有哪些宗門?其他宗門,也是這樣嗎?”

  “在五歲入學之前,並無區別,入學之後,連續留級的學生,他們一般會去渡世宗,渡世宗,是唯一一個,會真正修習佛學的宗門。”

  若虛法師回答道。

  白予微笑,看了看腳下的土地,“想必,一般的工人,普通的農夫,幹雜活的,提供日常服務的,都是渡世宗的人,對吧?”

  一聽渡世宗要學佛法,白予就知道,渡世宗,就是佛國的“底層”,隻有底層,才需要這些玩意兒。

  “白施主,說得對。不過,渡世宗的人,也是佛國,唯一一個,能領到國家福利的,真要論生活,他們的煩惱,比無相宗要少,更不必說,淨念宗。”若虛法師應道,他仿佛是知道白予在想什麽,特別補充了一句,“除了渡世宗,佛國三大宗派,還有淨念宗,商賈巨富,頂尖的學術人才,知名藝人,基本都在淨念宗。但,同時,淨念宗,也是一貧如洗,鬱鬱不得誌之人,最多的地方。”

  若虛法師繼續講,“佛國沒有父母給予的遺產,資助,淨念宗的人,畢業之後,會得到一筆由國家提供,數目不小的貸款,想怎麽花都行。無數的巨富,無數的學術人才,便是靠這筆錢,起家的。”

  當然,還有更多的人,因為這筆錢,成為了負債累累的窮人。

  白予一聽就明白這個淨念宗是什麽玩意兒,就是比資本主義,還資本主義的體製。

  “如果,錢花光了,還不上呢?”

  白予好奇的問。

  肯定不是送到渡世宗,因為,渡世宗,收入不高,但是有福利,這不等於縱容老賴嗎?

  若虛法師答道,“還不上,就參軍,佛國與妖族,異魔,常年衝突不斷。如果能立下大功,便能按照功勞,免除債務。”

  白予一個問題結束,馬上又是一個新的問題,“那麽,佛國的體製,是不是,就是因為周圍強敵環伺,才形成的?”

  “是,但不全是,佛國的三大宗門,與各自不同製度,是三名高僧所創,得到了絕大多數善男信女的同意,才形成了初步規製。至今,各種細節,也在不斷改革。一個製度想要穩固,必須要有強權的壓製,也需要人民的自發,我說得對嗎,白施主?”

  對於這一點,白予當然是不能更同意,“大師,高見,您去大齊當個宰相,我想都夠了。”

  若虛法師欣然一笑,搖了搖頭,再才說道,“佛國,至今隻有一百萬人,但,如我這樣,維持這套製度的僧侶,有六萬人。大齊多少國民?兩億,還是三億?更何況,佛國無人不識字,而大齊,半數以上,都是文盲。”

  這一下,白予詫異了,因為,白予一直以為,若虛法師的目的,是想要給他們看看佛國的優越性,讓他們自願當帶路黨。

  可現在看來,卻不是這麽回事。

  若虛法師,目的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