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王慶拜師
作者:星沉於天      更新:2021-06-25 23:11      字數:3614
  “俺不想學!”

  ??沒想到王嗣多嘴的一問,得到了一個不同的答案。

  ??“哦,那你想學什麽?四書五經,詩詞歌賦?”

  ??王嗣表麵淡然地問道,心中卻祈禱千萬可別想學這個。

  ??“俺也不想學!”

  ??聽到了想要的答案,王嗣心中的石頭總算是落地了。

  ??“那你想學什麽?”

  ??“俺爹是武人,俺也是武人,俺要學打仗的本事。”

  ??沒想到這小子誌氣倒是挺高的啊。

  ??王嗣對這個憨憨的小子有些佩服。

  ??如今的大宋,承平日久,除卻西軍偶爾與西夏打打仗,大宋禁軍已經百年沒動過刀槍了,白發蒼蒼的老人都不知道打仗是個什麽樣子了。

  ??這小子竟然要學打仗的本事,難道你要造反嗎?

  ??“現在是太平盛世,兵法策略,學之無用啊!”

  ??孟安低下頭無聲地抗議。

  ??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看著這個倔強的少年,王嗣笑了一笑。

  ??“兵法策略要學,計算之術也要學,如何?要不然,不好跟你爹交代。”

  ??兵法策略王嗣並不會,但孫子兵法,三十六計,他也通讀過的,雖然大部分內容已經不記得了,但一些微言大義,總歸還有些映像。

  ??而且,王嗣前世也沒少讀書,一些經典戰役知道的也不少,省著點用也夠他講一陣子了。

  ??“多謝先生,多謝先生!”

  ??孟安也就是隨口一說,沒想到這個王先生竟然真的會打仗的本事,而且還教給他,頓時有些欣喜若狂,連忙拜謝不已。

  ??王嗣止住孟安,開始講課,他先是講了一下加減乘除算數理論,而後在孟安期待的眼神中,開始了兵法策略的講解。

  ??“孫子兵法有雲,兵者詭道也,就是告訴我們用兵之道在於千變萬化、出其不意。如何千變萬化,出其不意,就要看為將者的本事了,故善用兵者,必識天時,知地理。

  ??孟安,天時,地理,你可知道?”

  ??“俺不知道!”

  ??我就知道你不知道……王嗣點點頭,“那咱就先說說地理?”

  ??“好!”

  ??“說到地理,不得不提到東京汴梁城,汴梁城虎踞中原之地,北靠黃河,南有淮河,西邊是洛陽和關中,東邊又是齊魯大地,可以說東京汴梁是整個天下的中心……

  ??……因為有了這些便利,所以我大宋才建都於汴梁。”

  ??“先生說的真是好呀!”

  ??王嗣話音剛落,門外就傳來一聲讚歎。

  ??王嗣和孟安走到門口望去,隻見是王慶站在窗戶下偷聽。

  ??‘這廝怎麽又來了!’

  ??“先生見諒,剛來時院門沒關,見先生在授課,一時聽得入迷,不知不覺走到了院裏,真的得罪了!”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王慶又是作揖又是賠罪,弄的王嗣都不好意思趕人了。

  ??“王兄所來何事啊?”

  ??“今日臘八,相國寺施粥,俺特意為先生帶了一份過來。”

  ??說著,王慶打開懷中抱著的布包,裏麵是一個帶著蓋子的瓦罐,打開蓋子,一股熱氣騰空而起,粥還熱著。

  ??大相國寺在內城,離王嗣家可不近,這麽冷的天,粥還熱著……

  ??王嗣看了看頭上還殘留著汗水的王慶,雖然心中一直對王慶有所抵觸,但此時王嗣卻還是有些觸動。

  ??“有心了,進屋吧!”

  ??“謝先生!”王慶咧嘴笑了笑。

  ??三人落座,王嗣看著王慶,有些不知道怎麽開口。

  ??“王兄……”

  ??“不敢稱先生兄,先生叫我王慶就行!”王慶連忙說道。

  ??王嗣點點頭,斟酌地說道,“雖然老孟,恩……也就是孟慶對我不錯,但我隻是商隊的一個賬房,還是臨時的,王兄想謀一個差事的話,找我卻是找錯人了。”

  ??王慶原來卻是有著走王嗣的門路進入商隊的想法,但聽了王嗣一堂課,忽然間,好像為他打開了一扇門,隻覺得天下才是好男兒的戰場,掙錢養家之類的太小家子氣了。

  ??他瞬時改變了主意,他要跟著王嗣學習,學習那些高大上的,出了這個門,可能就一輩子都不會再接觸到的學問。

  ??如果王嗣知道王慶的心理曆程,就會明白,王慶的格局被他的一堂課拉大了。

  ??真不愧是具有梟雄性質的人,總是懂得如何取舍。

  ??“先生,我不去商隊了,我想跟著先生學習,隻是旁聽就可以。”王慶近似哀求地說道。

  ??學習?水滸上沒說王慶是好學之人啊……

  ??王嗣有些莫名其妙。

  ??不過不是去商隊就好,反正放一隻羊也是放,放兩隻羊也是放,讓王慶聽一聽也沒什麽要緊的。

  ??‘讓後世人知道,四大寇之一的王慶是我的學生,應該不會丟穿越眾的臉的吧。’

  ??“行,每天巳時(九點)開課,你可以過來聽。”王嗣沒有拒絕。

  ??“謝老師!”王慶瞬時改了稱呼。

  ??王嗣點點頭,“孟安去關一下院門。”

  ??他可不想再有人來偷聽了,他可不敢保證自己的言論都政治正確。

  ??“我去,我去!”

  ??王慶搶先起身跑了出去。

  ??“哼,馬屁精!”孟安嘟囔了一句,毫不掩飾自己的情緒,他的修煉比王慶還差的遠,跟王慶接觸接觸也不錯。

  ??不理會他們之間的爭風吃醋,待王慶返回後,王嗣繼續開講。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接下來我們聊一聊國際情勢,國際形勢就是我大宋與周邊國家的優缺點,以及各國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你們說說遼國、宋國、西夏,哪個強哪個弱?”

  ??“當然是遼國最強,大宋第二,西夏最弱。”王慶說道。

  ??孟安深以為然地點點頭。

  ??“那哪個國家最富?”

  ??“當然是大宋了!”

  ??“你們可知這三個國家,人口各有多少?”

  ??王慶與孟安對視了一眼,搖了搖頭。

  ??王嗣說道,“據不完全統計,我大宋共有萬萬人,你們說遼國和西夏各有多少。”

  ??“遼國應該和我們差不太多吧,西夏估計少一些!”孟安說道。

  ??王嗣搖了搖頭,“遼國大約有九百萬人,而一多半還是燕雲之地的漢人,而西夏就更少了,應該不到三百萬。”

  ??“竟然差這麽多?”王慶吃驚道。

  ??“是不是很好奇,我大宋最富人口又多,卻打不多遼國,甚至對西夏也不占上風?”王嗣問道。

  ??“請老師賜教!”

  ??“這就要從各國的製度說起了,大宋是農耕國家,兵製是募兵製,閑時訓練,戰時打仗,兵員數量跟國家財政相關,現在我們大概有八十萬禁軍。

  ??遼國是遊牧製度,兵力有宮帳軍,部族軍和京州軍,宮帳軍是皇帝的親軍,部族軍就是各個部落首領的軍隊,而京州軍就是各地維護治安的漢人軍隊,和我們的廂軍類似,戰力不強,也就是說遼國的常規軍隊隻有宮帳軍,部族軍而已,最多也就二十萬人。

  ??西夏跟遼國類似,常備軍隊最多不超過十萬,平時我們打仗的最多也就三四萬而已。”

  ??“他們的軍隊這麽少,為什麽我們不滅了他們呢?”王慶問道。

  ??“原因有二,其一,遊牧民族全民皆兵,一旦發生國戰,立刻全民總動員,瞬間可集結起百萬大軍。

  ??其二嗎,也是我大宋製度所限,空有百萬大軍,戰力卻遠遠不及遼國與西夏!”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