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三線廠交流
作者:豆醬      更新:2022-02-08 08:57      字數:2097
  李奶奶歎了口氣,心想芽芽那孩子咋啥都能撿著啊,明明都已經丟到旮旯角了。

  外頭,芽芽瞧見李老爺子背著手朝自己走來,依舊還繃著個臉,拿著個純黃銅做的,十分小巧精致的蟈蟈籠子,說:“拿去玩吧”

  芽芽接過來的時候發現裏頭還有一隻蛐蛐,晃了晃見不動才知道是假的,草編得,特意留了長長的觸角,編得十分鮮活。

  等她抬頭再去看的時候,李老爺子已經轉身,頂著後腦勺碗大的禿瓢進屋去了。

  這一頓飯老爺子吃得很香。

  吃了飯就從李奶奶那拿到了兩顆小藥丸。

  劉秀珠從丈夫那聽了不少,知道家公忘記她也非本意思,反而打趣說:“沒事,別忘記孫子就可以了?”

  李老爺子驚詫:“啥,我還有孫子!”

  大夥:“.........”

  此時,一封走了半個多月的信到了李敬修的手裏。

  落款單位令他有些吃驚,走出實驗室後粗略了看了一遍。

  從他臉上瞧見了與以往不一樣的神色,一起研究課題,金發碧眼的男走到他身邊:“李”

  李敬修恢複了如常神色,應了聲抱歉。

  這是邀請他一起參與某個課題的導師傑克,他很尊敬。

  “李,你覺得我們國家科研方麵比起你們國家,怎麽樣?”

  李敬修稍加思索:“整體比我們高出不少”

  看對方一副繼續的神色,李敬修道;

  “第一,科研經費比我們多,儀器比我們新”

  “第二,科技情報交流快,國際間的會議多”

  “第三:後勤工作好”

  “第四:經濟效益高”

  傑克高興的眯起眼不住的頻頻點頭,意味深長道:“李,多看看我們的好,未來我們一起共事也不是不可能。”

  李敬修瞳孔微微起了變化。

  “李,我可以讓你留在這裏工作,你們國家的政策也寫了,來去自由,你可以留在這裏。”

  傑克拍拍李敬修:“時間還有,你可以好好想想”

  實驗結束後,周邊的人一一友好的互相打招呼。

  謝絕了幾個聚會邀請,李敬修獨自一個人走出實驗室。

  實驗室設在某所大學裏,附近的一個大禮堂傳來的居然是熟悉的母語。

  花國作家代表團出國訪問。

  正是休憩時間,再次瞧見一副東方麵孔,代表團顯然十分高興

  “國外確實是先進的。” 某個四十來歲的男人感慨,“比我們來之前想象的還要先進得多,公路修得好,而且路標全是自動”

  其他人點點頭道是啊是啊,他們汽車行駛近的時候,路標就自動亮了起來,汽車過去以後,自動裝置就熄滅了。

  李敬修靜靜聽著,他也曾經因為這個現象感慨過,後來野外作業時才發現,那些自動化路標,不過是反光物質而已。

  這一群作家代表團十分健談,知道麵前年輕的小夥子已經來了一年有餘,急切的邀請著一塊吃飯,他們著急的想要多認識國外的風景。

  李敬修同樣對家鄉十分懷念,饒是熟悉的話都倍感溫馨。

  這裏的夜晚並不適合出行,李敬修早早的回到了公寓,泡了一杯茶,再次攤開國內來信。

  地質調查研究中心倒也不避諱,當下沒有可用的人。

  老一輩地質家的身體情況已經不適合高強度的野外作業,新一批的地質人經驗還不足夠,千裏之外來這麽一封信,實在是無人可用。

  這一次的地質勘測收尾工作在南方,預期能在十二月份完成,到時候測繪局剛好在武市的測繪科技大學舉行‘第二次出國留學人員報告會’可在那時與測繪組其他人員一道出國。

  信裏句句不提窮,字字顯著窮

  信裏言語婉轉,道由於經費緊張,他得坐火車回國,從蘇國到蒙古國,再入北京。

  李敬修拿出信紙飛快的寫下等會打國際電報回去的草稿,增增減減最後隻有一句話。

  “回程二十天左右”

  等會要打的電報處理好,他又拿出一張信紙給家裏寫信,這一封信倒是寫得極快。

  信件掛的是加急件,到京都的時候芽芽都已經開學一周了。

  盧阿姨瞧著信封上‘加急’兩個字,摸不準是啥事,擦擦手進屋:“老爺子,我出去送個東西,咱們晚一些吃飯行不行啊?”

  老爺子正在練大字鍛煉腦力,桌子旁邊放著一小個鬧鍾。

  他的秀妮又到外頭找朋友去了,隻說練完兩張大字就回來。

  李老爺子隻對老伴示弱,李嶽山硬氣起來時也聽,畢竟當下隻記得這兩人了,對其他人脾氣還是跟以前一樣差。

  吃了閉門羹的盧阿姨又道:“老爺子,那之後我跟老太太說,就說您親自下的廚做了飯,這可行吧”

  瞧著老爺子臉色晴轉多雲了,盧阿姨歎了口氣。

  也就老太太在的時候能差遣得了老爺子,之前說好的學做個飯,人不在時李老爺子絕對不沾一下水,洗一把菜。

  她拿人家工錢也不好嚼舌根,盡管老太太經常說讓老爺子自己來,但飯還是得做,不能真把東家的話全擱心裏。

  哄好老爺子,盧阿姨給人倒了水,把夜壺放屋裏,屋裏屋外跟院子轉悠了一圈,確定沒馬紮或者啥能把老爺子扳倒,這才從外鎖住大門,騎上自行車出去。

  她也不敢跑到太遠的製衣廠,就去李嶽山的單位。

  李嶽山開會呢。

  下半年要弄第一批三線廠交流,也就是大城市的三甲醫院選一批人到內地三線廠去,跟當地的醫生互相交流。

  去三線廠交流的消息也同時在京都醫院展開。

  “什麽是三線廠?”芽芽問喬娜。

  下半年開始,急診科正式在臨時租用的房管局開科室,除去急診內科有獨享三個屋子意外,急診外科,內科以及婦科有兩間屋。

  誰讓以前不分科的時候,急診內科就是大頭,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隔壁急診婦科的小虎過來串門。

  男人搞婦產科實在艱難,讓鄭主任送到急診科磨煉來了,專門接晚上急診的產婦。

  小虎道:“就是遠離城市的軍工廠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