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逛舊貨市場
作者:豆醬      更新:2022-02-08 08:56      字數:2113
  幺妹到老劉家不會餓著的,於是聶衛平便專心料理起手裏的活。

  蔣文英有雞蛋跟幹筍要給老劉家。

  為了攢給閨女,給薛愛蓮,給老劉家的雞蛋,打從年前一個月起她就開始分外的關心家裏的雞,一聽見‘咯咯咯’哪怕是在大號都得先擦了出來撿雞蛋,就怕晚一點就讓雞踩碎了。

  老聶家的雞蛋,向來都是雙蛋黃。

  她在路口碰見了李老爺子,人正站在胡同口撓著腦袋琢磨。

  她喊了一聲,老爺子回過頭來,瞅著芽芽半天才喊出人名來。

  他剛才忘記家在第幾戶啦。

  正好盧阿姨在院子裏聽見了動靜,開門先喊了聲老爺子,看見芽芽隨後就高興道:“回來啦,大黃的腿怎麽了?”

  聽說大黃長了狗蘚,盧阿姨輕聲說:“你薛阿姨做得對,狗可是很精的,也很愛美了,冷不丁一條腿沒毛了會自卑的。”

  說著卷起一根褲腿,還安慰大黃,“咱們都一樣,啊,不傷心。”

  大黃:真的大可不必。

  老李家兩口子都不在,李奶奶聞聲走出來,“早上剛用羊肉做了臊子,讓你盧阿姨給做一碗臊子麵。”

  芽芽點點頭,一邊跟李奶奶嘮嗑一邊看盧阿姨煮麵。

  李老爺子戴著老花鏡一直在那叨叨:“我眼鏡呢,我眼鏡呢。”

  臊子放的料很足,盧阿姨特意夾了一小塊牛筋讓她嚼著。

  芽芽就豎起了大拇指。

  那邊李老爺子扯著嗓子喊:“誰又把我眼鏡拿去哪放了。”

  李奶奶說了一句老糊塗,回著老爺子的話。

  盧阿姨一邊洗著白菜葉,一邊問下多少麵條。

  “一兩,等會薛姨還買好菜呢。”芽芽自己拿了個大碗,挖了一勺臊子。

  盧阿姨又給挖了一勺,下了麵說:“老爺子脾氣越來越不好,你劉姨和李叔都不愛在家裏呆,不過兩個人也忙得很。”

  盧阿姨隨手拉過一簸箕的豌豆。

  “現在秀珠生意做大了,京都幾個百貨商店裏都有她租賃的櫃台,一忙起來夫妻兩每天都見不著麵,這哪行啊。”

  盧阿姨也知不該多說東家的事,於是又換了個話題說:

  “難得有羊肉供應,除了做臊子還做了湯,你要今天不喝,就給你留一些明天來喝。”

  芽芽點點頭。

  兩人探頭去看外麵的動靜,老爺子找見了鼻梁上的老花鏡,總算是消停了。

  一直等部件劉秀珠夫妻兩,芽芽摸著滾圓的肚子回家吃正餐了。

  隔天,鄰居家養的雞叫了幾聲,芽芽才爬起來。

  薛愛蓮忙著把院子裏舊的居家服收進來,瞧見芽芽醒了,劉秀珠就去把灶台裏溫好的豆漿油條拿出來,還有一個熱乎乎的雞蛋。

  都是芽芽愛吃的早飯,她很高興。

  她過得精致,有破洞的衣服都是大晚上趁黑晾起來,早上人多之前收回去。

  芽芽看見房間一角放著兩把小提琴。

  “過年無聊收拾箱子恰好找出來,現在生疏了拉得不好。”

  芽芽想碰一碰,抓緊吃完洗了手。

  薛愛蓮教她站式,讓她試著一拉。

  “這把在市百一店買的,百靈牌不怎麽好,才四十四塊,聲音跟老太婆哭喪一樣。”

  薛愛蓮拿起另一把,“這一把五零年代的嵌線琴,楓木做的才好,回頭我買根A弦換上。”

  “我去買,我還要去給三伯辦事呢。”

  她向來想到什麽先做了再說,等薛愛蓮去招呼送蜂窩煤的工人再回來,人已經不見了。

  大黃作為一隻入鄉隨俗的狗子,已經成了半個京都通。

  要看木料,一是麗澤路與涼水河交叉的花鳥魚蟲市場,二是宣武工廠,還有京都天橋西邊的福長街市場

  一大片居民區的潘家窯,華威橋古玩攤和勁鬆百貨商店北側的建築工地地攤也是舊貨市場的好地方。

  隨著時間的推移,潘家園鬼市上的人也越來越多,最後簡直到了摩肩接踵的地步。

  他們去時天已經大亮,不過大多都是背著手不緊不慢的逛,遇到入眼的玩意後速度還會更慢,有的還會拿出放大鏡仔仔細細的瞧。

  但芽芽顯然跟人相反,幾乎到了每一個攤位都是走馬觀花,偶爾拿起一兩件東西也都是看一眼就放下來,心無旁騖的直接往下一個攤位跑去。

  逛舊貨市場逛出趕集的節奏,好多攤販瞅著她,心想這是生怕別人看不出來你是生瓜蛋子啊。

  芽芽脖子上掛著相機,穿著也好看,幾個攤主對望之中都不由得心猿意馬,心說要是有機會不使勁坑一把,都對不住自己啊。

  芽芽溜達了一會,發現一般攤主和買客都不說話,直到買客確定看中了什麽,或者攤主瞧出來這單可能行,然後再低聲交談幾句。

  等芽芽在人群中溜達了一陣,把身上那種初來乍到,寫著‘我很好騙’的氣息給磨沒了之後,她才認認真真的看了起來。

  “舊貨市場的古董,假貨比真貨多得多,絕大多數的真東西好東西,卻往往都不會被擺在攤位上。”

  “那擺出來坑人的?”芽芽站在一處古董攤子前。

  攤主無言的瞧了她一眼。

  大黃道:“不完全是,也是攤主們觀察主顧眼力的機會,等熟了臉兒,能說的上兩句話了,攤主們這才會將自己以為的真東西好東西往外拿,同時根據自己觀察到的主顧的眼力,然後再看人下菜碟”

  芽芽已經站在一個攤位前,拿了一塊豇豆紅小碗翻來覆去的看:“真好看”

  攤主也是練攤的,就跟她侃大山。

  “那是,這碗還有一個在文物商店,從國外回流來的,一個賣450塊,是一對。”

  “什麽是文物商店。”

  文物商店六七十年代就有,初衷是換些外匯,支持國家建設,因為當時外國人比較喜歡收藏,所以到現在都是涉外單位。

  芽芽吞了吞口水,小心翼翼的放好,說了句打擾了。

  “不一定是假貨,但溢價了。”

  大黃表示, 國家的物資和物價是內外有別的

  老外能買到的東西,老百姓是買不到的

  比如,友誼商店裏的商品,

  得用護照,後來還要用外匯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