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岑國璋這人,看不透!
作者:破賊校尉      更新:2021-12-24 14:21      字數:2614
  “你們知道衛國公是岑益之的兒子啊。那你們怎麽還猜不出皇上為什麽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執意給一個才幾個月的嬰兒賜封?”

  老太太的問話,讓昌國公夫婦的頭,搖得跟兩支撥浪鼓一般。

  我就知道,你們是想不到。要是你們能想到,何必讓我如此苦口婆心地給你們講道理。老太太沒由地覺得心累。

  從兒子輩到孫子輩,老太太搬著手頭算了算,昌國公府居然難以找到一位可以獨當一麵的話事人。就算人口眾多的旁支庶出,要不聲色犬馬,要不庸庸碌碌,能幫忙輔助府上一把的極少。

  想到這裏,老太太終於無比理解正弘帝的苦衷。可用的人太少了,實在沒得選擇。

  心思飛了一會,老太太還是回到現實。眼前有兩個榆木腦袋需要自己去點化。

  “最近皇上的身體如何,你們應該有聽到風聲吧。”老太太問道。

  “兒子聽說過。唉,皇上太不愛惜自己的身體了。”

  老太太撇了撇嘴,沒有反駁什麽,而是繼續說道:“皇上對自己的身體,也是心裏有數的。此前他常說,要把皇七子好好培養出來。隻是現在看來,時間等不及了。所以他才下決心,不僅冊封大姐兒和皇七子,還冊封了徐國公主和她的兒子。”

  “你們想啊,徐國公主和衛國公是跟岑國璋連在一起的。現在戰事不靖,不好直接冊封岑國璋,所以皇上側麵迂回,把岑國璋和明盟跟皇七子綁在一起。”

  “當初,岑國璋對大姐兒和皇七子有大恩...”

  “什麽大恩?”昌國公夫婦驚詫地問道。

  “當初宮裏有人要害大姐兒,捧那已經死去的楊妃。大姐兒機警,察覺到端倪,悄悄通知了我。可是我又能施上什麽勁?正在無可奈何時,岑益之的人找到我。幾經合計,楊妃事敗,大姐兒安然無恙,最後誕下皇七子。”

  老太太含糊地略說了一遍,昌國公夫婦卻聽得汗毛都要立起來了。這麽凶險的事情,自己卻是一點風聲都沒聽到。

  “老太太,此事如此重大,為何不告知我們?”昌國公有些激忿地說道。昌國公夫人在旁邊也是連連點頭,一臉的忿忿不平。

  “告訴你們有什麽用?你們又能施上什麽力?是去找名士詞臣喝酒泄憤,大罵一通奸賊佞臣?還是在命婦官眷裏咬舌根,把楊妃罵個狗血淋頭?”

  老太太毫不客氣地厲聲反問道。

  昌國公夫婦頓時啞然。

  兩人靜心一想,好像自己除了如上折騰一番後,還真什麽忙都幫不上。一是個人能力有限,想不出好主意來。二是沒有這方麵的人脈資源啊。

  “岑益之和明社願意出手相幫,不管他們是怎麽想的,對於大姐兒、皇七子和我們昌國公府,卻是最好的消息。我們雙方原本就有合作的機會,現在又通過徐國公主、衛國公綁在了一起。利益,感情,都有了。皇上確實是煞費苦心。”

  昌國公到這時終於明白過來,皇上冊封徐國公主和衛國公,實際上是向岑國璋示好,希望他率領明社同仁,在後續的歲月裏鼎力輔助皇七子。

  看到兒子這個表情,老太太忍不住反問一句,“你是覺得皇七子不需要能臣幹將輔佐嗎?”

  昌國公遲疑地答道:“老太太,兒子覺得沒有必要如此興師動眾。”

  “你這個糊塗蛋啊!”老太太恨恨地罵了一句,“皇上的身體還能坐多久?兩年還是三年?一旦龍馭賓天,皇七子不過六七歲,能鎮得住誰?要知道,除了廣順王,河陰開封城還有位壽王。隻要皇七子出了意外,從法理上,他倆都有資格坐上那個寶座!”

  “誰能保駕護航,輔佐皇七子平安長大到成年,可以親政掌理一切?靠你們,還是靠安國公?”

  昌國公夫婦倆對視一眼,昌國公夫人忍不住有些抱怨說道:“滿朝文武,這麽多大臣,怎麽就選中了秀才出身的岑國璋?”

  老太太氣極轉笑,心裏突然想到一個念頭,皇上選了自家大姐兒進宮,後來又一直寵幸有加,得以誕下皇子。

  岑國璋和他背後的明社,廣安廣順兩王以及楊妃都沒看上,偏偏選中了吳妃,會不會都是同樣的原因:大姐兒的父母親夠蠢夠笨,家人也是昏庸無用得多,能幹的少?

  想到這裏老太太打了一個寒戰,心裏不知道是悲哀和慶幸。

  她轉頭看了一眼昌國公夫人,此前她連探花出身的姑爺都看不起,怎麽看得起隻是區區秀才的岑國璋。

  但問題是你看不起人家,人家就會停止如日中天的趨勢嗎?

  “東南一場戰事,讓滿朝文武全都現了原形。清流詞臣,武勳世家,就連覃係一脈,全都是醜態百出,難堪大用。到了危難時刻,皇上才發現,真正可用之臣屈指可數。你們以為皇上真得想這麽早就用岑國璋和明社一係?那是留給儲君登基後才大用的。現在用了,高官厚祿,叫儲君到時候怎麽辦?”

  昌國公夫婦一時愣住了。兩人雖然昏庸無用,但好歹讀過些書,知道曆史上許多君王對托孤之臣,都是先盡量貶抑,等到新君登基後,再大行提攜封賞,以厚恩籠絡。

  “時局板蕩,皇上幾乎無可用之人,隻能出此下策。”

  昌國公明白了,低頭不語。

  昌國公夫人還是有些不明白,固有的驕傲讓她心裏還是不爽,出聲反駁道:“老太太,朝中還有洪首輔,楊閣老等肱股之臣,並不是真正的無人可用。”

  老太太冷笑一聲,“洪首輔年近古稀,楊閣老已經花甲。就連昱明公,也已經年近六十。皇七子要想長大成人,還要十幾年功夫,這些老臣誰能熬那麽久?誰能一直在身邊輔佐?”

  是啊,東南戰事,遠遠出乎皇上和朝廷的意料,不僅打亂了他們布局,更讓皇上培養接班人的計劃徹底破產。

  廣安王在宣撫使任上醜態百出,喪師失城,幸好他意外死亡,要不然回京來皇上都不知道如何處置他。

  廣順王表麵上不聲不響,實際上他幹得那些醃臢事,早就被有心人探知,傳遍了京師官場。他的舉動,刷新了眾人的認知。居然還有如此陰險毒辣,絲毫不顧及兄弟之情的人。

  尤其是在某些人暗地裏推動下,朝野上下都對這樣的人繼承皇位,表示憂心忡忡。

  至此,皇上原本三選一的局麵,硬生生變成了單選題。

  可是皇七子一旦繼位,主少國疑,外麵又有兄長和叔爺兩人虎視眈眈,怎麽辦?老太太站在皇上立場上,還真想不出好辦法來。

  重用岑國璋和明社,又擔心會培養出一個權臣來。到時候臣強君弱,又是一場禍事。可是不選岑國璋和明社,還能選誰?

  而且數遍朝野各股勢力,也隻有明社一係的口碑和能力才是公認有保障的,比起其它派係人馬,要強得不是一點兩點。

  明社領袖昱明公,才德都幾近聖人地步,他帶出的弟子,謀逆篡位的概率肯定要比其他人低得多。

  老太太知道,皇上隻能權衡利弊,選擇一個利遠大於弊的方案,所以才有這一係列的舉動。

  她現在也不管兒子兒媳是不是真正理解了,隻想盡快把家裏的大事理順,早點結束這次談話。

  真是心太累,她年紀大了,真得扛不住了。

  “皇上恩旨裏蔭一子,老二你定好人選了嗎?”老太太問道。

  “回母親的話,兒子定好了,是大侄兒吳琨。”

  “什麽?”老太太臉色一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