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大事來了還要爭
作者:破賊校尉      更新:2021-10-28 08:47      字數:2262
  “展公,楊某不才,和景從雲除了是江淮藩台和都司外,還各兼著漕運總督和提督。”

  展延壽和張文釗不由地長鬆了一口氣。是啊,楊瑾和景從雲還兼任漕運總督和提督。

  昱明公和岑益之下大力氣把漕運整飭一番後,漕運現狀截然不同,漕糧和漕銀都能按時達到,京師裏的數十萬軍民,一口氣過了三個安穩年。

  隻是運河長兩三千裏,依附它的討生活的軍民有近百萬,還有上百年積累的弊端,怎麽可能兩三年就全部清除。

  所以漕運整飭還在繼續進行。但是這種苦活累活,其他人也不敢接手。

  而且王門明社已經把標杆立在那裏了。其他人接手,一旦出了差錯,漕糧和漕銀不能按時運到,京師裏數十萬軍民非得暴亂不可。

  到那時,隻有砍一批腦袋才能平息眾人的怒火。所以漕運總督和提督的位置沒人願意搶,也沒人搶得去,轉了一圈又回到楊瑾和景從雲的手裏。

  展延壽這幾日被突如其來的壞消息擾得心慌意亂,忘記這一茬了。

  而且他和大家一樣,記憶裏隻記得漕運總督是昱明公,提督是岑益之。兩人一去職後,兩督職位似乎也就被廢黜了,沒人去關心了。

  想到這裏,展延壽不由感到慶幸。幸好王門明社的骨幹還留在江淮,還管著這條運河,所以才能迅速察覺到不對,從而采取應對措施。

  坐在另外一邊的張文釗卻在感歎,王門明社做事,果真是少受約束,靈活多變。

  展公和自己,思前想後,戰戰兢兢不敢越雷池半步。楊瑾和景從雲稍微一商量,寶應縣就突然冒出一股水匪,在運河上作亂,然後竄入高郵縣境內。

  後麵的事情也就順理成章了。

  要是換做其它官員來,估計這會不是稀裏糊塗的,就是束手無措。

  展延壽想得更深,陸成繁和隋黎檀這些與亂黨勾結的謀士,隻敢悄悄截斷驛路,不敢動切運河的主意,何嚐不是怕驚動了江淮的王門一脈。

  “良玉,這份行文給你。”他從懷裏掏出一份文卷,遞給楊瑾。

  楊瑾接過後打開一看,這是一份欽差臨時行文,說奉旨南下宣旨欽差展某,一行人遭遇盜匪。賊人搶掠一番向南逃竄,故而行文江南藩司和都司,請求出兵尾追該賊,與江南有司一同將賊人追捕歸案雲雲。

  上麵還蓋了展延壽的欽差大臣紫花關防大印。

  楊瑾一下子明白過了,“展公,我們已經用漕督衙門的名義下劄子了。這份公文,用不上了。”

  “拿著吧,有些人總喜歡雞蛋裏挑骨頭。你拿著,以備不時之需,堵住某些人的嘴。”

  “謝展公。”楊瑾動容地答道。

  或許用不上這份行文,但展延壽為了軍國之事不顧個人得失,主動擔事的這份心,讓楊瑾有所感動。朝堂上,如這樣勇於任事、不計私利的大臣,真的太少。

  “良玉不必客氣。現在是多事之秋,大家自當同心協力,殫精竭力。”

  張文釗在一旁氣惱道,“真是可惡!事發了這麽多日,揚州府的人都是死人嗎?轄裏出現這麽大的事,居然一點風聲都沒聽到?”

  展延壽卻突然想到了什麽,“良玉,揚州知府是不是胡思理,岑益之的老上司,有提攜之恩的那一位?”

  “是的展公,正是他。”楊瑾在一旁答道。

  “嗯,十足的糊塗蛋!我看他這輩子唯一值得褒獎的事,就是識拔了岑益之。”展延壽冷笑地說道,隨即想到更重要的事情,連忙問道。

  “良玉,浙江已經糜爛,江南三司有沒有緊急動員起來,做好應對,南下增援?”

  “動員什麽?萬都督想籌集糧草物資,好開拔南下,卻找不到一個能管事的人。丹徒的勇衛左軍到現在還遲遲不能開拔,隻能坐視亂賊肆虐兩浙。”

  “到底怎麽回事?”展延壽厲聲問道。

  “如海公遇害,江南藩台虛懸。按察使陳啟連按慣例暫署布政使印,學政王典林不肯。說陳啟連要去江寧查辦如海公遇害案,這布政使一職,該由他來署理,兩人就在蘇州掐了起來。”

  “按照律條和慣例,陳臬台暫護藩台是順理成章的事。他也入藩司衙門收了印,點過卯。偏偏典林公不知中了什麽邪,非得要打這個擂台。他公開指責陳臬台跟袁可立關係密切,疑似毒害如海公的嫌犯。”

  “三月一日那天,也就是亂賊攻陷杭州城那天,帶著一群舉人和秀才衝進藩台,搶了布政使的官印,還占了公堂。可他隻是江南學政,署理藩台名不正言不順,就算搶了大印又有什麽用,下麵沒人敢聽他的亂令。”

  “偏偏名正言順的臬台陳啟連失了藩台官印。沒有這顆印章,他簽發的任何政令,下麵的人都不敢擔這個責任。現在藩台衙門形同虛設,政令難出。”

  展延壽怒極而笑,“嗬嗬,旦賊在南邊攻陷了杭州城,王典林在北邊攻陷了江南藩司,都是在同一天,真是遙相呼應。”

  “這還不算完,袁可立被江南臬司暫時拘押後,江寧知府馮義河準備按慣例暫護金陵留後,不想金陵留後判官程子儒跳了出來,說他要暫護金陵留後。然後學著典林公那一套,帶著士子們搶官印,占公堂。”

  展延壽勃然大怒,金陵留後判官是留後府級別最高的屬官,可你一介屬官,有什麽資格去搶暫署?

  朝廷法度和慣例,省一級的正堂官出缺,都是由下一級的正堂暫署。比如藩台出缺,臬台暫署。臬台出缺,省府知府暫署。

  金陵留後雖然管得地盤小,但它職小位高,與順天府尹一樣,同於一省藩司。

  王典林和程子儒都是飽學之士,這麽淺薄的道理怎麽可能不懂?

  “這些斯文敗類,醜態百出!為一己私念,居然置國之重事於不顧!混賬!老子入他個仙人板板!”

  看到暴跳如雷,忍不住大爆粗口的展延壽,旁邊的張文釗也是滿腹恨憤,都什麽時候了,居然鬧出這樣的醜事!

  你們在蘇州和江寧兩城胡鬧,卻是苦了勇衛左軍。沒有江南藩司和金陵留後的正式公文,官倉就不敢把糧草物資調撥給勇衛左軍。沒有糧草物資,勇衛左軍就沒法開拔南下。

  這群貪功好利的家夥,誤國啊!

  展延壽心裏的火,在慢慢平息。腦子也變得冷靜起來,剛才忽略的問題,也被注意到了,有些疑惑自然而然地解開。

  “這些混賬啊!真的好算計!”